<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续上篇,接着阐述我所认知的“中国茶道精神”。</p><p class="ql-block"> 继续按照我的思路,按照美学的思维去理解“精”、“敬”、“悦”和“归”。(之二十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继续阐述佛教“悦”的哲学意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普通的茶人,想要得到那份“愉悦”,都是要从物质的层面去认知,然后形成感悟。就是说,我们的哲学观念,都是先物质、后认知,再认知,再物质的循环的。</p> <p class="ql-block"> 而佛教的经典,则是要求修炼的人,别管身外事,你得通过自我的、也就是内心的体验去感悟你自己的“生存状态”。这个“状态”是有境界的,你的修炼越是高级,就理解的更透彻,就越发能获得身心的“满足”感,大概就是那个“悦”了。</p> <p class="ql-block"> 原因比较简单,就是因为,佛教认为这些“凡夫俗子”都是所谓的“罪人”,也是自己的欲望太“奢侈”。只有修炼,去掉这些“妄念”,你就可以从欲望的泥潭里走出来,从而获得“新生”。大概就是弘一法师所说的那样的心境吧。</p> <p class="ql-block"> 但是,在汉文化的大环境里,他们的说法,不是那么顺畅了。经过长期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禅宗文化”,慢慢地“本土化”以后,那认可度高了一些。</p><p class="ql-block"> 估计,现在很多人都很崇拜“禅茶一味”的哲学理念,就是这个“逻辑”吧。尤其是赵州禅师从谂用“吃茶去”,把这个哲学上逻辑推进到“实践性”的层面,虽然不太好理解,但更加“实用”了。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认知链。进而,容易被很多人接受。</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不管你“信”什么,你吃茶也好,喝茶也罢,都是想通过这个过程,获得对自己有益的“效果”。高级一点,就是获得那个“悦”。在此基础上,你心里“美滋滋”的,对茶叶、对周围的环境、对自己、对友人(特别是那送给你好茶叶的朋友),你都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就是,茶好、环境好、人好、感觉特别的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注:图片均为翻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