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邮局沧桑录:汕头一等邮局(1)

蚁健

<p class="ql-block">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为践行使命,守正创新,开启邮政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集邮博览》杂志在今年第10期,隆重推出专题“ 活力广东、时尚湾区”,并通过广东省集邮协会组织特稿。本人应邀撰写《汕头开埠邮局》专稿,现将原文陆续转载与大家共同分享。</p> <p class="ql-block">一、前言 </p><p class="ql-block">现座落在广东省汕头市百年老商业区“四永一升平”东侧外马路25号的汕头开埠邮局,是一座始建于1922年中华民国时期,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的汕头一等邮局,也是现今广东省保存完好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建造的邮政实体大楼之一。它不仅为研究汕头邮政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还与汕头开埠并成为我国东南沿海著名通商口岸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它在2019年9月17日被命名为“汕头开埠邮局”,并成为粤东地区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打造汕头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宣传的城市名片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汕头开埠与潮海关设置 </p><p class="ql-block">西元1840年(大清道光二十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派出钦差大臣耆英、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赴南京,会同两江总督牛鉴,于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南京城外下关江中的英国“皋华丽”号军舰上,与英国全权公使大臣璞鼎查(Sir Henry Pottinger),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图1为中英两国签订条约现场照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之中,除了割让香港和赔款白银2100万两给英国之外,内中还规定清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为“五口通商”。</p> <p class="ql-block">图1:中英两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现场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虽然标志着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但它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关税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尔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逼迫大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中国的主权,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在1843年6月26日《中英南京条约》换约的当日(图2为《中英南京条约》文本),耆英还与璞鼎查达成《过境税声明》,并附在《中英南京条约》的后面。同年7月22日,耆英又与璞鼎查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对《中英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规定。同年10月8日,中英两国又订立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通过这些附加的声明、章程和条款,英国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p> <p class="ql-block">图2:《中英南京条约》文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1843年7月22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公布施行之后,广州于当年7月27日、汕头于1860年1月1日、琼州于1876年4月1日、北海于1876年4月2日、拱北于1887年4月2日、三水于1897年6月4日先后对外开放,开辟为通商口岸和贸易商埠。</p> <p class="ql-block">就在汕头1860年1月1日开埠的当天,由外国在华客卿洋税务司主持下的潮州新关“潮海关”也在当日迅速成立,俗称:潮州新关,亦称:汕头海关。初期,潮海关的关址是设在汕头的外国领事馆和各国侨民居住地礐石湾出海口的妈屿岛上,首任税务司是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的弟弟华为士(William Wallace Ward,美国人)。后来,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在1865年9月13日,潮海关从妈屿岛迁移到对面汕头铜山路口的一栋两层洋楼办公(图3红箭头处为1865年位于汕头铜山路口的潮海关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图3:红箭头处为1865年位于汕头铜山路口的潮海关办公大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之后,随着汕头潮海关的业务发展和人员扩充,位于铜山路口的潮海关办公洋楼已不敷使用,经向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署请示之后,1919年潮海关在办公洋楼的南面(现外马路2号),自建办公大楼和验货仓库。后于1921年建造落成,并在8月9日举行典礼和正式投入使用。新建造的潮海关大楼是一座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洋楼,属西洋风格的新古典建筑,在二楼正面还建造有一座准点报时的大型西洋时钟,故这座潮海关大楼也被人们称为“钟楼”,更是成为汕头开埠以后所建造的标志性建筑(图4为1921年建造的汕头潮海关大楼)。</p> <p class="ql-block">图4:建于1921年汕头潮海关大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汕头一等邮局的前身 </p><p class="ql-block">汕头一等邮局的前身是设立于1897年2月20日的“汕头邮政总局”(注:后于1910年改设为“汕头邮政副总局”)。</p><p class="ql-block">1896年3月20日(大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大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简称:总理衙门),根据南洋通商大臣张之洞奏请开办国家邮政的奏折,以及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署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爵士(Robert Hart ,1835年~1911年,英国人),所拟的《邮政开办章程》入奏开办国家邮政。同日,奉光绪皇帝硃批“依议”,正式开办“大清国家邮政”。总理衙门委任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兼任总邮政司,并以海关总税务司署为国家邮政的管理机关,隶属总理衙门。是时,全国按照通商口岸为标准划分为35个邮界,广东划分为广州、汕头、三水、琼州、北海5个邮界。1897年2月10日,大清邮政广州总局在粤海关大楼首层东北角开始办理邮政业务,由粤海关税务司管理。除广州之外,汕头、北海、琼州、三水均设立邮界邮政总局。</p><p class="ql-block">1897年2月20日,汕头潮海关正式设立汕头邮政总局,局址设在潮海关之内,隶属潮海关管辖,并由潮海关税务司辛盛(C.L.Simpson,英国人),兼任汕头邮政总局局长(即:邮政司)。另委任有两名欧洲籍邮务员(其中一名为部门负责人),三名会讲、写英文的中国籍邮务员协助,四名邮递员和四名舢板人员。当时,汕头邮政总局的办公场所,是设在汕头铜山路口潮海关办公洋楼的一楼业务大厅,另配备有四间房室供邮局使用,一间为总务课办公室,一间为副税务司办公室,一间为档案室,一间为职员午餐室,使用场地约占潮海关一楼业务大厅的一半面积。这是汕头自1860年1月1日开埠和设置潮海关以来,正式设立的国家邮政官局,也是全国首批25个邮政局之一。</p> <p class="ql-block">汕头邮政总局自1897年7月20日开设之后,至1903年间,除汕头局之外,已在潮州府城、澄海、潮阳、揭阳、兴宁、长乐(五华)、龙川、大埔等县城,嘉应州城(梅县),以及达濠、庵埠、黄冈、甲子、碣石、汕尾、畲坑、歧岭、老隆、丙村、松口、三河坝等21个地方,各设立邮政分局一间。 </p><p class="ql-block">至1905年间,汕头邮政总局所管各局,又增为汕头,潮州府城(潮阳、揭阳、大埔、澄海、庵埠、炮台、棉湖、河婆、普宁、甲子、黄冈、达豪埠、东陇、留隍、蓬州所、丰顺、汤坑、峡山、贵屿、高陂、虎市、饶平、湖寮、浮洋、龙湖、金石、彩塘市),嘉应州城(长乐、兴宁、镇平、松口、三河坝、丙村、畲杭、新铺、长蒲、隆文、横流渡),惠州府城(岐岭、老隆、龙川、汕尾、碣石、永安、和平)等。 </p><p class="ql-block">1906年11月6日,大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委派张百熙出任邮传部尚书一职,总理船、路、电、邮四政。翌年8月,确立邮传部编制,大凡一切邮运方法,邮政汇兑,邮政包裹、邮票款式和与万国邮政联盟等有关事务,均由邮传部邮政司掌管,但邮政司仍由海关负责兼管。</p><p class="ql-block">而为了适应汕头邮政事务的发展,1907年潮海关在铜山路口的海关办公洋楼西北侧,专门修建汕头邮政总局办公大楼,后于1908年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该新建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为两层西洋风格建筑,一楼是邮政总局的业务办公区域,二楼则为邮政总局的办事处和邮局职员之住所。自此,汕头邮政总局才有了自己的独立办公大楼,并与铜山路口潮海关的办公洋楼毗邻,方便管辖(图5为1908年建造的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图6为汕头邮政总局与潮海关的地理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图5:建于1908年汕头邮政总局大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6:汕头邮政总局和潮海关的地理位置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至1910年,为改变邮界与省区不一致的现状,大清邮政将原以通商口岸为标准划分的邮界,改为按行政区域为标准重新划分邮界,全国共划分为14个邮界,每一个邮界设立一个邮政总局。另设立副邮界36个,每一个副邮界设立一个副总局。其时,广东、广西两省合并为一个邮界,并在广州设立邮政总局,管辖6个副邮界,即汕头、北海、琼州、南宁、梧州、龙州等6个副总局。由此,汕头邮政总局改设为汕头邮政副总局。 </p><p class="ql-block">1911年5月28日,大清政府邮传部正式从海关接管邮政。是日起,海关与邮政分离,结束了此前由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署兼管邮政的局面。两天之后的5月30日,邮传部邮政总局正式成立,由邮传部左侍郎李经芳(原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之子),兼任邮政总局局长一职。邮政总局下设邮政总办及邮政会办,邮政总办一职由法国人帛黎担任。 </p><p class="ql-block">1911年6月1日,汕头邮政副总局正式脱离潮海关,成为独立的国家邮政机构,归由邮传部邮政总局直接管辖, 并由英国人孟那士担任局长一职。而自从汕头潮海关不再兼管邮政之后,虽然原先由潮海关出资修建的邮局大楼,仍然由汕头邮政副总局使用,但其产权则仍属潮海关所有。</p> <p class="ql-block">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之后,1912年5月北洋政府正式接管邮传部,并将邮传部改设为交通部,由施肇基出任交通部部长一职。交通部内设邮政司,外设邮政总局,由邮政司长兼任邮政总局局长。</p><p class="ql-block">1913年12月,交通部邮政总局又将全国重新划分为21个邮区。并以省为标准,每省设立一个邮务区,另在省城设立一个邮务管理局。管理局以下,则视地方之大小,邮政事务之繁简和财政收入之多寡,分别设立一、二、三等邮局。其时,广东邮务管理局设在省城广州,而广东全省符合标准,划设为一等邮局的有汕头、北海、琼州共三处。自此,汕头邮政副总局改设为汕头一等邮局(图7为汕头一等邮局局名印章)。</p> <p class="ql-block">图7:汕头一等邮局局名印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