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古城】名士篇(21):清廉知府康迪吉

金章丘历史文化

明清时期,明水有豪门望族康家,出了不少名人,有一代廉吏康迪吉,端风廉洁,以德化民,颇有政声。 康迪吉,字道甫,号右川。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出生于明水望族康姓之家,其母为三盘的胡氏家族,亦望族。自幼相貌秀异,才智过人。李开先初识康迪吉时,曾这样描述:“身曜而长,面白而泽,秋水凝神而清气激骨者,有称其读书勤励,文笔顺畅者。以是文而兼是貌可立黄甲,必不久滞青衿。” 《康氏族谱》序 《康氏族谱》记载的康迪吉 《康氏族谱》记载的康迪吉轶事 乾隆四十七年,康腾蛟写的《康氏族谱》序 康熙《章丘县志》记载的康迪吉 <font color="#ed2308"><b>“一榜三进士”,传为佳话</b></font><br> 明清时,明水两大家族:康氏和李氏。康氏“因宋末金元动乱,居于燕寿,明初,由枣强迁章邑小康,后迁明水。”李氏居于明水城东北,康氏居于明水城中部和西北。两大家族世代联姻,李冕是康迪吉之表兄,李冕之母乃康迪吉之姑。李冕虽长康迪吉29岁,但对康迪吉的才华却早有所耳闻,学问上两人有忘年之蹉。嘉靖十七年(1538)因母丧在家守孝的李冕,一日早晨在街上碰到正从龙泉寺书院中放学回家的康迪吉。李冕有意试探一下康迪吉的真才实学,对康迪吉说:“我出一上联,你可否对出下联?”遂指自一铁匠铺信口念道:“打铁锤鸣红火闪开三阵电,”迪吉听后,默然良久,并未轻易作答,归家后,听到邻家弹棉花的声音,没顾得吃饭,便跑了回去,李冕问:“为何这样快就回来了?”迪吉说:“下联我已拟好:弹棉花响白云震出一声雷。此句可否对仗?”李冕大喜过望,称赞道:“圣人云,后生可畏,真不虚语。”遂励以勤学而别,从此时常过问表弟的学业,不久康迪吉即考中秀才。康迪吉练达内秀,亦不乏风流倜傥。《康氏家乘》裁:“时遨游山水之间,放怀物情之外,潇洒雅致,出人意表,落花水面,皆是文章。随在吟咏,以写其放荡不羁之才;温经之暇复种竹数亩。北置书堂名曰:‘砭俗’,每当风至,书声与竹相间,清雅绝伦。南筑小亭,额曰‘漪漪’,烟雨霏霏,悠然意远。旁植花柳,奇石为池,鸢飞鱼跃之致,得之心而寓之竹也。”<br> 明朝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科举甲辰科章丘有刘禄、康迪吉、杨选三人同科金榜题名,轰动朝野,在科考史上为章丘赢得了殊荣,被后人誉为“一榜三进士”,传为佳话。区区一县,同榜考中三位进士,不仅是章丘、山东,乃至全国也是少有。康迪吉连登黄甲,后授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从此走上仕途。<br> 《章丘县志》记载的康迪吉、刘禄、杨选“一榜三进士” <font color="#ed2308"><b> 督察湖广,“屡司钱谷,丝毫无染”</b></font><br> 除户部主事的政务外,康迪吉还被指派管理仓饷边和督察湖广粮食储备,一官而兼三职竟各称其任,得到了上峰的信任,甚至得到了皇帝的嘉奖曰:“……司徒之属,所以赞朕财赋出入之政者也,非法已通方之士则不足以持轨而济务,故朕常慎选之。尔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康迪吉,早自科甲之彦,授官民曹,志本廉明,才多练畅,俾当剧务,屡著声,猷最课来闻,朕心益,兹特进尔阶承德郎赐之。”因康迪吉年轻有为,一入仕便颇有政绩,越七年至嘉靖三十年擢升正郎,又派他监管湖北漕粮,兼管江浙关税,“屡司钱谷,丝毫无染。”但他的清廉影响了某些地方官吏的利益,想贪脏而不能,便生忌恨。有一个姓李的知府欲与康迪吉分庭抗礼,康迪吉毫不妥协。李便严刑逼问跟从康迪吉办公的小吏,想找找出康迪吉的所谓“瑕垢”。但终不可得,只好“甘心执礼如规”。一年后,义升为户都郎中监管大同边粮。其时,边防多战事,军中将士,骄横狂妄,以功道自居“稍不如意,即挺戈呼噪。”康迪吉善于调措“不乏德威,又足以摄服其心,虽督抚亦称其能而赖其助。”<br> 康氏居于明水城的中部和西北 <font color="#ed2308"><b> 任太原、保定知府,以德化民,颇有政声</b></font><br> 三年之后,任太原知府,正赶上汾河水涨冲环城墙一角。康迪吉还未在衙门坐稳,使忧急如焚地亲自绕城墙一周,勘测水情,筹划退水之策。他发现防水之堤高而且薄,堤高则水深,堤薄则易坏,于是马上组织民工突击修堤,减少高度,增加厚度,水患从此免除。到太原后康迪吉首先整肃吏治,端正民风,修学宫,敦教化。集中精力处理前任所留遗案,用仁政爱民,使上下相安,太原为之一变。因其治水有功,嘉靖皇帝嘉奖他“志本廉明,才多练畅”。<br> 嘉靖三十三年(1554)其父病故,康迪吉闻后悲痛欲绝,遂还家如礼葬祭,三年守制期满,嘉靖三十七年(1558)补任保定知府。保定位处要冲,来往官员络绎不绝,稍有疏忽就得罪权贵。一般官员都不愿任此职,都以送迎为难。康迪吉上任之后,以其敏性视事,不失礼,不废事,巧妙周旋。有分外要求者,一概不予办理。有一郁御史,南行过保定,康迪吉依朝廷规定,按正二品标准接待。因为没有像原来的知府一样,给予贿赂。该都御使心怀不满,假怒斥其随身官员之名而旁敞侧击于康迪吉。康迪吉不畏其势,勃然动怒道:“大人居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负纠劾百官之责,卑职如有违法之处,请立即处置。不然,我当以此事为由上致仕文疏,请皇上钦定。”都御史怕惹出是非,与已不利。马上换了面孔,笑而慰之曰:“康知府过虑了,你才到保定几日,就百废俱兴,地方尚赖你保障,里应嘉奖.何出此言耶?”遂灰滴溜地离开了保定而去。康迪吉的不阿权贵、刚直清正的名声从此大震。<br> 不幸的是,正当英年的康迪吉,要一显身手,大展宏图,下决心千一番事业之时,从六月开始得一重病,竟于八月二十四日死于保定官署,是年为嘉靖三十七年。享年还不满四十岁。死之日“僚佐哭于堂,士民哭于巷,凶闻一至亲友哭于其乡。”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英才而惋惜。保定民众感其功德,特地精选了形象极为逼真的“山明水秀”四块奇石,由保定运往章丘明水,置于康氏“漪漪园”(竹园)内,寓意“明水”二字,实可谓用心良苦,蕴意无穷。<br> 1953年,章丘署理淄博市,基于建国初期,百业待兴。淄博市领导意在博山建设“颜山公园”,四处搜求古木奇石,便将明水康氏园中这四块奇石运往博山。后因若干原因,公园没有建成。1954—1956年蒲松龄研究专家路大荒等人几次到蒲家庄考察,建议修建蒲松龄纪念馆,于是这四块奇石便辗转到了蒲家庄,安放在了蒲松龄故居院内。<br> 康氏古楼 康氏故居 “山明水秀”四奇石 清道光《章丘县志》记载的“漪漪亭” <font color="#ed2308"><b> 康迪吉与“花神庙”轶事</b></font><br> 历史上的花神庙,最早是纪念汉朝孝惠帝的皇后张嫣,张皇后非常美丽,年仅二十五岁时,便得了忧郁症,后去世,侍女们听到空中有奏乐之声,一股奇香袭来,数日不散。人们感叹张皇后的美丽、清洁、善良,魏晋时期,关中百姓,奉祀张皇后为花神,立了许多庙宇。<br> 据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轶事卷记载:康迪吉在太原任知府期间,从太原招来一名花匠,“善疗疮,门恒如市。康乃以村南旷宅处之。”就是说,此花匠会疗疮毒之术,周围乡村百姓都来看病,一时,其所居之处门庭若市。花匠终老明水后,葬于宅旁。“求者就墓前祷之,疮立愈。后有康族人某厌说花师,适患痈毒,且垂危。家人私往祷之,夜则梦花师抚康患处曰:“好矣,好矣。荒陇外为我作一小龛,其可乎?”诘朝,患良失。康乃于墓前为之修祠宇。至今灵应如响,号“花神”焉。”此轶事,后人立碑撰文载入《县志》中。今花神庙不存,庙碑也不知何处。<br> 清道光《章丘县志》记载的“花神庙”轶事 康迪吉娶宁家埠望族宁悦之女为妻,性娴淑,善持家,通会计,会理财,康迪吉在户部管钱粮,全仗宁氏为之协理。生三子二女,长子大壮,万历举人,后拣选任河北行唐县令,再任山西洪洞县令,娶本县耿家庄太常寺少卿刘禄女为妻;次子大田,万历辛卯举人;三子大猷,万历癸酉科拔贡授昌平州州判;长女许于杨全甫,次女许于李开先的儿子李春坞。所以李开先与康迪吉是儿女亲家,因之与李冕、刘禄也就成了通家之好。在当时,二李及刘氏皆为章丘的名门望族。<br> 康迪吉的诗文传世不多,只有《女郎山墓归》、《登胡山绝顶》、《游白云湖》三首诗,被吴连周选入《绣水传抄》中。<br> 康迪吉后人多有才华,明末清初,康家还出了不少颇有理财之术之人,康百臣即为其中之一,他颇具经商理财之才。他在山后寨(今圣井)创建“恒兴当”、“恒蚨”、“恒信昌”“三恒”商号,店铺逐步形成规模。后来,康百臣的妹妹嫁于东野,为东野小名稞子之妻,康百臣便把“恒兴当”与“恒蚨”、“恒信昌”一起送于其妹,“恒兴当”等便成了东野家所有,当时,“三恒”商号十分兴盛,无论从建筑规模和经营规模都远近有名。<br> 解放初期,老明水有条水磨胡同,最有名的就是康家水磨,至今还有老照片保留着,以飨读者。 <br> 民国23年的康家水磨老照片 <b>(文/图:翟伯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