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八达岭 ‍ 作者 川页

<p class="ql-block">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万千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宁的鸭绿江边,长6350千米。八达岭长城位于京西北60余公里处,这一带的山峦险峻起伏,而长城依山就势,蜿蜒逶迤,如一条奔腾的巨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现存关城建于明⋯</p><p class="ql-block">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 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 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仲夏时节,我们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情,从王府井大街出发前往八达岭长城旅游。这里位于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修建于明代,是中国古代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万里长城中最早向游人开放、最具代表性的景区。我们排队依次缓行登上揽车,驶向最高的山峰。</p><p class="ql-block"> 八达岭长城采用了“依托地形、用险制塞”的修筑原则,用料讲究,建造技术高超,由关城、城墙、敌楼、烽火台等结构组成。八达岭长城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完工于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前后历时84年。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逐步修复和开发,八达岭长城拥有敌楼、岔道古城、古崖居、望京石、天险留题、水关长城、中国长城博物馆、梦幻长城球幕影院等景点。八达岭长城在明代是居庸关八景之一,是明代北部边境的重要关口,明代巡关御史王士翘曾在《居庸论》中说:“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还具有的自然之美、人工建筑之美、精神之美结合的审美价值和作为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见证者的人文历史价值,关于它的传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还是重要的国家礼宾接待场所国家礼宾接待场所,累计接待了500余位国家元首和8000余位部长级以上的外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八达岭长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八达岭”名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较为有名的有以下四种,但都与道路四通八达有关, 故称八达岭。八达岭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军事战略要地。早在战国时期,燕国在八达岭设塞,并修筑燕长城。秦始皇时,在燕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缮,成为秦代长城的一部分,并在八达岭修建“居庸关”,在汉代完工。南北朝时期,北魏世祖曾在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66年)修筑“畿[jī]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边。北齐文宣帝于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天保八年(公元557年)两次修筑长城,北齐长城西起黄河,经上谷、居庸关向东延伸至海边。后来,隋朝的隋文帝也在北魏、北齐长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缮。后经弘治始建、嘉靖增筑、隆庆修缮、万历完工。</p><p class="ql-block"> 其建筑特色为:“用险制塞”。八达岭长城在修建时遵循依托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将关城修筑于关沟古道的咽喉处,城墙以关城为中心向南北两峰延伸,按照山脊走向而建,不求取直拉平。这样可以借助山脊的高度和险要地势,减少砌土填方,省工省料。敌楼和城墙随地势而建,因地制宜,</p> <p class="ql-block">  八达岭长城主要由关城、城墙、敌楼、烽火台等设施组成。关城是八达岭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修建。最初只有南北城门城楼两座,敌楼两座,城铺两间。后改建为东、西两道城门。平时敞开供行人出入,战时紧闭。城墙</p><p class="ql-block">八达岭长城墙体多采用石砌或石砌包砖的方式修筑而成,墙体主要包含以下建筑要素:垛口,又称雉堞[dié],是位于长城墙体御敌面顶部或相关防御工事顶部的齿形矮墙,高度约1.7—2米,士兵可以借此护卫身体;女墙,又称女儿墙、宇墙、俾倪、埤倪、睥[pì]倪,多建于长城内侧,高约1米,主要起保护作用;墙体顶面,多为方砖平整铺砌,便于士兵或马匹通行,陡峭斜坡之处多用楼梯;券门,城墙内侧每隔几十米修建的拱形洞口,内有石阶快速通向墙体顶面,当发生战情时,士兵可以 通过券门迅速登城参战;马道,靠长城内侧墙体修建的斜向通往墙体顶面的坡道,可供守城士兵、马匹通行;排水沟和吐水嘴,用来排出墙体顶面的积水,每隔一段距离修筑一个;战墙,又称拦马墙,是建于长城线外侧的的有利地形上的间断墙体,以砖石材料垒砌而成,墙面上设有射孔用以防御;瞭望孔和礌[léi]石孔,瞭望孔为30厘米左右的方洞,用于观察敌情。敌楼,又称城台,由基座、中室、台顶三个部分组成。中室可以住人,一般用来储存粮食和弹药,四周开有若干箭窗供观察和射击用。台顶的作用是瞭望和射击。这种空心敌楼既可攻战,又可驻守,可容纳约50人,是由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创建的。烽火台</p><p class="ql-block">烽火台又称墩台、烽燧,是独立于城墙之外的高台,它是古代的通讯设施,用以传递军情,如遇敌情,白天燃烟称燧,夜间点火叫烽。其目的就是迅速将前方的军情传递给后方统帅。</p> <p class="ql-block">  长城,一条俯卧在群山尖一的龙,深黄的巨石记载着历史的沧桑,一座座峰火台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而今,我登上了长城,我的所见所感,来表达对长城的敬畏与赞美。到了好汉坡,这是一块比较高的地,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到处悬崖峭壁,远处朦胧的烽火台,似乎有人在那招手。遥想当年战火风飞的年代,英勇的战士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民,在这浴血奋战,击败来犯的侵略。长城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比起那梦想万世不灭,筑造长城、阿房宫,兵马俑的赢政,是无比高明的。今天,看着长城,不禁惊叹它的艺术建筑,更惊叹于它忠心不悔地守卫中华国土数千年的坚强毅力,相信他不止能在中华国土上绵延万里,可以在那条历史长河上绵延万里,还可以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绵延万里。</p><p class="ql-block"> 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抚摸着城墙,看看长城的雄伟壮大,明白长城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八达岭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横跨山川,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汗水,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八达长城不仅是一座古老的长城,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p><p class="ql-block"> 诗云:“陡壁长城险万重,八达岭上卧苍龙。台楼迤逦将托日,垛口延绵欲锁虹。接塞外,扼居庸。天连漫道玉关雄。登高眺远秦皇忆,岁月能评过与功”。又云:“风轻云淡,心共高飞雁。不让须眉夸好汉,震脚碑前报万。敌楼垛口连峰,白衣上下如风。不惧此坡忒陡,昂昂已作头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