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公开课反思

荷塘月色

<p class="ql-block">2024.9.11号,公开课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p> <p class="ql-block">  《敬业与乐业》设计思路:九年级上册第一篇议论文儿之前学过的议论文知识,经过漫长的暑假,一问三不知,所以本节课设定教学目标为:上课流程仍然按照“四三三”教学模式。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和材料做出区分,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确了学习目标,我对梁启超及写作背景做一个简单介绍,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复习有关议论文的概念、三要素、结构。接着检测同学们对本课的预习效果:对题目的分析,会区分论点及论题,对文中引用的古典语句理解程度。通过复习和检测,同学们知道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然后精讲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理清层次,并以思维导图形式显现。这其中,我做了提示,让同学们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和过渡衔接句,就在这些句子中,找逐步引导同学们自己找到了中心论点、分论点,分论点是分几个层次来论证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我让同学们合作探究三个问题。第一个,自己找出本文道理论据,然后针对我定好的几个道理论据,找出他们的出处,论述内容,从哪几个角度进行的论证,总结出道理论据的使用特点。第二,让同学们找出事实论据,并分析其论证的内容。其中,在概括事例时,给学生一个方法,点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儿,结果如何。然后,以其中两件事例为例,让同学们进行概括,并说出论证的论点。第三,把这些人的事例总结一下特点,发现这些事例有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例、典型的事例、贴近生活的事例,进而总结出事实论据的使用特点。然后把所有论据使用特点进行一个归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课堂检测中,我提供了7个论据,供同学们选出能证明本课论点的论据,同学们基本上都能选对。对本节课来一个知识总结,布置一下作业,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反思:本节课延时了3分钟,这是失败之处,需要改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进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开头作者简介视频介绍了一分半钟,可删去,只留一页文字简介即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关于分析题目是论题、论点的问题可删去,不予讨论,因为素养目标中没有。3、合作探究中关于道理论据、事实论据的定义总结也可删去,因为它们基本上都已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作探究第3题,可以在合作探究第2题的基础上延伸,不必单列,对事实论据特点的总结有重复之嫌,删去后总结事实论据的4个特点就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课堂检测可添补一则补充事实论据的题目,以增加一点考察的难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精讲导学前的课文儿朗读时间过长可以缩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经过几天,我经过思考,觉得还可以这样修改。在素养目标中只选择一个目标来讲。比如分析本节课的论点和分论点,会区分观点和材料。这样讲课的内容缩减,就会轻轻松松把本节课完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我又想做一个实验,暂时就没有大动这个课件,只稍稍修改。上次上课的班级是比较优秀的班级,这次我让普通班的孩子在上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课文多读,生词、典型句子进行讨论理解,而且互相讲述课文里面的事例,分析这些事例为哪句话服务?引用了哪些名句?弄懂它们的意思。总之,他们对课文理解加深了,课文儿内容熟悉了,结果轻轻松松一节课完成了,效果很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做好预习的重要性。学生主动学习,充满兴趣的去探索知识,理解的就会更快更全,确确实实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他们预习中没有研讨到的地方或者不确定的地方,在上课时就能更好的吸收和理解。预习的时间加长了,课堂效率不仅提升了,也减少了课后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还是要放手去让孩子们去预习,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的太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10.14 1412</p>

论点

论据

事例

同学

预习

本节

课文

总结

议论文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