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住进小洲村两年有多,最关注是它的历史,号称“古村”的她,还留有多少历史呢?</p><p class="ql-block">来到登瀛大街见到一个井。水乡小洲旧时是四面环水,因此称“洲”,“洲”的本义就是水中的陆地,“岛”也。又桑海沧田,旧时的水陆地理环境肯定与今天大异,小洲四面的水应该比现在辽阔浩翰得多,这岛显得很小,所以叫小洲。生命离不开水,一部人类史其实就是逐水而生的历史,也是治水用水的历史。旧时无自来水,小洲人就地取水,当然主要是河水海水,然而广州万年是古海,后海岸线后退,但海水不时会进来,因此有水偏咸、食用不佳的说法,所以也靠打井。小洲现尚有明朝留下的井两处(巳知的),登瀛大街的这个井没标明代古井,故不算。但这个井附近有历史,老村民告诉我,之前此处有三乡庙,三乡是小洲、土华、西江,这三乡祖庙在此,证明此处不简单,也证明以前小洲的历史地位比土华、西江要高!若溯源历史,小洲开发可能是最早的。</p><p class="ql-block">然而,这庙早没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井所处的大街登瀛大街,这条大街的历史地位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瀛洲”是小洲的别名,从文献记录音它最早出自清代,那些说什么是南汉皇帝起的名是一些人为营造宣传小洲历史文化而捏造,虽用心良苦出自好意,但终究是胡说八道。有时我就很不明国人,想宣传历史为什么不建立在历史真相之上,“好古”就一定要通过造假把历史往前延伸吗?</p><p class="ql-block">登瀛的名字说明这里是当时人们从外面进入小洲的一个很主要的地方,也说明这条街历史早。铺街麻石若能言,又或者会说话,一定会把历史告诉我。但现在我只好从老村民的口中得知。他们说,过去这里是运输大街和文化大街,古庙也多,不止现在的简佛祖庙、三帝庙。过了天后宫前娘妈桥的东道大街是商业街、市场行,摆地摊和商店都在那。</p> <p class="ql-block">登瀛大街最外面有门楼,上写着“新滘公社小洲大队”,它对着是个码头,叫“登瀛码头”,登瀛大街名字就因它。前面说到水乡小洲四面环水,过去和外面联系都靠水路,因此码头很重要,为什么古庙在这,特别是三乡庙,还有东道大街成为商业街市场街,答案就是有码头在此。你想想,古代人拜神,除历史原因(例如所纪念事件发生在此)交通方便是要考虑的。商业市场就更不用说了。</p><p class="ql-block">说回码头,过去这岸边的码头不止这一处,现留下码头阶梯级就有好几处,还有固定船使用的铁环,这是历史遗物。</p><p class="ql-block">又此地现成为景物的,除仍保留的一处码头,还有一些码头遗迹外,还有古树和古围墙。那些古树以榕树为主,另有一棵秋枫,它们有近2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村围是一道护村墙,旧时水乡偏僻,除土围多,各村争夺资源而械斗也严重,因此村民的联防自保很重要,这古墙对着码头,自然是小洲村第一道防线,若这条防线失守,就要退守到各街闸门楼了。</p> <p class="ql-block">现古村围所在的这条街,叫登瀛外街,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地位,不用多说了。它沿大涌(现已并入西江涌了,之前独立叫大涌)一直通到登瀛水闸。</p> <p class="ql-block">“历史”原本是历和史的合成词,本义是把过去记录下来,”历“是过去发生过的事,史是记录,有时也你记录历史的人或工作。不过现在用多了,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不分历和史,习惯把过去发生的事统一称为“历史”。可见历史就是一个发展过程,不断变化改变的,历史没有永恒的“活”,“死”劫逃不了。所以三乡庙也罢,那些消失了的码头也罢,它们过不了劫,也是自然的事。我们也不难过,但历史不应该忘记,特别是身边发生的,还有我们路过看过的。文化创新固然重要,也应大力鼓励,但我相信传承一定是主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