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军东征过俺村</p><p class="ql-block">一、据稷山县文史资料记载:</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日四天,红一团上万人的队伍昼夜兼程,一路经我县三界庄、范家庄、清水庄、麻参坡、肖家庄、上胡、开东、开西、路村庄、四合庄、佛峪口;一路经太杜、高渠、仁义、化峪、吴嘱、位林、宁翟、阳平,河津的张吴、樊村,从西硙口进入吕梁山。</p><p class="ql-block"> 红军在我县经过虽说只有四五天,但在全县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用实事揭露了阎锡山所谓“共产党杀人如割草”的骗人鬼话,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在汾河两岸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稷山人民由此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翻身解放的曙光。</p><p class="ql-block">红军在我县过往期间,同国民党汤恩伯师及翁国华旅进行了四次战斗,一是县城北大佛寺、泰山庙、真武庙战斗;二是吴嘱、位林沟战斗;三是底史滩战斗;四是吴城村西五里桥战斗。四次战斗我红军参战的总共不过百八十人,却能一再打退国民党嫡系部队的汤恩伯师、翁国华旅。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不论阎锡山还是蒋介石的队伍,在红军面前都不过是一堆烂草,腐败无能。</p><p class="ql-block">红军每到一村,第一件事是写刷标语,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第二件事是开仓济贫。群众管他叫“杀富救贫”。红军在汾北的三十四个村镇,打开了地主老财一百三十九户的粮仓,发放给贫苦农民粮食七百五十大石,衣服、物件不计其数。有的村召开了群众大会。没吃的就扛粮食,没穿的就拿衣服。而对广大贫苦农民却秋毫不犯,亲如一家。借物归还原主,损坏东西赔偿。临走时还将水缸挑满、院子打扫干净。即便是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娃娃,一提起红军来,都异口同声地说:“自古以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p><p class="ql-block"> 在稷山,阎锡山的公道团、防共保卫团及地主反动武装与红军也多次作战,企图打乱东征红军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红军在稷山停驻的人数在不过百人的情况下,参加太山庙、吴嘱和位林沟、五里桥战斗,却一再阻击了号称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汤恩伯师、翁国华旅。”</p><p class="ql-block">二、一些文件资料记载摘录: </p><p class="ql-block">“1977年,邓公请贺晋年到家询问情况,邓公:我跟着你走了好几十天”一文中,有如下记载“1977年啊,邓公第三次复出之后,派秘书登门看望贺晋年,向他了解一些情况。过了几天,邓公又在家中接待了他,一见面,邓小平就爽朗地说:“你是81师的贺师长,在东征的时候,我还跟着你们师走了好几十天呢!”</p><p class="ql-block">那是红军东征的时候,邓公担任红1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被总部派到了红81师指导工作,两人有着50多天的交往。</p><p class="ql-block">3月中旬,蒋介石增援的部队抵达,总部及时调整了作战计划,第一军团和红81师南下作战。邓公就是这个时候被红一军团派到81师指导工作。当时的邓公骑着一匹大黑骡子,话不多,经常到基层了解情况,参加师会议的时候,发言简明扼要。81师突破敌人的防线之后,迅速南下,来到了晋南。在这里81师扩编到了800多人,还组建了两支地方游击队。”</p><p class="ql-block">电报(1936年4月11日21时)“陈、杨、杨:</p><p class="ql-block">(一)本军目前除继续共以佯示渡汾河之动作,引敌于新绛、稷山、汾河南北两岸外,并准备向吉县、大宁前进,执行夺取黄河堡垒之任务。</p><p class="ql-block">(二)明日二师集中固镇村,四师南午芹,八十一师吴府村,直属队樊村镇。</p><p class="ql-block">(三)一师明应在原地,向稷山侦察警戒,以小部向河南岸十五里以内游击。如发现稷山方面来之敌向该师进攻,則该师应先向河津方向逐渐撤退,然后转向樊村镇撤退。骑兵连明日应休息,不必南出,免失联路。一师应与在吴府村之八十一师联络。</p><p class="ql-block">林、聂</p><p class="ql-block">(这是林彪、聂荣臻给红一师首长陈赓、杨成武、杨得志的电报)</p><p class="ql-block">右路军继续在河津稷山间佯动”</p><p class="ql-block">分析:根据以上资料及电报,1936年红军东征时,右路军红一军团附第81师,其81师曾在吴嘱村住过3-4天,在此期间,正是邓公下基层指导工作的50多天期间,红军来回电报二次提到“吴府村”,“吴府村”应为吴嘱村的音译。查资料得知,此时81师师长为贺晋年(照片附后)。邓公即是邓小平。此二人有可能在吴嘱村住过。</p><p class="ql-block">81师当时在吴嘱村的主要任务是迟滞敌中央军西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p><p class="ql-block">《邓小平传》中,梁斌业回忆说:东征途中,邓小平亲自编写宣传提纲和教材,我们宣传队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和部署,所到之处,张贴红军是抗日先锋队的布告和宣传品,用石灰和锅底灰调成的染料在墙壁上涂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演出抗日救亡的文艺节目,发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p><p class="ql-block">三、红军东征过吴嘱村情况:</p><p class="ql-block">因时间久远,红军过村的事后代已不知晓,只有保同爹他见过红军,当时只有三四岁,大人引着他在苜蓿沟边,碰上十几个扛着枪的当兵人。说不要怕,我们是红军。别的他就不知道了。现如今只留下了一些零碎信息,现介绍如下:</p><p class="ql-block">1据村民贵龙父亲说:红军东征宣传标语村里有一些,解放后,县文化館来过人把墙上的字都照了像。村民吴川生说:人民公社时期,公社秘书叫赵念堂(刑堡人)用白纸拓印了一些字样。</p><p class="ql-block">2据村民吴建飞介绍,红军标语留存时间最长的是吴新选家与吴文选家过道墙壁上的一幅宣传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现在分析,当时这两座院子是富户家的院子,上下院均为砖包到顶的四合院,上下两个院门均开在小胡同之内,院门一关,十分安全。当时村里应该是考虑到安全,才安排红军在这里居住,上下院过道上的标语即是证明。</p><p class="ql-block">3据村民耿宁娃介绍,红军吃饭是在北岸庙(关帝庙)院内,砌了几个旋风炉子,有村民参与了给站岗值勤红军的送饭工作。现在分析,当时庙后的住户还不多,北岸庙是与沟最近的公共建筑,庙院院子也比较大,红军利用北岸庙庙院进行活动比较方便。</p><p class="ql-block">4已故村民吴胡车曾说过,将军坡是通向后沟的人行小道。为什么叫将军坡呢?现在分析,可能当年红军将军在此处指挥了红军与国民党军的作战,因此,村民就将此坡称作将军坡。</p><p class="ql-block">5有村民们说,红军在临时住家都能与村民和睦相处,担水扫院子,帮助村民干活不在话下。</p><p class="ql-block">6当年接待红军的是当时的村副景星俊,是景建科爷爷。</p><p class="ql-block">7据老村长景四林说,红军离开时,村里曾送过几匹骡子。</p><p class="ql-block">8据已故村民吴海宽笔记本记载(照片附后),红军东征标语有:“红军是抗日先锋队(宽法南房)”,“组织农民协会 红军制4月13日(后院坡下南墙)”,“打倒日本军国主义”,“打倒阎锡山”,“打倒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p><p class="ql-block">9村史总编吴春耕介绍说:红军东征在咱村是1936年4月8日至13日,4月13日离开村时写的标语。</p><p class="ql-block">标语中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日本鬼子1938年进村之前,村民有意识的毁掉了“日本帝”三个字。</p><p class="ql-block">10据1969年云祥谈,又今日在马家巷姨姐夫马斌荣(现年七十三岁)谈红军东渡抗日胜利回师时经过稷山县时所知情况。</p><p class="ql-block">红军当时由东向西行进,共分三路:一路在汾南由新绛阳王到稷山翟店转向底史过汾河,由西王坡北上到北里村;一路由新绛泉掌到稷山化峪西堡,转吴嘱村去往河津北里村;一路经过稷山县城沿大路经吴城、下迪、姚家庄、马家巷、店头、西薛,由阳史村涧里去往北里村。后二日南军(即蒋军)即由后尾随,红军从容退走。</p><p class="ql-block">在吴嘱村吴海宽家(关帝庙后)墙壁上留有标语:1、组织农民协会;2、红军是抗日的先锋军。日期是1936年4月25日。</p><p class="ql-block">三、需要澄清的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1、关于住村时间问题。稷山县文史资料记载的东征红军进住稷山时间是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日四天,这个时间为阴历,对应阳历就是1936年4月9、10、11、12日。根据红军东征纪念馆“挥师东征 驰骋三晋”中介绍:“4月10日,毛泽东、彭德怀指示右路军...........,令第八十一师往位于稷山以西的吴府村迟滞敌中央军西进,以第一师继续位于稷山、河津之间向汾河南岸佯动,继续诱敌向南。”所以,红81师进住我村最早是4月9日,最可能应为4月10日,离开我村应为4月13日,为掩护友军撤退和迟滞敌人,晚走了一天!</p><p class="ql-block">2、关于住村红81师人数。网上搜索红81师资料可知:“1936年2月,红81师扩编为三个团,并随加入东征军越过黄河赴山西作战。在山西期间红81师脱离红15军团建制,改由红军总部直辖,南下洪洞、临汾地区,扩大新战士800余人,并筹集黄金2千两、钢洋1万余元、粮食40多万斤。”红81师原有多少人呢?若按正常编制,每团1200人,三个团应该有3600人,但那时候往往达不到基本编制数。前文中有红81师“来到了晋南。在这里81师扩编到了800多人”。这里应该是扩编到新兵800人!县文史资料中先说是红一团(应为军团)上万人日夜兼程,又说“红军在稷山停驻的人数在不过百人”,显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搜索红军东征总兵力1.3万人,分成左中右3部分,平均每一部分应有4300人。综上信息,个人感觉红81师在我村停驻有两千人左右。如果有知道详细信息的朋友请告诉我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