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精灵,花丛中的东方蜂鸟叉尾太阳鸟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拍鸟让我有机会深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在寻找和拍摄鸟类的过程中,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这种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让我倍感愉悦。走进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拍叉尾太阳鸟,拍鸟中看身形大小、飞行姿态、颜色特征,听鸟声辨识。大拟啄木鸟粗嘎嘹亮的声音,过耳难忘。而美丽的红嘴蓝鹊,也能发出不同嘈杂的叫声和哨声。 如红耳鹎、乌鸫这类常见的林鸟,以及常停在水边的普通翠鸟、白胸苦恶鸟等,带上一本靠谱的当地鸟类图鉴,再通过双筒望远镜,就能窥探鸟儿们多彩的生活。而高倍的单筒望远镜再拼接下相机,可以轻松抓拍下鸟儿美丽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拍鸟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次拍鸟都会发现新的鸟类品种,或者在同一地点拍摄到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鸟儿。为了拍叉尾太阳鸟,我的摄影团队先进走进了广州华南植物园、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浙江省丽水市百山祖园区、宁波堇山湖、湖南崀山风景区等。其中广州华南植物园,坐落在广州市天河区,是全国三大植物园之一,有亚热带植物六千多种,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植物园的规模非常庞大,根据植物的种类组成了一个个特别的园区。棕榈园、苏铁园、藤本园、姜园、兰园、牡丹园等数十个观赏区,还有湖面和室内热带植物园。若要说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的地方就要数植物园了。</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太阳鸟,世界共有14种,中国有6种,被誉为“东方的蜂鸟”、“月下老人”。每当太阳初升,霞光映照,或者雨过天晴,太阳鸟和蝴蝶、蜜蜂等在万紫千红的百花丛中成群飞翔。它们那鲜艳的羽衣,闪现红、黄、蓝、绿等耀眼的光泽,夺目异常,故名“太阳鸟”。太阳鸟,雀形目太阳鸟科的太阳鸟属鸟类的通称。体型纤细,体长79至203亳米;嘴细长而下弯,嘴缘先端具细小的锯齿;舌呈管状,尖端分叉;尾呈楔形,雄鸟中央尾羽特别延长。</p> <p class="ql-block">  在地球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生命世界谱写了一曲曲悲壮赞歌,塑造了地球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史诗,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古自今,蜜蜂可以说是最能引起文人墨客共情的动物之一,其高频采蜜的习性更是获得相对统一的赞誉,千百年来留下华篇无数。盛名之下,以至于不少人直观地认为采蜜是蜜蜂的专属技术,然而在大自然中,垂涎花蜜、以花蜜为食的动物并不少,其中就有叉尾太阳鸟等鸟类。</p> <p class="ql-block">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并非只是单向选择,存在动物选择访花品种的现象,而植物也一样,也存在吸引某种动物来取食花蜜的现象。作为鸟类,虽然叉尾太阳鸟有时会捕食飞虫、树丛中的昆虫和蜘蛛,也吃种子,但基本以花蜜为主食。其嘴巴细长而向下弯曲,舌呈管状,俨然是为吸食花蜜而生,可以轻易吮吸到花朵最深处的花蜜。叉尾太阳鸟喜欢在开花的矮丛或树木中活动,为了填饱肚子可谓奇招尽出,有时站在花朵上细嚼慢咽,有时则快速扇动翅膀悬垂于花朵上空浅尝辄止。</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别称燕尾太阳鸟,是雀形目、太阳鸟科一种体型非常小而纤弱的鸟,体长约9厘米,雄鸟头颈及尾上金属绿色,两根中央尾羽特别长,具赭红色的喉斑,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色,余部污橄榄白色;雌鸟较小,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色;它们的嘴细长下弯,舌呈管状,专门用来吮吸花蜜,因此又被称为“亚洲蜂鸟”。每当太阳初升,霞光映照,或者雨过天晴,太阳鸟和蝴蝶、蜜蜂等在万紫千红的百花丛中,成群飞翔。它们那鲜艳的羽衣,闪现红、黄、蓝、绿等耀眼的光泽,夺目异常,故名“太阳鸟”。</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除了夺目的羽衣和悬飞的本事,还有一副好嗓子,能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声。与很多鸟类对人类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不同,叉尾太阳鸟不但不畏惧人类,行事还颇为高调。其通常单独活动,有时也会成对出行,行动非常敏捷,常在枝梢上不停地跳跃飞行,间歇性地发出悦耳而富旋律、有如金属铿锵之音的鸣声;有时也会来到常有游人出没的公园或植物园,遇到合适的花儿解决温饱问题时,完全没有“鸟为食亡”的警觉,众目睽睽之下还边吃边发出成串的唧唧声,动静极大,简直视人类于无物。</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指名亚种),雄性成鸟头顶至后颈间为绿色,具金属光泽,背羽绒黑,腰呈鲜黄色,翅为暗褐色,外缘以橄榄黄,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金属绿色,在不同折光下或呈蓝紫色,中央尾羽羽轴先端延长如针状,外侧4对尾羽具清晰纯白端斑和翠绿色羽缘;眼先、颊、耳羽概黑,头侧或渲染褐红色,髭纹翠绿而具金属光泽,或呈辉紫色,颏、喉、上胸暗褐红,下胸橄榄黄,有时染以灰褐色,下体浅绿黄色不鲜亮,近下胸处渲染灰色,胁部丝白或微缀黄色,翅下覆羽白色。</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雌性成鸟冠部或冠部羽基灰褐至褐色,上体橄榄黄染绿,两翅暗褐,狭缘以橄榄黄,尾羽褐黑,中央尾羽羽轴不延长,外侧尾羽具明显的白色羽端,向外渐形大;眼先灰黑,头侧浅橄榄绿,颏、喉或为灰绿色,胸部呈较深灰绿黄,腹部为灰绿色,渐转浅淡,尾下覆羽淡乳黄或乳白色。幼鸟冠部羽基隐约可见暗褐色,头、颈两侧灰绿,下体羽毛呈绒状;喉灰微沾黄绿,胸部黄绿色较深,腹和两胁淡黄,余与雌性成鸟相似。</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华南亚种与指名亚种在其特殊的尾形和羽色上均相近似;华南亚种雄性成鸟背橄榄绿,喉与胸皆赭红,雌性成鸟上体橄榄黄绿色,较指名亚种鲜亮,两个亚种下体羽色均不稳定,羽色变异与季节、分布高度无关。叉尾太阳鸟体型纤细;嘴细长下弯,上下嘴缘先端约1/3呈细锯齿状;翼短圆,第一枚初级飞羽短小,尾呈楔形;跗蹠纤细而长,具盾状鳞。</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多见于中山、低山丘陵地带,栖于山沟、山溪旁和山坡的原始或次生茂密阔叶林边缘,也见于村寨附近的灌树丛中,或活动在热带雨林和油茶林。常在高树顶上活动,尤其喜在檞寄生丛或开花的树、灌木丛中活动。叉尾太阳鸟性情活跃不畏人,行动敏捷,总是不停地在枝梢间跳跃飞行;多常单独活动,有时成对,或亦有结二十只左右的小群。</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食性与其它太阳鸟相似,以花蜜为主食,兼捕食飞虫和树丛中昆虫和蜘蛛等;野生状态下常扇动双翅悬垂于花朵上空,以微呈弯曲的嘴和管状的长舌吸食花蜜;也吃种子等食物。叉尾太阳鸟鸣声婉转动听,常间歇发出悦耳而富旋律的鸣声,有如金属铿锵之音;在育雏期的雄鸟发出如“pe-et,pe-et”之声,逐音升高,随发出急促的“pit-pit”声。鸣声细而尖,具有容易识别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不仅因其美丽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还因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种小鸟在春日里尤其引人注目,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采集花蜜,成为了许多摄影师镜头下的佳作。樱花、灯笼花等都是它们喜爱的食物来源,而它们在花间的活跃身影,也被认为是春季最佳的“花鸟图”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当今全世界现有鸟类9000余种,我国有1300多种,占了世界鸟类品种的15%以上。绝大多数鸟类营树栖生活,少数营地栖生活。水禽类在水中寻食,部分种类有迁徙的习性。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我国的种类多分布于西南、华南、中南、华东和华北地区。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华南植物园地形平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为鸟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广州市区内最好的鸟类观赏点之一。园区里终日鸟鸣不断,尤其冬春两季是观鸟的好季节。</p> <p class="ql-block">  我国境内叉尾太阳鸟的主要分布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它们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山脚平原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和热带雨林中,也见于果园、油茶园等人工绿地中‌。具体来说,叉尾太阳鸟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和海南省等地都有分布。它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成松散小群,活跃于开花或有寄生植物的乔木树冠上,边活动边发出尖细叫声,繁殖期善鸣唱‌。</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选自美篇音乐库</p><p class="ql-block">拍摄地:广州华南植物园、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浙江省丽水市百山祖园区、宁波堇山湖、湖南崀山风景区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