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331国道边境线自驾游(5)</b></p><p class="ql-block"><b> 时光流转,风光旖旎。一路风尘,一路艰辛向前。</b></p><p class="ql-block"><b> 这一集是我们沿着331国道边境线到达中国最北端,也是走完了东北边境线向西南内蒙新疆的转折点,更是气候多变不同风光交替的路段,昨天还是满山的秋色,睡一觉醒来就是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今天还是秋衣秋裤,明天就是棉衣皮祆了。</b></p><p class="ql-block"><b> 汽车穿行在高高的兴安岭上,林间公路上像金丝铺地,金色的松叶洒满一路,车辆驰过,把松针带向路边,整条公路像绣着金丝带的锦旗延伸向前,可锦旗般的公路还没看够,映入眼帘的又是一幅林海雪原的图画,这雪景虽美,可行走雪后的道路异常艰难,这10月的雪压断了林中的树,压弯了今年第一次经受冰雪的枝,它们横七竖八的横在公路上,走一段我必须下车清理一段,有时树搬不开,我只有把横在路上的树干像董存瑞炸碉堡举炸药一样把断树举起让汽车通过,就这样翻过几座冰雪山头,我已是汗流夹背。由于是今年的第一场雪,路上这些来不及被林业人员清理的断树弯枝都归我来负责清理了。</b></p><p class="ql-block"><b> 风光令人陶醉,但旅程艰辛。一路上,看到有小车冲到路下,大油罐车在山中雪地侧翻,运输几十辆小车的货车失控冲断路栏,我们的车在雪地被挨撞追尾的事故。</b></p><p class="ql-block"><b> 林海茫茫,我们从漠河的北红村、北极村,、观音山,、洛古河、内蒙的满归、月牙弯、白鹿岛、奇乾、莫尔道嘎,走了10多天,竟还是大兴安岭地区,还是茫茫林海!</b></p><p class="ql-block"><b> 2024.10.5于锡林浩特</b></p> <p class="ql-block">漠河北红村</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中国最北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雄鸡冠处的漠河北极村</b></p> <p class="ql-block"><b>洛古河村,隶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距离黑龙江的源头仅有9公里,也称"龙江第一村"、"源头第一村"。北与俄罗斯波克罗夫村隔江相望,西距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线8公里。</b></p> <p class="ql-block"><b>黑龙江由南源额尔古纳河与北源石勒喀河汇合而成,黑龙江的源头是洛古河,源于蒙古肯特山的石勒喀河和源于中国大兴安岭西坡的额尔古纳河在洛古河村汇合,形成黑龙江的源头。洛古河村的西面是内蒙古,北面跨过黑龙江就是俄罗斯。河上没有桥到了每年冬季,河面结冰后,对岸俄罗斯的木头就通过冰面运过来.路边一个小小的绿色罐头房就是俄罗斯的边境检查站。</b></p> <p class="ql-block"><b>漠河观音山</b></p> <p class="ql-block"><b>进入内蒙</b></p> <p class="ql-block"><b>大兴安岭月亮湾</b></p> <p class="ql-block"><b>内蒙满归</b></p> <p class="ql-block"><b>苍狼白鹿岛位于祖国版图鸡冠之顶的苍狼山脚下,这里海拔464公尺,景自天成,自然景观与秘境的水乳交融无限的神奇,北方最大的原始森林河,呈" S "型游走其间,刻画出一副酷似"八卦"的巨幅图型。蓝天、白云、阳光、绿树,天人合一。远处的白鹿岛温文尔雅,依附在苍狼的颈下透出羞涩的情怀。俄式木屋,红顶半掩于密林中,在苍松的映衬下释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优雅诗情。具《蒙古秘史》记载,远古时,蒙古人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以渔猎为生,刻木记事,子孙繁衍。后来部族强盛,山谷狭小,不能容纳。其中,乞颜部落的首领名叫孛儿帖赤那(意</b></p><p class="ql-block"><b>为苍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马阑勒(意为白鹿),率领旗下众部,熔山化铁,开山劈路,渡腾吉思海,迁至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合勒敦山下,生下巴塔赤罕。这一传说反应了蒙古先人从额尔古涅森林奔腾西迁的史实。</b></p><p class="ql-block"><b>苍狼白鹿是蒙古历史的开篇,是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苍狼白鹿"岛见证着蒙古人祖源的传说,苍狼白鹿</b></p><p class="ql-block"><b>是森林、草原永恒的吉祥!</b></p> <p class="ql-block"><b>"额尔古纳河右岸"</b></p><p class="ql-block"><b>"额尔古纳河右岸":是指额尔古纳河水流方向右侧为奇乾,又因著名作家迟子建著作《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发生地为奇乾。额尔古纳河在《旧唐书》中称"望建河",清代起称为"额尔古纳河"。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中俄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清政府为确保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设置了十八座卡伦管理边务。额尔古纳河历史上被誉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母亲河和中华民族"第三源"。额尔古纳河流域奇乾段长近百公里。</b></p> <p class="ql-block"><b>传统建筑"木刻楞"</b></p><p class="ql-block"><b>"木刻楞"是以原木和木板为主,房屋主体以粗细一样的原木刻槽相互咬合叠垒而成,两根原木之间夹上长在松树林间的一种叫"茅蒿"的苔藓,保证了主体建筑的坚固、保暖、耐用;屋脊是用笔直的松木劈成的"灯笼板"铺成,而不使用锯破开的板,这样的屋脊不仅疏导雨水的性能良好,而且耐腐蚀;门窗和檐板外面的嵌板雕饰花纹并漆色,有的还装有雨搭板,既有西方建筑风格,又有森林及民族文化内涵。奇乾村现有传统房屋"木刻楞"民居独具风貌,保存完好,2013年8月,被国家住建部、财政部、文化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b></p> <p class="ql-block"><b>这是一条退役的军犬,它很友好的跟着我们在村里悠转</b></p> <p class="ql-block"><b>"与驯鹿相依相伴的鄂温克人"</b></p><p class="ql-block"><b>奇乾曾经是森林使鹿部落鄂温克人的聚居地。鄂温克人没有固定的居所,在山林里以"撮罗子"聚居、游牧。"撮罗子"是一种以松木杆搭建的圆形窝棚,高约3米,直径约4米,上面的覆盖物夏天一般使用透气性能不错的桦树皮,冬则用保温性更好的麂或者鹿皮包裹。鄂温克人在大兴安岭密林中靠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驯鹿全身是宝,肉可吃,奶可饮,皮能制革,鹿茸、鹿鞭更是珍贵的药材。解放初期森林鄂温克人就生活在奇乾,1958年4月,成立奇乾鄂温克民族乡,鄂温克猎民在此定居;1965年9月,奇乾森林鄂温克人迁至根河市满归镇敖鲁古雅河畔;2003年8月,由满归迁至现根河市所在地西4公里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b></p> <p class="ql-block"><b>路途艰辛!</b></p> <p class="ql-block"><b>旅途坎坷,但大兴安岭的美食特产小鸡炖蘑菇,铁锅炖还是要品尝的,那美味能消除旅途的疲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