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关系及解除合同的规定条文:

杨秀伟四川成都无偿献血志愿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关系及解除合同的规定条文:</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p><p class="ql-block">- 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双方就解除合同的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和平分手,属于较为常见的解除方式。</p><p class="ql-block">2.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p><p class="ql-block">- 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合同的一种情形,给予了用人单位一定的时间来安排工作交接等事宜。</p><p class="ql-block">3.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p><p class="ql-block">- 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p><p class="ql-block">-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p><p class="ql-block">-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p><p class="ql-block">-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p><p class="ql-block">-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p><p class="ql-block">-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p><p class="ql-block">-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p><p class="ql-block">4.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p><p class="ql-block">- 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p><p class="ql-block">-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p><p class="ql-block">-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p><p class="ql-block">-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p><p class="ql-block">-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p><p class="ql-block">-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p><p class="ql-block">-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p><p class="ql-block">5. 无过失性辞退:</p><p class="ql-block">- 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p><p class="ql-block">-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p><p class="ql-block">-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p><p class="ql-block">-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p><p class="ql-block">6. 经济性裁员:</p><p class="ql-block">- 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p><p class="ql-block">-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p><p class="ql-block">-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p><p class="ql-block">-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p><p class="ql-block">-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相关真实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案例一: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而解除合同:</p><p class="ql-block">- 案情:2019 年 11 月,沈女士入职某科技公司担任平面设计。2021 年 11 月,公司逐渐增加沈女士的工作量,从最初 3 人共计 120 张逐渐增加为每人每日 70 至 75 张,远超考核满分的工作量标准。沈女士与同事多次提出异议,申请降低工作量未得到回应。为完成工作,沈女士曾三次申请加班。11 月 29 日,沈女士表示无法完成当日任务,拒绝不合理工作量,11 月 30 日被移出工作群,随后收到《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p><p class="ql-block">- 分析:公司大幅增加沈女士的工作量,使其工作强度远超合理范围,这实际上是变相地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沈女士有权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法院审理后认定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判决公司向沈女士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6.3 万元。</p><p class="ql-block">- 案例二:用人单位以员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合同:</p><p class="ql-block">- 案情:黄某于 2007 年 7 月 2 日进入上海某公司工作,担任软件测试工程师,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18 年 11 月,公司发现黄某日常使用的工作电脑中存有大量色情图片和视频(共计 64.8GB),并进行了司法鉴定。2019 年 3 月 12 日,公司书面通知黄某解除劳动关系,理由为“严重违反了本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也违反了基本的职业规范”。黄某不服,提起仲裁和诉讼。</p><p class="ql-block">- 分析:黄某在公司的《使用技术资源规定》及员工手册中均签字确认,且公司对包括黄某电脑在内的 IT 设备作出过明确的使用规定。黄某在其工作电脑中放置大量淫秽视频和照片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也违背了公序良俗。因此,公司以黄某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合法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合同后果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条文:</p><p class="ql-block">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相关真实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案例三: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劳动者要求赔偿:</p><p class="ql-block">- 案情:在南方某企业,企业违规与打工者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要求回去上班,企业不同意。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拖了将近 10 个月。打工者最初要求回去上班,后来要求企业赔偿 99 万,最终法庭驳回了打工者的部分要求,判赔 70 多万。</p><p class="ql-block">- 分析:企业违反规定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利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在这个案例中,企业的违法解除行为导致劳动者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工作,劳动者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企业向劳动者支付一定金额的赔偿,以弥补劳动者的损失。</p><p class="ql-block">- 案例四: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支付双倍赔偿金:</p><p class="ql-block">- 案情:某公司以经营不善为由,单方面解除了与员工张某的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未达到需要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标准。张某认为公司的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于是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p><p class="ql-block">- 分析:经调查,公司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张某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标准根据张某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来确定,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然后再乘以二作为赔偿金支付给张某。</p> <p class="ql-block">劳动者在辞退补偿方面的维权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协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具体方式: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就辞退补偿问题进行沟通,尝试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比如劳动者可以提出自己依据法律法规应得的补偿数额,与用人单位进行讨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优点:协商是较为便捷、快速的解决方式,能够避免冗长的法律程序和时间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劳动者可以较快地获得相应的补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缺点:协商的结果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态度和诚意,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进行合理的补偿,或者双方对补偿的标准存在较大分歧,协商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调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具体途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这是企业内部设立的调解组织,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内部的调解委员会通常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例如街道、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这些组织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调解经验,能够为劳动者提供专业的调解服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这些组织能够贴近劳动者,方便劳动者进行调解申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优点:调解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非正式性,能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解决争议。调解组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双方达成妥协。此外,调解的程序相对简单,时间成本较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缺点:调解的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用人单位在调解后反悔,劳动者仍然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具体方式:劳动者发现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举报投诉。一般可以通过书面材料、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举报,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劳动者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优点:劳动监察部门具有行政执法权,能够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如果用人单位确实存在违法辞退且未给予合理补偿的行为,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支付相应的补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缺点: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理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案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证据收集,劳动者可能需要耐心等待处理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申请劳动仲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具体方式: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申请需要提交书面材料,包括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合同、辞退证明等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证据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优点: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缺点:劳动仲裁的程序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证据收集能力。而且仲裁的时间可能较长,劳动者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向法院提起诉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具体方式:如果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过程需要遵循民事诉讼的程序,劳者需要提交起诉状、证据材料等,并参加法庭审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优点:法院的审判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终局性,能够对劳动争议进行全面、深入的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判决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补偿、赔偿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缺点:诉讼的程序最为复杂,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较高。劳动者需要聘请律师或者/具备较强的法律素养,才能够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