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铁匠兄弟李继孔,二十岁就从事打铁的行业,至今当铁匠师傅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他1955年出生,一直居住在矾山镇北关村前河北岸的一处园子房内,上世纪七十年代对这处园子房进行了翻建。把三间小园子房翻建成大三间的住房,这处房子用的材料当时在矾山堡都是最好的。这处园子房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建起了。是我的父亲和我二叔兄弟二人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劳动,在这里置办了几亩菜地,建起了这处园子房,也是他们兄弟二人的居所。新中国成立以后二叔一家一直居住在这里,这也就成为了我的铁匠兄弟的居所。我的二叔51岁就去世了,那时李继孔刚刚11岁,还是一个孩子。他们兄弟姐妹四人,大哥原来叫李继宏,被北关村杨家招了女婿,改名为杨巨。所以我的二叔去世时虽然他只有11岁,但是他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还有两个妹妹,一个没有读几年书,就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一个读到了高中毕业。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婶婶在我的二叔1965年去世后,和三个孩子一起生活,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七十多岁去世,把孩子们都抚育成人,并且成家立业。我的堂弟李继孔,小我一岁,从小未很好地读书,特别是父亲去世就更没有条件读书。六十多年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极为艰难地生存下来,并且走出了一条自己创业生活的道路,在家族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串串艰苦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在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时也就是12岁,15岁被安排去张家口参加工程建设,仅仅15岁,和人们一样打山洞,推渣搬石,什么活都干。一去就是三年,现在谈论起那个年代他依然是津津乐道。18岁被安排到矾山公社农具修配厂【矾山铁业社】当学徒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奠定了他一生为业的铁匠生涯,也就注定了他一生和铁匠炉大锤不能分开,成就了他铁匠师傅的称呼。在矾山公社农具修配厂他被分配到手工打制车间,就是传统的铁匠打制农民需要的农具车间。他拜矾山有名的铁匠袁富荣,袁富贵兄弟二人为师。开始了铁匠生涯的第一步,他没有读几天书,没有多少文化基础。在师傅们的严格管教下,他刻苦地学习掌握打铁技术,从一点一滴学起。那时学徒的基本工作就是抡大锤,每一天一位师傅要打出几十张铁锨的定额,一张铁锨要打几十下,一天下来就是抡上千次大锤。他每天先师傅们到车间,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然后在打铁的时候,记住每一张铁锨的锤数,并且记住重点打在什么地方。从打铁锨到打马掌,钉马掌以至于各种农具和人们家里用的生活用具。他没有笔记只有用心记,牢牢打铁中的每一道工序,火侯,工艺程度,工艺顺序。三年学徒他基本上掌握了打铁的各种技艺,能够独立地从事打铁这个行业了,这就意味着他出师了。</p> <p class="ql-block"> 当时还是人民公社化的时代,各个生产队都饲养着几十头大牲畜,有大牲畜就需要钉掌,这一方面的需求量很大。北关大队看准了这个商机。在前河的公路边盘了一处铁匠炉,置办了几件最原始的铁锤等简单用具,聘请刚刚出师的李继孔为铁匠师傅,除了为本队的牲畜钉掌外,还能为外队的牲畜钉掌,也能打制一些农具对外销售,这也是当时农村生产队的一个手工艺副业。他每天由生产队记工分,年底有些不多的利润补足。这样他真正地开始了他一生在的铁匠岁月,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成为了矾山一位真正的现在还在坚守的铁匠师傅。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随着人民公社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体制解体,一夜之间存在了近三十年的生产队不存在了。他同北关大队协商,盘下了这个他在这里工作了几年的铁匠炉。这就是他开始创业的第一笔资产,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私人产业。从这里开始,几十年的打铁创业起步了。他开始学习考察市场,研究农村的人们需要什么样的铁制品。从钉马掌到铁锨,斧头,镢头,锄头,勺子铲子等等,只要是人们需要的他都做,这样打开了他的销售门路。</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从1982年开始独立单干的。那时矾山有农具修配厂,还有东关,大街,等几家铁匠炉,从事一种行业。开始是他和妻子两个人干,他是师傅,妻子高生兰抡大锤。后来有两个学徒工,同他学习铁匠手艺,有了抡大锤的。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东灵山的旅游开始起步,那时东灵山上有几十匹马,供游人们骑行。他就每个星期六日到东灵山去给山上的马钉掌,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东灵山上他成为了唯一的给马钉马掌的铁匠师傅。后来矾山农具修配厂解体,大街,东关的几家铁匠炉先后闭炉停业,矾山只有他一家铁匠炉一直在坚持到现在。他有两个儿子李栋梁,李栋军,都跟他打过铁,也就都是他的徒弟。大儿子李栋梁成家立业后,离开了铁匠炉,另创新业。二儿子李栋军初中毕业后,跟他当学徒工,现在基本上都掌握了他的所有的铁匠技术,一个人可以独立打造各种铁匠打制的器具。一个人开车到东灵山和各地钉掌并销售各种铁制品。所以,他的二儿子成为了他的铁匠技艺的唯一传人。传统的铁匠器具的需求量,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越来越少。现在他的庫房里库存了很多铁锨,铁铲,铁勺,马嚼子,铁笼头,门哗啦等等传统的铁制器具,做工都很精细。2017年涿鹿电视台【美丽涿鹿我的家】节目组,曾经到他家进行了拍摄,因为矾山仅仅就有这一家传统的铁匠炉了,也可能是一个即将消失的铁匠技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他已经六十六岁了,他也步入了老年的行列。前几年他得了一场大病,在两个儿子的陪伴下,到北京某个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回来后在妻子和孩子们的照顾下恢复的很好。他老了也有病了,所以干不动了,他所有的铁匠技艺都传给了他的二儿子李栋军,他现在只是进行铁匠技艺的指导工作了。他的妻子高生兰每天带着他以前打制器具和儿子现打的器具以及从外地进的铁制品,在大街上进行销售。现在他的铁匠炉是矾山唯一的一座,他从18岁开始学铁匠技艺到现在已经近五十年。在人生五十年的历史上,他几乎每天和炉火铁锤为伴,在叮叮当当的锤击声中度过。一火一锤中消磨着逝去的年轮岁月。就靠着这一座铁匠炉,一双手把两个儿子抚育成人并且成家立业。他没有读几天书,却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了铁匠的技艺,用这个技艺走过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祝愿他的铁匠炉火更旺,铁匠铁锤的敲击声永远响彻在矾山大地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