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三)

木头人

<p class="ql-block">2024.10.8-13与朋友在山西自驾游。</p><p class="ql-block">行程:太原-霍州-隰县-蒲县-临汾-晋城-长治-太原</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霍州署衙,汾西师家沟民居,隰县小西天,蒲县东岳庙,临汾铁佛寺,华门,尧庙,晋城湘峪古堡,司徒小镇,高平铁佛寺,长子崇庆寺,法兴寺,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5A)</p><p class="ql-block">有点小遗憾的是沿途没去晋城的府城玉皇庙和长治的观音堂等看看。还会有《人说山西好风光(四)》?</p> <p class="ql-block">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山西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就有28027处,其古建筑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山西的古建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山西的‌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筑约占全国80%以上,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山西在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是探索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重要之地。</p><p class="ql-block">最近国内非常火爆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很多都是在山西的古建景点拍摄的,使得到山西的游客剧增,国庆假期更是达到高峰,每个景点都爆满。我们避开了假期高峰,每个景点都很顺畅。</p><p class="ql-block">左手一指是吕梁,右手一指是太行,汾河在两山中间流过。。我们一路从吕梁山横跨山西母亲河-汾河,到太行山。</p> <p class="ql-block">霍州署衙</p><p class="ql-block">霍州署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才智,闪耀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光辉的璀璨明珠,在霍州大地重放异彩。</p><p class="ql-block">霍州署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p> <p class="ql-block">师家沟</p><p class="ql-block">师家沟位于汾西县城5公里处,师家沟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它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的民居特色,分为主体和附属建筑两部分。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p> <p class="ql-block">隰县千佛庵</p><p class="ql-block">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千佛庵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p><p class="ql-block">千佛庵分上、下两院,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上院有大雄宝殿、摩云阁、文殊、普贤两配殿;下院有无梁殿、韦陀殿、半云轩、钟鼓楼和两座掖门,一名“疑无路”,一名“别有天”。全庵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殿宇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崖璧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巅,借山布景,格局灵活,重楼叠阁。</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千佛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临汾市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小西天是《黑神话:悟空》游戏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蒲县东岳庙</p><p class="ql-block">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蒲县蒲城镇城关村东关自然村的柏山之巅,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唐贞观(627—649年)时已存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柏山东岳庙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自南至北有影壁、长虹磴道、山门、天堂楼、凌霄殿、天王殿、乐楼、香亭、献亭、行宫大殿、后土祠、昌衍宫、清虚宫、地藏祠、地狱等。柏山东岳庙地狱府内的明代塑像,大小与真人相同,是封建社会神权统治中意识形态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01年6月25日,柏山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临汾大云寺</p><p class="ql-block">临汾大云寺旅游景区俗称铁佛寺。在山西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重建。</p><p class="ql-block">临汾大云寺,集佛教文化、古建筑艺术于一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六级金顶琉璃宝塔系大云寺建筑之精粹,方形实心,高约30米。宝塔一至五层为正方形,六级为平面八角形,顶端塔刹为鎏金宝珠,祥光熠熠。各层均建有仿木结构之塔檐,正檐顶端悬以铁马铃铎,徐风吹拂,叮当谐鸣。宝塔二层以上镶有58幅佛教浮雕琉璃图案,佛像造型,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宝塔底层供有唐代铁铸释迦牟尼佛头一尊,高六级金顶琉璃宝塔系大云寺建筑之精粹,方形实心,高约30米。宝塔一至五层为正方形,六级为平面八角形,顶端塔刹为鎏金宝珠,祥光熠熠。各层均建有仿木结构之塔檐,正檐顶端悬以铁马铃铎,徐风吹拂,叮当谐鸣。宝塔二层以上镶有58幅佛教浮雕琉璃图案,佛像造型,千姿百态。约6米,周长约16米,丰面隆准,凤目阔唇,双耳垂肩,庄重慈祥。佛头中空,相传是藏放经书及镇寺宝物之所在。</p><p class="ql-block">据专家言,佛头以数万公斤生铁一次浇铸而成,如此精湛技艺,令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临汾华门</p><p class="ql-block">华门,天下第一门,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尧都大道,尧庙广场的西面,锦悦城东南侧。</p><p class="ql-block">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2002年,3年建成,位于尧都旅游区中心,占地150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华门博彩“门”建筑精华,集历史纪念和游览观光于一体,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登高望远、华门飞愿、名门博览、华门之夜”等十大景观而著称。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p> <p class="ql-block">中华56个民族</p> <p class="ql-block">中华大好山河</p> <p class="ql-block">中华5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临汾尧庙</p><p class="ql-block">临汾尧庙是山西省临汾市的景点,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尧庙,集深厚历史文化与娱乐庙会于一体的华夏文明圣地,展现尧帝丰功伟绩,传承五千年文明精髓,每年庙会吸引无数炎黄子孙共襄盛举。</p><p class="ql-block">尧庙占地面积5.33公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p><p class="ql-block">进了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雄伟。楼顶直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十分美观。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即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广运殿</p><p class="ql-block">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竞斗可妍,实为国内罕见。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p> <p class="ql-block">高平铁佛寺</p><p class="ql-block">铁佛寺是《黑神话:悟空》游戏取景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小小的铁佛寺主殿很小,排队进去参观,每次只允许5人(可想国庆假期要排多长时间才能看到)。小院里的西房竟还有人家居住,真有点儿像我插队时房东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正殿门枕石有明嘉靖元年(1522年)重修题记</p> <p class="ql-block">高平铁佛寺正殿和天王殿的梁架、屋面等均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金、元至明地方建筑风格过渡演变的实物例证。正殿保存有完整的一组佛教彩塑群像,是该地区明代佛教彩塑艺术的范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高平铁佛寺现存的27尊塑像按二十四诸天的排列顺序,四大天王分立四角,最南端分立杨戬(昭惠天)和关羽(崇宁天),颇具晋东南特色。佛坛正面现存释迦佛两侧为文殊、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晋城湘峪古堡</p><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又称“蜂窝城”,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处于沁水、阳城、泽州三县的交界处,是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里,建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p><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位沿河而建,历史建筑区域总占地面积约3.2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800平方米。湘峪古堡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末堡寨式村落。湘峪村由村内的三个居住性堡寨和外围的四个防御性兵寨组成,村内的三个堡寨分别为现存的大寨、东寨,以及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的南花园。</p> <p class="ql-block">崇庆寺</p><p class="ql-block">崇庆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东南22千米的紫云山山腰下。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左右。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p><p class="ql-block">崇庆寺坐北朝南,东、西、北三面环山,耸立如屏,寺南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北靠紫云山龙脉,左右有护山。</p><p class="ql-block">崇庆寺宋代彩塑,风格鲜明,造型精妙。各类塑像在写实的基础上而注重精神内涵的塑造,既有深入的个性刻划,又富有别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其形象与艺术构思具有精深的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崇庆寺的宋塑被雕塑专家,中央美院教授钱绍武誉为“宋塑之冠”,其中北宋十八罗汉像更是中国古代彩塑艺术聚宝盆中的明珠。“天下罗汉两堂半”指的是苏州保圣寺半堂罗汉、紫金庵一堂、山东灵岩寺一堂,曾得到梁启超和刘海粟的大加赞赏。中央美院任世民教授看了崇庆寺罗汉后表示:梁刘不识崇庆寺,天下罗汉三堂半。</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崇庆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崇庆寺是《黑神话:悟空》游戏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p><p class="ql-block">千佛殿为寺内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布灰简板瓦覆盖,琉璃剪边。檐柱均砌入墙内,生起明显,柱头置扁平的普拍枋。柱头斗拱系单抄单下昂五铺作偷心造,下昂之上又出下昂式耍头。梁架结构形式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前檐明间辟板门,次间为直棂窗。殿内佛坛上塑一佛二菩萨,背后为倒坐观音,塑像具有宋塑风格。</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四壁曾有千佛而得名,现在仅剩160多尊。</p><p class="ql-block">殿内的彩塑造像虽然塑造于宋代,但经过明代补塑修缮乃至妆銮彩绘后,整体造型与艺术风格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所以在这一堂彩塑造像里既可以体会到宋代艺术的精微与内敛,也能感受到明代的细致与严谨。</p> <p class="ql-block">十帝殿</p><p class="ql-block">崇庆寺的十帝殿是一座供奉地藏菩萨与十殿阎君的殿堂,属于山西明代彩塑悬塑精品。‌</p><p class="ql-block">十帝殿内的彩塑创作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主尊造像是地藏菩萨,其两侧环墙而砌的神台上供奉着十殿阎君与六曹判官像。这些阎君与判官像的上方,是悬塑的阴曹地府,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这些塑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阎君形象以历史上十位著名帝王为蓝本,借用皇帝的威仪来表现阎君的威严,用“人间王”来再现“阴世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p> <p class="ql-block">十帝阎君造像极具威严</p> <p class="ql-block">大士殿</p><p class="ql-block">大士殿,又称罗汉殿、西配殿,为宋代建筑,明代重修。西阔三间,进深四椽,屋顶为悬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几乎全部还是宋制,外观经后代的修缮,明清式特征明显。殿内三面的佛台低矮,高度约为0.8米。神台上塑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像。中央佛坛为长约3.69米、宽约3.6米的方形台基。中尊为驾锦毛犼的观世音菩萨,左尊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右尊为跨白象的普贤菩萨,通高约2.4—2.6米。三神兽皆伏卧在平台之上,背置仰莲平台宝座,三菩萨踞骑于上,双腿或屈或伸,皆脚踏莲花。两边贴墙的佛坛上南北各塑有与真人略同的九尊罗汉坐像,通高约1.6—1.7米。这些彩塑均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塑造,虽经后代的修饰装绘,但仍得见宋塑的神韵,风格依旧,是中国现存的宋代罗汉中唯一有确切纪年的。</p><p class="ql-block">1991年,十八罗汉有12尊头曾被盗,后被追回复原。</p> <p class="ql-block">大士殿因“十八罗汉彩塑”闻名于世。作为现在已知的留存于世最早的并有确切纪年的一组十八罗汉彩塑造像被著名雕塑家钱绍武盛赞为“宋塑之冠”。大士殿内的“十八罗汉彩塑”极具宋代的文人情怀与人文气息神态多变,衣纹流畅坐姿倾侧自如,体态丰盈健硕尚存唐代丰满的遗韵。</p><p class="ql-block">十八罗汉或老、或少、或梵、或华个性鲜明,姿态神情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有的讲经论法,口若悬河</p><p class="ql-block">有的闭目沉思,气定神闲</p><p class="ql-block">有的饱经风霜,愁纹满面</p><p class="ql-block">有的凝神沉思,充满智慧</p><p class="ql-block">有的表情严肃,让人敬畏</p><p class="ql-block">有的从容淡定,神态超然</p><p class="ql-block">十八罗汉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天门殿</p><p class="ql-block">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威武有力。殿内仅存的东方持国天王与南方增长天王彩塑是上党地区现存最大的两尊明代彩塑。天王造像二像手中法器与脚下鬼怪虽然缺失但气吞山河的豪放气势却不减当年,二像半坐于神台之上一脚下踏,一脚半提双膝向外打开,拔腰挺胸,两膀用力以及牙关紧咬的面部神态将天王威武勇猛的气概栩栩如生展现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法兴寺,旧址坐落于长子县慈林山坳,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公元401年),现址坐落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寺内的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圆觉像久负盛名,被誉为“法兴寺三绝”。</p><p class="ql-block">法兴寺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为唐代特征,经楼、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蓝殿和碑廊。现存自唐迄清碑刻17通,记载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况。</p><p class="ql-block">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p><p class="ql-block">舍利塔又称石殿,始建于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通体用砂石板构造。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内部构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檩椽,斗支檐,脊吻皆备,四角攒尖宝珠顶。下层内槽可绕行一周,四壁壁画,人物形象端庄,服装色彩深沉。整个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是我国现存唐代古塔中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燃灯塔</p><p class="ql-block">燃灯塔始建于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通体青石构建,小巧玲珑,形制秀古,亦名长明灯、灯幢。塔身上的浮雕,凿磨细腻,刀工娴熟,是研究我国盛唐时期浮雕艺术难得的实物遗存。据有关资料记载,经幢形制的燃灯塔,在我国仅存三处(‌山西太原北齐童子寺燃灯塔‌,长子法兴寺唐代燃灯塔‌,黑龙江省宁安县的兴隆寺燃灯塔‌)。法兴寺燃灯塔造型优美,雕工细腻,是其外在的美,合理的防风功能则是其内在的巧。相传燃灯点燃佛灯,无论天刮东、西、南、北、风,佛灯永不熄灭,长明灯的名字则由此而来,堪称法兴寺一绝。</p> <p class="ql-block">圆觉殿</p><p class="ql-block">圆觉殿为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重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台基高0.9米,石质檐柱,方形抹楞,柱面阴刻缠枝花纹。柱头置普柏枋,斗仅施柱头铺作,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批竹式。殿内梁架结构为六椽通达前后檐。殿前檐明间辟板门,石质门上槛刻建造题记,次间为直棂窗。殿内宽大的佛坛上现存彩塑19尊,其中十二圆觉菩萨像,造型俊美,工艺极精,为宋代彩塑佳品。</p> <p class="ql-block">十二圆绝</p><p class="ql-block">宋塑十二圆觉像始塑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虽为宋塑,但却保持了大唐的风韵,气质奔放而不失清雅,体态丰满而不失秀丽,身形肥腴而不显得臃肿,盛唐时代所崇尚的“丰满”美和宋代所追慕的“纤秀”美。</p> <p class="ql-block">八泉峡</p><p class="ql-block">八泉峡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大峡谷镇,原名“八道水”,因峡谷中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而得名。景区内有门楼景观、峡谷景观、索道景观和步道景观四大游览区域,主要景点36处。</p><p class="ql-block">太行山八泉峡南起桥上村古桥,北至石子河畔, 东赴梯脑山脉,西连石河沐山脊。</p><p class="ql-block">八泉峡被称为“太行第一雄峡”,雄居太行山大峡谷中段,面积24.11 平方公里,最低海拔 600 余米,最高海拔 1400 余米,最大落差约1100 米。</p><p class="ql-block">八泉峡是国家5A旅游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