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龙虎阁 一眼望三国

塞北森林

<p class="ql-block">  珲春防川的观光塔取名“龙虎阁”,其名称来源于“龙虎石刻”(龙虎石刻碑现存放一层)的“龙虎”二字。“龙虎”二字为晚清民族英雄金石学家吴大澄,在1886年与沙俄谈判期间在珲春书写,“龙虎”二字为“龙蟠虎踞”的缩写。</p><p class="ql-block"> 图一就是珲春防川龙虎阁观光塔正面影像图。主体建筑底部为堡垒式设计,体现了国之边关的威严,顶部为仿古式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这种设计寓意着边关堡垒坚不可摧。</p><p class="ql-block"> 龙虎阁共13层,总高64.8米。在防川景区鹤立鸡群,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非常的宏伟壮观,成为防川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龙虎阁不同楼层有不同的主题展示区域,3楼9楼为商务服务区和休息空间,最顶部的两层为观光区,游客可乘电梯上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龙虎阁的观景台上,具有极佳的视野和观光体验。向东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哈桑镇及滨海平原;向西南能够观赏到朝鲜豆满江市的边境风光;正南方向可看到日本海,是“一眼望三疆”的最佳观赏点。一条图们江自北向南蜿蜒缓缓流过,俄朝铁路大桥和三国风光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这是龙虎阁一层游客凭票登塔大厅,游人按着先后顺序依次排队,等候着乘电梯上到任何一层,但最终是要上到最顶层,因为那里才是最佳观光点。图二是龙虎阁各层分布和功能区展示图。</p> 珲春防川图们江两岸风光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五人是自由行,一大早七点钟左右我们就驱车来到防川景区。看到景区没有车辆和游客,整个景区空空荡荡,心里很是纳闷。这时候见到一个着制服的景区工作哥们,见到我们告诉说:现在景区还没有上班,你们需要返回到景区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购票之后,乘景区的观光车,再到这里才可以凭观光门票登塔观光。</p><p class="ql-block"> 既然我们已经来到了这里,不能错过这么好的观光机会,尤其是我这个摄影爱好者。这时只见图们江南岸的朝鲜,蜿蜒的山峦,被一层薄雾笼罩着,就像少女的白色纱巾一样,飘逸在朝鲜一侧山峦与图们江之间,蜿蜒的图们江水流平缓,自西向东绕着龙虎阁向东流去。</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歪打正着误闯到这里,无意间拍摄的图们江两岸风光美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同行的那四位是两对夫妇,这时候他们忙着打卡拍照,我则不失时机的向着对岸聚焦,因为对岸就是朝鲜豆满江市边境。只见对岸并不高大的山峦,正被一层薄薄的白雾笼罩,那景象非常的美,就像日本的富士山那样,山顶笼罩在雾霭之中。</p> <p class="ql-block">  向北望去,一条蜿蜒曲折的图们江缓缓流经龙虎阁,逶迤延伸到海天一色的日本海。此时此刻的图们江两岸,中国一侧的山峦植被茂密,朝鲜一侧的山峦村庄田野尽收眼底。图们江两岸那么的静谧,竟然看不到田间劳作的人们。中国一侧,一条S型线条优美的旅游路,一直延伸到观光塔脚下。龙虎阁西侧就是景区观光木栈道,木栈道是南北狭长呈环形闭合状,沿着木栈道可走到距离中俄两国界碑处,也可看到俄朝两国跨江铁路大桥,近距离观看那遏制我们咽喉的铁路大桥,那可是制约着我们至今都不能出海,如鲠在喉的一条枷锁铁链。</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雁鸣闻三国,虎啸惊三疆”,这是对防川的真实写照,这楹联不知谁写的,恰如其分一点也不为过。</span>防川景区一眼望三国,只有你来到这里才能够真正体验到。 </p><p class="ql-block"> 中国一条蜿蜒曲折旅游国防道路,到了防川这里戛然而止,成了条断头路,我们只能眼睁睁的远眺着日本海,望眼欲穿,望洋兴叹。这是大清晚期国力衰败,腐败无能才被沙俄掠夺了包括防川地区大片的中国领土,造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和中俄国界局面。</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木栈道入口处,顺着木栈道沿江逶迤而行,能够清晰的看到朝鲜一侧边境风情,也有我方为游人提供的打卡拍照服务点,靠近我方军事哨卡处还有一段玻璃栈道,游客们可以体验那种刺激。防川景区的木栈道建筑一流,粉刷的油漆油光锃亮,木栈道上绝对不允许游客吸烟,因为防火是第一要务,这也是景区服务人员时刻提醒游人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  这木栈道之侧还有一处体验刺激的地方,我叫不上它的名字,足见我们龙国今天国力的充盈,只要你游客囊中有钱,景区有着你想像不到的服务项目,肯定让你玩的尽兴。</p> 中俄珲春勘界立碑处 <p class="ql-block">  这是行走在木栈道上,向东看到的我们的军事哨卡,大约快二十年的时间了,我曾经来过防川景区。记得通过边防熟人关系,我还登上过军事哨卡,与边防小战士合影留念过,但是今天的边防哨卡可是戒备森严,号称东方边防第一哨,是绝对不允许游客们走近军营一步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着景区的景交车,免费参观了大清与沙俄在这里的界碑处。这里虽然是军事禁区,但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免费为游客们开放参观的。因为这里的一块历史界碑——“土字牌”,承载着近代大清朝那段屈辱历史,以及大清与沙俄边界风云曲折故事。游人来到防川景区,中俄勘界界碑处,是必须看的内容之一,而这里是不允许外国人进入观看的。</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俄界碑参观处的停车场。游客们要在这里上下车,在铁丝网处隔着铁丝网观看那两块界碑:中国的“土字牌”和俄罗斯的水泥界桩碑。后面附有两幅清晰的两国界碑照片。</p><p class="ql-block"> 第二幅图片很多人隔着铁丝网,是在观看中俄两国勘界界碑处。铁丝网上方画面部分,那里就是俄罗斯的哈桑镇,那里的大片平原山峦,就是晚清时期被沙俄掠夺侵占的中国领土。</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俄不平等的《北京条约》,沙俄强行掠走了我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约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原本属于滨海省份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最终却成了内陆省。被侵略成性的沙俄把我们紧紧的封闭在了东亚内陆,从此我们永远的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大清与沙俄边界勘界立碑之处。中国一侧的界碑是石刻碑,中国一侧的界碑名曰“土字牌”,石碑作为文物已被玻璃罩了起来,石碑正中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左侧竖向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公历1886年),俄方一侧水泥桩界碑:刻有俄文“T”字样,汉语翻译“土科(tu)”。</p><p class="ql-block"> 土字牌和沙俄两国界碑,是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时重立的,它不仅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曾经的界标之一,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如今,土字牌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中俄勘界立碑之处,我们来到了观光木栈道最南端的制高点,在这里可近距离观看俄朝两国的跨江铁路大桥,也可看到我们的军事哨卡和龙虎阁观光塔。走到这里似乎是完成了栈道观光的任务,剩下的就是顺着栈道返回龙虎阁停车场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木栈道上的人文景观,左侧书有“海拔原点”四个白色大字,可能这里距离日本海很近,接近海平面的缘由吧,既然路过这里,权且把它拍摄下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木栈道最南端的制高点,这里东边是俄罗斯方向,西边是朝鲜方向,北边就是中国一侧,南边就是图们江的入海口日本海方向。本幅图片背景虽有汉字标志,但我还是用红色箭头标识了下来。我的华为plroP70 ultra虽有大广角,但还是没有把该拍摄的文字囊括了进来。</p> 登上龙虎阁一眼望三国 <p class="ql-block">  站在龙虎阁观光塔室外观景台,登高极目远眺,真正的体验到了一眼望三国,一江两岸三国尽收眼底。这幅图片诠释了一眼望三国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在那海天一线的地方,就是图们江的入海口和日本海。根据大清朝与沙俄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我们中国有顺图们江而下入海的法理权。但是,一条横亘在图们江上的俄朝两国的跨江铁路大桥,严重阻碍了我们大型船舶航行入海。</p><p class="ql-block"> 因为那座铁路大桥太过低矮,而且只有三孔可以通航,极大的限制了大型船舶通过。就是这座低矮的铁路大桥,极大的制约了珲春的入海通航,阻碍了珲春的经济发展和口岸贸易。这就是今天珲春地区面临的没有出海口的难题和瓶颈。</p> <p class="ql-block">  下两幅图片,是我站在龙虎阁观光塔向北望拍摄的,我们中国的军营哨卡,东北边防第一哨——防川军事哨卡。而军事哨卡北方广袤的平原和山峦,就是俄罗斯的大片领土,就是晚清时期被沙俄掠夺侵占的我国领土。</p><p class="ql-block"> 晚清时期的清廷政府腐败无能,在沙俄船坚炮利的胁迫面前,不得不签订那卖国耻辱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大约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了沙俄。</p><p class="ql-block"> 游客们看到珲春今天国界的现实,无不为当年大清国的腐败无能,为封建社会旧中国国家的落后和愚昧的闭关锁国,为沙俄的贪婪侵略成性而感慨和愤慨。</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珲春防川一眼望三国景区,这就是今天我们面对的中俄国界,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珲春地区没有出海口的战略地位问题。幻想着有那么一天,那座铁路跨江大桥或者重建架高一些,或者与大鹅置换一块图们江沿岸土地,打造一个我们的东北出海港,那时珲春乃至于吉林省的出海问题解决了,那可是东北地区真的要振兴和发展的机会就要来了。</p> <p class="ql-block">  以下这几幅图片看似有些重复,但却是全方位让您了解图们江入海口三国交界的情景。据说从防川这里到日本海,只有二十公里左右,但我们的龙虎阁高度有限,这里是边境又不让放飞无人机,游客们看不到那浩瀚的日本海,只有天际线那里白茫茫一片,我们只好望洋兴叹了!</p> <p class="ql-block">  再看一看龙虎阁西侧,那里就是我们山清水秀的防川,一派繁荣祥和景象。极目远眺,可看到防川风景区游客中心,那里是东方第一村——防川朝鲜族民族村,那里有朝鲜民族的民俗村,那里有边境地区民族融合的民族文化,包括饮食文化,人文建筑文化,民族之间的婚姻融合,以及您还没有了解的珲春历史。</p> <p class="ql-block">  凌晨七点多钟,恰巧遇上晨雾弥漫,朝鲜那一侧山峦笼罩着的薄雾,宛如美女脖颈飘逸的白纱,风情婉约,飘飘欲仙,真的是一种素妆淡描总相宜的那种美。</p><p class="ql-block"> 下边第二幅图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们的木栈道,已经延伸到了俄朝两国铁路大桥下边,在那里拍摄火车和桥梁,岂不是更具有冲击力?而我们忙着赶往下一站,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那里,失去了近距离观看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手机变焦后清晰可见的朝鲜豆满江市边境风光,山峦平原,农庄田野,还有江岸的建筑设施。</p> 珲春的历史与民族英雄吴大澂 <p class="ql-block">  珲春的近代史:珲春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唐贞元年(785 年)渤海国文王大钦茂迁都至东京龙源府(今珲春三家子乡八连城古城址),使珲春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公元 727 年至 919 年渤海国遣使赴日本 34 次,日本派人到渤海国 13 次,当时从珲春经盐州、摩口崴抵达日本的航道,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上通道使中国与亚洲许多国家增强了经济、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 直到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才使珲春地区彻底失去了出海口,丧失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黑龙江和吉林省变成了内陆省。</p> <p class="ql-block">  民族英雄吴大澂与珲春:</p><p class="ql-block"> 加强边防建设:光绪六年(1880 年)至光绪十二年(1886 年),吴大澂两度受命钦派吉林、五次前往珲春巡察办理防务。他看到珲春经济凋敝、交通闭塞的景象后,命人建屋数间,设“劝农所”,招民垦殖,并亲自手书匾额,以示对劝农垦田的重视;还踏勘选定修筑东西炮台的基址。他重视改善边防军的武器装备,为珲春奏请清廷从德国克虏伯炮厂买来 6 尊远程十五生大炮,在珲春城南 9 华里修筑东西两座炮台,增强了珲春的边防力量。</p><p class="ql-block"> 勘界谈判立功:1885 年,吴大澂会同宁古塔副都统容山、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东部边界。1886 年 10 月 12 日,正式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在谈判中,吴大澂等人与沙俄代表据理力争,收回了被沙俄非法霸占的黑顶子百余里的领土,纠正了“土”字界牌,又争得了中国船只在图们江口的航行权。他还在珲春黑顶子国境上立了一个铜柱,上面写着“疆域有志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p><p class="ql-block"> 吴大澂在珲春的所作所为,对当地的边防巩固、经济发展以及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的功绩深受东北边陲人民的爱戴,也为后人所铭记。</p> <p class="ql-block">  龙虎石刻于1981年11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二字为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激所书。</p><p class="ql-block"> 清咸丰十年(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占我乌苏里江以东约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后,又偷移界碑,继续蚕食黑顶子(今珲春敬信镇)等中国领土。</p><p class="ql-block"> 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派会办北洋事宜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激与沙俄进行勘界谈判。吴大激坚持爱国立场,据理力争,最后签订了《中俄重勘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改立土字牌并增设了"萨"、"啦"等界碑和边界记号,争回了黑顶子领土和图们江至日本海航行的出海权,为阻止沙俄继续入侵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 龙虎石刻为花岗岩,高1.4米、宽1.38米、厚1米,"龙虎"二字系钟鼎文(金文)双沟纂刻法,即此次岩杵河谈判前撰写。当地人为纪念民族英雄吴大激的贡献,将其"龙虎"二字刻在花岗岩上,龙虎即龙盘虎踞、龙骧虎视的缩写,意在表明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龙虎生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誓死保卫祖国边疆捍卫祖国领土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龙虎石刻历经百年沧桑,曾有过四次迁移。 2013年4月,龙虎石刻迁移至防川景区"龙虎阁"一楼西门厅,作为"镇阁之宝"。</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