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去看看》(二)

葳葳

<p class="ql-block">‌‌道口镇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隋代以后,随着‌卫汉水路的开通,道口逐渐发展成为商贸重镇。明清时期,道口成为豫北重要的集镇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道口凭借卫河的水运优势,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有“小天津”的美誉。道口古镇内保存了许多历史建筑,包括古河道、古码头、古城墙、古商号、古民居等,这些建筑见证了道口千年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道口还是中国烧鸡名城,以制作道口烧鸡而闻名,这一传统美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张家烧鸡四代传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道口古街‌,包括顺北街、顺南街等,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落,也是明清北方民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隋代以后,卫汉水路上达百泉,下抵天津,水中“帆墙林立”、三百万之民船,四时畅行,南粮北运,津货南来,陆“通梁达燕、运卫仰鲁”,路上“轮蹄徒旅”。</p> <p class="ql-block">大伾山,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其中有后赵时依山凿就的大石佛,为中国北方第一大佛;始建于北魏的天宁寺;寺内有藏经阁,原藏明代南藏经6053卷,为宗教典籍珍品。宋代的天齐庙;元代的观音岩等建筑皆各有其妙,为大伾山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恩荣坊,原在卫贤镇南大街,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因孟楠家一门出三进士由皇帝而赐建,后搬迁搬迁至此,高宽皆10米,平面呈"一"字形。为四柱三间五楼式建筑。柱下有抱鼓石,透雕猛狮。顶为歇山式,并雕出脊兽、瓦件等构件。楼檐下平板枋的上部雕刻二龙戏珠和火球图案,下部刻仰莲;平板访下的龙凤板单额枋等构件上雕"竹林七贤"、"八仙庆寿"、"一门三进土"等图案及创建年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47, 47, 47);">禹王庙西侧有这首诗的石刻,大字行楷,劲拔苍秀。王阳明的诗和石刻,为大伾山增色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内有五代后周显德六年( 959 )刻的“准敕不停废记碑”,为山上现存最早的碑刻,研究后周灭佛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47, 47, 47);">古时,黄河流于大伾山脚下,雨季时常有洪水泛滥,故凿大佛以镇之,俗称“镇河将军”。这尊大佛是弥勒佛像,佛像目光平视,嘴唇紧闭,宝相庄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