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隆川,是美的,它有翠山环绕,有涧水清潺,还有古树峥嵘、竹林篁篁,偶尔还传来牧童短笛悠扬,更有薄雾迷蒙的小村清晨,路旁站满了村子里的莘莘学子,在此朗读课文的声响,声音悦耳,并在古村的空间回荡,它承载着该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乡村前行的希望;这一幕,是我在上世纪1995年的清明早晨,在此亲身感受的场景,并至今记忆难忘。</p><p class="ql-block"> 这个村子的美,不光是有一幅幅美丽清新的乡村画面,更承载着我的父母辈的乡愁;我从小听着外婆及父母亲自离开景宁后对该村的各种念叨和记挂,及村子里的亲人和村民有时来龙泉时,来我家走动时所带来浓郁乡情的气息;但当时由于年纪小,感觉它离我还是有些遥远,但无疑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烙印下了对这个村子的朦胧记忆;</p><p class="ql-block"> 只到我1995年清明时为给外公墓地扫墓,和表弟们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子,曾经的朦胧记忆才逐渐清晰,亲临并感受着外公的墓地、家族祖屋“西河旧家”大院老宅、浓郁的亲情和乡情等;尤其当一位远房表舅在当天夜晚,从昏暗房子的木箱底层,捧出一本用旧布包裹着的老式宗谱,即我母亲一族的<林氏宗谱>时,我当时内心感到震动,对我而言,我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老式宗谱,当我迫不及待翻开宗谱,更让我震惊的是,这本宗谱当年(1938年修)即是由我外公亲自返回村子主持修定的,外公在宗谱首篇即写下浓墨重彩的“修谱序言”,在该序言中,外公讲述了自己在年青时期(1924年),考入当年在北京由孙中山先生(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模式所创办的名为“中国大学”法政科,在此负笈就读,及1928年毕业后在当时政坛上不凡经历之过程,及当年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之际,修定家族宗谱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此隆川古村(也叫隆下、砻下)所经历过的,及所感所受,我自己知道,这个村子已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我的乡愁;返回后,我并写下了如下这首“江城子”诗词,以对隆川古村之美的一种兴叹和内心无法消弥的一种“乡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城子 . 景宁英川隆下古村></p><p class="ql-block">古村砻下韵悠悠,翠山周,涧溪流。竹影篁篁,人行掠飞鸠。古树峥嵘枝叶密,闻牧笛,朗书稠。</p><p class="ql-block"> 村姑眸美面含羞,褓婴柔,浣纱悠。村美俗醇,耕读古风优。霞映东篱炊袅袅,陶公醉,梦盈眸。</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