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式和横式是否应该具有一致性?

诗与远方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次听课,老师在课堂上组织交流这道题的第一道时,发现学生出现了很大的争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教师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让觉得这样解答是错误的同学举手,居然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仔细听学生分享的想法,明白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打退位点、没有写进位1,这样的理由出乎我的意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首先肯定的是:进位1和退位点一般是应该写的,即便是写出来也会有学生遗忘,所以写出来会更放心一些,要求学生尽可能按照要求都写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师接着指出了班级里的个别学生虽然没有写退位点和进位1,不过他们在计算的时候,都能够记住进位1和退位,计算不出差错,他们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但一定是写在脑子里了,或者说没有写出来,但相应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缺少,所以对于这部分“思维高手”,允许不写出进位1和退位,看得出来,老师根据这部分学生思维能力,放宽了要求。其实,老师们如果仔细翻阅课本,一定会发现:课本上也有很多地方并没有退位点和进位1的标识,应该说教材是给出了具有“竖式高手”特质的示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师生交流之后,学生表示同意,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笔算中,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当老师再次询问学生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大致有三派:正确派,错误派和迷惑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发现真正有思考的学生实际上都属于迷惑派,通过与部分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认为“说对呢,好像又不对,因为第二步的要算的是26+27,但这个简便竖式算的却是27+26,说不对呢,但是得数好像又没有问题。所以学生给该题打上了大大的问号,并不直接肯定地说是对或者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在这道题练习之前,学生完成并交流的补充竖式计算问题,老师要求学生写出了竖式所对应的横式,其实也是为这道题做铺垫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师引导学生写出该简便竖式所对应的横式,再按正常笔算写出原横式的两个竖式。接着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虽然两个横式得数相同,但是其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单纯只是为了得出得数,该竖式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加法是具有交换律的,虽然该运算律到四年级下册才正式学习,但一年级一开始学习数的组成和加法运算的时候,其实就直接在用,只是不说“交换律”三个字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验算的时候,其实也在运用加法交换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此看来,竖式还是应该和横式具有对应关系,也应该具有一致性,换句话说就是:竖式和横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而不仅仅是追求一个得数,像练习第6题的第一道虽然得数是对的,但竖式并不能还原到原来横式,所以并不合适。我希望孩子们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准确选择两步计算的算法,同时希望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注意竖式和横式的一致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