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堂

兰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说杨家堂村是“小布达拉宫”就想亲自去看一看,其实不然,感觉有点夸张了,但是在那个明清朝代能够设计布局这样一个紧密而整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条条小路相通的村落实为罕见,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勤劳的杨家堂人顺着山势一级级向上延伸,建成了“阶梯式”的民居,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2至3米,伸展高层200米,逐步形成了五层18幢土木架构气势宏大的清代民居群,可想而知古人超越的智慧与勤劳,让我们后人叹为观止油然而生的敬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村里,那些房屋朴实无华的外观,斑驳的夯土黄墙刻满岁月留下的痕迹,古色古香、原汁原味,走在石板小路上看不见人往,几乎是关门闭户,显得非常清静,村里现有99户311人家居住,经济来源主要是以种植高山茶叶和水果,走在小路上,偶尔也遇见几家当代茶座、住宿、小饭馆,都布置很精致,进去歇个脚,喝点茶水感到非常温馨,真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仿佛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令人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家堂古村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树参天,</span>百年老樟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果树成林,黄墙黛瓦连绵成片,马头墙错落有致,形成典型阶梯型古村落,翘首相对的马头墙记录着山间缓缓流逝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俯瞰古村落,排列密集的传统土坯房屋顶尽收眼底,青灰色的瓦覆盖的屋顶与翘角屋檐的设计元素,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绿油油的茶树、果树围绕着村落,犹如梯田而美,连绵起伏的山峦和村落建筑群,显得格外醒目,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走在这条小径上,仿佛可以闻到淡淡的茶香,感受到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间云雾缭绕,给古村落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在薄雾笼罩下显得格外清新,这样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最有故事的地方,则是宋氏祠堂家训馆,杨家堂始建于1655年前后,始祖系明代开国文臣、著名大儒宋濂的孙子宋可三。清顺治十二年,宋可三第八代世孙宋显昆从附近的呈回村迁居杨家堂村,至今村中90%以上人口仍为宋姓。该村故名“樟交堂”,宋氏族人因杨家将保卫大宋的事迹,后将村名改为“杨家堂”,取其庇佑之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明代开国名儒宋濂后人的栖息之地,如今宋氏宗祠依旧伫立在村落中央。数节台阶之上,一道简单的砖石拱门之上,书写着“京兆宋氏”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建筑,两进三开间,即使是透过细密的雨丝望过去,宋氏祠堂依然庄严肃穆,显露出宋氏子孙对祖宗的崇仰和膜拜,正堂壁龛上有三副彩绘,他们是宋氏众太公们的画像,上悬“垂裕后昆”匾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祠堂内设有简易戏台,最特别的是,戏台以宋氏宗祠家规十条为背景,将仁义传家的家风传承数百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氏家族宋谱家规,十条三字箴言,“重孝友、崇忠敬、敦礼义、谨廉耻、正名分、敬师友、培祖茔、尚勤俭、戒骄奢、息词讼”,刻印在樟交堂,影响着子孙后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家堂“夫妻树”也是一道亮丽风景线,站在村口必经之路上,第一眼所看到就是慕名而来的自然景观,两棵盘根错节的古樟树,它们相互依偎,像夫妻一样亲密无间,因此村民们称它们为“夫妻树”,谁知道它们竟然还是一对年龄悬殊的老夫少妻,树龄相差达200年,大树树龄约500年,小树树龄约300年,数百年间,它们就这样相依相守地共同见证着杨家堂村的沧桑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巨大的古樟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古老的石阶蜿蜒曲折向上延伸,通向山顶上的古老村庄。这棵老樟树见证了无数代人的成长与变迁,成为了村民们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寄托。走进这里,仿佛踏入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中,每一处景致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与自然和谐的共存。</p>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兰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