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镇西塘有一座“纽扣博物馆”,里面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古今纽扣和形形色色的制扣机器,小小的纽扣以它特有的韵律向人们述说着中国纽扣———一段美丽而久远的制扣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统工艺被原味保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西塘古镇,沿着长长的计家弄走到底,古色古香的中国纽扣博物馆就隐身在老街小巷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展示,是用传统器具手工制作一枚贝壳纽扣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这些纽扣制作工具是最传统的,已经有1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别看纽扣小,工艺却不简单,制作一枚贝壳纽扣要经过七道工序。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脚踩让工具运转起来,还需要靠手控制力度,手脚并用,必须具备相当的熟练度。</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一道工序是落料,制作原料多为海贝、河蚌等;第二步是磨面,用一个装有砂轮的工具把落下的纽扣毛坯表面磨平;第三步是造型,在毛坯表面磨出边、凹槽等形状。陈师傅用夹具把纽扣夹住,再把车刀推进去,车刀的凹槽决定了纽扣的形状。给纽扣打孔的工具叫打眼车,纽扣用夹具夹住,人工转动打眼车,孔就打好了。完成这些,只是初步成型,后面还有去皮、漂白、抛光等工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纽扣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最初的纽扣主要是石纽扣、木纽扣、贝壳纽扣,后来发展到用布料制成的带纽扣、盘结纽扣。盘结纽扣在我们服装的发展历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最初的服装功能扣件向服装装饰过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纽扣是人类常相伴守的生活服装用品。对它的使用,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四千年前,伊朗的祖先波斯人,就已经用石块做成纽扣使用。而我国周代已开始采用上衣下裳制,不论男女都穿着上衣下裳的两截衣服。朝内有专管制作礼服的官员,文武百官做大典时,必须穿着礼服。当时对服装的使用比较规范,服装制度也相当完备。周朝反映周王朝礼仪的《周礼》、《礼记》等书中出现了“纽”字,“纽”是相互交结的纽结,也就是扣结。根据我收藏的西周铜制阴文纽扣及我国考古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纽扣的使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战国文物中,就已用兰、苹果绿、浅灰色的绿松石做成的圆、椭圆、动物头状和不规范形状的纽扣。每颗都有一、二个小孔。有的镌刻花纹,造型别致,艳丽多彩,具有妙美的蜡光光泽。收藏的纽扣藏品中,仍然有用小石块、贝片、动物角和核桃、椰壳制作的简单纽扣。这说明我们华夏民族在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人使用纽扣。日本出土的古坟时代中期,以人体形象做成的埴轮上所展现的图样显示,男服装是衣和裙子组成,衣为窄袖上衣,前胸的对襟由纽扣连接。可见,日本人在古坟时期前就已经使用了纽扣。 十六世纪,中国人把纽扣传到了欧洲,当时只有男人使用,女性使用者较少,多数人只是用做服饰。一些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用珍贵的金银、珍珠、宝石、钻石、犀角、羚羊角、象牙的贵重的材料,精做成纽扣使用。法国有国王路易十四,用1.3万枚珍贵纽扣镶做一件王袍的记载。</span></p> <p class="ql-block">纽扣,不仅可以把衣服连接起来,让衣服变得严密,起到保温的作用,还可以让人仪表整齐,别致的纽扣还会对衣服起到点缀作用,所以,它是服装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除了实用功能之外,它还可以对服装的造型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