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在,我正在扉缦酒店,它在干将东路上、苏州大学旁。</p><p class="ql-block">我说这些,是说我正在苏州。此前没来过苏州,而且昨晚我还入住在南京的一家维也纳酒店。</p><p class="ql-block">我对江苏是好奇的,所以我观察到,经过六安,车行至安徽罗集后,山路已经不再,前方是多车道,目光之内,一片平坦。</p> <p class="ql-block">昨晚我是惬意的,同伴们到夫子庙宵夜去了,我在房间翻阅《顾城哲思录》。经过多次注点手术后,我重配了一个用于看书的眼镜,镜片下每个字都那么清楚,顾城的文字也都那么吸引我,这真是让人开心。</p> <p class="ql-block">我不开车时常会在车中坐着打盹,以至今天上午去灵岩山的途经我都没看到什么。不过这也好,睡好了就是养精蓄锐,我正好去爬山。而天色亦好,没有昨天在无锡梅村服务区段的细雨纷纷,气温亦是凉爽,这真是好!</p><p class="ql-block">灵岩山不高,阶梯也较平坦,但要走上去也是需要一定体力的。山上是灵岩山寺,游客如云,香客亦有。我没有听到梵音经诵,也没有烧香叩头,但我在寺中园林间几乎走了个遍,那么有假山,有树林,有水池,有茶坊,高低起伏,迂回婉转,与我曾见的不同。我想,这也许就是有了些苏州园林的韵味了吧。</p><p class="ql-block">灵岩山的南面是太湖,我尝试驱车在湖边行了一段,风是凉爽的,湖是无边的,天上的云淡淡的,这大自然的造化,不输他处之美。</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算是去了,不过是在外围兜了一圈。看京杭大运河的繁忙船运,在一枝园中走走停停,又坐上游船,从枫桥的桥拱下穿进穿出。</p><p class="ql-block">这枫桥是唐朝的张继告诉我的,连同寒山寺,连同大运河。所以我总记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他写的《枫桥夜泊》。只是如今的枫桥,钟声是收费的,运河上船的机鸣声隆隆,这如同浆声灯影的秦淮河一般,一切都在历史的印记中,美好却也短暂。</p><p class="ql-block">寒山寺的大钟在一亭中,亭上书有"梵音遍传"、"有唐遗音"等匾,亭前立有一巨大石碑,上有康熙书写的《心经》雕刻其上,很显禅意。</p> <p class="ql-block">我并未真正进入寒山寺内,与灵岩山寺一样,游客如织,总使人觉得寺庙也再难有清静。虽为度化凡尘,又似被凡尘所染。所谓清修,在这比之凡尘的更加喧闹,要做到真是何其之难!所谓凡尘练心,又何必另辟这清修之地?</p><p class="ql-block">我只在寺外游览,那儿的一树一草,一水一桥,以及亭台楼阁,再一次让我觉了江南的韵味,而更让我心旷神怡的,是离去时僧侣晚课的经颂,那么肃然,又那么超然……</p> <p class="ql-block">城市轨道的建设,让此时的苏州显得促狭拥挤,但古老文化的根基仍在。我在《浮生六记》中,见过沈复和芸娘一起搬家到仓米巷的一段故事。再后来,那儿的南半园有幅联:“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海阔;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而平江路的慎德堂,评弹、宋锦,绘就的又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值得一去,几乎所有景物都是以小见大,要么寓意,要么抒怀、要么养性,传统文化的深解在其中,留存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苏南的韵味由此可见一斑,而园林文化的深耕,更是彰显着规矩的严谨,官道的崇拜,富庶的闲雅。无须详述,步入其中,自有赏心悦目,又有无限怅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