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p><p class="ql-block">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p><p class="ql-block"> 译文:道就像涌动着的水一样,再激荡也不会满溢而出。这一潭深水就好像万物的根祖。它先是弯折自己的锋尖,又平息自己的繁盛;调和自己的光辉,把自己混同于尘世之中。它沉隐安静似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家的孩子,观其模样应该存在于天神之前。</p> <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一:</p><p class="ql-block"> 道冲:它是个名词。因为道它是虚的,它一定要冲,才有作用。如果道,它是静的,它就生不出东西来<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对于知识和认识或者是追求一定要行动。</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冲的目的就是使它虚的意思</b>。它永远不会满,所以它永远可以用,时时保持冲虚,你就永远可以使用,这就叫道。为人处世永远让自己谦卑处下,让别人放光。<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远保持不自满的状态,这样才能学得进新东西。冲虚使之不盈(不盈指谦虚不盈满,满招损,谦受益。多则惑,少则得,多得不如少得。)谦虚到极至。</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何到虚,</b>老子又给出了最可行的建议,<b style="color:rgb(237, 35, 8);">也就是要少夸夸其谈,到处显示自己才干与能力(闷声发大才),塞住嗜欲的孔,关闭嗜欲的门户,挫掉锋芒,消解纠纷,含敛光耀,浊同尘世。</b>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子曾反复强调做人要委曲、柔弱、和气、恍惚、无为的道理,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人不要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只会带来危害,所以老子才主张“挫其锐”,这样就避免了伤人和自伤,不但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别人。</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冲通中,即“中和、冲和”</b>的意思,也就是冲和守正的原则,<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守正凭良心做事,抱一而得始终,一即道即规律。抱一守冲向内求,不向外求。向内求己,向外求缘,向下扎根,向上发展。</b></p><p class="ql-block"> 向内求己”在儒家思想中强调的是个人内在的修养和自我反省。儒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本心,这个本心是善良和道德的源泉。<b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过向内求己,即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发现并纠正自身的不足,回归本心,实现真正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向外求缘</b>”则是指与外界的互动和交流。在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可以拓宽视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促进个人品德的提升。<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向外求缘意味着要积极与他人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向下扎根</b>”强调的是基础和根基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基础稳固是成功的关键。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事业发展,<b style="color:rgb(237, 35, 8);">都需要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不断积累。向下扎根意味着要注重基础建设,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向上成长”</b>则是指不断进步和提升。在儒家思想中,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b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b>向上成长意味着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不断追求进步,实现自我超越。</p><p class="ql-block"> 道用谷神、水、渊比比喻最合理,所以当我们不明白道时多从神谷、水、渊三种物象上思考,找出自己为人处世到底那里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冲茶。很多东西一冲,它那个味道就出来了;一冲,它有个新的东西,它就产生。<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道一定是用于实践的,用行动来践行道,你不动,你永远不明白道为何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笔记二:</p><p class="ql-block">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化”两</b>个字,是道最了不起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是有锐利的,可是我很收敛,让你没有感觉到威胁。它可以把很多的纷争,把它化解掉,可是它没有功劳,你好像它不存在。</b></p><p class="ql-block"> 你慢慢从这四个字,你会感觉到,道,它不威胁你,它不利诱你,它不恐吓你,它不主宰你,跟西方的不一样。有功但不居功。</p><p class="ql-block"> 挫其锐,一个人不能锋芒毕露,要收敛自己的锋芒,不能到处要显示我的能干、财富、优热感……那你会死得很惨。<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要处处争强好胜,无关紧要处根本没必需争斗,人都被你得罪完了,还混个狗屁江湖。</b></p><p class="ql-block"> 解其纷,人<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家有什么纷争,你不能说都听我的,不可以,</b>退一步海阔天空。你要让他自己去磨合,你在当中,你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让他们都没有感觉到。<b style="color:rgb(237, 35, 8);">做了很多事,但不居功</b>。</p><p class="ql-block"> 和其光,<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不能用你的光耀去照别人,你不可以,你要让他自己显出他的光耀,让他自己感觉有光,有能力,给别人自信,让别人陶醉,让别人觉得我很重要你才能达到目标或目的(教育孩子这个很重要)</b>,别人愿多说你就当好听众,别人愿显摆你就真心欣赏,这很重要哟!</p><p class="ql-block"> 同其尘,<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不能够喜恶分明,是非分明,都不可以。世界本来无所谓公平,对错,美丑,高下。</b>这些都是比、攀比的结果。用无我、无执的心态看待和处理事情,要适合环境,不能高高在上,<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情况说话。要尽量融进集体中去</b>。</p> <p class="ql-block">笔记三:</p><p class="ql-block">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道是先天就存在了。(它指的是道,规律……)</p><p class="ql-block"> 我们找来找去,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它的爸爸是谁,它的根源在哪里,告诉我们,<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现象,都是道的作用,但是真正的道的本体在哪里?象帝之先。</b></p><p class="ql-block"> 象帝之先呢?就是说道,是在这些象的前面就有了,所以叫做先天,道是先天就存在的,象是我们后天才看到的。</p><p class="ql-block"> 你如果用这样来解释先天后象,它就不玄了。有什么玄呢?每个象它背后都有它的道在里面,只是你光迷惑在这个象里面<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跳脱不了这个象,你破不了象执,你就进不了道体。你不能参透现象就找不到本质。</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破除象执与我执,多向水、神谷、渊学习,多向高参与智慧老者学习,从别人的见议里分辨着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一个象都有一本质,破不了象执就进不了道。</b></p>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第四章,首先一句话叫做道冲,而用之或弗盈。道,有人说是冲而用之,其实不是的。道冲,它是个名词。因为道它是虚的,它一定要冲,才有作用。如果道,它是静的,它就生不出东西来。</p><p class="ql-block"> 你看中国人,说哎,我们冲杯茶吧。为什么茶用冲的?就是根据《道德经》来的。现在不是了,泡茶。什么叫泡茶?你拿什么去泡?冲茶。很多东西一冲,它那个味道就出来了;一冲,它有个新的东西,它就产生。</p><p class="ql-block"> 所以道冲,而用之或弗盈,你看它就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你怎么做,怎么把它使用,它都不会满的,因为一满就没有用了,这是个很重要的观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喜欢满,一满就满招损嘛,一定要损的了。那你招损干什么?你不要让他满多好。</p><p class="ql-block"> 因此呢,冲就是使它虚的意思。它永远不会满,所以它永远可以用,时时保持冲虚,你就永远可以使用,这就叫道。</p><p class="ql-block"> 渊兮似万物之宗。</p><p class="ql-block"> 渊:是水的深谷。</p><p class="ql-block"> 似万物之宗,它好像是所有万物的本源,好像都从这里生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你看科学告诉我们,海洋、江河里面的很多东西,有很多是宇宙万物里面最早出现的。那它是怎么生的?下面有一段来说明它的过程。我们就感觉到,我们的道,跟西方人对道的认识,好像有一点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p><p class="ql-block"> 你想想这四个“其”是什么意思?就是道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道的作用是什么?人家有锐,你把他挫掉,那不是,那就强制嘛,那就不自然嘛。它是什么呀?它是把自己锐利的那一部分,锐利的光茫,它自己把它挫掉。它这个道是很锐利的,可是它把自己的锋芒收敛起来,让你没有感觉到。</p><p class="ql-block"> 我举个例子好了,天生人,天也杀人。人自然生,自然死,就是老天的作用,就是自然的作用,就是道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可是你会不会害怕说,哎呀!这个道来要把我收拾掉,不会,它让你没有感觉,它让你自化。</p><p class="ql-block"> “自化”两个字,是道最了不起的。我是有锐利的,可是我很收敛,让你没有感觉到威胁。它可以把很多的纷争,把它化解掉,可是它没有功劳,你好像它不存在。</p><p class="ql-block"> 你慢慢从这四个字,你会感觉到,道,它不威胁你,它不利诱你,它不恐吓你,它不主宰你,跟西方的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西方上帝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创造以后,就说你们都是我造的,这个不是为而不恃;你们都要信仰我,这个不是功成而弗居,刚好跟老子说的都是相反。你从这里才知道,中西文化为什么不同。</p><p class="ql-block">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句话不仅是老子对道的解释,也深藏着老子为人处世的智慧。那么这四句都包含了哪些为人处世之道呢?</p><p class="ql-block"> 挫其锐,一个人不能锋芒毕露,不能。到处要显示我的能干,那你会死得很惨。</p><p class="ql-block"> 解其纷,人家有什么纷争,你不能说都听我的,不可以。你要让他自己去磨合,你在当中,你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让他们都没有感觉到。</p><p class="ql-block"> 和其光,你不能用你的光耀去照别人,你不可以,你要让他自己显出他的光耀。</p><p class="ql-block"> 同其尘,你不能够喜恶分明,是非分明,都不可以。</p><p class="ql-block"> 因为对圣人来讲,是没有坏人的。圣人看到坏人,自己要检讨,为什么你这个圣人,还有这么多坏人?那你算圣人吗?</p><p class="ql-block"> 湛兮,似或存。就是它这个深渊,一澄清下来的时候,你就发现水里面也有东西,那就是道。道是平常你看不见,但是你会隐隐约约看得见,好像真正那个有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你看它里面告诉你,无会生有。你没有锋芒,但是你有锋芒在作用。你不去解决人家的纷争,但是人家的纷争因为看到你它就化解掉了。人家突然间有光,那不是因为你照耀他,他要感谢你,没有。</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也要各位去想想,现在很多人说你要感恩,你要感谢,到底对不对?我也不知道。老子他说,道是什么?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他用这句话来问道是什么,非常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这个吾,也不一定指老子本身,因为老子也是集大成的。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很少有我的概念,这个吾就是我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找来找去,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它的爸爸是谁,它的根源在哪里,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现象,都是道的作用,但是真正的道的本体在哪里?象帝之先。</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象帝之先?象就是《易经》那个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象,就叫象。帝是最原始,就是太极,一画开天。所以很多人在解释象帝,在解释来解释去,他就没有找到根源。</p><p class="ql-block"> 老子这句话说的,吾不知谁之子,就是要去找根源,结果你不去找根源,你光在这里,象跟帝转半天,又转不出来。它是什么?就是八八六十四卦,那些象的最原始的,那一画就叫太极,太极就是有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象帝之先呢?就是说道,是在这些象的前面就有了,所以叫做先天,道是先天就存在的,象是我们后天才看到的。</p><p class="ql-block"> 你如果用这样来解释先后天,它就不玄了。有什么玄呢?每个象它背后都有它的道在里面,只是你光迷惑在这个象里面,你跳脱不了这个象,你破不了象执,你就进不了道体。</p><p class="ql-block"> 象帝之先,就是它是先于象而存在的,那就叫无。所以道冲,它是有,但是有是从无生出来的。所以第四章就告诉我们,“道”是虚才有作用。如果道一满,它就没有作用了。</p> <p class="ql-block">雅风讲经:</p><p class="ql-block">我们之前讲过,道运动的特点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叫“反者道之动”,因此老子整部道德经用了很多相反相成的概念,来说明道究竟是什么?上一期我们讲了第3章,在第3章中,老子主要以美和丑,贵和贱,虚和实,强和弱,这几对相对立的概念来讲了圣人之道,并论证了圣人之道在于无为而治。</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圣人之道的理论依据是天之道。为什么圣人之治是无为之治?为什么用无去为就能天下大治?第4章老子就列出来一对概念,冲和盈。冲就是无,是运动着的无,这次老子目的在于讲天之道,老子利用虚空和充盈这一对相反相成的词汇,来讲解天之道的特征,让我们对天之道有一个更形象的认识。并以此给圣人之道的无为而治提供了理论依据。</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p><p class="ql-block"> 这一章看似简单,却不好理解,为什么呢,因为道可道,非常道,道是日常的语言文字是无法描述清楚的,因此每当老子要讲天之道的时候,行文用字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有时候不得不生造词汇或者假借字词。这一章老子就假借了冲和象这个两个字,我们只有先弄清楚了这两个字,才能理解整个第四章老子要说的是什么。我们先来看“冲”这个字:</p><p class="ql-block">看过金庸的笑傲江湖的朋友都知道主人公叫令狐冲,任盈盈,这两个人的名字就出自于道德经第4章,有不少人认为冲是盅的通假字,代指中空的器皿,我觉得有些牵强,冲,从二从中,也可以说是从水从中,中是中和,水是阴阳二气交合而成,又可以反过来化为阴阳二气,所以冲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意思,老子在第42章写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是指的这个意思;可老子为什么用冲这个字来代指无呢?我们知道,老子说的“无”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并且老子在第45章写到: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很明显,冲和盈是一对相对立的概念,有虚空,虚无的意思,但虚和空都是静态的无,静态的无是无法阴阳交和派生成物的,必须有一个字用来代表运动的无,而只有冲这个字有阴阳交和的意思,因此老子便赋予了它新的含义。</p><p class="ql-block">我们再来看象这个字,很多人把这一章里最后的象字理解为好像和似乎的意思,我认为这样解释不太妥当。如果这样的话老子完全可以用似或者是若这两个字,而且整部道德经一直也就是这么用的。那什么叫“象”呢?象原本指南方的大型动物,韩非子一书中认为中原古代无象,有人讲到象,便只能靠想象来猜它的模样。现在的“想象”一词便由此而来。《周易 · 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象”是道的运动规律的外在呈现,当然是相较于形而言的。所以老子在第四十一章中也写道,大象无形。而在第十四章也写道,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所以凡是我们能见到、感觉到而不能捉摸或不能实际接触的事物就叫作“象”。在这里老子借用“象”这个字来代表天地万物抽象的形象;而象帝就是代指主宰天地万物的神,在中国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老天爷”。</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可以简单翻译一下了:大道虚空无形,其中阴阳二气交和不停地在发挥生发万物的作用,而且永远都装不满的样子,深邃呀,像万物的本源和宗主,幽隐啊,看不到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他是谁的后代,他生在主宰天地万物的神的前面。</p><p class="ql-block"> 这一章老子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大道是不停运动的,是虚空无形的。道的阴阳二气运动交合派生了万物,而道生而不有的特性,决定了道是永远不会盈满的,道永远保持虚空却不会穷尽。第2个问题就是老子认为不是神或老天爷创造了万物,而是道派生了天地万物和老天爷。</p><p class="ql-block">老子在这一章里讲的冲和盈这一对概念蕴藏了很高的人生智慧。这一章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当我们学习或者是到一个新岗位的时候,一定要有空杯的心态,这就是无的境界,只有做到了无才能够做到有,只有先排空自己的过往,才能够做到永不盈满。就像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先废掉了自己以前的武功,才学会了独孤九剑;先忘掉所有的招式,才做到了无招胜有招。我们学习是要学会学习方法,我们工作是要锻炼工作能力。知识会变化,要能够经常清空已经陈旧的知识,勇于从零开始,才能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技能会更新,要能够经常放弃已被淘汰的技术,勇于从头再来,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满招损,谦受益,只有学会谦虚才会不断进步;天之道,生而不有,只有懂得放弃才会永不盈满。</p> <p class="ql-block">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p><p class="ql-block">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p><p class="ql-block">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 第四章的位置极为重要。第1章是老子的宇宙模型和对道的认知系统,这个系统是非线性的,玄态的和超玄态的,宣说妙和徼的真俗二谛,揭示万法真理不会超出真俗二谛。第2章破凡夫的徼思维(单面思维和单面逻辑),进入玄态思维。</p><p class="ql-block"> 无为、不居功就是玄态思维的结论。第三章再来破斥凡夫的欲望,进入无为之境。第四章宣说道体妙用,认知虚空的力量,宣说道比天帝更古老。只有认识虚空的力量,才能对治凡夫的欲望,把凡夫从欲望中解脱出来,践行无为、不居功的玄德,深入道境,获得无限的喜悦(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第四章</p><p class="ql-block"> 本章分四段。第一段经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p><p class="ql-block"> 道体是虚空的。第一章宣说道的至高无上性、原始性、存在性,学人心中生起无限向往,希望早日见到道的尊容。凡夫听到一个大明星,必定想亲眼认识,一饱眼福。道就是大明星,老子知道世人的心愿,到第4章才展示道的尊容。</p><p class="ql-block"> 老子郑重的宣说,道冲,原来道是虚空的,不是一物,世人无法亲眼认识。这太让世人失望了。世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的,眼睛是第一感觉器官,最为相信,最为依赖。世人很想看一眼,亲证道的存在。但眼睛显然没有见道的能力。老子在第12章宣说了眼、耳、手无法见道,因为道超越了眼、耳、手的感知能力范围。</p><p class="ql-block"> 此章老子用手指着虚空,告诉道就隐藏在虚空中。世人的认知能力受到了考验。本来急切的希望见证至高无上的道,最后没有见道,只见到了虚空。世人在失望之余,面对虚空,心中陷入沉思。凡夫原来的思维是只见有形之物,从来没有审视过无形之虚空。</p><p class="ql-block"> 经过老子这么一指,才发现虚空是存在的,而且虚空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有形之物。天地间没有超过虚空的,与虚空相比,有形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凡夫可以失去手足,不能失去虚空,一旦失去虚空,那就没有安身之处了。老子手指一指,世人心中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心中忽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认识万物固然重要,认识虚空更为重要。失去一块面包可能会使你暂时饿肚子,但失去虚空呢?失去虚空岂止是暂时饿肚子,你最宝贵的身体没有地方安身了。凡夫轻视虚空是因为虚空已经存在,儒家要世人记住父母的恩德,不可忘记施恩与你的人,哪怕只给你一碗粥,你也应该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 但虚空的恩德不如一碗粥吗?虚空的恩德不比父母的恩德更加伟大吗?感恩是生命力的保障,不会感恩,生命力已经凋痿。老子指着虚空,让凡夫的心忽然一亮。老子就这样一指,在凡夫的心中播下了道的种子,等待来日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经文:而用之或不盈。老子进一步宣说,道体如虚空,但道之用是无穷无尽的,凡夫可以感觉到。老子深知,凡夫的工具是感觉器官,无法感知道之体,可以感觉道之用。把水注入大缸,很快就会满溢。庄子在《秋水》篇中说,北海之大,天下江河的水都汇入也没有看见满溢出来。世人见过大海,会产生望洋兴叹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道之大用超过了海洋,这样世人有所体会了。盈代表到达边际,不盈就是不会到达边际,无穷无尽。边际是视野的极限,道之体和用都是无边际的,体大、相大、用大。一只鸟飞进房间突然死掉了,你会觉察到空气中有毒气存在。虽然你没有看见毒气,但你一定深信不疑。老子知道世人的感觉器官的缺陷,但更知道世人的心灵智慧尚存。</p><p class="ql-block"> 老子以“用”(结果、作用)来指引世人。天地万物都是道从虚空中生出来的。这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所含的信息,一定会启发智慧尚存的世人。马祖道一禅师说:“凡夫见色不见心,菩萨见色又见心。借色显心,借心显色”。虚空是色法,老子借色法显示心法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人为万物之灵是华夏圣者最古老的教诲,人是有灵性的,这是见道的基础。老子第11章宣说“无之以为用”,让世人从用上来体会无的存在性,第4章老子让世人同样从用上来体会道的存在性。道生万物,道之用广大无边,这才是宇宙所以产生的终极解说。《大乘起信论》从体、相、用来诠释如来藏心,原理与老子的相同。</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具有逻辑的力量。证明道的至高无上和存在性是它的宗旨。第1章以玄之又玄证明道的至高无上,第4章以道体虚空证明存在性。道虽然超越感觉器官,但虚空没有超越感觉器官,世人不会否认虚空的存在。老子的证明极其有力。世人太忽视虚空的作用了,老子要唤醒对虚空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认识有形的物体极为简单,不会带来深刻的思想。认识无形的虚空是深思维的特征,必然带来最深刻的思想。如果你要想让孩子更为聪明,你就让孩子仰望星空吧。遥远的星星把虚空广大无边显示出来,这就是借星星显示虚空,我们的心如虚空,所以马祖道一禅师说借色显心。</p><p class="ql-block"> 心的存在正是借色的存在来显示的,老子后面说“大白若辱”,真正的白是借黑来衬托的。把白放入白的背景中,白色就消失了。只有把白色放入黑色的背景中,白色才真正显示出来。我们认识自己的真心也是需要衬托的,大千世界就是衬托。唯识宗的宗旨是大千世界只是心的衬托,老子宣说虚空是道的衬托。</p><p class="ql-block"> 经文:渊兮似万物之宗。宣说完道体如虚空的妙旨后,就宣说体认虚空的秘诀。这是从相上宣说道大。渊是极深之意。深渊令人生畏,但深渊中含藏未知世界,大海是最大的深渊,蛟龙怪物藏于其中。老子用人对深渊的神秘感来唤醒对道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陆地上一眼能够看穿,但渊深不可测,是一个未知世界。道就是一个未知世界。老子知道凡夫的认知极为有限,用凡夫心中的未知世界来比喻道,让凡夫更加有感觉。万物都从道的大海般的深渊产生,世人虽然很平凡,但都是从神秘的世界产生的,这毫无疑义。这个神秘世界就是道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第二段: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弟子们渴望见道,但一直有障碍。老子开启禅定密法。只有深入禅定,让纷扰的心流寂静,见道才有可能。这四句是老子核心思想--玄同哲学的一部分。老子的玄同哲学完整的表述是“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中间的分号是假设的,并不表示一定是二句为一组,但二句也确实有一定的关联度。</p><p class="ql-block"> 此处老子只叙说了玄同哲学的后四句。第一章和第三章都使用了三字经,第4章再次使用三字经这种特殊的句法,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修心要诀的念诵,反复念诵,必有感应。有些注释家对《道德经》的经文重复出现都认为是抄写错误,这是不合理的。老子这四句经文虽然与第56章重复,但应该看成是有特别的意义。既然是修心要诀,每一句都要与心相应。</p><p class="ql-block"> 经文:挫其锐,解其纷。挫其锐,解其纷是内在的禅定工夫,关注内在意念的修炼。修行从禅定入门,先调服锐利的意念,再调服细微的意念。锐利意念是猛烈的有为冲动,伤人伤己。“锐”是强调意念的伤人。锐利意念调服以后,明显的有为心,伤人心是没有了,但细微的意念还是纷飞不断,妨碍见道。只有深入禅定,无念无心,道才会显现,众妙之门才会打开。</p><p class="ql-block"> 智者大师天台教法以修止观为宗要,《大止观》、《小止观》都是修心的妙法。禅宗慧能大师以无心无念教法使学人顿悟,“不思善,不思恶,正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坛经·行由品》,修到精微处,善恶都不思,这样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玄同六法中前二句是塞其兑,闭其门,就是单向关闭人的感觉器官。单向关闭是指人不受外界信号的控制,但对外界信号的存在是明明了了的。</p><p class="ql-block"> 《楞严经》说:“入流亡所”,六根倒流,风雷不动于心。挫其锐,解其纷就是消除内心世界的纷扰。修道者关闭了感觉器官,但内心的心流依然杂乱,如野马奔腾,如何让野马般的狂心息下来,必须从挫其锐解其纷开始。</p><p class="ql-block"> 玄同哲学是老子最伟大的思想,“和其光,同其尘”是玄同哲学的表达。和光同尘的成语就从这提炼出来的,但却是对老子思想的最大误解。“和其光,同其尘”被注释家简单的与后世的和光同尘联系起来,有人翻译为“隐藏你的光芒,混同于尘垢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经在第1章中论述了老子的宇宙模型和认知系统,从中发展出老子的玄同思想,就知道老子的玄同思想极为深刻,是中国文化的阴阳互缺的更深刻的表达方式,决非和光同尘所含的表面阳光其实内涵阴暗的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 尘被翻译为“尘垢”,加了一个垢,意义完全反了,老子思想就是这样被曲解了。从语句的顺序来说,应该是“同其尘,和其光”,为了压韵而倒装了。楚国是诗的发源地,屈原的楚辞代表楚人的诗人情怀不可遏制。老子是楚人,《道德经》具有诗歌的特征,老子的语言包含了韵文。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理解这句话了。</p><p class="ql-block"> “和其光,同其尘”包含了三重深刻的意义。尘与尘同,光与光同,尘与光同。老子用尘和光二个比喻,就是看到了尘和光都具有一个重要特性--没有质碍。物质与虚空的最大区别就是质碍,物质有质碍,虚空无质碍。物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同一个坑不能有二个萝卜。这是世人对物的基本认识。</p><p class="ql-block"> 但老子知道世人对物的认知是错误的,于是就用尘和光来设喻,推翻世人关于物的质碍的错误常识。凡夫的一生总是在与他人争斗,原因就是你与我有质碍,你与我都是萝卜,互相争夺那个坑(名利之坑)。虚空是道的特征,尘埃就在虚空中飞舞。虚空中的尘埃不是世人的萝卜,不会为了争夺“坑”而互相敌对,尘埃在虚空中和谐相处,不会互相排斥,不会争夺地盘,这是老子最愿看到的。</p><p class="ql-block"> 老子所以称为同其尘,这里没有对尘埃的任何不恭敬。世人如果能够像尘埃在虚空中和谐相处那该多好啊!老子在水中找到了守柔和善利万物的品格,在尘埃中找到了和谐相处的品格。千万不要理解为“尘垢”,这里没有贬义。尘埃具有世人看不见的美德。</p><p class="ql-block"> 老子继续用光来阐述玄同哲学。和其光就是老子用光说法。同字用的精妙,和字用的更精妙,同与和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深刻性,我们对老子的语言真是无比享受。老子刚欣赏完尘埃在虚空中自由的飞舞,现在又被五彩缤纷的光线所吸引。老子一直没有离开虚空,尘埃和光线是虚空中的主角。尘埃极其微小,我们的手抓不住尘埃,但世人还是认为尘埃是有体积的,只是体积实在太小。</p><p class="ql-block"> 尘埃总是比喻最微小的存在物,佛教中说微尘,邻虚尘,老子和庄子说“几”,与无几乎没有区别。但光比尘埃要更加微细,即使世人也不敢认为它具有体积。在眼睛所见物中,光是唯一接近于无的存在物。光五彩缤纷,强烈的宣告它的存在性,但凡夫显然抓不住光,也知道光不可能停留。但光作为存在物,却丝毫没有争斗,光是最和谐相处的。</p><p class="ql-block"> 菲涅尔的棱镜实验证明白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合成的,这是光的最美妙之处。老子显然知道这个原理,所以说和其光。不同颜色的光不仅不会互相排斥,还可以产生新的颜色,这就是和的力量。老子再一次证明了玄同哲学。世人不会担心光会互相争夺地盘,尘埃还可能停留下来,光是绝对不会停留下来的。光代表时间的流逝,光对时间没有丝毫留恋,世人却对时间有固执的留恋。这就是老子和其光的深意。</p><p class="ql-block"> 老子更想说的是,光与尘同。光穿过尘埃,尘埃不会阻碍,尘埃可以在光中跳芭蕾舞。光与尘的这种玄同和谐关系正是老子玄同哲学的特征之一。原来争斗不是宇宙的真相,玄同才是真相。尘与尘同,光与光同,尘与光同。老子把世俗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俗义颠覆了,创造了道家的和同思想。和同思想是玄同哲学的深刻内涵的一部分。老子用尘和光来开显道的微妙义理。后世的和光同尘曲解了老子深刻的哲学,隐藏光芒,混同尘垢不是老子思想,这是需要纠正的。</p><p class="ql-block"> 和其光,同其尘包含三重含义,这是老子对光和尘观察的结果,完全印证在玄同大定中证悟的和谐。不争是和谐的必然定义,第2章阐述不居功的玄德,第3章阐述不争的教义,在第4章中,老子用尘和光的和同来印证。</p><p class="ql-block"> 但老子的和其光,同其尘不仅是比喻,还是修心秘诀。世人的心被分别的逻辑主导,已经离开玄同太久了,通过和其光同其尘的和同境界的熏陶,世人有可能重建对玄同哲学的认知,这是最重要的意义。和其光同其尘是老子的修心法要,修心成为世人的一堂人生必修课,人生要有价值,必须从修心开始。禅宗继承了老子和庄子的修心法门,成为最深刻的人类思想。禅宗是老子和庄子思想的伟大成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四句修心经文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很明显是要弟子通过修禅定之法来见道。第4章、第10章、第14章、第21章都是证道章,即证明道的存在性。五官六根是证道的最大障碍,因为只相信有形有色有质碍这些物的特征。道无形无色无质碍,因为道不是一物,但万物必须依道而存在。</p><p class="ql-block"> 道是万物的地基,宇宙大厦是建立在道这个地基之上。老子要弟子实证道的存在性,以虚空、清澈的水为喻,这些都是五官六根难以辨认的。但禅定修心是见道最根本的保障。这是老子四句经文的含义。第三段经文:湛兮,似或存。这是老子讲道的体大。湛是水清澈的样子,水清澈则看不见。水清澈而看不见,但水还是存在的,不会因为世人看不见就不存在。水是如此,道更是如此。凡夫因为看不见道就怀疑道的存在性,老子纠正凡夫的错觉。感觉器官是有缺陷的,在进化论看来,感觉器官来源于捕捉食物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感觉器官能够看见食物就可以了,不需要看见道,因此感觉器官不能看见道是不奇怪的。感觉器官本不是为了见道而存在的,只是为了极其普通的目的。人的艺术鉴赏力从哪里来的?难道也是进化而来的么?艺术鉴赏力与生存竞争毫无关系,它的来源不能用进化论来解释。艺术鉴赏力与见道的能力似乎有共同的来源,即来源于万物玄同的本质。人鉴赏艺术、花朵、五彩缤纷的世界都是万物玄同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第4段经文: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p><p class="ql-block"> 此句经文二点特别重要。一,道不是“子”;二,道在帝先。老子的修法是“子母双照”,肉眼见万物(子),但妙心见“母”,有子必有母。草原上有一只羔羊,附近必有有它的母。道是第一因,不是子。但万物是子,必须如此认识万物的本质。不然根本无法领会万物背后的法则性。老子之前,华人文化中认为“天帝”最为古老,人最应该敬畏天帝。</p><p class="ql-block"> 老子用道天地人四元宇宙观代替天地人三元宇宙观,大为提升了华人的智慧,因为认识了法则性。在远古时代,任何先民都是坚信天帝的存在,但没有人会问天地的父亲是谁。古代祭祀中,郊祭就是祭天帝。世人是有父亲的,天帝没有父亲,道比天帝更古老。这是一次伟大的宣说。</p><p class="ql-block"> 道的至高无上由此确立。此句经文老子是应弟子请问。但老子并没有否定天帝的威名,而是使宇宙最高架构更为完善。《道德经》后十章一直宣说“天威、天网、天罚”和天道的公平正义,是四大中“天大”凸显出来。</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4章向凡夫宣说道的存在性,道虽然超越感觉器官,但存在性不容怀疑,这是人的深思维能够认知的。老子从深广二个方面宣说道的奥义,“道冲”是指道的广大无边,“渊兮”是道的深不可测。“湛兮”是指道体清净无染,广大无边和深不可测都必须安立在道体清净无染之上,这是归宿。</p><p class="ql-block">老子手指着虚空,让凡夫首先认识虚空的大用,然后逐步建立道如虚空的意识。老子又指着深渊,说道如深渊。然后念诵修心秘诀,让修道士进入深思维的玄同大定中。最后宣说道没有父亲,比天帝更古老。人总是希望找到第一因,道就是第一因。第一因就是坐标的原点,这样才能建立宇宙模型。没有第一因,宇宙模型就如空中楼阁。凡夫不是真凡夫,都渴望认知宇宙模型。“帝”字只出现一次,但已经与传统信仰对接了。</p><p class="ql-block">散文诗翻译:</p><p class="ql-block">至高无上的道啊,</p><p class="ql-block">你如虚空般存在,</p><p class="ql-block">宇宙间虚空是最广大的,</p><p class="ql-block">道的作用就这般广大无边,</p><p class="ql-block">道一直在昭示世人,</p><p class="ql-block">它的造化力永不枯竭。</p><p class="ql-block">道像茫茫大海,</p><p class="ql-block">渊深无比,不可测知。</p><p class="ql-block">有志于修道的弟子啊,</p><p class="ql-block">你们多么渴望证悟道体,</p><p class="ql-block">但道体不会呈现在你们的肉眼中,</p><p class="ql-block">即使我用上述比喻让你们明白,</p><p class="ql-block">你们依然茫然无知。</p><p class="ql-block">我传给你们见道的密法,</p><p class="ql-block">只有深入禅定,</p><p class="ql-block">断除自己的锐利无比的心念,</p><p class="ql-block">因它会伤害你的心智,</p><p class="ql-block">消除细微的心流波动,</p><p class="ql-block">让你的心如同静止的水一样明亮,</p><p class="ql-block">你的无分别智顿然生起,</p><p class="ql-block">看那!虚空中的绚丽之光,</p><p class="ql-block">赤橙黄绿青蓝紫,</p><p class="ql-block">时而汇合,时而分离,</p><p class="ql-block">从来没有争斗,</p><p class="ql-block">这是伟大的和,</p><p class="ql-block">光的分分和合化为天空的彩虹。</p><p class="ql-block">看那!虚空中飞舞的尘埃</p><p class="ql-block">它们像点点繁星,</p><p class="ql-block">互相并不排斥;</p><p class="ql-block">这是伟大的同。</p><p class="ql-block">尘埃虽然微小,</p><p class="ql-block">却比世人更有智慧。</p><p class="ql-block">我再次赞美光和尘埃,</p><p class="ql-block">因为它们代表和与同,</p><p class="ql-block">这是有智慧的世人追求的梦想。</p><p class="ql-block">在禅定中你的心已经寂静了,</p><p class="ql-block">我可以指示道给你们观照,</p><p class="ql-block">道如同清湛的水,</p><p class="ql-block">原来你以为不存在。</p><p class="ql-block">若问我道是谁所生?</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谁能够生出如此伟大的道,</p><p class="ql-block">世人以为天帝最古老,</p><p class="ql-block">每年都举行郊祭,</p><p class="ql-block">但道比天帝更古老。</p><p class="ql-block">道与天帝各司其职,</p><p class="ql-block">道主生,</p><p class="ql-block">天帝主罚,</p><p class="ql-block">这样天地万物都井然有序,</p><p class="ql-block">花开花落,万物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