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为践行使命,守正创新,开启邮政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集邮博览》杂志在今年第10期,隆重推出专题“ 活力广东、时尚湾区”,并通过广东省集邮协会组织特稿。本人应邀撰写《汕头开埠邮局》专稿,现将原文陆续转载与大家共同分享。</p> <p class="ql-block">四、汕头一等邮局的建造</p><p class="ql-block">1918年2月13日下午2时10分,汕头突然发生强烈地震,导致产权隶属汕头潮海关的邮局大楼严重损毁。翌年,汕头一等邮局自筹款项15万银元,并在被地震损毁的老邮局大楼对面(现汕头外马路25号),购买地皮建造新的汕头一等邮局大楼,后于1922年1月27日落成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新建造的汕头一等邮局大楼,是一栋两层的欧陆式建筑,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828平方米。不论是大楼的整体设计,还是外观造型,抑或者是内部的结构,都堪称是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精湛艺术价值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该大楼主体为两层楼加一个天台,东西为平面L形,正立面为对称三段式,建筑材料为石材、钢筋、水泥三合一。大楼的外墙采用清水灰砖和红砖建造,所有窗扇系采用木制百叶窗装置,美观大方。正立面花岗岩砌筑的基座和八根带涡卷的希腊式大圆立柱,使得整座大楼增添了威严之气势。屋檐下是西洋纹样的装饰三角形山墙,正立面二层中央凹进形成的带有石栏杆阳台,借鉴和融汇了广东潮汕地区传统建筑的元素。造型雄伟壮观,建构风格巍峨。大楼内部的布局合理,每层楼的楼幅都超过四米,视野广阔,极具空间感。特别是二楼的通道走廊,红棕色地砖和西洋风格灯饰,以及两侧房间的实木方格门和镶嵌之磨花玻璃,在周围灯光的相辉交映之下,既温馨又增添了几分欧洲浪漫主义色彩。且二楼的多间房室和大小会议厅,都装置有保暖壁炉,安置有实木书柜和办公椅桌,地面还铺设有木地板,装饰豪华精致,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汕头一等邮局大楼,是汕头自创办国家邮政以来,首栋拥有自主产权的邮政大楼。它的建造和使用,在汕头的邮政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其历史意义深远,邮政价值不凡(图8为1922年建造的汕头一等邮局大楼,图9为汕头一等邮局的地理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图8:建于1922年汕头一等邮局大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9:汕头一等邮局地理位置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令人遗憾的是,原先由汕头潮海关在1908年所建造的“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它在被地震损毁之后,原址上面后来又建造为其它建筑。故此,该汕头邮政总局大楼,甚至是大楼的建筑构件,至今已荡然无存,消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追忆与遐想。</p> <p class="ql-block">1928年12月15日,交通部邮政总局又再次通令修改全国各地邮局的等级。各邮区所属各局的等级按其工作情形、出纳状况及地理环境重新厘定,除了划分为一、二、三等邮局之外,每等邮局又再区分为甲、乙两级。</p><p class="ql-block">由此,依据交通部邮政总局的厘定标准,汕头一等邮局划为一等甲级邮局。1929年4月1日,广东省划分为广东、汕头两个邮区,汕头一等甲级邮局升格为汕头邮务管理局,下属分支局所也由前一年的90个增至156个(其中汕头市区10个)。</p><p class="ql-block">1931年1月1日,广东省再次调整邮区,汕头邮区撤销,汕头邮务管理局降格为汕头一等邮局(甲级),归广东邮务管理局管辖,所属各分支局所又从156个下降为94个。</p><p class="ql-block">至1931年11月10日,交通部邮政总局决定:各邮务管理局改称为邮政管理局,各邮务支局改称为邮政支局。故广东邮务管理局奉交通部邮政总局令,改称为广东邮政管理局之后,汕头一等邮局隶属广东邮政管理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汕头一等邮局的洋局长</p><p class="ql-block">需要指出的是,从1897年2月20日大清汕头国家邮政官局设立之后,一直到1936年2月这段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分别由当时外国在华的洋客卿英国人辛盛(C.L.Simpson)担任汕头邮政总局局长、孟那士担任汕头邮政副总局局长。之后,在汕头一等邮局时期,又分别由乐思(G.M.Rosse)、湛恩(A.L.John)、贺美(K.J.Holm)、贝雅士(G.B.Boyers)、雷布朗(P.C.Leblanc)、睦朗(C.E.Molland)等人,担任汕头一等邮局的局长。</p><p class="ql-block">后至1936年3月,汕头一等邮局第一任由中国人担任局长的曾玉明到任之后,从此才结束了自清代以来一直由外国在华客卿,担任汕头的邮政局长之局面。随后,江超明于1938年1月、谭寿荣于1938年10月相继出任汕头一等邮局局长(图10为谭寿荣于1933年11月2日在汕头一等邮局供职时寄往上海邮政总局视察处周云东副邮务长接收航空实寄封)。</p> <p class="ql-block">图10:谭寿荣1933年11月2日寄上海邮政总局视察处周云东副邮务长航空实寄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当年曾经在汕头主管邮政事务的外国客卿当中,为汕头邮政、广东邮政,乃至为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当属最后一任汕头一等邮局的洋局长睦朗。当年,睦朗从汕头一等邮局局长的任上御任之后,随后便出任广东邮政管理局局长(图11为睦朗局长的签名)。</p> <p class="ql-block">图11:睦朗局长的签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军于1938年下半年入侵广东,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东的省会广州。广州沦陷之后,睦朗局长利用其英国人的特殊身份,带领广东邮政管理局的员工撤入广州沙面租界内办公。10月23日广州西堤一带失火,并烧毁了广东邮政管理局大楼(图12为广东邮政管理局大楼)。后至12月5日,睦朗局长租用广州西濠电影院,做为广东邮政管理局的临时办公场所,管理和开展广州沦陷区内的邮政工作(图13为广州西濠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图12:广东邮政管理局大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3:广州西濠电影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在广州复邮之后,摆正睦朗局长面前的就有两大难题。其一,广州沦陷后,大量进口广州的国际邮件堆积在英属香港,香港邮政总局多次来电催促广东邮政协力转运邮件,并提议我方可以派员赴香港协助港局处理邮件。其二,原各地经由广州邮政局中转的国内各省互寄邮件,若再运入广州沦陷区,势必落入日军之手。况且,中华邮政总局又有“自由地区之邮件转运,绝不经过日占沦陷区”的最高指示。为此,睦朗急调广东邮区高级资深视察员、一等甲级邮务员、北海邮政局局长陆能柱潜入广州,并就此两大难题问计于陆能柱。陆能柱听完之后心生妙计,便向睦朗提议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进口广州的国际邮件怎么办,而是港邮当局有求于咱们,不如索性乘机到英属香港设立邮政机构,把香港变成广东邮区的前沿阵地,直接在香港拦截进口广州的国际邮件。就地将邮件分拣后,除寄入广州沦陷区的邮件依然从香港发至广州进口之外,其它寄往国内后方的国际进口邮件,可以从香港改走其它邮路发往国内后方的邮局接收,此举可以避免进口国内后方的邮件落入广州沦陷区的日军之手。同时,把各地经由广州邮局中转的国内各省互寄邮件,通知各地邮局全部将邮件直接发往香港,就地在香港分拣之后,与拦截的国际进口邮件一样,除寄到广州沦陷区的国内邮件直接从香港进口广州之外,其余寄往国内后方的国内邮件,也同样可以从香港中转进入国内后方的邮局接收。此举也就解决了经由广州中转的国内各省互寄邮件,免于落入广州沦陷区日军之手,同时还惯彻了中华邮政总局做出的自由地区邮件之转运,绝不经过日占沦陷区的指示。</p><p class="ql-block">对此,睦朗局长当场果断采纳陆能柱的建议,遂令陆能柱以广东邮政特派员的身份并授予特权,于1938年11月29日潜赴香港,与英属香港邮政总局最高长官荣钟士邮政司会晤密谈。而陆能柱的赴港,则开启了中英两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首次外交合作,拉开了中英两国进行邮政联盟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冲破日军对我国东南海疆封锁之序幕。与此同时,时在昆明的中华邮政总局局长郭心崧和业务处副处长霍锡祥,遂于12月2日从昆明乘飞机赴香港,在听取了陆能柱的汇报之后,与香港荣钟士邮政司进行会谈,商洽广东邮政在香港设立邮政机构的具体事宜和权限。最后,荣钟士答应了陆能柱所提出的一切建议,确定了广东邮政驻港邮务机构的名称为“广州邮局香港分信处”,并呈文英国内阁殖民地事务部(专理英国殖民地一切事务的最高机构),向事务部汇报事由和呈请批准。后荣钟士于12月21日获得英国本部的批准,而广东邮政管理局也在早前的12月14日收到昆明邮政总局的批准命令。由此,当时已在香港待命的广东邮政人员,迅速于12月22日在香港设立“广州邮局香港分信处”(图14为广州邮局香港分信处旧址,图15为睦朗局长发给香港分信处指令第二号。)。而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地界,设立广东邮政的驻港邮务机构处理邮务,这在世界邮政史上是绝无仅有之特例。</p> <p class="ql-block">图14:广州邮局香港分信处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5:睦朗局长发给香港分信处指令第二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时,睦朗局长还接受陆能柱的建议,任命广东邮区一等一级甲等邮务员、广州东山邮政支局局长吴超明,出任驻港分信处主任一职。而吴超明赴任之后,又向睦朗提议在分信处内部增设“联邮组”,把国内的出口邮件发到分信处分拣,直接在香港封发中国的国际出口邮件。并且,吴超明还向睦朗推荐当时因病暂住香港的广东邮区一等一级甲等邮务员、原广州邮政局联邮组组长,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沙鱼涌邮局”局长丁锡培,协助办理邮务。</p> <p class="ql-block">吴超明主任的建议得到睦朗的批准,不但准予分信处增设“联邮组”封发国际出口邮件,还立即调派广州邮政局专责办理国际联邮业务的黎赞铨和张纬孙两人星夜赴港,全力协助封发国际出口邮件,并委任丁锡培暂主“联邮组”其事。随后,睦朗又再派出广州邮政局负责国际联邮工作的另一位得力干将黎伯衡,赴分信处担任“联邮组”的组长,进一步充实了力量。并在此后的1939年上半年时间里,分信处“联邮组”在香港直接向世界各国的互换局封发了462,475封普通国际出口邮件,创造了世界联邮史上罕见的辉煌战绩(图16为1939~1941年《广东邮区国际邮件半年报》中记录的广州邮局香港分信处接收进口和封发出口的国际邮件数量表)。</p> <p class="ql-block">图16:1939~1941年《广东邮区国际邮件半年报》中记录的广州邮局香港分信处接收进口和封发出口的国际邮件数量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分信处“联邮组”于1939年6月迁移至广东沿海地区之后,又在睦朗局长和昆明邮政总局、曲江办事处的领导下,于10月18日在广东惠阳沙鱼涌设立“沙鱼涌邮局”,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五省战时的国际进出口邮件输送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吴超明也不负睦朗的重望,在他驻港的三年时间里,不仅出色地完成分信处的邮务工作。还在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分信处被日军查封停止运作之后,经吴超明与日方据理力争,成功将被日方扣留的23000余袋邮政物资,全部运返邮政总局上海供应处,保护了中华邮政的巨额财产(注:吴超明,广东鹤山县人,历经广东、湖南、贵州等邮区,迭任各级邮务主管工作,获邮政总局传令议奖。1949年8月离职,从邮凡36年,晚年定居香港,1985年病故,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可以说,不论是在广东邮政驻港邮务机构“广州邮局香港分信处”的开设和“联邮组”的增设,还是在广东惠阳设立的国际邮件互换局“沙鱼涌邮局”。这两座名扬宇内的中国抗战期间邮史丰碑,都是在睦朗局长的高瞻远瞩、当机立断、运筹帷幄,并亲力亲为主持下成功设立和出色运作的。在他的慧眼识人、委以重任、调兵遣将之下,广东邮区的一批杰出邮政精英陆能柱、吴超明、黄叶中、丁锡培、黎伯衡、何赞枢,以及第七军邮总视察段第四分段视察员张新瑶等,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并在战时的粤港邮政领域中大显身手,遂成一时之杰。</p><p class="ql-block">而在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于当日出兵占领九龙半岛、炮轰香港岛,大英帝国对日宣战之后。身处广州沦陷区的睦朗局长,被日军拘捕关押入集中营,广东邮政管理局局长一职,由业务股长龙启新代理。</p><p class="ql-block">这位曾经在汕头担任汕头一等邮局局长、官拜邮务长的英国人睦朗,他在中国抗战期间的邮政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居功至伟,是中国近代邮政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外国在华高级邮政客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