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江少滨</b></p> <p class="ql-block"> 2000 年 11 月 30 日,黟县的西递和宏村,双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黟县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组织对古徽州的历史文化及其建筑工艺的充分肯定与褒奖。 </p><p class="ql-block"> 宏村,不但拥有美轮美奂的古民居,还有其独具特色的水系。无论是波光潋滟的“南湖”,或是水平如镜的“月沼”,还是蜿蜒流畅的“水圳”,无不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两者完美的结合,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画里乡村”的视觉享受。这是黟县其他地方无法与之相比的。 </p><p class="ql-block"> 西递则主要是以千姿百态的古民居著称,有“明清古民居博物馆”的美誉。不过,仅就这方面来说,黟县还有一些同类型的古村落,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三都碧山,五都南屏,九都屏山,三都石亭,四都关麓等等。就以碧山、南屏、屏山三个村来说,都是黟县有名的“大乡村”,古民居(包括古祠堂等)存留的数量、质量或者工艺水平,与西递相比,可谓旗鼓相当,难分伯仲。那么为什么这些村子不能入围“遗产名录”,而西递却能享此殊荣呢?笔者以为,主要是西递具备某些特有的文化历史基因,以至其他地方与之相比,则略显逊色。 </p><p class="ql-block"> 西递究竟具有哪些独特之处呢?,依笔者愚见,姑且把它们归纳为三个方面:(一)西递胡姓有着一段“传奇”经历;(二)西递出过一位大富商;(三)西递保存了一座难得一见的古牌楼。 </p> <p class="ql-block"> 西递大路街和横路街的交汇处,临近“祠堂”(“敬爱堂”),是西递最热闹的中心地段。这里有一幢大房子,正门上方,镶嵌了“大夫第”的门额。其侧面的临街阁楼上,赫然悬挂着一块木制横匾,上面刻着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白底黑字,颇为醒目。这六个字,来源于唐·王维的一首“田园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夫,桃花源里人家”。这六个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用在这里,真实地揭示了西递“村”和西递“人”这两者的基本特征。把它高高地悬挂在村中心,可能是为了起“广而告之”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桃花源里人家”?笔者以为,“桃花源里人家”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当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民情风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意境相吻合;二是这里的居民与“桃花源中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命运或遭遇。 </p><p class="ql-block"> 先看第一点。黟县自古就有“小桃源”之称。过去黟县由于交通闭塞,从渔亭进入黟县,只有一条逶迤曲折的缘溪小山路可行。经过“桃源洞”之后,逐渐出现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这里风光旖旎,民风淳朴,生活富足,……。 有人因此认定黟县就是“桃花源记”的原型。所以,在黟县,无论城乡, 都以“桃花源”自诩,近年来,不少企业、店铺、民宿都喜欢用“世外桃源”或“桃花源”或“桃源”命名。 </p><p class="ql-block"> 再看第二点。桃花源中“人”的来历,原来是因“先世避秦时乱”,才来到这里居住。而西递胡姓,原来则是大唐皇室的后裔,本姓李。据传,唐昭宗第十子为逃避朱温之乱,由宦官胡三公抱走,并改姓胡,取名昌翼,来到三公老家徽州婺源隐居。胡昌翼后来考中明经科进士,此后胡姓氏族中就派生出了一个特殊群体——“明经胡”,胡昌翼就是明经始祖。后来,其中一支又辗转来到了西递,并在这里扎根落户,繁衍生息。这样说来,西递胡氏,乃“先世避‘唐’时乱”而来此定居。再看黟县其他城乡居民,他们祖上,均无“避乱”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源里人家”就是为西递“量身定做”的专有名称,世上“就此一家,别无分号”。</p> <p class="ql-block"> 富商,指的是著名徽商胡贯三。胡贯三出生在清朝雍正年间,据传西递“延庆堂”,也就是“追慕堂”下边,毗邻“煇公祠”的那幢大房子,就是他的出生地。他大半生在“商海”搏击沉浮,终于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徽商。他也是自明清已降,黟县最成功的一位商人。胡贯三发迹以后,心存善念,情系桑梓,善举甚多,比如重修歙县太平桥,建造齐云山下登封桥,建造霭冈桥,襄造渔亭永济桥,修造本县及歙县、休宁、祁门大路九处,共计一百六十余里。后来又重建县内的“碧阳书院”。其他如救灾,捐赠之类更是数不胜数。在徽州一带,胡贯三及其子胡尚熷,胡元熙等对社会所 作出的贡献皆有目共睹,并一直传为美谈。</p><p class="ql-block"> 西递是他的出生地,自然更不会忘怀。西递有多少房子是他家(包括 其子孙)建造的,具体数字难以统计,目前只知道“惇仁堂”并排的那三幢大房子(包括“东园”)以及“祠堂”上边的“履福堂”、“膺福堂”等都是他们家的房子,而这些房子,今天也是西递旅游参观的景点。 </p><p class="ql-block"> 当然,最为乡亲们津津乐道的当属迎接亲家——“宰相曹振镛”这件大事了。为了这次“接亲家”,胡家不惜花巨资,大兴土木。先是在水口亭下边的大路上,奉旨建造了胡绅“孝子牌楼”;并专门在明经祠前,靠右向的路边建造了宏大的“七哲祠”(包括里面的“凌云阁”即走马楼),以纪念明经胡氏的诸位先哲。显示出西递历来是“孝悌传家”,”诗书经世”的“礼仪之邦”。希望给客人留下良好而又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追慕堂”上首的“迪吉堂”,则是专门为这次接待工作而奉旨建造的。“迪吉堂”面积颇大,共分三进,前进是正厅。为适应接待工作的特殊需要,这里既不置楼阁,也不建厢房,成为一个“独厅”(这也是西递人对它的称呼),又因为是专门为迎接宰相而建造的,也被称为“官厅”。</p><p class="ql-block"> 宰相大人莅临西递村胡家做客,当时是一件轰动全县的“非常喜事”,是胡家的“高光时刻”。对于胡家来说,何等荣耀!不亚于《红楼梦》里荣国府接待“元春归省”,“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p> <p class="ql-block"> 胡贯三一家,由于曾受“隆恩眷顾”而感激涕零。在他出生的老屋“延庆堂”,以前一直悬挂着一块“四世承恩”的横匾,就是如今在“敬爱堂”所见到的那块。</p> <p class="ql-block"> 胡文光“刺史牌楼”巍峨挺拔,富丽堂皇,是西递村的地标建筑。一提起西递,“刺史牌楼”的身影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p><p class="ql-block"> 牌楼为三间四柱五层单体结构,高 12.3 米,宽 9.95 米,通体用西递当地的青石(坊间称作“黟县青”)砌筑,因材质好,光滑平整,颇为少见。</p><p class="ql-block"> 牌楼矗立在西递村村口。原来正对着宏伟壮观的胡氏宗祠“明经祠”,更加显得庄重威严。来西递村,必定从这里经过,然后通过左边的“西流虹亘”,或右边的“十干衍派”门洞进入,“刺史牌楼”就是西递的“凯旋门”。 </p><p class="ql-block"> 牌楼建造于明万历六年(1578 年),距今已整整 446 年,是当今西递村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古建筑。也可能是黟县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建筑了。清乾隆、咸丰年间,各修葺了一次。 </p> <p class="ql-block"> 牌楼的石雕,造型优美,层次清晰,立体感强,工艺古朴精湛,不失为中国石筑牌楼中的精品。 </p><p class="ql-block"> 这座牌楼的宝贵之处还不仅仅是这些。一百多年以前,黟县的石牌楼大小总有几十座吧?笔者小时候见过的,仅西递一地,就有七八座之多,除了刺史牌楼,还有孝子牌楼,其余均为贞节牌楼。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如今在古黟城乡的广袤大地上,除了西递这座牌楼,已几乎找不到第二座了。胡文光“刺史牌楼”是硕果仅存的一座了,弥足珍贵,自不待言。</p> <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些有形的或无形的人文事物,大大丰富了西递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许这些就是西递村所独具的软实力吧。这个有着不少传奇故事,富有诗意,富有魅力的旅游古村落,也得到了广大群众和游客们的认可与喜爱。 </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些不可多得的“宝贝”,应当竭尽全力予以呵护,并让它在西递的旅游事业中发挥出光和热。</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编辑备注:江少滨,西递人,原黟县中学校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