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最后半支 25180936

<p class="ql-block">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位于通州区绿心路1号院,是一座智慧型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三部分组成。博物馆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以运河为线索,将历史文化融入建筑之中。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取自“船”,展陈大楼(主楼)屋顶造型取自“帆”。</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十分丰富。眼下共设有12个展馆区,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临时展览四类构成。基本陈列为展陈体系的核心,专题展为补充,开放展旨在丰富博物馆参观体验,临时展则为运河文化的拓展与延伸。最火的是三星堆与金沙1-2馆(排队40分钟以上),京华通惠运河永济3-7号馆,五光十色8号展厅,沧海撷珠9号展厅,不止运河10号馆,燕赵乘春复此行11-12号。另有防震科普、石刻园林专业展陈。</p> <p class="ql-block">“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今年6月在大运河博物馆一层1-2号展厅开幕。此次展陈的文物共有265件(套),分为三大精彩篇章,包括青铜太阳形器、青铜大面具、青铜虎头龙身像、三星堆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神兽……</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互观为主,通过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等形式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震撼,引领观众探秘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逐步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一号展厅还有从三星堆到《山海经》,奇妙阅读之旅一一三星堆寻梦记作家分享会,现场售书签字仪式。</p> <p class="ql-block">"京华通惠运河永济″展二楼3-7号馆,陈列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这一主题,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通过一千余件的相关文物展示,讲述从春秋时期运河肇始,到当下大运河文化带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联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跨越2500多年、奔流近32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既带来了南北物资的交流,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使大都成为兼容并蓄的文化中心,对全国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丈夫固有四方志,壮年须作京华游。”大都的文人学士与北上的江南文士,使大都的文学、艺术、戏曲等领域异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元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运河强大的运输功能,使大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稳定。沿河而来的物资供给、文人贤士在这里积聚汇合因河而生的商贸文化世风民俗在这里交融演进,大都呈现出异城文化与南北文化交相辉映的繁盛景象,形成了兼容并包,豪迈大气的城市气质。</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展陈大楼二层七号厅。《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是一幅致敬北京悠长文脉,致敬北京新时代发展,致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恢弘画卷。画笔起舞,勾勒出北运河波涌千年的绮丽——古老的桥梁、耸峙的殿宇,鳞次而张弛有度的现代城市建筑群……只因如练的运河水,古人与今人、传统与现代就能同框对视;历史的星空下,城市的年轮、你我的人生都曾被同一朵浪花拍打。徐徐展开的北运河画卷,正等你来看、来听···</p> <p class="ql-block">运河之光多媒体融合。《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全长27.4米,由8位艺术家共同创作,历时2年8个月。几百年间,大运河悠悠流淌,连接着古与今、南与北、自然与人文、城市与发展,连接着我们每一个人。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白浮泉引水、对运河“裁弯取直”、开凿通惠河,所积累的水利经验,时至今日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当郭守敬来到今天,穿越进《大运河揽胜图》中,来到颐和园、北海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他又会看到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徜徉画卷,一眼千年,瞬间感受穿过历史而传递到当下的城市脉动。此刻的你我,是观画者,也是画中人,更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历史在流淌,与现实交汇;而现实也将与未来拥抱,三者又将同绘于一幅新的画卷中。因为,这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五光十色8号展厅——“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从故宫藏品中遴选出120余件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精品,将十种釉色按五大色釉体系分为五个单元,展示中国古代颜色釉瓷的神韵风骨。</p> <p class="ql-block">红为火色,为日出花卉云霞之色,为南方之色。滔滔孟夏,日至而万物生,红色从古老的岩画到瓷器的釉色,无不体现着生命的热烈与张扬,为中华美学中的瑞祥之色。</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色——青色系颜色釉瓷。青为木色,为草木山川江水之色,为万物出生之色,为东方之色。中国人始终崇尚青釉瓷所蕴含的清淡含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风范。青釉是中国陶瓷史上最早出现的釉色品种,因其表面施有青色釉层而得名,其烧造贯穿整个陶瓷史。</p> <p class="ql-block">北方之色——黑色系颜色釉瓷器。黑为水色,为长夜浓墨黑漆之色,为北方之色。在中国人的宇宙观和精神世界中,黑色是天地洪荒、混沌未明之色,往往象征着包容、庄重、神秘与沉静。</p> <p class="ql-block">京津丹青20世纪前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绚丽多姿的时代,多元化的画家群体与绘画流派相映生辉,成为这一时期画坛的主流。</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的北京,吸引了众多书画名家聚集于此生活创作,可谓是一番蓬勃发展的景象,以“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为中心形成的京津地区画家群体,他们来自祖国各地,画风不尽相同,但都是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广泛吸收其他绘画流派的精华,在艺术上兼收并蓄,強调传统笔墨功力,同时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和写生技法,在北京、天津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来京津地区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体验区</p> <p class="ql-block">清代龚轼在《陶歌》中的诗句:“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青花瓷,本身就像一首流动的古老诗句,讲述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的故事。代表着中国人纯粹、淡泊、通透、富有水墨意味的东方审美。青花瓷,是历代烧瓷技艺和心得感悟的结晶,也是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开放包容的典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工匠把他们的智慧、巧思与匠心付诸于青花瓷上,在造型、釉色、装饰、烧造技艺上不断探索精进,青花瓷中融入的山川河流,池塘野趣、花鸟走兽、生活写照等一系列生动图景,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人与自然、天地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对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展陈大厅九号展厅正在举办《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这是该中心成立60余年来首次亮出“压箱宝”,共遴选展品161件(组),您可从中感受中华文明丰厚的历史积淀与辉煌。展览分为青花雅韵、璞玉生烟、吉金流彩、京津丹青、薪火相传五个单元,件件都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瑰宝,强烈推荐打卡。</p> <p class="ql-block">天球瓶,瓷器造型之一,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因腹部浑圆如天球,故名。有青花、粉彩、茄皮紫、耶窑红、五彩等釉色变化。天球瓶瓷器造型饱满,形体硕大,稳重端庄。</p> <p class="ql-block">“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三楼10号独立展厅,有一部分互动区域,最值得体验的还是占用了半个展厅的全域沉浸CAVE体验系统,双幕布设置,一场绝对的视觉盛宴,会有身临运河、畅游运河的感觉。五幕12分钟三维衍射数字体验空间,每半小时轮放一次。</p> <p class="ql-block">古代京津冀“首都圈”的形成。从燕都蓟城到一代王朝的都城,北京从北方重镇逐步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这是一个长期发展和选择的过程。随着北京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环北京地区逐渐形成一系列城市组团,构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城市体系。辽金之后,京津冀地区在政权管理的角度融为一体,北京城市功能向王朝都城转变,在北京周边原有城市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地理范围更为广阔的,适应都城需要的“首都圈”。</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外观设计尤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大船,内部空间人性化,展览动静结合,内容丰富、全面,总之是一个将我国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充分结合并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博物馆。此次参观,不虚此行,收获满满,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