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气温宜人。几位老同学相约,国庆节前去老同学杨亮生的家乡枞阳县游玩。</p><p class="ql-block"> 亮生同学动用各种资源,为此次活动做了精心、丰富多彩的行程安排。</p> <p class="ql-block"> 枞阳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的长江北岸,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蓬勃的经济发展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枞阳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自古名人辈出,先后涌现出“铁骨御史”左光斗,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方以智,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姚鼐,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章伯钧,将军、外交家黄镇,美学大师朱光潜,铁画大师储炎庆,“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被誉为“文章之符、气节之乡、国学故里”。近年又涌现出以炸药大王汪旭光、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机械电子工程专家丁汉、传染病学专家王福生、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专家陆林等两院院士和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界精英,航空发动机集团董事长曹建国、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江汽集团原董事长左延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企业家。</p> <p class="ql-block"> 9月27日晨,我们的3辆车、10个人从合肥的不同位置出发后,于上午9时陆续到达浮山收费站外集中,再一同前往浮山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b>游 浮 山</b></p><p class="ql-block"> 浮山,又名浮渡山,海拔208米,位于枞阳县浮山镇,面积19.1平方千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安徽省风景名胜区。浮山风景优美,三面环水的地理特点,构造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独特奇观。</p><p class="ql-block">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一个以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为特色,山水清淑,岩壑灵奇,河湖风光、人文景观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 浮山火山喷发形成大小洞穴500个之多,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山色苍秀,岩嶂壁立,关口险隘,河湖环绕,景色绝佳。其地质构造全国罕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国内中生代粗面质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堪称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 浮山有“千年文山”、“中国第一文山”的美誉。身临浮山,最大的文化震撼,就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近500块极其珍贵的摩崖石刻。唐宋的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均来此游览过。</p><p class="ql-block"> 浮山在佛教禅宗史上地位显赫,在东南亚等华人圈中影响深远。浮山既是千年佛教圣地,又是我国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p> <p class="ql-block"> 沿山路攀登而上,一边是满目绿色,一边是山崖和峭壁,树木,竹林,藤蔓,尽情舒展,还有不知名的山花和鸟儿的欢叫声,将浮山渲染得生机勃勃。听着鸟鸣,呼吸着泥土的气息、花儿的清香,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途中,来到了中共安徽省委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的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 王步文,安徽岳西人。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参加革命工作,后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在浮山一带开展农民革命运动,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杀害。王步文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安徽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往这个石缝里插上一个小树枝,以后腰就不会疼了。</p> <p class="ql-block"> <b>摩崖石刻</b></p><p class="ql-block"> 会圣岩是由沿着山麓的一组形状各异的小岩洞组成,犹如曲折的回廊,时窄时敞,或幽或明,一边有天然石柱支撑,一边尽是石刻,仅这儿就遗存着200多块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不少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来到浮山游览。身临其境,留连湖光山色,在浮山石壁上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保存下来的就有483块,字数少的只有两字,多的达千文。文体各异,书法万千。他们以山石为纸,以锤凿为笔,在自然赋予的天地间显露诗情画意。或挥毫题诗,或作文记事,或留言题名,镌刻于崖壁,化岁月流逝为历史永恒。</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摩崖石刻中,最早的是唐代,最晚的至民国,时间跨度历时1700余年。众多精美的摩崖石刻,使这里成为珍贵的中华艺术宝库,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书法史的难得实物,被誉为“皖中一绝”。</p><p class="ql-block"> 浮山摩崖石刻,于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洞上面那一幅“九带遗踪”,缘于宋代圆鉴大师远禄在此著述《九带》。</p> <p class="ql-block"> “陆子岩”曾叫“皇甫岩”。距今大约一千年前,陆游的父亲陆元钧来到浮山,询问当地年长的学者该岩为何叫“皇甫岩”,未果,因此题铭“陆子岩”。名山名人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这一带的摩崖石刻多为康熙、乾隆、雍正年代的。</p> <p class="ql-block"> 非人间,仙境也。</p> <p class="ql-block"> 很多摩崖石刻背后,都有其独特有趣的故事。游客在这里观景、赏字,领略山川之美。</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石刻题咏浮山的诗词歌赋中,精品之作俯拾皆是。枕流岩浩笑廊内,有明书画家雷鲤所题《浮山纪游》诗,“已从浮山来,更觉浮山好。万壑染秋云,乾坤怪未了。游人无古今,天风醉花鸟。我欲煮烟霞,呼童拾瑶草。”<span style="font-size:18px;">孟郊当年游览浮山后发出羡慕和赞叹,</span>“鬼斧何年开石室,人行此地作金声,山中信是神仙宅,不羡繁华浪得名”。明文学家王守仁《寄题浮山》、钟惺《题浮山崖壁》等均是以诗颂景,脍炙人口。</p> <p class="ql-block"> 会圣是浮山岩洞集圣之地,自唐宋以来摩岩石刻荟萃,形成珍贵精彩的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 <b>会圣禅寺</b></p><p class="ql-block"> 会圣禅寺,位于浮山中部,为江左名刹。该寺建于晋梁,衰于五代,兴于赵宋。至明万历年间,香火日盛。</p><p class="ql-block"> 古时曾有诸多名人在此相聚,又是宋代圆鉴大师远禄在此生活并与欧阳修、范仲淹等圣贤相会之处,寺名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据说,欧阳修曾慕名而来,请圆鉴大师远禄说法。远禄以弈棋作比,说明佛教原理,改变了欧阳修往日轻谩参禅佛法的心理。</p><p class="ql-block"> 对于浮山,会圣禅寺绝不是一座小小的寺庙,它是珍贵无比的镇山之宝。</p> <p class="ql-block"> 会圣禅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浮山之战。清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瓦房三大间。1986年浮山管理处主持重修。寺门前现耸立着一株约300余年的古银杏和一株约150年的古冬青,周围万松出径,翠竹婆娑。全寺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寺匾“会圣古刹”为赵朴初手书。</p> <p class="ql-block"> <b>大 脚 印</b></p><p class="ql-block"> 位于莲花石正下方位置上的有一只长约一米宽距五十厘米人型大脚印,轮廓线条勾勒的栩栩如生。传说这是地藏王菩萨留下的神迹,当时地藏王本意是在浮山这座久负佛意的圣山上安身立命,便大展神威踏下一只脚准备落下,奈何感知浮山地质特殊,岩石多轻空,且面积过小,沉受不住他,便迈开另外一只脚转去了安徽九华,因此,就有了现在我们所能看见的其中一只大脚印。</p> <p class="ql-block"> 地藏王菩萨的脚印原来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从莲花峰经百步云梯下山。山路弯弯,狭窄陡峭,需手脚并用,十分小心。</p><p class="ql-block"> 慰先同学走在前面给夫人探路,不时提醒小心注意。他和夫人虽年长于我们,但下山时动作的稳健灵敏和速度一点不差。</p> <p class="ql-block"> <b>张 公 岩</b></p><p class="ql-block"> 张公岩,也称壁立岩。岩下有洞,洞前有寺门,岩寺依山洞而建。</p><p class="ql-block"> 张公岩是佛、道、儒三教文化圣地之一,有将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历代香火极为旺盛。后因宋代诗人张孝祥之子张同之在此修行得道而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 张公岩洞内的后壁有一井,水清澈见底,甘洌异常,被当地人称为神泉。每当初一、十五百姓敬香后便打些井水带回,祈求全家人平安健康。且这口古井每逢夕阳西下之时,太阳光斜射井内,井中光芒四射,洞内满壁生辉,呈现“浮山夕照”奇景,甚是神奇,被称为老桐城八景之一。 </p><p class="ql-block"> 传说用神泉洗手,能祛暑祛邪,胜若药石。洗洗眼睛,有明目清心之功效。</p> <p class="ql-block"> 真有这么神奇?</p> <p class="ql-block"> <b>渡 仙 亭</b></p><p class="ql-block"> 在张公岩与观音岩之间。浮山古有十亭现唯一仅存此古亭。</p><p class="ql-block"> 渡仙亭为条石结构,方形,四根石柱上刻着楹联11幅,占地面积7.29平方米。该亭建于清嘉庆拾陆年(1811年),高僧慧莲募化所建。</p> <p class="ql-block"> 如果想成仙,可以站在亭子的顶上让仙人前来渡劫。</p> <p class="ql-block"> 别有天。</p> <p class="ql-block"> <b>观 音 洞</b></p><p class="ql-block"> 洞两边刻有道光十年的一幅对联:“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为清人黄文炳撰刻。</p> <p class="ql-block"> <b>总 岩</b></p><p class="ql-block"> 位于观音岩西壁,意指浮山岩洞之缩影,又名多景洞。长不满两米,但聚小洞百余,形如蜂房,缩全山岩洞之形于一洞之中,故曰“总岩”。钱元鼎题为“浮山会景”。</p> <p class="ql-block"> 未知名山花,先开花,后长叶。</p> <p class="ql-block"> <b>海岛雪浪岩</b></p><p class="ql-block"> 雪浪岩,岩高20米,岩壁起伏不平,其色赤黑相间,犹如滔天雪浪扑面而来。高僧三槐法师题名为“雪浪岩”,并自称雪浪和尚。</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居于浮山西麓在陆山庄的方以智祖孙三代对此处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 浮山孕育了明清时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为代表的中国最大的家族学派“方氏学派”;孕育了清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孕育了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孕育了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黄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 <b>参观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b></p><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时,枞阳是前哨阵地和中线大军渡江地段,成为强渡长江的主战场之一。枞阳百姓为支援渡江战役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无畏气概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第3兵团司令陈锡联、 政委谢富治将司令部迁到枞阳镇,指挥部设在枞阳陈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宗祠为前、中、后三进的清代建筑。中进大厅陈列渡江战役文物64件,有渡江时使用的武器、留下的文献资料、船工用具、参战证、奖状、奖旗、渡江胜利纪念章等。还有一幅大型渡江战役示意图和几个渡江作战实景的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 详实的图片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 作战实景雕塑。</p> <p class="ql-block"> 枞阳民众全力支援前线,为中线渡江战役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b> 古枞阳上码头</b></p> <p class="ql-block"> <b>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b></p><p class="ql-block"> 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是一座以弘扬枞阳古战国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占地面积1200亩,国家AAAA级景区。主要景点有北入口广场、浮雕文化墙、烈士陵园、一阁八亭等(一期工程)。</p><p class="ql-block"> 亭阁从汉代枞阳建县开始,沿历史发展脉络命名,每个亭子代表一个朝代,一位与枞阳有关的历史名人,诠释一段历史。5000米山间步道把各个景点串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射蛟大型浮雕依山而建 ,浮雕图案以汉武帝射蛟为主,衬以百官环伺。再现汉武帝射蛟的宏伟历史场景。——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出驾南巡,他沿江而下,抵达枞阳时,忽见江水泛滥成灾,波涛汹涌。汉武帝登上枞阳江岸边达观山,他怀疑江中有蛟龙在兴风作浪,于是捻弓搭箭,射向江中,顿时风平浪止。汉武帝即兴《盛唐枞阳之歌》记载此事,同年置枞阳县。</p> <p class="ql-block"> 旗山不高,却别有一番韵味。走在蜿蜒清爽的山路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山间小径,慰先老同学和夫人步履矫健,去汉武阁看夕阳。</p> <p class="ql-block"> 旗山论剑</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路一步步走到汉武阁山顶处,枞阳县城及山水美景尽收眼前。</p> <p class="ql-block"> 旗山揽江渚胜景,扼长江险要。西周时为宗子国所在地,自战国时期始即为长江水道著名关津,乃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爬爬山,走走路,感觉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 入住维也纳国际酒店。</p> <p class="ql-block"> <b>参观独秀园和陈独秀生平陈列馆</b></p><p class="ql-block"> 9月28日上午,我们一行前往安庆,参观纪念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的陈独秀先生的独秀园。</p> <p class="ql-block"> <b>独 秀 园</b></p><p class="ql-block"> 独秀园坐落于安徽安庆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境内,是以陈独秀墓为核心,集红色教育、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红色旅游景点。园区占地面积约100多亩,由陈独秀墓、浮雕墙、陈列馆等多个部分组成,不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纪念性气氛鲜明肃穆的同时也不失亲切感。尤其随处可见的充满艺术感的松柏造型,更是极具观赏性,独秀园也因此被称为是全国唯一以松柏造型艺术为特色的剪枝公园。</p><p class="ql-block"> 陈独秀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秀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务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安徽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独秀园导揽图</p> <p class="ql-block"> 进入独秀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名为《惊雷》的浮雕墙,全长60米,高4米。浮雕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英年志气、惊天动地、开天辟地和浩然正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整座浮雕以汹涌澎湃的长江波涛为主线,既寓意着陈独秀一生都与长江分不开,也寓意着陈独秀波澜壮阔的一生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座冲天拔地、气势宏伟的牌坊,是目前安徽省最大的五门六柱汉白玉牌坊,宽19.19米,寓意着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高10.09米,寓意着陈独秀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 五个门寓意着陈独秀一生与数字“五”有不解之缘:5次赴日本留学、5次被捕、当了5届党的领袖。牌坊两边的民主、科学四个大字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思想理念,采用的是陈独秀自己的字体。</p> <p class="ql-block"> 脚下的这条路,是由凹凸不平的黑色大理石板铺成的,这条路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柏林墓道,象征着陈独秀坎坷不平的一生。墓道两旁林立着整齐、挺拔的翠柏,为墓园区营造了一个庄重肃穆的纪念氛围。</p> <p class="ql-block"> 陈独秀铜像。</p><p class="ql-block"> 铜像高6米、底座3.5米,展现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礼教、旧文化,宣传新思想、新学说的光辉形象及饱满革命的开创精神。</p> <p class="ql-block"> 《新青年》碑刻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书籍类雕塑作品之一。封面上所登载的文章作者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名人,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可见当时《新青年》在全国影响之大。</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独秀墓前,陈独秀墓是陈独秀与其发妻高氏的合冢。1947年,原葬于江津的陈独秀由其三子陈松年遵母亲遗嘱将其灵柩连同棺木迁回安庆合冢。自1979年起,历经3次扩建。现为高度4米,直径7米,汉白玉贴面的半球形墓冢。墓碑上“陈独秀先生之墓”七个字采用唐代欧阳询的正楷。</p> <p class="ql-block"> <b>参观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b></p><p class="ql-block"> 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是独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采用具有徽派特点并糅合现代气息的建筑设计。陈列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珍贵的文物史料,展陈通过开启民智、反帝爱国的先驱者;觉醒年代、勇立潮头的引领者;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的组织者;走出监狱、矢志抗战的爱国者四大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陈独秀的人生历程和精神风貌,重点突出了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建党时期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陈独秀,谱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今安庆市),1942年5月27日病逝于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区)。1947年,灵柩迁回安庆市北郊叶家冲(今大覌区十里铺乡)安葬,叶落归根。</p><p class="ql-block">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耍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建党及大革命的初期和中期,陈独秀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取得了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七七事变后,投入全民族抗战行列,直到生命终止。晚年除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外,还对文字学、音韵学有深入研究,一生留下大量的文字学著作和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 走进陈列馆,我们通过四个部分,全面客观展示陈独秀的生平事迹,突出陈独秀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并不回避陈独秀的人生曲折和悲剧。期望通过我们的展示,佛去历史的尘埃,还一个真实的陈独秀,从他早年輝煌,晚年凄凉的人生历程中获得激励、鼓舞和启迪,凝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毅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大厅里有一组介绍陈独秀事迹的版画,5个大标题十分醒目:</p><p class="ql-block"> 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p><p class="ql-block"> 马克斯主义的主要体播者</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中共一大到五大的最高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关于陈独秀这个人…”的一段话引人瞩目:</p><p class="ql-block">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作白话文,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p><p class="ql-block"> 摘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方针》(1945年4月21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陈列馆以时间为顺序,从开启民智、反帝爱国的先驱者到觉醒年代、勇立潮头的引领者;从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的组织者到走出监狱、矢志抗战的爱国者,详细介绍了陈独秀光辉、热血而坎坷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少年时期的陈独秀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考中秀才。不久,他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开展反清政治活动。举办爱国演说会,筹建安徽爱国会,组建岳王会,创办《安徽俗话报》,编辑《国民日日报》,参加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成为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声望的革命前驱者。</p> <p class="ql-block"> 在陈列馆一楼玻璃展柜中,有一本微微泛黄,出版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安徽俗话报》,无声地讲述着它的百年之路。当年,《安徽俗话报》一出现就在安庆老城街头悄然传开。它犹如一声惊雷,传遍江淮大地。</p> <p class="ql-block"> 陈独秀以“三爱”为笔名,在该报上发表了各类文章50多篇,议古论今,谈天说地,如天马行空,纵横驰骋。而《安徽俗话报》也结合手绘的图画,提倡妇女婚姻自由,反对封建迷信;普及科学知识,提倡兴办实业。这些开风气、新民智、鼓民气的俗话,很快受到安徽和其他各省的欢迎,发行不到半年,便从初刊销售 1000份迅速上升到3000份,名列全国白话报的首位。</p><p class="ql-block"> 陈独秀创办《安徽俗话报》直接而重要的意义,与后来的《新青年》杂志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当数它的“启蒙”作用。</p> <p class="ql-block"> 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大力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和旧文化,唤醒了一代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p> <p class="ql-block"> 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新青年》成为政治刊物,陈独秀不断发表时事评论,积极推动和指导运动向纵深发展,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逐步实现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陈独秀为建立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曾评价说“他创造了党,有功劳。陈独秀发起建党的巨大功绩,是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共一大到五大,陈独秀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和推动革命事业迅猛发展。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离开中央领导岗位。</p> <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独秀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反蒋抗日主张。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判刑13年。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被提前释放出狱。出狱后,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p><p class="ql-block"> 晚年关心时局进展,为抗战宣传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穷困潦倒,但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保持节操,绝不向国民党当局妥协。1942年5月27日病逝于四川江津,终年63岁。</p> <p class="ql-block"> 陈独秀在上海被捕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 陈独秀在狱中所作《金粉泪》56首。</p> <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于四川江津。</p> <p class="ql-block"> 亮生同学当起了兼职解说员。</p> <p class="ql-block"> 陈独秀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孝是孝敬父母,弟是爱敬弟兄,忠是尽忠报国,信是心口如一不肯欺人,礼是遇事有礼不侵害他人,义是待人公道自守本分,廉是不取非义之财,耻是真心学好不做不如人的事。</p><p class="ql-block"> 摘自1904年10月23日《安徽俗话报》第十四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甚么?究竟应该怎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p><p class="ql-block"> 摘自1918年2月15日《新青年》 第四卷第二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老实话的人一天多似一天,说老实话的风气一天盛似一天,科学才会发达,政治才会清明,社会才会有生气,如此国家,自也可坐而待;否则只会有相反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摘自1938年7月30日《青年向导》第四期</p> <p class="ql-block"> <b>结 束 语</b></p><p class="ql-block">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者、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早期主要领导人,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毛泽东说过:"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他"创造了党,有功劳。"今天讲陈独秀,就要把他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全面认识,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对陈独秀复杂的人生经历,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把它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来,使之成为有益于后人不断前进的历史借鉴</p> <p class="ql-bloc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先生离我们已经渐行渐远,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枞阳游开心快乐,顺利圆满。</p><p class="ql-block"> 游浮山,赏摩崖石刻,领略古人文采。登旗山汉武阁,观日落,欣赏枞阳山水风光。参观安庆独秀园,回望历史,致敬先驱伟人。自然人文两相宜,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六家老同学一起走路爬山,感受山林里的味道,品尝枞阳美食,聊天掼蛋等等,留下了诸多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感谢亮生老同学热心周全的安排和盛情款待。</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在一起总是快乐多多,期待下次再同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