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隐隐担忧身体还有因为脸部右下巴皮肤起了疹子的缘故,今时越发肿了起来,左边也有发作的症兆,不晓得是过敏还是热得长了痱子,先吃着抗过敏药压一压,今天脸上啥没敢涂等着曝晒了😂,小毛巾与小伞包里塞着了。二个月前官网订了Vatican Museums @8am的票,所以早早出了门,太阳已经升上了地平线;</p> <p class="ql-block">小青年坚决不肯走路去了,他是功课做到了位查好google,“妈妈,可以坐车去”“你确定?”“确定”“那我跟你走了,你负责带路”,其实这次旅行小交通基本他操心。公交站就在旅舍对面,很快上了46路,赶紧拍照留念,这是个突破,绝非言过其实,我对罗马公共交通有各种原因的惧怕(小红书上满世界小偷和不准时),去年11路+打的,如今小青年倡导,我有了叫做“解放区的天”的幸福感。不晓得哪里买票,直接上了车,看见车上𠕇收款机,掏出信用卡一贴,见✅应该成功收款,但没打发票,下车又来了一次,实施的是伦敦套路,熟悉罗马公交的人肯定笑死,我就当捐款了,第一天当了全天傻白妞。</p> <p class="ql-block">车子直接停在了梵蒂冈城墙边,没几步就进入St. Peter's Basilica前大广场,晨光已经洒入还未灼人,指着环绕四周的廊柱告诉小青年这便是Raphel设计的,这不昨天才万神殿拜谒;文艺复兴三杰的名字伊是晓得的,所以这一路重点提这三个人,外加一个Bernini,其余自己偷乐,伊看着傻乐,只要开心,怎么乐都无妨🥹。</p> <p class="ql-block">穿过圣彼德大广场,沿着梵蒂冈城墙,往博物馆的大门走去,眼前的罗马街景惊艳了路人!</p> <p class="ql-block">Vatican Museums门前当场买票(9am放人)的队伍人很少,倒是另一边网上订好8am票的排长龙,入得还是挺快的,进去想兑一张纸质票遭拒,说网上订票再不能换漂亮的纸质票了😜,心里一声重重的叹息,意大利博物馆门票都好漂亮,好在我有2023年的纸质票托了底。</p> <p class="ql-block">再扫码领预定好的讲解器,开始了梵蒂冈博物馆拍照为主听讲为辅的一路,</p> <p class="ql-block">松果庭院,梵蒂冈博物馆的一个内部露天庭院,北面尽头可见高约4米的巨型青铜松果树,最初摆放在万神殿旁,中世纪时期被安置在古圣伯多禄大殿(即旧的圣彼得教堂)的前庭,直至1608年被移到了这里。树的两侧有两个青铜孔雀,这是公元二世纪的复制品,原为皇帝哈德良陵墓(现在的圣天使城堡)装饰。教皇把罗马搬空了?</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着庭院中央,太阳太晒,真的没有勇气滞留在外,偷懒了;</p> <p class="ql-block"><Stela dedicated to the god Ptah by Nakhtemmut>,Deir el-Medina 20 Dynasty,一个古老的埃及村庄,埃及新王国第十八至二十王朝时期,工匠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为法老的陵墓工作。</p><p class="ql-block">公元前 1196-1070 年的石灰石浮雕,上面的象型文字好有趣,今春在大英学的认字方法没记住😰,只能继续当文盲,匆匆掠过了埃及馆;</p> <p class="ql-block">才开馆不少区域用绳子拦着,眼见随着工作人员到岗才开解,我们稍微晚了一点倒是正好;</p> <p class="ql-block">小青年是今天[贾拉蒙特馆] 里的第一个观众🥹,</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不少古希腊双面头像雕塑,搞不清楚who is who,就是看到了,觉得很独特;</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面具雕像,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The Nile</p><p class="ql-block">古罗马作品(公元 1 世纪下半叶)希腊雕塑的神复制,1513年出自圣玛利亚索普拉米涅瓦附近的伊西斯和塞拉皮斯神庙。</p> <p class="ql-block">庇护-克雷芒馆(Museo Pio-Clementino),即希腊罗马雕刻艺术馆,是十八世纪末教宗庇护六世(Pius VI)所成立,此时观众寥寥,马赛克地板有机会独享,一派龙飞凤舞的景象,好美;</p> <p class="ql-block">我总要找到奥古斯都合个影,心里感念他沒有辜负恺撒对他的器重,也好奇恺撒如何相中了他,当然恺撒完全没有料到自己这么早便命陨刺杀。作为古罗马第一𠆤Emperor,奥古斯都统治罗马长达43年,把罗马帝国带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史称罗马和平。</p> <p class="ql-block">Statue of Artemis,这里众多古罗马复刻作品,完美再现古希腊的著名雕塑。</p> <p class="ql-block">偶一抬首,梵蒂冈永远有唯美的天庭等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八角庭院(Octagonal Courtyard),是庇护-克莱门蒂诺博物馆里一个露天的小庭院,以其形状呈八角形而得名,建于1773年,展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大理石雕塑;庭院不大,但却是梵蒂冈博物馆雕塑的精华,三件镇馆之宝中就有二件在这庭院中:很难错漏的《拉奥孔(Laocoon)》和二次都漏拍的《望楼上的阿波罗(Appool Belvedere)》😰。</p> <p class="ql-block">“《荷马史诗 》的《伊利亚特 Iliad》诗篇中,拉奥孔是特洛伊(Troy)的祭司,他把希腊人的木马计事前告诉了特洛伊人并极力阻止木马入城,因此触犯了支持希腊人的雅典娜等神祇的众怒。在一次祭祀中,海神派两条巨蟒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活活缠死,智慧的爱国者就这样被谋杀了。雕像反映的是拉奥孔和两个儿子被缠时的痛苦挣扎情景。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表现成了三个由于苦痛而扭曲的身体。他们身上所有肌肉的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现了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紧张。看着这组雕像,人们似乎能感觉到痛苦流经了全身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整个作品。” 早场的好处是与名品拍个合影毫无问题,记得去年人山人海无论如何找不到满意的角度和空档。</p> <p class="ql-block">古代《狮子和马》的圆形石棺,中间可以分开,亦是古罗马的复制品。好生动逼真!</p> <p class="ql-block">动物展厅里的花狮子!</p> <p class="ql-block">进入缪斯殿,眼前赫然《残躯》(Torso del Belvedere,望楼的残躯),这可是大约公元前一世纪的希腊原作, 更是让青年时代的米开朗基罗为其艺术魅力倾倒膜拜的古希腊雕像。这件只剩下断臂残躯的作品,肌肉隆起、四肢异常发达,给人特有的生命力和美感。人们猜测它很可能是古希腊的大力士海格力斯Heracles。</p> <p class="ql-block">公元一世纪的雅典艺术家阿波罗尼奥在残躯上留下了自己的签名。</p> <p class="ql-block">缪斯殿-天顶画,画中右侧,缪斯女神在弹奏一件U型的琴,两位老者(一为裸上身背面、一为穿袒肩长袍正面)应为古希腊诗人或文化名人,画面寓意:所有文学艺术上的灵感与成就,都来自神助,具体表现就是缪斯女神在点拨他们。很好奇是哪一位画的?历任教皇请了无数艺术大师耒到梵蒂冈留下不朽的永恒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走入圆形展厅,中央的大浴盆很显眼,浴盆直径4.76米,周长13米,由一整块紫斑云石雕成。据记载是罗马皇帝尼禄(Nero)的浴盆。四周壁龛里有十尊雕像,右侧金黄的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左臂挂着狮子皮,右手握打狮棒。</p><p class="ql-block">尼禄继任罗马帝国皇帝时,时年16岁零10个月,是罗马历史上罕见,当时的罗马规定年满30才有资格担任公职。他的老师是塞内加,一位以“宽容”为君的理论家,与塔西陀并称罗马元首时代的著名文人,但非常遗憾的是尼禄最终进入暴君的名录,是历史的谬误还是尼禄犯了错?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尼禄在与掌权太后自己亲身母亲的争权过程中以弑母终结,同时尼禄与恩师塞内加的关系,也正如尼禄极力摆脱母亲一样也是日渐疏远。政事上的他一直表现得可圈可点,不列颠问题妥善安排,亚美尼亚—帕提亚问题当机立断,又为他赢得了极大的赞誉,让人觉得他足够担当统治帝国的重任。所以尼禄只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帝国最高负责人的职责,即使偶有出格的言行,无非就是为民众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而已。然而,终究是太年轻? 以为皇帝位置稳固了,已经步入25岁的尼禄愈发专横跋扈,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凭借“实力”而无须“血缘”这个靠山,于是在老师并重臣的塞内加稳退之后又杀妻另娶,走上了不归路,进入臭名昭著的皇帝行列。</p> <p class="ql-block">公元64年7月18日至19日夜,首都罗马大角斗场观众席下,一家店铺突发火灾,罗马这个“世界之都”在9天的大火中几乎化为灰烬。可以肯定的是尼禄当时避暑中,但他于第二天赶回罗马并组织了非常有效的救助,所以罗马大火虽然烧毁房屋无数,然而并没有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随后的罗马重建中,尼禄认为仅耐火还远远不够,还要更加美观,于是他下达的命令全都是罗马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同时尼禄兼顾建设与财源的重建政策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一贯对尼禄持批评态度的历史学家塔西佗,这次对尼禄赞赏有加了,说他此举堪称人类智慧的结晶。但也是由于这场大火导致已动工的“黄金宫殿”被毁,重建的过程中与罗马民意产生矛盾,于是“尼禄纵火”谣言四起。</p> <p class="ql-block">尼禄又是一个对希腊美学倾倒不已的年轻人,自幼就喜好诗歌,喜欢用名为“齐特拉”(Cetera)的竖琴给自己伴奏吟唱自己作的诗,他自认为吟诗奏乐是希腊化的精髓。其实如果他喜欢,自娱自乐倒也无妨,可他偏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想要唱给大家听,于是他又在罗马公民前一次次自毁形象。最后的众叛亲离后,“史载”他甚至在自我了断前还说了“可怜的艺术家将要死了”这样一句遗言,然而是否真的如此?不得而知。公元68年6月9日,罗马帝国第五任皇帝尼禄离世,享年30岁零5个月20天,在位的时间超过了14年,经历了太多的政事家事与奇葩事件!(我无意替尼禄平反,也不想掩饰对他的同情,觉得历史一面倒的批叛有失公允,多涂鸦了几行,随着罗马越来越多的发现他留下的痕迹,人们对他的认知也在拓宽。)</p> <p class="ql-block">地板上精美的马赛克是从古罗马遗迹中挖掘并迁移过來的。地板的正中浴缸下面是美杜莎的头部图案;往外一圈是希腊人与半人马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顺流而入‘希腊十字展厅’,这里最重要藏品是地板上的镶嵌画《米涅瓦》,她的希腊名字就是“雅典娜”,是公元第三世纪的作品,来自图斯科洛。雅典娜头像四周,环绕着九大行星式样的行星圈。</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在古希腊神话中是智慧女神和胜利女神。相传她是宙斯与墨提斯所生,出生前有神预言她有能力推翻宙斯,于是宙斯将有孕的墨提斯变成苍蝇吞入肚中,没想到墨提斯在宙斯肚子里顽强地生存下来,并跑到宙斯的脑袋里打铁为未来的女儿打造一身盔甲,宙斯疼痛难忍,找来火神用斧子劈开他的脑袋放出墨提斯母女,结果此时已出生的雅典娜身着甲胄,挺着一杆金矛就从宙斯的脑袋里蹦出来了。” 金色头盔下的雅典娜太英武了!古罗马称她为密涅瓦。</p> <p class="ql-block">十字展厅两边还分别摆放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海伦娜的石棺,和他女儿君士坦堤娜的石棺,极其精美珍贵。这座巨大的红色斑岩石棺据信保存了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的遗体,海伦娜于公元335年左右去世,被埋葬在Tor Pignattara的帝国陵墓中, 1777年被移入梵蒂冈并进行了修复。石棺上刻有军事场面,罗马士兵骑着马和野蛮人囚徒,场面十分男性化。</p> <p class="ql-block">看累了不妨抬首伸个懒腰吧,教皇利奥八世的纹章镶嵌在了天庭里,一切都是那么唯美动人。</p> <p class="ql-block">十字展厅二侧自然有小厅形成十字,这一侧的双马双轮车展厅高挂免战牌,少走一点是一点,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在想下次一定安排完整一天?也看不完! 发现自己二次关注的重点差不多,这是完全凭眼缘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的小厅里也摆满雕塑,但更吸引我的是墙上的古罗马马赛克镶嵌画,那个时代的古罗马人就已经把鸡鱼果蔬镶嵌到了墙上耒装点生活,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不呈多让啊。</p> <p class="ql-block">一路行来天顶永远是那么绚丽;</p> <p class="ql-block">上图:Our lady of Rosary,天使的礼物是什么?背景是Battle of Lepanto,航海时代到来之前的空前巨大的海战,标志着新欧洲的崛起和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败。</p><p class="ql-block">下图:天使向老农夫展示太阳。没有太阳,农夫的工作就毫无用处;同样圣灵的工作亦神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Ludwig Seitz(1844-1908 )1880年绘制。</span></p> <p class="ql-block">顺流而行,来到了挂毯馆 Galleria degli Arazzi,这里重点展出佛兰芒“耶稣生平”挂毯,由彼得·范·阿尔斯特(Pieter van Aelst)作坊在克莱孟七世(Clemente VII,1523-1534年)时期根据拉斐尔及弟子们的底图在布鲁塞尔织成。1531年首次在西斯汀圣堂展出,1838年开始在这个陈列室展出并得以固定至今。挂毯馆的天顶均为浮雕,色泽淡雅柔和,精彩中又不喧宾夺主。</p> <p class="ql-block">耶稣诞生……眼前的挂毯真是体量惊人,大多5、6米高,7、8米宽;虽是丝毛织物,但在画中人物和主题的表现手法上,其明暗对比之细致,立体层次之丰富,着实惊人,充分呈现了西方绘画传统的强大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以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桥在米兰留下了同样主题的名画;不同形式的艺术品自然表现张力迥异,这里的挂毯对整个场景作了不移余力的渲染,是布鲁赛尔无名工匠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百夫长哥尼流的皈依>,光脸部的表情、光线的处理,人物之间的关系,赞叹拉斐尔的造型语言远非巴洛克式的煌煌装饰,<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织毯的工匠可以实现Repheal的精神飞跃也是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看他脚踏的那块大地石,正面侧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凸凹纹路对得丝丝入扣;背景里描绘着城堡远山树木烟云,每一样都清晰呈现;惊恐万状的兵士扭典着身形,而耶稣正在向我们走来,好一幅耶稣复活,太俱拉斐儿神韵了……挂毯的表现力惊人!</span></p> <p class="ql-block">耶稣升天……挂毯挂在两边的墙上,长度从顶垂到地,画面大多为圣经故事,场景刻画细腻人物表情传神呼之欲出,虽说是第二次站在这里,仍然为眼前自己特别喜欢的这精湛的工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希望能离画面更近,这样才能体会到习惯了的现代兴奋感,心里充满敬意,从一幅到另一幅,看着这些伟大的、闪着釉光的矩形画面,等着发生些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在文艺复兴时期,最好的挂毯制造业者在佛兰德斯地区。一五一八年至一五三零年,布鲁塞尔最著名的彼得·凡·阿尔斯特作坊,完成了拉斐尔设计的两个系列的挂毯。将单色的或是用色单调的设计,编织为色彩丰富的画面,这些挂毯在鲜活程度和三维表现上,完全不输给湿壁画,这都是纺织工匠技艺的体现。工匠们不仅要使用深浅不同的羊毛,还会用到珍贵的金线和银线,这两种线让挂毯的表面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如今拉斐尔系列壁毯草图就存放在伦敦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span>这些草图与西斯廷礼拜堂中的壁毯尺寸大小相同,拉斐尔总有种能力,可以为他眼中一切事物找到简单、全面、匀称、优美的表现方法,整个场景从而得以飞升,并且融为一体;再加上他无人匹敌的同化、吸收能力,他的草图被挂毯业延用了百多年。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今年我伦敦与罗马都白去了😰)</p> <p class="ql-block"><希律王下令屠杀婴儿>是圣经中著名的片段也是艺术家热衷表现的主题,残暴的兵士无辜的男婴绝望的母亲,戏剧的张力在尺寸之间无限拓展,忍不住也想冲进去抢出这些幼小的生命!拉斐尔的学生Giulio Romano画了底稿,仿佛又见到他在曼托瓦Te Palace的风彩;比较Raphael, Jiulio明显张扬着巴洛克起来。</p> <p class="ql-block">教皇的马屁是一定要拍的:教皇乌尔班八世(Urban VIII)事迹挂毯系列,<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巴贝里尼(Francesco Barberini)委托并建立工坊,表达对他叔叔(1644年去世)的敬意和感谢;</span>1660年代意大利罗马匠人编织,共有十件,描绘的是这位教皇一生中的重要事件。</p> <p class="ql-block">刺杀尤利乌斯·凯撒!展示了凯撒遭到四名刺客袭击的那一刻,而其他参议员则在两侧观看。右边的柱子之间可以看到风景。左边出现了刺杀前夕发生的事件,阿特米多洛斯试图警告凯撒针对他的阴谋。挂毯的边框很宽,边框上装饰着大量的水果和树叶,赤身裸体的孩子们正在其中玩耍。每次我都要在这里驻足良久,向这位驻扎在我心中最深处的伟人致敬,也再次感叹历史真是英雄造就。</p> <p class="ql-block">Cornelis Schut (1597 – 1655,a Flemish painter, draughtsman, engraver and tapestry designer who specialized in religious and mythological scenes) 设计并在Bruges作坊反复编织的挂毯系列的一部分,the Seven Liberal Arts, a series of tapestries,共八幅挂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边框的中心原本是一个饰有铭文的涡卷形装饰:Artes Deprifit bellum agvibus sustinatus(“战争压迫支持它的艺术”), 如今铭文变了,图案照旧,什么情况? </span></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馆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120米的</span>地图长廊(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便是其一。五百年前,教皇下令在这里绘制意大利各处的地图壁画。于是就有了这40幅描绘山川河流的巨型立体地图。</p> <p class="ql-block">从踏入地图陈列馆的那一刻起,注意力立马先被金光灿烂的屋顶吸引了,长长的廊道屋顶如同一条金色的缎带伸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由于太过精美华丽,对我真的起到了喧宾夺主而淡化了挂满两边墙上的地图的作用,一路不停地一口气溜完了这120米;</p> <p class="ql-block">最后停在了意大利古地图前面,鸟瞰的角度,从上向下望向<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脉、河流、城市</span>,这片土地此刻深深的吸引着我。</p> <p class="ql-block">实话实说,走在梵蒂冈里真的完全无法掌控路线,是跟着人流走到哪里算哪里的节奏,虽有工作人员指路,若大的场馆错失的是90%以上的藏品,太多美丽绚烂的名场面出现在眼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是少之又少,只恨自己肚子里没有墨水!</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庇护五世馆>,这个三层画面的穹顶好是精美呀,瓦萨里(Vasari)和费得里科.祖卡里在这里留下了天使大战恶魔的精彩画面;这里有直插西斯廷小堂的近道,但绝大多数会经<索别斯基厅>和<圣母无染原罪厅>前往拉斐尔画室,谁又肯错过拉斐尔?</p> <p class="ql-block"><圣母无染原罪厅>,是教宗庇护九世在1854年12月8日宣布了圣母无染原罪的信理后以圣母玛丽亚为主題的系列壁画装饰的。房间中央是弗朗切斯科.波戴斯蒂Francisco耗时11年绘制的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的作品——“宣告圣母无染原罪信理”。</p> <p class="ql-block">上层是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代表圣灵的鸽子,以及先知、天使、圣人和圣经人物簇拥下的圣母玛利亚;画面下层,是教宗位于众多的教会人士和贵族中间;房间中央是圣母雕像与祭坛。</p> <p class="ql-block">整个房间填满了有关圣母的壁画,真的沒有空隙可以钻呀!</p> <p class="ql-block"><b><Stanze di Raffaello> 拉斐尔画室</b>,教皇尤里乌斯二世(Julius II)委托拉斐尔装修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寝宫、接待室和办公室,</span>位于罗马教皇宫殿的二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老师推荐至此时的</span>拉斐尔才年仅25岁,却被尤里乌斯委以了如此重任,开始为教廷设计、绘制壁画和装饰,如今的这里,人们早已忘却了它原来主人教皇的名字,“拉斐尔”成为了永久的符号,更承载着每一位来到梵蒂冈看客的神往与激动!</p><p class="ql-block">“拉斐尔画室”由四个连贯的房间组成——Room of Constantine(1517-1524年完成)、 Room of Heliodorus(1511-1514年完成)、Room of the Segnatura(1508-1511年完成)和 在Room of the Fire in the Borgo(1514-1517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进入拉斐尔画室第一厅是<b>君士坦丁厅(Room of Constantine)</b>,教皇在此接待或举行官方仪式,是四间画室中最大的一间,创作时间为1517-1524年。由于拉斐尔的突然去世,这里便由拉斐尔的弟子们完成了拉斐尔的整体设计。</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大帝是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罗马君主。此画室就以此为主题,四面墙上的巨型壁画,分别描述了四件与君士坦丁大帝有关的故事。分别是:十字架显圣(Vision of the Cross)、米尔维安桥战役(Battle of Milvian Bridge)、君士坦丁大帝受洗(Baptism of Constantine)和君士坦丁大帝献礼(Donation of Rome)</p> <p class="ql-block">历史性的时刻,公元312年终于来临了。这一年,无论对君士坦丁,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决定未来命运的一年。这一年,君士坦丁经过名为“米里维桥战役”的决战,取得胜利。第二年,即公元313年,登上帝国西方正帝宝座的君士坦丁,与东方正帝李锡尼在米兰会晤。在两位首脑会谈之后以类似联合公报发布的,就是有名的“米兰敕令”,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公认的宗教之一。对于信奉基督教的人来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那段“今日起,无论是基督徒还是其他教徒,都可以自由无条件地保留其虔诚的信仰,以及举行相关的宗教仪式,不受任何干扰和干预。无论是何等神明,我们都期望它以至高无上之存在,普降幸福于万民,引领帝国全体走上和平与融合之路。” 这简直是18世纪启蒙主义人权宣言的先声啊! 自然历史本身没有这么直线的到达十八世纪,其间曲折不在这里讨论了。</p> <p class="ql-block"><b>Vision of the Cross,</b>公元312年10月28日,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天空中出现一道十字架形状的火焰和一句拉丁文“你将克敌制胜”,因为在这场战役中获胜,君士坦丁大帝得以统治了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分。</p> <p class="ql-block"><b>Battle of Milvian Bridge,</b>1520年由拉斐尔的学生朱里诺.罗马诺(Giulio Romano)完成,</p><p class="ql-block">公元312年君士坦丁率领大军前来攻打罗马,<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说开战前的晚上,君士坦丁梦中被指示将‘拉丁十字”这个神圣的标志涂抹在士兵盾牌上,所以战场上所向披靡,这便是画面中到处存在的拉丁十字符号;</span>马克森提乌斯集结军队在此防守,双方都投入10万人,以往马克森提乌斯都是凭坚城固守,但这次却出城迎战,背对台伯河布阵。画面里君士坦丁亲率骑兵英勇突击,步兵也勇敢推进;天空中有天使飞来助战,众神都亲睐君士坦丁?马克森提乌斯的部队挡不住对方的攻击,纷纷后撤,但后面就是台伯河,部队必须从米尔维安大桥过河,由于对方攻击得紧,不少人掉落河里淹死,留在岸边的人被杀或被俘;画面里的马克森提乌斯溺毙在河里,尸体被斩首示众。</p> <p class="ql-block"><b>Baptism of Constantine,</b>1520年拉斐尔去世后,由拉斐尔的学生 Gianfrancesco Penni 完成。画面是在罗马圣约翰拉特兰大教堂的洗礼堂,第33任教皇西尔维斯特一世为君士坦丁大帝做洗礼。</p><p class="ql-block">身为政治人物,君士坦丁为什么如此偏袒仅占绝对少数的基督教?“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会深陷危机的首要原因就是皇帝撤换太频繁导致国内政局不稳。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戴克里先构思实施了“四帝共治制”。遗憾的是,这一政策也很快夭折了。导致这一政策快速崩盘的人物之一,就是君士坦丁。君士坦丁想必早就看穿“四帝共治制”并不能消除政局动荡的现状。他野心勃勃,试图与元首制时期的皇帝一样,一个人统治整个帝国。如果托付权力给掌权者的是“人类”,那么拥有剥夺掌权者手中权力、罢黜掌权者权力的,自然也是“人类”。但是,如果这项权力不是为“人类”所有,而改由其他存在掌控,会是怎样的状况呢?罗马传统诸神并不适合扮演这种角色。因为多神教的神灵只是护佑人类,并不指点人类如何生存。多神教和一神教的神灵,从性质上来说是不一样的。这样,能够满足君士坦丁需要的神灵,就只能从一神教当中去找。因为犹太教一直维持着犹太人的民族宗教地位,在公元4世纪时,能满足上述条件的一神教,只有以跨越民族差异为传教方针的基督教。君士坦丁的政治敏锐度令人惊叹,他能意识到在现实世界,即俗世之中,把赋予君主统治和领导权力的对象由“人类”转为“神灵”的有效价值。如此一来,委托和剥夺统治的权力,再也不是“可知”的人类所有,而是属于唯一“不可知”的上帝。”(摘自总结自<罗马人的故事>)原来如此:君权神授是源自现实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非常可惜的是<b> Donation of Rome,</b>去年十月在维修,十个月过去了,还在维修,画面被蒙蔽得严严实实未见毫厘,还必须回来,不是吗?在这个房间里,你会发现米开朗基罗的影响力开始显现,人体的肌肉与力量充足画面。</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厅于1520年教皇利奥十世时代建造完成,当时是木制屋顶;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改为现代结构屋顶,请来自西西里的画家劳瑞提(Tommaso Laureti)作画,直至1585年教皇西斯图五世时才得以完成。劳瑞提是威尼斯画派塞巴斯蒂亚诺.德.皮翁博(Sebastiano del Piombo)的学生,皮翁博曾得到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指点。仰望着这天庭,<b><The Triumph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b>,众神已死,唯基督在为你我受难,仰视透视技法登峰造极;天顶画周围画满了代表意大利各省的女性形象。</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进入了 <b>Room of Heliodorus(埃利奥多罗厅)</b>,这里是教皇私人接待室,创作时间 1512-1514年,壁画题材为圣经旧约故事和中世纪历史。</p> <p class="ql-block">艾里奥多罗厅的天顶画非常漂亮,1513-1534年拉斐尔构思时,应该已经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的杰作,必须深受启发,而后创作了这里的天顶画。</p> <p class="ql-block">顺时针依次为:雅威向诺亚显圣(大洪水即将到来建方舟吧)、亚伯拉罕以撒献祭(欲杀子向上帝表达忠诚)、摩西看到燃烧荆棘(上帝让他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各梦到天梯(上帝显现赐他土地,他是犹太人的祖先)。看着画学历史了解宗教,也算是另辟蹊径了🥹。</span></p> <p class="ql-block"><b>Expulsion of Heliodorus from the temple</b>,埃里奥多罗被逐出圣殿,这个房间的名字便是源自这幅壁画;画中描述,公元前180年,叙利亚国王派遣司库官埃里奥多罗,到耶路撒冷的犹太教圣殿盗宝,临出门时,被三名化身为士兵的天使拦截,宝物散落一地的情景。藉此故事告诉世人,神圣的财产不容肆意侵占。画作描绘的是事件的后期,骑士形象的天使正在赶走抢夺者的情况。画面分为三部分:</p><p class="ql-block">中间后景:公元前180年,耶路撒冷归塞硫西帝国统治,塞硫西四世命令司库埃里奥多罗到耶路撒冷犹太教圣殿盗宝,画面中间犹太祭司<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尼阿斯修士</span>正在向上帝祈祷,画中拉斐尔在教士前面画上大烛台以表明事件发生在公元前;</p><p class="ql-block">画面右侧:上帝回应了祭司的祈祷,派出三位天使来帮忙,一位穿着金色铠甲骑着骏马,和另外两位同伴一起鞭打盗宝的埃里奥多罗,他倒在地上,钱罐里的钱财也散落在地,部分抢夺者已被逐出圣殿;</p><p class="ql-block">左边:站立着被惊吓的寡妇及孤儿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下图穿红衣者)坐在后边的教皇座位上目睹着这件事(拉斐尔在此穿越了历史,将古代历史与当代人物结合在一个画面里),教皇座位前是其护卫。</p> <p class="ql-block"><b>Mass at Bolsena</b>,博尔塞纳的弥撒,拉斐尔画于1512-1514年间,画面取自13世纪发生的一件实事。1263年,波西米亚有一位原对圣餐中的“变体”持怀疑态度的教士,在一次弥撒的奉献中,目睹面包真的出血,从此相信“变体”学说。当年染血的那块圣餐布后来作为圣物保存在附近小镇奥尔维耶托的大教堂内。1506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曾去走访过该镇,并在保存于该教堂的这一圣物旁做过祈祷。在这幅壁画里,拉斐尔巧妙地利用了建筑物本身的窗户,把整个事件分为三个画面绘于窗户之上及两侧;窗户里面也装饰得比较精致。</p><p class="ql-block">画中左面是当年弥撒的“真实参加者”,他们是坐在祭坛左边的是那位波西米亚教士,其后是当年参加弥撒的人。地点是意大利博尔塞纳的圣女克利斯蒂纳圣堂,天主教认为面饼和酒是基督的圣体和血,对于这一点年轻的神父心中一直怀疑,为此长久以来深受心灵的痛苦折磨。在弥撒时他掰开面饼,竟然看见里面有血流出来,滴在了洁白的台布上。做弥撒的信众一起见证了神迹极为惊奇,母亲们也将神迹告诉孩子们,拉斐尔的画面真的有很强的感染力啊。</p> <p class="ql-block">画面右面是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及与教皇同时代的人,尤里乌斯跪在祭坛右方,后面是当时在任的四位红衣主教,他们对面饼和酒是圣体和圣血的理念非常清楚,所以他们没有像信众那么吃惊,表情庄重。下面几位瑞士警卫也见证了这一时刻,值得一提的是,拉斐尔还将自己绘入教皇护卫中——其中面部朝外、看向观众的就是拉斐尔画像。</p><p class="ql-block">拉斐尔在人物表情上,作了微妙而准确的处理:左边的人看到奇迹发生,争先恐后欲向前探望;右边的人则表情平静,因为他们作为教会神职人员,自然相信神迹而不会大惊失色。</p> <p class="ql-block"><b>Encounter of Leo the Great with Attila</b>,利奥一世击退匈奴王阿提拉,由拉斐尔和学生朱利诺.罗马诺于1514年完成。(这样的画面有朱利诺的画痕是太明显不过了)</p><p class="ql-block">公元452年,匈奴人阿提亚率军进攻罗马,西罗马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逃亡,教皇利奥一世大义凛然前往谈判,他威严庄重的气势、慷慨激昂的演讲,征服了阿提亚,让他感受到了上帝力量的伟大。而圣彼得和圣保罗又拿宝剑在阿提拉眼前显灵,令阿提拉胆战心惊,不得不立即撤兵。此画含有神权高于世俗权的意义。拉斐尔原来画的教皇利奥一世是委托他作画的尤里乌斯二世的形象,但在完工前尤里乌斯二世去世,所以改为了后任教皇利奥十世。</p> <p class="ql-block"><b>The Deliverance of Saint Peter</b>,解救圣彼得是根据《圣经·使徒行传》第十二章1-12节的故事绘制:彼得被希律王囚禁,在彼得行将被杀害的前夜,上帝派一位天使来到监狱,帮助彼得脱除锁链、跨过守卫,通过层层牢门,走出牢狱,然后天使离去。拉斐尔巧妙地利用建筑物本身的窗户,把整个事件分为三个画面绘于窗户之上及窗户两侧:</p><p class="ql-block">左下侧是手持火炬前来巡视的监狱长正在训斥打瞌睡的监狱卫兵;天使的光辉照亮了牢狱,闪烁在军士的盔甲上,使他们睁不开眼;一弯新月照亮浮云,(拉斐尔的用光手法太精妙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上部正中是身陷牢狱的圣彼得正在瞌睡中,即使深陷牢狱,被镣铐束缚了双手,熟睡中的圣彼得,仍能看出他保持着双手合十祈祷的姿势,也许正是因为他对主神的虔诚与一心一意,才感召了天使来救,只见天使悄然而至,唤醒了圣彼得。拉斐尔的画笔下,天使的双翼,在柔和而明亮的光辉中,显出透明渐变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右下侧描绘天使搀着圣彼得的手走出监狱,卫兵尚在瞌睡中。拉斐尔的画面构图与技巧被世人称道:火炬光、月光、天使之光与阴暗的监狱形成对比,让观众得到了空间感,而拉斐尔因势利导设计了石墙和台阶,很自然的将正面的墙分为了三个画面,天才就是这么简单而又神奇。</p> <p class="ql-block">进入 <b>Stanza Della Segnatura,</b>这是教皇的书房和私人办公的地方,因签署文件而闻名。墙上壁画:西墙《雅典学院》;南墙《帕尔纳斯山》;东墙《圣礼之争》;北墙《三德像》。这四幅壁画分别代表了“哲学”、“诗学”、“ 神学 ”、“法学和道德”四种学问,与那时人们所认为的组成宇宙的四要素:气、水、火和土互相呼应,着力将古代的文明与基督教的教义和谐地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b>The School of Athens</b>,雅典学院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代表着古代文明的七种自由学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是对哲学主题的描绘,是拉斐尔画室甚至是梵蒂冈博物馆最负盛名的壁画之一,完成时拉斐尔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全画高2.794米,长6.172米,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跨越时空和不同学派的57位著名学者,又分局为四个聚集小组,各环绕一位核心人物—天文学,几何,算术和实体几何等伟大天才,<b>只有掌握才能进行真正哲学辩论</b>,代表了通过理性获得的真理,而这个规则的仲裁者——主要人物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出现在中间。</p> <p class="ql-block">柏拉图用右手指天,似乎说上天启示乃生命之源;亚里士多德手掌向下,好像在说现实世界才是根本之本,他似乎总想将老师远大的理想带到人间可行之处;</p> <p class="ql-block">两人正步入大殿,边走边争论,左手以不同方式拿着大厚书本,柏拉图里拿的是他的晚期著作《蒂迈欧篇》,亚里士多德拿的是他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画中央的台阶上,左侧一位穿紫色衣服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学者,是米利都学派唯物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 1511年壁画最后绘制的人物(米兰草稿上并沒有),以米开朗基罗为原型是拉斐尔的致敬之举,西斯廷天花板的壁画刚刚揭幕了;台阶右边躺着一个孤寂的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学者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他平时只穿一身破烂衣服,住在一只木箱里……关于这幅画可以写(我是抄)成博士论文的,就此打住🥹。</p> <p class="ql-block">柏拉图办的雅典学院是设置在户外的森林中,拉斐尔把它移到了高大恢弘的古典建筑里,整个画面的建筑根据中心视点,在六角形天花板和多利克式的柱子上,借助光影的变化,引导人们的视线随着层层凯旋拱门进入画面的深处,形成了宏大而深远的视觉;正中拱门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和艺术与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柏拉图和亚士力多德好像是从长长高大的道廊里向我们走来,透视又使画面呈现高大深远无尽,显现出神所创造的可知与未知的一切,还有古希腊时期那些伟人对哲学、思想和科学一次次的探索和突破。</p><p class="ql-block">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与人物红、白、黄、紫、赭等色的衣饰相互交错,每个细微部分的用色都像流淌的音符般和谐,一切仿若浑然天成,25岁的拉斐尔手法之娴熟已然登峰造极!</p> <p class="ql-block">戴黑帽、穿红衣、看向观者的我们,是拉斐尔本人,必须与他对视片刻,25岁他的俊俏温和多情,具有极为敏捷的超人才华,众目睽睽下轻而易举就把深奥的哲学具像化了,又把大家带回了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p> <p class="ql-block"><b>Disputation of the Holy Sacrament</b>,圣礼之争<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拉斐尔为教皇宫四个大厅所绘的16幅壁画的第一幅,是教皇试探拉斐尔绘画才能的试金石。拉斐尔果然不负众望,以他超人的才智和精湛的画技,</span>描绘了神学史上一场有名的大争论,<span style="font-size:18px;">争论的焦点是圣餐与耶稣血肉之间的关系,</span>画面上齐聚了基督教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p><p class="ql-block">拉斐尔以圣餐盒作为构图的中心和消失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半圆形的画框里用云层作横带,形成天上和人间的二个空间。</span>地面上画的是人数众多的教会领袖和高级僧侣,天上画的是神的三位一体: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圣灵鸽子,12位圣人围成半圆坐在耶稣的两边。</p><p class="ql-block">我认得出的第一位真人就是但丁,最左侧的安吉利科是按图寻觅,据说还有曾被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判处火刑的名叫萨伏那罗拉,拉斐尔真的大胆惊人!</p> <p class="ql-block"><b>Parnassu</b>,在天顶画“诗歌”女神像下面的北墙上;帕尔纳斯山是希腊的一座山,在古希腊神话中是文艺保护神阿波罗和九位缪斯女神居住地。这里拉斐尔“因地制宜”将整个山丘跨越在门洞之上,画面的背景衬以三蔟月桂树,远处是蓝天白云,显得诗意盎然,与主题“诗坛”相吻合。</p><p class="ql-block">图中的阿波罗在弹奏带弓的里拉琴(弓在更早的古代是未知的,画中的里拉琴有九个而不是七根弦来匹配九位缪斯),他和九个缪斯女神(代表九种艺术)一起坐在月桂树丛下。最著名的古代诗人和当代诗人以从左到右,被和谐分布在了一个平面,人物描绘更是结合了文艺复兴时期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最新考古发现(比如:荷马是Laocoön),展现了拉斐尔诠释当代(他的时代)品味的超能力。</p> <p class="ql-block"><b>Cardinal and Theological Virtues</b>,主教与神学美德这个法学主题,由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窗户左侧墙上,描绘查士丁尼皇帝(Justinian)被三位法学家包围着,他从Tribonian那里接受了平民法(Corpus of Civil Laws)。拉斐尔绘制了这幅壁画的草图,实际绘制由洛伦佐·洛托(Lorenzo Lotto)完成。</p><p class="ql-block">与民法并列,窗口右侧是宗教法:格里高利九世批准雷蒙德·彭纳福尔特(Raymond Penaforte)提出的法令收集。历史上教皇的相貌实际采用了尤利乌斯二世以及红衣主教宫廷的其他成员:乔凡尼·德·美第奇(要知道他很胖😜)和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是王位助手,而红衣主教·德尔·蒙特就在最左边。</p> <p class="ql-block">“坚韧”、“审慎”和“节制”(Fortitudo,Prudentia,Temperantia)三位女神(三种美德)在开阔的天空下,与天花板上描绘的拟人化“正义”女神相结合,共同组成了四种基本美德(四枢德)。半月形墙上的三个美德属于公正的法官、公正的统治者应有的素质;在这三者中,中间的“审慎”拥有最高地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统一的建筑背景将“法律”的上下两个场景结合在了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签字厅天顶画非常绚丽,为拉斐尔所绘。中央八角形画,描绘了托举着教皇徽章的插翅小天使;周围的四个圆形画,描绘的是《神学》、《司法》、《哲学》、《诗歌》的女神化身,对应下面的大型壁画;天花板四角的四个矩形画,描绘了《亚当与夏娃》、《所罗门的判决(又名:断狱如神)》、《最初的推动者(原动力)》(地球仪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地球上的时间:1503年10月31日晚上,即尤里乌斯二世当选教皇的日期,哈哈,拉斐尔终究是人,是情商圣人)、《阿波罗和玛耳绪阿斯》。</p> <p class="ql-block"><b>Room of the Fire in the Borgo</b>,波尔哥火灾厅是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和教廷法院的会议室,教皇利奥十世(就是法学壁画里的乔凡尼·德·美第奇)将此作为餐厅。在1514年至1517年之间,拉斐尔和他的工作室按照教皇利奥十世(Leo X)的要求,对火灾厅(Stanza dell'Incendio di Borgo)的墙壁绘制壁画。教皇利奥十世发现埃利奥多罗室的壁画中已经出现了教皇利奥一世(Leo I)和匈奴王阿提拉的主题,于是这里所描绘的场景显然与新教皇有关。 它们由加洛林时代的教会历史四集组成,每一集都有一位名叫利奥的教皇</p> <p class="ql-block"><b>The Fire in the Borgo</b>,波尔哥的火灾是这间火灾厅中情节构图最复杂的一个,两个清晰的经典派生柱廊定义了一个正方形,教皇再次具有利奥十世的特征,从位于柱廊之外的画廊向受惊的人群祝福,老圣彼得大教堂的立面出现在他的身后,当前台的那些人拼命地扑灭大火时,身着黄色服装的女性形象背对着我们,恳求着唯一有效的帮助来源—教皇。此壁画旨在纪念教皇列奥四世的代祷,他向神呼吁所获得的恩典扑灭了在圣彼得大教堂附近罗马流行地区博尔戈蔓延的大火;此事件发生于公元847年,并记录在“教宗自由(Liber Pontificalis)”(早期教皇的传记集)里。</p> <p class="ql-block">教皇利奥四世处于上方画面的中心,下面一群人在祈求呼救,母亲们紧紧地护着孩子;画面右侧有人正在提水灭火,人物的衣服随风飘扬,火势难挡啊;画面左侧,男人爬出楼阁<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人想起米开朗琪罗式的英雄人物</span>,绝望的母亲将孩子递出;左下角这个壮年背着老人,旁边跟着个小孩一起逃离火场,成功插画了古希腊特洛伊城被攻陷后,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马人的祖先)</span>背起盲人父亲安基塞斯,和他的儿子阿斯卡纽斯一起逃亡的传说。在这里人物团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形式美,播入的单纯的情节表达真是画龙点睛,任由观者去联想。</p> <p class="ql-block"><b>The Coronation of Charlemagne</b>, 查理曼大帝的加冕礼由拉斐尔的学生彭尼(Gianfrancesco Penni)完成绘制。这是发生在公元800年12月25日圣诞节的故事,主角就是教皇利奥三世,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梵蒂冈大教堂</span>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壁画中的皇帝具有刚即位的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特征,此时里奥十世寻求与法国人结成联盟,这是拉拢弗朗西斯一世的一种方式。画面中央有一个小孩捧着皇冠,他就是查理曼的儿子路易一世,原先是为路易一世的加冕礼,现场教皇突然高声宣布,要为查理曼加冕,而且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真是出乎预料,主教们开始交头接耳了。</p><p class="ql-block">画面的左侧有人极为不满,伸手指责,他们是意大利贵族,是前任教皇阿德里安一世的侄子,在东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的矛盾中前任教皇一直保持中立;还有一批主教也脸色忧郁;<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左端的角落里,一群年轻的修士伸长脖子,兴高采烈,表示他们对教皇的拥护;而教皇士兵</span>转身斥责喧哗的人们;画面前方是士兵指挥着罗马市民抬着桌子和酒缸,表示他们已准备庆祝了。查理曼对基督教的贡献极为巨大,他在征战中将基督教传播到所有占领的土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The Oath of Leo III</b>,利奥三世的誓言由拉斐尔的学生们完成。这事发生在公元800年12月23日,利奥三世得到法兰克国王查理的支持当选教皇,他的前任阿德里安一世的政策是在东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之间周旋,保持自身独立,利奥三世上任后一边倒向法兰克王国,遭到意大利贵族的反对,画面里指责他的是前任教皇阿德里安一世的侄子。右端叉腰的是法兰克国王查理,也即查理曼大帝,他是利奥三世的坚强支持者。利奥三世决定12月25日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仪式,将查理加冕成为“罗马人的皇帝”;作为仲裁员的主教们只能面面相觑,最后决定让教皇利奥三世手按圣经发誓,这是完全按他自己的意愿做的决定;也因此次加冕,此后欧洲延续了皇帝需教皇加冕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b>Battle of Ostia</b>,奥斯提亚战役,多数资料都说这幅壁画的作者是拉斐尔杰出弟子、文艺复兴艺术中唯一一位罗马本地人朱利奥·罗马诺,我也十分认同因为看到了Te Palace里的画笔。公元849年,大批阿拉伯舰船从萨丁尼亚出发前来攻击罗马,作为基督教舰队,那不勒斯国王塞尔吉乌斯一世命令他的儿子指挥舰队,集结在罗马的港口奥斯提亚准备迎敌,教皇利奥四世亲自前往祈祷,为舰队做弥撒;阿拉伯舰队出现后基督教舰队迎了上去,双方陷入混战,激战中突然一阵风暴不期而至,瞬间将双方分开,基督教舰队被安然吹抵岸边,但阿拉伯舰船被风暴吹得七零八落混乱不堪,许多舰船沉没,还有一些船被吹到岸边;风暴停止后剩余的阿拉伯舰船被轻易捕获,许多人做了俘虏,当地老百姓在岸边捡到许多战利品。获胜者用铁链锁着俘虏,押着他们去修建梵蒂冈城墙,从此罗马再没有受到阿拉伯人威胁。</p> <p class="ql-block">火灾厅的拱顶,是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在拉斐尔来到罗马之前创作的。佩鲁吉诺与达芬奇同出韦罗基奥门下,与波提切利同被邀往梵蒂冈西斯廷教堂作壁画。 <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皇朱利叶斯二世让Pietro Perugino 在Stanza dell'Incendio di Borgo装饰拱顶,</span>四个圆形画描绘了造物主上帝及天使、圣三位一体与使徒、基督和他的试探者 (魔鬼撒旦用三个问题试探基督,基督引用圣经一一作答,撒旦的诱惑没成功)、荣耀基督。</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室,看了半个多小时,如今写才是费神费力呀,二天之后终于走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Cappella di Urbano VIII</p><p class="ql-block">经过这座毗邻博吉亚塔的小房间,1631 年由教皇建筑师改建为小教堂,并在其中添加了用镀金灰泥装饰的华丽半月形。拱形天花板由亚历山德罗·瓦亚尼 (Alessandro Vaiani) 绘制,他在去世前不久 (1631 年) 进行了绘制,可能是在他的女儿安娜·玛丽亚 (Anna Maria) 的协助下进行的。拱顶中央描绘了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祈祷的情景,周围是拿着受难乐器的小天使,而半月形则展示了受难的更多场景,如《鞭打》、《荆棘加冕》和《游行》到加略山。很遗憾,我们真的是匆匆而过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Appartamento Borgia</b>,<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衣主教罗德里戈·波吉亚在1492年当选教皇,史称亚历山大六世,他</span>想要立即搬进那套公寓,但必须先进行翻新与改造,尤其是六间大厅,使其更加宽敞且装饰华丽,以同时满足居住和接待的功能。教皇想到了此时已声名赫赫的平图里基奥,“他是华丽的艺术语言和无限想象力的最好诠释者。他奢华的视觉风格以“horror vacui”(拉丁语,意为对空旷空间的恐惧)为特征,一丝不苟地填充每一处的空隙,虽如另类般背离他那个时代理性主义的纯粹性,但却特别迎合这位西班牙教皇的品味,因为在摩尔花纹中成长的他早已对繁复密集的装饰习以为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图里基奥(Bernardino Pinturicchio,最初是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的助手)的绘制在1492年至1494年之间执行,借鉴了复杂的图像程序,该程序使用了中世纪百科全书的主题,增加了末世意义的含义,并庆祝了波吉亚家族(Borgias)的神圣起源。</span></p><p class="ql-block">整个工程的组织表现形式满足了主旋律层面的挑战,这都要归功于画家的能力,他将众人熟知的故事用异乎寻常的手法展现出来,并放置在古典的建筑结构和令人陶醉的场景中。此外,大幅的风景营造出一种幻觉,使得空间看上去向上方和两侧打开,并让平图里基奥可以在其中完成复杂的绘图方案。可是,他的技艺不足以打动亚历山大六世的继任者——尤利乌斯二世,后者没有继续将这些房间用作自己的私人空间。恰恰相反,新教皇憎恶前任的腐败,他搬入了波吉亚寓所正上方的房间 ,并委托更为著名的画家——拉斐尔用湿壁画装饰。从此平图里基奥职业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这样被遗忘了,它们经历了四个世纪的尘封,直到19世纪末才得以修复,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波吉亚寓所的第一个房间称为“<b>神秘信仰之厅</b>”,饰有圣母玛利亚的生平场景,也许叫“圣母生平之厅”更妥贴?这里的壁画已基本凭肉眼可以辨认了:天使报喜、耶稣诞生、三王来朝、圣母升天、圣母加冕、耶稣复活、圣灵降临;拱顶上有大卫王、所罗门王、先知以赛亚、先知耶利米。</p> <p class="ql-block"><耶稣复活>,这是平图里基奥公认的杰作之一,基督被描绘在金色和发光的杏仁状光环中,胜利地战胜了坟墓上方的死亡,石棺下是三名身穿铠甲的年轻的士兵,此时此刻,他们的长矛已经对战胜死亡的基督无效了;亚历山大六世的侧影无疑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肖像之一,被描绘成这神圣景象的见证,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披着一件装满珍珠和黄金的斗篷,三重冠—罗马教皇的标志放在地面上,跪在基督面前,表情自信而安详,肖像透露,亚历山大六世尽管口是心非,但却是一个有信仰的人。</span>此画中还隐藏着一个有趣的事实——棺材上方背景中的舞蹈者是美洲原住民在历史上的首次象征性表现,它们与哥伦布日记中描述的形象相符,而资助哥伦布远航并抵达美洲的是西班牙双王伊莎贝尔与费尔南多,当年促成这桩改变了西班牙历史的婚姻的正是时任西班牙使节的亚历山大六世,历史也会投桃报李啊!</p><p class="ql-block">尽管平图里基奥被瓦萨里评价为过于装饰性,但他确实是那个时代塑造塑造技法最扎实的肖像画家之一。以至于1503年尤利乌斯二世当选后,一刻也不想居住在这套公寓里,因为不愿意日日夜夜都在墙上见到那些他所厌恶的人,他们在平图里基奥的笔下是如此生动真实。</p> <p class="ql-block">“<b>圣徒之厅</b>”,描绘了圣徒们的生平(<b style="font-size:18px;"><i>苏珊娜与长老、圣芭芭拉殉道、圣母访问堂姐伊莉莎伯、圣塞巴斯蒂安殉道、圣凯瑟琳的辩论、旷野中的隐修士圣安东尼和圣保罗的会面</i></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为什么选择这些圣徒,选择这些“修士与色欲”的主题,没有任何已知的根据;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在“圣母往见”场景中,有抹大拉的玛丽亚和伊莉莎伯,这两人本应出现在“神秘信仰之厅”圣母生平的场景中;《圣经·旧约》中的苏珊娜、旷野中的圣安东尼和保罗,这在十五世纪末期还十分少见。</p><p class="ql-block">联想到这间“波吉亚寓所”的主人——素有恶名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据说他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教廷腐败堕落的象征,好色、放荡。作为神职人员,毕竟知晓神的诫谕,也许他也曾在内心里,对那些邪恶的诱惑有过良心上的抗争,但最终无济于事? 我还晓得亚历山大六世有着极其聪明的大脑!</p><p class="ql-block">还有值得提一提的是《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的争论》,教皇的私生子凯撒以马克西米努斯皇帝的形象出现,他身着金衣,坐在皇位上。对面是他的妹妹,仍是少女的卢克雷齐亚,她被描绘成圣凯瑟琳,优雅脱俗。真实历史中的凯撒嗜血成性,为了政治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在女先知厅中谋杀了卢克雷齐亚的丈夫阿拉贡的阿方索,而受过良好教育的卢克雷齐亚,却最终沦为家族的一枚无辜棋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惊叹于拉斐尔在梵蒂冈呈现出的跨越信仰界限的语言自由,但平图里基奥才是真正的先行者。波吉亚寓所中的五间艺术圣殿,将不同时期和层面的历史绘画并置在一起,比如《圣经·旧约》和《圣经·新约》、古典世界和基督的生平事迹故事、基督教和世俗的历史,这样一种“预示象征论”原则构成了波吉亚寓所的作品主干和构图根基。</p><p class="ql-block">最值得指出的是圣人厅的拱顶图案,来自于古希腊作家书写的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神话,后者在故事中转变为圣牛阿匹斯,而公牛恰是博尔吉亚家族纹章的标志,艺术家借此将亚历山大六世与广受崇拜的古埃及复活之神等同。</p><p class="ql-block">同时尽管平图里基奥“熟练掌握着湿壁画技术,西斯廷礼拜堂即是例证,但他在这里选择了蛋彩画作为主要技法,不仅因为它的执行时长比湿壁画更短,也是因为他明确的愿望——将架上作品的技巧和色彩带到墙面上,蛋彩画的色彩饱和度能够与细密画相媲美,赋予壁画童话般的基调。蛋彩画能使用的色彩范围广于湿壁画,大量的青金石、蓝铜矿、孔雀石得以与其他颜色混合应用,金色的使用也更加自由。”</p> <p class="ql-block"><<b>七艺之厅</b>>的主题与波吉亚寓所其他房间完全不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以及文法、修辞、辩证法,都是能将灵魂引向终极真善美的学问。这里的穹隅中有七种人文艺术的女性化象征,她们位于王座之中,身边对应科学或“艺术”的倡导者们围成一圈。</p> <p class="ql-block"><<b>使徒信经之厅</b>>有十二块圆弧形半圆壁,刻画了十二个门徒,每个人旁边都有一位《圣经·旧约》中的先知。半圆壁有厚厚的金色边框,每个人都拿着写有铭文的旗帜,围绕着他们的上半身。虽然这些半圆壁主题相同,但各有千秋,平图里基奥笔下的人物在年龄、穿着、头发和胡须样式上各自不同,因此这一圈人物充满活力。湿壁画安排的顺序,遵照使徒信经中的文字,这些文字都写在使徒的旗帜上。(看看天顶上的胶带,这里会不会很快需要维修了?)</p> <p class="ql-block">昭示基督未来统治的预言,在波吉亚寓所的最后一个房间—<b><预言家与先知之厅></b>内反复出现。在这里,十二块小型穹隅空间中都有一名女先知和男性预言家。这些人物有真人四分之三高,处于蓝色背景中,写有铭文的旗帜在他们身边飘扬。与之相比,拱壁上方的圆雕饰刻画了古代的牺牲场景,其意义以及与下方湿壁画的联系(专家)并不清楚,我更不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装饰画,多么逼真的布帷,精致到爆!</p> <p class="ql-block">这里真是安静,很少人拐进耒看,更沒有旅行团队的参与,很空阔,装饰风格重绿描金华丽浓郁,宗教故事脉络清晰人物形象更趋朴实庄重是我心爱,去年就留下深刻印象,今次读了很多故事之后更要认真观赏了,跟小青年讲着绝顶聪明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他的独养私生女就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她的第二任丈夫死在了这里,最后第三次嫁人嫁到了Ferrara生儿育女,总算把罗马和这一路的城市真正串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西斯庭小堂的标志在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现代画廊先出现,有谁会驻足? 哈哈,还真基本扫了一圈,看展的脚力小青年与我都是顶流。</p> <p class="ql-block">小青年还没进入西斯廷小堂已经在开心笑着了,</p> <p class="ql-block">1508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为纪念其叔父Pope Sixtus IV,特别邀请<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开朗基罗(</span>Michelangelo Buonarroti)在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绘制大型壁画,壁画绘制于1508-1512年间,这就是闻名后世的“西斯廷天顶画《创世纪》”。天顶画总共有将近300平方米的面积,距离地面达20多米,题材都取自《圣经》中“创世纪”的经文章节,描绘上帝创造世界万物与人类、人类始祖的堕落与原罪、大洪水与诺亚方舟等故事。共绘有343个人物,其中有100多个人物比真人大两倍。每个人都是理想的化的英雄人物,每个人都是力与美的统一。这一壁画规模之大是从未有过的。</p><p class="ql-block">米开朗琪罗费了四年的心血完成了这个巨大工程,不仅时间长,工作条件也艰苦,要爬上很高的脚手架,作画时要弓着腰,仰着脖子,眼睛朝天。他整天整年地都是这样辛苦的工作,甚至后来连腰也伸不直了。当天顶画完成后,立即轰动了整个意大利。</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p><p class="ql-block">~中央的九幅主图,从下到上,按《旧约》故事共分为三段九场景,1️⃣创造天地日月:《上帝划分光暗》、《创造日月》、《上帝划分水陆》;2️⃣亚当和夏娃:《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偷吃禁果与逐出伊甸园》;3️⃣诺亚的三个故事:《诺亚献祭》、《大洪水》、《诺亚醉酒》;这九幅图有二次时间窜位,应该是满足画面大小需要的有意为之。</p><p class="ql-block">~主画周边的十二先知画像,其中七位为男性,五位为女性;</p><p class="ql-block">~四角的圣经旧约中有关人物的故事,分别为《大卫和歌利亚》、《犹滴和荷罗孚尼》、《哈曼的磔刑》和《礼拜铜蛇》;</p><p class="ql-block">~两边八个三角形内的关于耶稣祖先人物画像以及绘于主图五幅窄画周围的20个奴隶画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网上搜到这个图,甚喜,收藏。</p> <p class="ql-block"><The Creation of Adam~创造亚当>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画面与故事。只见亚当之手与上帝之手似触未触,亚当还是神情泰然,慵懒地向他的创造者抬起手,对于他即将要体验的苦难毫无知觉;主画左右两侧的三角形拱肩,绘有基督祖先家族画像,表现基督降生之前的世代相传。</p><p class="ql-block">瓦萨里将亚当描述为“一个人物,其美丽,姿势和轮廓具有如此高的品质,他似乎是他的至高无上和第一创造者所创造的,而不是单纯的凡人的笔触和设计所创造的。”</p><p class="ql-block">当世科学家发现上帝的组图结构就是人的大脑🧠,难道开米朗基罗画的时候真有此意?</p><p class="ql-block">无论如何,从此以后,这个场景被大量复制,并成为一种装饰性的常态,来罗马之前好几次在HomeGoods卖框架画的陈列架上看到,正好给了我提前对小青年叨叨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小青年一直笑着,因为他第一看见墙上天花板与地上都人好多,多么质朴的感情呀;而我每每坐在这里总会脑懵圈眼犯花一阵,终于图案渐渐清晰开来进入了脑回路,这恢弘手笔雄浑气势将宇宙的初始人类的创造,以及生命的沉沦与灾难,交错在了不同形态的裸体人像之间!又想着是怎样的米开朗基罗竟然可以凭一己之力完成如此宏大的创作?现代科技手段果然厉害,目前已发现不少次要人物由米圣的助手完成。《大洪水》开笔了创世纪的创作,花了大量时间的“针刺誊绘法”效果很不理想,整个画面人物布局笨拙杂乱;而同时间拉斐尔在隔壁完成了《圣礼的争辩》,画上人物形象姿态生动而优雅,数十位人物各安其位和谐而又不冗杂。<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里乌斯二世常常来探班来催促,</span>他要在死前看到完成的创世纪,带着它去到天堂,但米开朗基罗却不停的在返工,教皇的咆哮都无法改变他创造完美致臻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二十年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马在战争后的悲苦阴影中,到处都是新坟和穿着丧服的人,</span>教皇克莱门特七世(1523-1534)逝世前不久委托,他的继任者保罗三世·法尔内塞(Paul III Farnese,1534-1549年)仍然赏识米开朗基罗,不但委托他开始创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后的审判》</span>壁画,同时也任命他担任宫廷最高的建筑、雕刻、绘画的首席艺术家。已经六十多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开朗琪罗</span>在1535年至1541年间又回到了梵蒂冈,在祭坛墙上开始了又一次艰苦卓绝的绘制,这次他可以挺直颈脖了。</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重回西斯廷教堂,他抬头仰望天顶,他在20前绘画的《创世纪》还如此灿烂炫丽,透露着年轻时的对生命与创造的希望的气息。天国与地狱都在面前,获得宠爱与救赎的生命向上升起,受到诅咒与惩罚的生命堕入深渊,米兰朗基罗望着礼拜堂祭坛后面那一片空白的墙,他看到许多人的肉体,欢愉的,痛苦的,喜悦的,惊慌的;平静的,焦虑的;圣洁的,邪恶的;美丽的,丑陋的;崇高的,卑微的;那些死亡过的肉体,如同《启示录》的记载,听到天使吹起长长的号角,天空闪出火光,大地裂开,死去的肉体纷纷从长久的噩梦中醒转,等待着神的审判。</p> <p class="ql-block">宏伟的壁画《最后的审判》覆盖了位于礼拜堂一端的整个祭坛墙,画面分四层,受主神裁决,左边往上升,善人升天国,右边往下降,恶人下地狱。这里的基督绝没有我们所熟悉的基督的特征,这个带有圣痕的人,没有胡须,年轻,有着闻所未闻的肌肉力量,他是不可识别的;在他完美无瑕的青春之美中,体现了传统信仰的理想,并将美丽的身体视为神圣完美的反映。</p><p class="ql-block">瓦萨里(Vasari)认为米开朗琪罗给了地狱的灵魂审判官米诺斯(Minos)像教皇的司仪拜亚焦达塞塞纳(Biagio da Cesena)的外表,于是后者经常向教皇抱怨画中人物的裸体;还有许多其他人物也是米开朗琪罗同时代人的肖像;米开朗琪罗的自画像出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明显的是在圣巴塞洛缪左手所提的人皮中,</span>是如此惨伤痛苦的自己 ,一张剥得空荡荡的皮肉悬在天界与地狱之间!</p><p class="ql-block">瓦萨里预言了这件作品的惊人影响,“这幅崇高的画作,应该成为我们艺术的典范。神圣的苍天(Divine Providence)已将它赋予了世界,以表明她可以为地球上的某些人带来多少智慧。”</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到达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寻觅文艺复兴三杰老师们的手笔!1478年西斯廷礼拜堂建成时,洛伦佐·美第奇派了波提切利、吉兰达约(米开朗基罗的老师)、佩鲁吉诺(拉斐尔老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塞利和西诺雷利等</span>等一批艺术家到罗马,为西斯廷四世新建成的教堂创作壁画,这成为西斯廷教堂的第一批画家。南北墙上各绘六幅画作至今留存,东西墙上各绘两幅画作已经被覆盖,画作分别描述摩西和耶稣的生平故事。</p> <p class="ql-block"><b>~摩西生平~</b></p> <p class="ql-block"><b>Moses Leaving to Egypt</b>,<span style="font-size:18px;">摩西去埃及,</span>南墙从西边起第一幅画,佩鲁吉诺(Perugino)1482年完成。佩鲁吉诺与达芬奇同窗,是拉斐尔(彼时还未出生)的老师,平图里基奥作为助手也参与了绘制。此图分4个部分:(1)摩西与岳父叶忒罗话别;(2)天使要求施行割礼;(3)摩西次子接受割礼;(4)牧羊人在舞蹈。放大面面,有没有看出拉斐尔端庄恬静笔风的出处?</p> <p class="ql-block"><b>The Trials of Moses</b>,摩西的早年历练,桑德罗·波提切利绘制,1481-1482年,主要讲述:(1)摩西打杀埃及督工、逃往米甸;(2)摩西在水井边帮助叶忒罗女儿;(3)摩西遇见上帝交托任务去解救以色列人;(4)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一幅就是连环画! 爱上湿壁画本不需要理由,但想要找,这便是其一。波提切利师从韦罗基奥,与小他7岁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是同学,拥有着比(师侄)拉斐尔还要温婉华丽的手笔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The Crossing of the Red Sea</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跨越红海,于1481年完成,可能由比亚焦·安东尼奥(Biaggio d'Antonio)绘制,也有人认为作者是罗塞利或吉兰达约。</p><p class="ql-block">比亚焦·安东尼奥(Biaggio d'Antoni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在西斯廷的壁画创作时,主要作为科西莫·罗塞利的助手,但这幅画的风格更接近安东尼奥其他作品的风格,他比较擅长较大的战争场面,风景人物的装饰风格浓郁,人物的精神面貌有仪式感,非常适合宗教气氛。</p><p class="ql-block">此图细分的四个场景(1)摩西与法老谈判,经过反复劝说和斗法,迫使法老允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2)分开红海显神迹、法老追兵被淹没;(3)天气不助法老;(4)摩西领众人越过红海、前往迦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Descent from Mount Sinai</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走下西奈山,又名摩西传递诫碑,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柯西莫.罗塞利(Cosimo Rosselli)于1481年完成。</p><p class="ql-block">场景一个个展开:(1)上帝告知西奈山上的摩西十条戒律,并手书在石碑上给了摩西;(2)见哥哥亚伦带着大家在祭拜金牛犊,摩西愤怒的摔碎十戒石碑;(3)坏人要被惩罚,摩西率大家观看;(4)摩西重获诫碑,石碑放入约柜,犹太人终身铭记。叹惜照片(偷)拍得很模糊,尽力了。</p> <p class="ql-block"><b>The Punishment of the Rebels(Core, Daton and Abiron)</b>,<span style="font-size:18px;">惩罚可拉党,</span>也由波提切利于1481年完成。场景一:(右)摩西带犹太人走出埃及后,犹太人可拉蛊惑大家不满,意图取代摩西和大祭司亚伦;场景二:(中)凯旋门下,在六角形的火炉前,可拉一伙被灼伤,东倒西歪的扔掉了手中的香炉,戴着蓝色教皇帽子的是摩西的哥哥亚伦,前面穿绿袍子很淡定的是摩西; 场景三:(左)事实教育了大家,突然地裂,可拉一伙陷入裂缝,被大地吞噬;但可拉的孩子是无辜的,得以幸免。背景的凯旋门上镌刻一行铭文:“除了上帝所呼召的,就像亚伦一样”,意寓上帝的惩罚会落在那些反对上帝指定领袖的人身上。波提切利笔下的洒脱自不待言,他的透视技法亦成熟高超,凯旋门建筑画得极为逼真。</p> <p class="ql-block">(左)<b style="font-size:18px;">The last Days of Moses</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摩西的最后岁月,由卢卡·西诺雷利(Luca Signorelli)于1482年完成,他以独创的透视前缩画法为世界艺术史上一绝,在Orvieto留下惊世绝品。这幅画有五个场景;(1) 前景左边,摩西授予约书亚为继承人,他半跪在地上,从摩西手中接过权杖;(2)前景中右,摩西头上已有了光芒,他手持权杖,向犹太人民宣读圣经,他的前面放着约柜,约柜里有两块刻有十诫的石碑,还有一个盛有吗哪(Manna)的金瓮; (3)上中后景,摩西登上尼波山,天使向他展示耶利哥附近的“应许之地”,可惜摩西不可能到达了,因为他将去世; (4) 摩西拄着权杖,带着助手约书亚慢慢下山; (5) 摩西在摩押山谷去世,死时一百二十岁,犹太人极为悲伤,为他守灵30天,然后去往迦南定居。<b><i>请注意画面左侧半裸男士和背对画面的优雅男士,据说可能是画家本人,这个自恋得厉害😂!</i></b></p> <p class="ql-block"><b>~耶稣生平~</b></p> <p class="ql-block">西斯廷礼拜堂北墙上的第一幅画是佩鲁吉诺的壁画 <b>The Baptism of Jesus</b>,耶稣受洗,讲述耶稣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的故事,平图里基奥作为年轻的助手,一起参与了绘制。彼得罗·佩鲁吉诺是拉斐尔的老师,波提切利和达芬奇的同学,是文艺复兴中早期的重要画家,他的老师韦罗基奥虽然算不名列伟大的画家,却肯定是一位伟大的老师,教出了这样几位名垂千古的大画家。</p><p class="ql-block">(1)耶稣和约翰站立在约旦河中,约翰正在为耶稣施洗,圣灵鸽子飞临耶稣头上;(2)天空中,上帝在天使的围绕中,观看着耶稣受洗; (3)右,耶稣在讲道;(4)左,约翰在讲道。整幅画是非常严谨的对称构图。</p> <p class="ql-block"><b>Temptation of Christ</b>,耶稣接受考验,<span style="font-size:18px;">波提切利用壁画</span>讲述着耶稣受洗后接受魔鬼的三次考验等故事。此图分为:(1)左上,试探“石头变食物”, 耶稣说:“经上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2) 中轴上,试探“从教堂顶上跳下”,耶稣说:“经上说,不可试探你的上帝”。(3)右上,山顶试探“把世上一切都给你”,耶稣说:“撒旦退去吧,经上说应当拜上帝,单要侍奉他。” 于是耶稣让魔鬼离开,他接受试探完毕了。(4)中轴,治愈麻风病人,主场景中没有耶稣,是一位被耶稣治好麻风病的少年,基督在天使簇拥下目睹这一场面。这里波提切利又展现了超然的透视技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Vocation of the Apostles</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召唤使徒,1482年由米开朗基罗的老师多梅尼科·基兰达约完成。故事发生在山谷之中,画面包含了三个场景:(1)左,耶稣召唤彼得和安德烈,耶稣站在岸边,用伸出的手叫彼得和安德烈的渔民跟着他,坐在他们的渔船上。(2)右,耶稣召唤约翰和雅各,雅各、约翰和父亲西庇太在海上打鱼,基督在岸上召唤,圣彼得和圣约翰站在基督后面。(3)中,接受耶稣祝福,圣彼得衣着金黄色,圣约翰衣着深绿色,两人跪着领受祝福,旁边有许多围观市民。</p><p class="ql-block">壁画的透视处理的非常好,人物的大小代表了空间位置,而不是重要性。前景的树木采用较深的颜色以对比出出人物、山崖,使之更突出。画面背景也处理的一丝不苟,就连飞过的小鸟都刻画的细致精美。他在的岁月,佛罗伦萨曾以基兰达约的壁画为尊,他的画就是工整大气一丝不苟,研究历史的不妨去看他的画去了解当时的吃穿住行。</p> <p class="ql-block"><b>Sermon on the Mount</b>,山上讲道和治疗麻风病人,柯西莫·罗塞利(Cosimo Rosselli)于1481年完成。整幅画分三个场景:(1)右后, 基督发现很多人在加利利海西岸的山上,就带着使徒们登山; (2)右,表现耶稣在山上布道之后的奇迹,有一个麻风病人,看见耶稣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抚摸他,他的病就好了,并叮嘱他不要告诉别人,因为他不愿意人因着不良的动机而来跟随他。(3)左,基督对公众讲解基督徒的言行准则,著名的“八福”。</p><p class="ql-block">耒自佛罗伦萨的罗塞利在文艺复兴艺术史上的声名不是很大,我在这里才认识了他,能够与波提切利佩鲁吉诺同朝作画,应该在当时也是声名显赫之辈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The Deliver of the Keys</b><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耶稣将天国钥匙交付彼得,由</span>佩鲁吉诺完成;场景分:(1)中,耶稣将天国的金银钥匙交付给跪在地上的彼得;(2)前左右,众门徒围绕耶稣两旁,右起第5人为画家自画像;(3)左中小,纳税银(Tribute Money),在伽百农有税丁上门收税,耶稣让圣彼得去钓鱼,从钓来的鱼嘴里拿到一块钱纳税。(4)右中小 “犹太人向耶稣扔石头”,犹太人在向耶稣扔石头,表示他们的反对。犹太人的死刑方式就是扔石头直到把人打死,钉十字架是罗马人的死刑方式。(5)位于中轴线上方的所罗门圣殿。</p> <p class="ql-block">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 这是我们最熟知的故事,耶稣的门徒犹大将耶稣出卖,由罗塞利和比亚吉奥.安东尼奥(Biagio d'Antonio)共同完成。可惜我沒机会拍到近照,只有上面照片中右图远景,好过没有?虽不喜欢犹豫间仍网上盗了一图,这幅画中犹大是唯一背对着我们的人,身着黑衣头顶黑环,他的背后—魔鬼撒旦以蝙蝠的形像在等待进入犹大体内。</p><p class="ql-block">耶稣身后是三扇窗,窗面画由意大利画家比亚吉奥.安东尼奥(Biagio d'Antonio)完成。(1)耶稣在橄榄山客西马尼园祈祷;(2)犹大用亲吻的方式出卖了耶稣,耶稣被逮捕;(3)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p> <p class="ql-block">西斯廷教堂东面墙上有两幅壁画,左侧<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接耶稣生平系列的</span>是<b>Resurrection of Christ</b>,<span style="font-size:18px;">耶稣复活,</span>表现的是耶稣受难三天后复活,由荷兰画家亨德里克.波洛克(Hendrick van den Broeck)于1572年完成。右侧<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接摩西生平系列的</span>是<b>Disputation over Moses' Body</b>,<span style="font-size:18px;">争夺摩西遗体,</span>意大利画家马提奥.莱切(Matteo da Lecce )于1574年完成,他曾师从米开朗基罗。</p> <p class="ql-block">整个西斯庭小堂的湿壁画历经百年的创作终于完成了,我们也依依不舍得继续梵蒂冈的梦游。</p> <p class="ql-block">都说中世纪的教庭骄奢淫逸,这是物证?</p> <p class="ql-block">以为一切都该结束了,不曾想小卖部也设在了如此华丽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我来了,我震颤;我走了,从此有梦有远方,还带走了“雅典学院”冰箱贴,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走入了无尽的长廊,沿途的风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一个接一个风格冏异的绚烂穹顶,</p> <p class="ql-block">一幅又一幅的湿壁画布满天地;</p> <p class="ql-block">偶尔窗开,望见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提醒着迷醉的我们身在何处。</p> <p class="ql-block">画匠画得辛苦,我也看得辛苦,不舍得低头看路,只愿一心一意投入画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回眸间,只盼着三生有幸重归此处;</p> <p class="ql-block">小青年毫不留恋地离开着,二旁橱柜上的画是多么精妙,有几许凝视几多顾盼?</p> <p class="ql-block">近四个小时后,终于找了梵蒂冈食堂,为了省事省时订好的午餐,管饱而已美味谈不上。</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离开相当有仪式感,我们在庭院里东突西走就是出不去,原来此地是唯一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小青年在下面等着我了,这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扶梯之一!</p> <p class="ql-block">出得大门亦是进口处,人山人海啊,艳阳下进博物馆是好选择,</p> <p class="ql-block">小青年又要整装待发了,</p> <p class="ql-block">Wait,让我们先去吃一个Gelato吧🥹……</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八月下旬,上午的Vatican Museum人流时多时少,并不拥挤也不闷热,基本想让小青年看到的都成功留影;在Appartamento Borgia多花了点时间,把罗马和这一程的所有城市真正串起来了;雅典学院自然是重点,让小青年自己听audio,听不听得懂随意,艺术受到感染即可,这些故事本身于我都太缺乏理解的文化基础更别论小靑年了。小青年一直开心笑着,事后说喜欢拉斐尔室和Cappella Sistina,因为墙上天花板与地上都人多,多么质朴的感情呀,他真的喜欢人多,而这次我的重点是看西斯庭小堂二旁的Fresco,都是文艺复兴早期大师们的杰作啊,继续感佩老米的杰出构思出手卓尔不凡。</p><p class="ql-block">如果再来梵蒂冈博物馆,我想有机会看拉斐尔凉廊,认真观赏拉斐尔挂毯,停留教皇宫的尼古拉厅(安吉利科壁画),相认更多希腊神话里的人物雕塑,波吉亚公寓要补看先知厅,西斯廷小堂里争取拍到最后的晚餐。写美篇的好处是整理出自己的遗憾,去年偷了懒,今年的参观仍是凭直觉,重复了体验,也好的,世界级的艺术品值得一遍又一遍的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24/20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