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宁:再三自驾走新疆(19)葡萄沟与坎儿井

李小宁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沟和坎儿井,都是生存环境造成的抉择,前者是顺应自然,后者是改造自然。</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8日下午,看完阿斯塔那古墓群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后,便一鼓作气赶到了这两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葡萄沟虽然是旅游热点,但因我种了十几年葡萄,还是要看看。</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吐鲁番已成为重要的葡萄种植产地。从洋海古墓出土的一根葡萄藤考证,当地种植葡萄的历史在3000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图片上,吐鲁番的葡萄种植成排搭成棚子,保持日照和通风,远处一排砖屋是用来晾晒葡萄干的。</p><p class="ql-block"> 我自家小院里种有30棵树,半数果树,十几年了,忙忙碌碌,生生死死,有过硕果累累的喜悦,也有过颗粒无收甚至枯萎死亡的懊恼。目前种有四棵葡萄,大粒的“巨峰”,小粒的“玫瑰香”,多数年份果实挂满枝头,个别年份颗粒无收,春秋季要施肥,剪枝,打药。</p><p class="ql-block"> 吐鲁番葡萄8月收获,而我种的葡萄要晚一个月,这是因为气候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冬季寒冷,葡萄秋季时要剪枝,保留主干埋入土中。</p><p class="ql-block"> 我种的葡萄因北京气候变暖,不像早年那样埋入土中,但前几年也偶有冻死的,只好次年再补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葡萄沟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是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南坡前出带中的一个褶皱,区内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9000余名维吾尔、回、汉等农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晾葡萄干的荫房为方方的土房子、四面用士坯砌出透空的墙、葡萄就长串长串的在里面挂着,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的热风吹上40多天,就成葡萄干了。</p><p class="ql-block"> 葡萄的糖份、水份都大,易招小飞虫,坐果时又不便打药,我周围有些邻居就套上袋子防护,我呢,基本放任自流。</p><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地区燥热,虫子不易生存,免去了这些烦恼,葡萄又甜又干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葡萄沟居民沿街摆放摊位,贩卖葡萄干及各种果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虽说吐鲁番的葡萄有数百种,但看到卖的大概有个二三十种,价格十几到几十元不等。</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葡萄沟有卖桑葚干的,就问了一下。这里的桑树沿街生长,到处都是,不养蚕,只收桑葚。</p><p class="ql-block"> 我种了一棵桑树,树冠四十公分多,树高达三层楼,成熟期因为大量落果污染院子和马路地面而发愁。为此,年年都锯掉部分枝杈,减少果实。葡萄沟的人告知,桑葚干是这里的重要产品,采摘时摇晃树冠,下面用布兜着,避免摔破果实。晾晒时风干,不要暴晒。</p><p class="ql-block"> 我想,自己种的桑葚,是否也要如此保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葡萄沟有几处风情园分布其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些农家院挂牌,欢迎免费参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人们会选择葡萄沟,是因为布依鲁克河(人民渠)水穿谷而过,形成树木繁茂,空气湿润,凉爽宜人的自然环境,与干燥炎热的火焰山形成强烈的反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人民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坎儿井古代称作“井渠”,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目前吐鲁番地区还保留着多处坎儿井工程,构造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说,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就是用挖地道的方式挖出地下水道,通向各处用水的地方,避免蒸发。</p><p class="ql-block"> 坎儿井在亚洲地区,中国有2000多条,伊朗有20000多条,阿富汗也有一些,具体哪个国家首先发明,至今无从考证。新疆最多时曾有1784条,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乌鲁木齐等地也有少量,总长5272公里。</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当年主持虎门销烟后,爆发了鸦片战争,清廷迫于压力发配其到新疆伊犁。途径吐鲁番时,发现了坎儿井工程,惊叹不已,很快把这一方法推广到新疆各地,于是后人也有把坎儿井称为“林公井”或“林公渠”。</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还有一位推广坎儿井的人物,就是曾任清廷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视频均由iPhone 12 Pro Max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本文背景音乐为巫娜的乐曲《静水流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本系列完——节选自李小宁六卷系列摄影散文集《中国边疆十万里》之第二卷《西疆万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宁六卷系列摄影散文集:</p><p class="ql-block">《北疆万里行》-摄影散文集一卷</p><p class="ql-block">《西疆万里行》-摄影散文集二卷</p><p class="ql-block">《南疆万里行》-摄影散文集三卷</p><p class="ql-block">《南海万里行》-摄影散文集四卷</p><p class="ql-block">《东海万里行》-摄影散文集五卷</p><p class="ql-block">《北海万里行》-摄影散文集六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李小宁近三年创作的七卷系列摄影散文集(计1500幅摄影作品、50万字散文)</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1)朝鲜、越南、老挝》</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2)缅甸、泰国、柬埔寨》</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3)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4)以色列、土耳其》</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5)南非、摩洛哥、埃及》</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6)俄罗斯、英国、爱尔兰》</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7)匈、捷、奥、巴尔干四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小宁,建筑专家、作家、摄影家、文艺评论家、旅行家。设计建筑近百栋,计50余万平方米。出访近百国,达数百座城市和地区。已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图书31卷,全部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累计发表著述1000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