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榕树是中国南方常见乔木,分布在浙南及江西以南地区,尤其在福建、广东等一带广为种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榕树生长速度很快,能够迅速地生长和繁殖,形成庞大的树冠和庞大的根系。榕树为了满足自身呼吸的需求,会在茎和枝条上长出气生根。气生根可以在空气中获取氧分和水分,当气生根接触土壤后就会变得粗壮,成为榕树的支柱根。支柱根不仅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且可以支撑树枝不断地往外生长,最终形成“独木成林”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榕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福”字的象征。由于“榕”与“龙”谐音,榕树也被视为“龙”的象征。其次,榕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是“长寿”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榕树是闽南和台湾地区乡村的标志物,有“无榕不成村”之说。几乎每个村庄都种有象征繁荣昌盛的榕树。千百年来,闽南和台湾的民众崇榕爱榕,演绎成具有独特妙趣与情韵的崇榕民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粗硕的树干,宽大的树冠,榕树最能勾起人们的乡思。昔年老辈人“过番”(出国谋生)要带上榕枝和一小撮乡间寺庙中香炉的香灰,以示不忘家园,要像榕树那样落叶归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相信老榕树有“神”,不敢随意砍伐或迁移,而任其盘根百曲,风捋长髯。榕树又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每逢盛大的节庆,人们喜欢采撷榕枝扎彩楼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端午节这天,人们用榕枝蘸着雄黄酒喷洒庭院以驱“五毒”。举凡喜事也都要用到榕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纲在《榕木赋》中有曰:“南有巨木,其名曰榕,下蟠据于厚地,上荡摩于高穹,雨露之所霶润,雷霆之所震耸,日月之所照烛,乾坤之所含容。”从这个角度来说,榕就是“容”的意思,既能容己且能容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榕,容也。常为大厦以容人,能庇风雨,又以材无所可用,为斤斧所容,故曰榕,自容亦能容乎人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5月14日下午3点5分,蔡国强在故乡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成功点燃导火索,以扫把为笔、火药为墨,勾勒出一棵参天古树,完成他的一幅巨型火药爆绘壁画《同文、同种、同根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天恰逢母亲节,蔡国强说,这幅作品不仅是他对闽台缘博物馆开馆的献礼,也是献给泉州故乡和家乡父老,特别是奶奶和父母的一份厚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画高达18米、宽9米,面积达到162平方米,堪称“世界最大火药爆破壁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闽南话里,榕树的发音同“情”,蔡国强以闽南常见的榕树为题材创作,寓意深远。除了各种祝福寄望,喻闽台两地情缘相连,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是非常妥却的。尤其是陈设在闽台缘入门大厅中央,有非常强的震撼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国强的这幅巨画也成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