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三十一回:宝玉因淋雨而心情不好,竟踢了袭人一脚,宝玉也有情绪失控时的时候!</p><p class="ql-block">事后,宝玉深感愧疚,服侍袭人并向王太医问药,这一点看出宝玉对袭人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内心的善良与自责。</p><p class="ql-block"> 晴雯失手跌折了扇子股,宝玉因心情不好而训斥她,甚至要赶她回家。但随后宝玉又让晴雯撕扇子以取乐,这种戏剧性的转变展现了宝玉对晴雯的宽容与宠爱,也揭示了晴雯高傲善妒、不媚上的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夫人设宴请薛家母女赏午,但众人不欢而散,贾府内部关系的复杂与微妙在这里有点凸显出了。多愁善感的宝玉回房长吁短叹。湘云给袭人等带来戒指,一方面说明湘云与贾府众人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湘云的到来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率真与张扬的晴雯撕扇,宝玉对物用的态度——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不必过于在意物质的价值。这一情节为晴雯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湘云与翠缕讨论阴阳时,在蔷薇架下拾到了宝玉遗落的金麒麟。这一细节丰富了故事情节,也为后续宝玉与湘云之间的情感纠葛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玉的叛逆与多情,黛玉的敏感与深情,湘云的开朗与直率、袭人的温柔与忠诚、晴雯的高傲与善妒,在这一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些性格特征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p><p class="ql-block"> 这一回,我只说一个点:史湘云的“阴阳论”,也是《红楼梦》中最为精彩的一段,也是最为诡异的一段,早在200多年前,“曹公”就把我国古老的阴阳学说融入到了哲学层面,叫一个天真、率直,年龄只有十几岁,刚刚定了亲,还未出嫁的少女,谈论这个不该女儿谈论的问题,这就是史湘云,这才是史湘云!我也最喜欢史湘云!一个醉卧花下的娇憨之女,围炉烧鹿肉大嚼豪饮、联诗时又锦心绣口的英豪气概,这些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这样一个女孩子来讲阴阳论,也符合她的性格特点!</p><p class="ql-block"> 道家认为:“阴阳”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阴尽阳升,阳灭阴起,这是世界客观的规律。在《红楼梦》中,这一规律被用来隐喻贾府的兴衰。史湘云和翠缕看到的大观园中的石榴花,正处于阳之盛时,但阳也有尽时,暗示了贾府的 繁荣终将走向衰落。石榴花隐喻贾元春,她的得宠与失宠也直接影响了贾府的命运。贾元春得宠时,贾府权势显赫;失宠后,贾府则逐渐衰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难道还有两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事物有两面性,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事物是互相转化的,这种相互转化的关系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p><p class="ql-block">阳尽了就是阴":隐的却是原来那堂堂男儿、封建世袭的一等将军賈代善,死后归了阴曹地府;</p><p class="ql-block">“阴尽了就是阳”:史老太太(贾母)在其丈夫归天之后,为了维持荣府这个大家庭,尚未到夕阳的年龄,这个曾经的富家女,由于原来底子厚,加之当时的生活环境仍然不错,自身气血也是同样的充足,因此不便就此偃旗息鼓,便不时在私底下做雌性与雄性之间转换。 </p><p class="ql-block">这一段“阴阳论”的片段,是史湘云刚从她老家回到贾府特意加上的。初步推测,大概与她姑奶奶贾母有极大关联。不便正面明说,只好借娘家的亲侄孙女史湘云与一个贴身丫鬟翠缕之间相互打哑谜,翠缕-翠绿—-祖母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