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自幼喜琴棋诗书,长年沦落天南。业余文字涂鸦。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就想写篇文字,跟美友们讲一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的现代散文。但心中颇为忐忑。我几个月前,在美篇发了篇《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诗歌》,虽说得到编辑们的认可,也得到一些美友的好评与支持,但也受到个别人的冷嘲热讽。大千世界,人各不同,对待自己与他人,对待写作的态度也不同,这当然也正常。但终归是心里有一丝阴影了。生怕哪里写得有点差错,或让写作高手看到了,把我看成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家伙(其实,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实人,真的,呵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初中时就爱上了文学,高中时开始学习写作诗歌,大学时在报刊上零星地发表一些小诗。只是二十几年的天涯浪迹,那些东西现已找不到踪影,很是遗憾。随着年纪渐长,写作兴趣慢慢转向了散文和小说。这些年,散文小说在报刊上都有发表,但自觉散文还是我的强项。在散文写作方面,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体会的。今天就不惴冒昧,来跟我们的美友们分享一下这些体会。我想,只要对我们爱好散文写作的美友们有帮助,哪怕有人拿砖头砸到我的脑门上,我也认了(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构成真正的好的现代散文的因素有很多,我不可能在这篇短短的文字里一一讲到,只挑两个重点说说,那就是散文意象(细节)的裁剪与散文的诗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散文意象(细节)的裁剪</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过不少美友们的散文(当然包括“汤圆”里的),一个比较强烈的印象是,我们的相当一部分美友写散文的时候,总是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叙述出来,一个过程也舍不得落下。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一个通常讲的毛病,平铺直叙。平铺直叙的文章当然就不能算是好文章。古人早就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平”,就没有味道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这样讲,可能有人会生出疑问,叙事,不把整个的过程都讲出来,那文章不就不完整了吗。其实,就几十年前的传统现代散文来说,确实讲个叙事的完整性。但同时也特别强调,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也就是说,有些不是重点的事件过程一笔带过,几行字就行。而对文意起重要作用的事件,则要详细地写,写细,写出微小的细节,甚至写出诗意,让这些细节替你表现人物,抒发情感。把重点事件的一些过程细化,细腻地去描画,写出诗的味道出来,把它们当作诗歌的意象来描写,这就是我讲的散文细节的意象化。如此看来,就算是传统的现代散文,也是讲究裁剪的。只不过,重点的裁后留得多,非重点的并不裁完,留得少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传统的现代散文,我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以时间和作者在荷塘的行走路线为线索,过程是很完整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详略有精心处理,重点很突出。为什么深夜去荷塘,只开头寥寥几笔。行走在荷塘,也不是把一路所见全都不分轻重地一一平均使用力量。他选择了三个重点,一是月下荷塘的景色,二是月下荷塘周围的树(主要是杨柳)还有相关的蝉鸣蛙声,三是对古代采莲习俗的回顾。这三个,对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与主旨起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先生用了各种手法,详详细细地写,非常细腻地写,差不多占了文章五分之四的篇幅。</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近二十年,散文的写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散文叙事的所谓完整性基本上不讲究,或者干脆就不讲究了。也就是说,非重点的东西,非常必要的时候点一点,做个过渡连接。有时候,就干脆完全不写了,只写重点的有用的,中间不用过渡,通常用序号分成几个部分。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开头结尾加上几句点睛之笔。没有必要的话,连这个也不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这种写法,有个问题要注意,就是你写的各个部分,各个细节,都必须是围绕文章的主旨(话题)的,不能跑出主旨(话题)的范围。这也就是传统所说的“形散而神不散”吧。我加上“话题”二字的意思是,有的文章长,主题丰富,不是单一的,那就围绕一个话题选材。如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汤圆“乡愁”征文赛,我的散文《那些如鸟翅样划过心之天空的》,蒙“汤圆”的几位编辑领导抬爱,给了个一等奖。其实,这篇文字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采用了上述写法。我只选用了三件事,一是小时候去乡政府看电影,二是小时候某年大旱深夜和母亲去取水,三是某年回老家去拜访小学时的老师。三件事,中间不用过渡,用序号分成几个部分。只是开头结尾加上了几句点题的话。试想,我如果把为什么会回忆故乡,回忆的所有事情,过程,人物,都不分轻重地一一写出来,完整是完整了,但那样就会大大拉长篇幅,而且这中间肯定会有大量的没用的废话。把没用的或没多大作用的东西都裁掉,不但文章简短了,重点也很突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举个例子,就是这次征文赛散文三等奖的汉宫飞燕的《爱恨交织故乡情》。作者在细节裁剪上也做得挺好。文章只选取了四个细节,病中喝水,小时候月夜听奶奶讲故事,小时候挨母亲打,故乡的烤红薯,其余的就没有写或少写。说实话,这篇文章如果在内蕴的深刻与描写的诗意上再好些,应该能获得更高的奖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可能会问,我一篇文章写的就是一件事,那怎么办?道理是一样的。一件事,各个细节,各个环节,肯定也有轻重主次,有用的和没用的。对表情达意有用的就详写,写细写好,没什么用的就少写甚至不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散文,其实很多时候跟写诗歌一样,要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果你把什么都写出来了,读者不用自己去发挥想象,没有了咀嚼的余味,读者反而会觉得你的文章没意思。所以说,我们写散文,要学会对手中所占有的素材进行裁剪。裁掉那些非重点没什么用的,对有用的重点的素材,花大力气去细细地写,写出味道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二、散文的诗化</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散文的诗化,近几十年比较流行。甚至有人把诗化当作好散文的标志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有些美友在认识上可能存在误区,以为诗化那是诗歌所特有的东西。其实不然。大家都晓得一个道理,除了论文说明文,任何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没有一点诗情画意,那是不耐读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散文当诗歌来写,一字一句都得诗化。那样也不是散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散文的诗化,主要是两点,一是重点情节的细节化。就是文章中重点的情节,要花大力气花大量笔墨,写得细腻,写得形象生动。一篇散文没有几个形象动人的细节,是支撑不起来的;二是细节描写的意象化。就是说有些重点情节,不仅要写得细腻,还要把它们当作诗歌里的意象一样处理,用各种手法去描绘,做到不只是形象生动,还具有诗情画意,能为文章渲染出一种种浓郁的气氛,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这种气氛与意境里,包含了你所需要表达的深沉情感和深刻的蕴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都应该还记得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里的一些精彩描写吧:</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喻,通感,等等手法的运用,使这些描写具有了浓郁的诗意,营造出了月下荷塘幽谧的如梦似幻的意境。这就是把所写对象意象化,诗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里有这样一段描写:</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槐花满地,触觉微细柔软,扫帚扫后,丝纹细腻,清新,还有点儿落寞。朴素精细的描写中有着杳深的诗意与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举一个例子。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是对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散文化“另类“解读。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段诗一样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清冷凄绝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落第的张继在那个夜晚的落寞悲凉的心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不用再举例了。总起来说,散文里,有些重要的东西,景也好,物也好,事也好,就是要这样细腻地去写,当作诗的意象来写,写出气氛,营造意境。这样,你的散文才会有迷人的韵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散文和诗歌一样,都是创作者驰骋想象的天地。诗意从新颖奇妙的想象中诞生,深刻的思想从你对所写对象的思考与挖掘中出来。想象与思想,时常是同时出现,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有了这对姐妹,你的文章一定会插上翅膀,飞得更高更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顺便说一句,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多读好文章。这里,我冒昧地向可能对现代好散文接触不多的美友推荐几本书:刘亮呈《一个人的村庄》、余秋雨《文化苦旅》、《余光中散文选》、《史铁生散文选》、《张晓风散文选》。如果想了解现在散文的风格与流向,可以订一本《散文选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非常欢迎各位美友对我的散文进行真正的阅读批评。只要是真正的探索与批评,好话歹话我都愿意听。除了那些嘲讽与攻讦。我最近发在美篇的散文有《盛世悲歌》、《两个人的芙蓉楼》、《书信,一种遥远的味道》、《厦门的一些事》、《一路向北之内蒙古鄂尔多斯》等。</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这篇文字对你有所助益,是我的荣幸。如果你看后不以为然,就一笑而过,因为这些放在真正的文学领域里,已经是老生常谈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