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艺术与思考——《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启示

凯尔迈迪

<p class="ql-block">聆听完龙兴妹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心中感慨万千。此堂课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色,同时也存在一些可提升之处。</p><p class="ql-block">一、显著优点</p><p class="ql-block">(一)精湛的课堂设计与课件制作</p><p class="ql-block">1. 课堂设计条理分明,以谈话导入巧妙引出课题,接着通过品读课文领悟情感与学习方法,再到拓展升华,最后以板书设计收尾,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层层深入。</p><p class="ql-block">2. 课件制作极为精美,导入部分展示的电报瞬间吸引学生目光,为整堂教学营造出良好氛围。在品读课文环节,重点语句的标注与分析更是助力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与人物情感。</p><p class="ql-block">(二)高度重视读写一体化</p><p class="ql-block">1.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毛主席的丧子之痛与抉择之痛;另一方面,借助小练笔让学生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重现毛主席做出抉择的那个夜晚。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既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p><p class="ql-block">2. 教师在小结部分鼓励学生将小练笔片段运用到习作中,进一步强化了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三)巧妙运用评价单</p><p class="ql-block">评价单的使用为教学提供了高效的反馈机制。教师能够凭借评价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评价单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p><p class="ql-block">(四)深度追问拓展阅读深度</p><p class="ql-block">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追问非常巧妙,这有利于孩子们阅读深度的拓宽。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能力。</p><p class="ql-block">二、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p><p class="ql-block">(一)学生思考交流时间不足,难以产生共鸣</p><p class="ql-block">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但留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可能致使学生对毛主席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无法产生强烈共鸣。</p><p class="ql-block">改进建议:教师可适当放缓教学节奏,给予学生更多时间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以及交流讨论。例如,在分析毛主席的悲痛心情时,可先让学生默读相关段落,圈画出关键语句,接着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各自感受,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情感引导点到即止不够深入</p><p class="ql-block">教师在情感引导方面只是点出了毛主席的丧子之痛等情感,但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引导。这使得学生对毛主席复杂的情感体验理解不够深刻。</p><p class="ql-block">改进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具体事例,深入分析毛主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和国家领导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p><p class="ql-block">总之,龙兴妹老师的这堂课有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呈现更加精彩的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