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记

shaohua70808506

<p class="ql-block">布鞋</p><p class="ql-block">小时候要么不穿鞋,穿在脚上的,几乎一水的布鞋。千层布纳的白色鞋底,黑色鞋面,轻巧又透气。穿着它走路跑步跳高打球都很惬意,哪怕遇小雨路面湿也不怕,因为鞋底有廿来层布,每一层的布与布之间用面粉做的浆糊粘接,有良好的隔水功能。当然,路上有积水或雨势较大就不行了,布鞋很容易打湿或浸湿,此时,只好将鞋子脱下来提着,光着脚丫子走路。</p> <p class="ql-block">男人女人的布鞋不太一样,区别就是女人的布鞋中间常常多出一条鞋绊子。那时,小脚老太还不少,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她们脚上的布鞋却没有绊子,大多会在鞋尖尖上用彩色丝线绣上一朵花儿什么的,三寸金莲不由得愈加生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早年,鞋子都是母亲的作品。平常日子,母亲得空就纳鞋底子。将那收集的零星布头用浆糊粘接成布帕并晾干,依据家人脚板子的大小打好鞋样,用大号的鞋底针和好粗的鞋底线将布帕一针针地订起来,由于鞋底子太厚,需要鞋锥子先打孔,鞋底针时不时在头上摩挲一下擦点油,借助手指上圆箍样的顶针,用力才能完成纳鞋底的作业。每到农历年底,除了准备过年的食物,母亲们做衣做鞋忙得不可开交。衣服一般请“衣裳老师”(成衣匠)做,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的。多少回我从梦中醒来,但见母亲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将鞋底子和鞋面子订连起来,墙面上浮现她低头弯腰的身影,桌上摆布着刚做成的、一双双大小不同的新鞋子。</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还不大懂得感动,等到懂得感动的年纪,母亲已经老了,鞋子也做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木橐</p><p class="ql-block">早年,夏天是有穿塑料凉鞋的,至于拖鞋,几乎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取块木板,最好是质地稍硬一些的杉木等板料,根据脚型大小画个样子,用钢丝锯子依样锯出左右两块脚底板,在前端用废弃的塑料或帆布皮带钉一个脚圈,遂成了木拖鞋。在老家,木拖鞋简称木橐,其名称十分贴切。</p><p class="ql-block">每到夏天黄昏,小镇各条街巷,到处可闻木橐与石板地面擦碰发出的橐橐的声响,有远的,有近的,有沉闷的,有清脆的。</p><p class="ql-block">木橐因其结构和材质,人们走得急了或路面不平整,很容易滑倒、绊倒或摔伤。我到了十一二岁,父亲才开始给我做木橐。那时闹文革,我穿着木橐,在解放街上忙着看大字报,在柴爿巷里争着抢号外、抢传单,偶尔被大人的木橐踩到脚面上,疼得呲牙咧嘴的。</p> <p class="ql-block">草鞋</p><p class="ql-block">蓑衣、斗笠和草鞋是早年农人的标配。蓑衣只在下雨时节用得上,斗笠很好用,既挡太阳又挡雨,草鞋其实是稻草鞋,基本原料是稻草,它的用处可大了,只要干农活,非穿不可。</p><p class="ql-block">我家曾经租住在农人的院落里。一到秋季,农人家里老老少少就开始打(做)草鞋。他们先将稻草晒干,稍加捶打,而后搓成草绳子。草绳子和麻绳在草鞋机上相互穿插编织,不多时,一双结实又好看的草鞋就做成了。做成的草鞋一部分自用,大多拿去街上出卖,几分钱一双,换点零用钱。</p><p class="ql-block">我是城镇居民,无需干农活,所以,18岁以前,没有穿过草鞋。18岁那年我去海岛插队当了农民,上山砍柴、开荒种地、到礁石边讨海成了我的基本营生,脚上穿的不是解放鞋,就是草鞋。草鞋的优点十分明显,它底部粗糙,不打滑,无论走山路还是爬礁石,像老虎爪子,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缺点是不经穿,没几天就磨烂了,而且冬天也不能用,冷得受不了。</p><p class="ql-block">当然,草鞋不是农人特有用品,在延安等地的革命旧址、纪念馆,可以看到许多馆藏的红军旧物,其中就有草鞋,它曾是咱红军的军用品,走过草地,爬过雪山,无论春夏,还是秋冬。</p> <p class="ql-block">皮鞋</p><p class="ql-block">那年到上海读书,我脚着帆布面料的橡胶球鞋,手腕上还有块上海牌手表,普普通通,清清爽爽。</p><p class="ql-block">不久,我就觉察到乡下人和上海人的差距。班级里一半是上海籍同学,除了一口地地道道的上海话阿拉阿拉外,衣着打扮特色分明,一身夹克衫和西装裤,脚上几乎人脚一双黑亮的皮鞋。这皮鞋,好长一段时间让我纠结得睡不着觉。</p><p class="ql-block">要弄双皮鞋穿穿,成了我当时的既定方针。钱不是太大问题,紧衣缩食两个月就行,但买皮鞋的工业券无从着手。那时,啥东西都凭票供应,皮鞋也不例外。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物品,必须凭特殊的工业券才能购买,皮鞋也属工业产品,也得凭券供应。有赖于留校当老师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不久,一双黑又亮的皮鞋到了我手上。我端详了又端详,喜不自禁。买了鞋油鞋刷,扯了块擦鞋布,每天早上擦,晚上擦,鞋面亮得能映出人影,走起路来噔噔噔,精气神十足。这双十八元人民币的人生第一双皮鞋,陪了我四年大学生涯。</p><p class="ql-block">后来,再后来,皮鞋失去了曾经的风采,成了再普通不过的日用品,我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除非脏得不像话,不会去擦拭一下的,时至今日,擦鞋成了上世纪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现如今,更是旅游鞋运动鞋当道,布鞋皮鞋偶尔穿之,至于草鞋木橐的,都进纪念馆了。</p><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