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携手做好衔接 传承发扬中华文化

徐晓伟工作室

——古诗文微型课课例展示及交流活动 <p class="ql-block">  小初衔接谱新篇,教育接力促发展。2024年10月11日上午,魏都区徐晓伟名师工作室携手区属各中小学,在许昌市八一路小学进行了中小学语文主体性教研活动。许昌市八一路小学董建霞老师主持此次活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各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参加此次活动。</p> 一、示范引领    深耕课堂 <p class="ql-block">  许昌市八一路小学李梦蝶老师的《伯牙鼓琴》一课,为我们展示了一段朋友易得知音难觅,伯牙子期的千古佳话。李老师依据新课标从大语文观出发,深挖文本,巧设情境,精心设计了教学情节。从“读知音情—知知音情—懂知音情”,层层递进,整个课堂板块非常的清晰,顺利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亮点在于:音乐贯穿整个课堂;多样诵读体会古文韵味;积累仿作使学生感悟古文魅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次开展想象;资料拓展丰富。</p> <p class="ql-block">  在许昌市光明路小学赵婷婷老师《书戴嵩画牛》一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目标意识和主体意识植根于课堂之中。首先,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赵老师结合课标,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及目标定为读文言文,读出文言文节奏和韵味,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结合资料大胆辨析。其次,语文要素落到实处。赵老师着重通过读文理解文意,抓关键词、想象、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生动讲述故事。这样既巩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又落实了语文要素,而且,提升了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许昌市十六中宋亚星老师的《小石潭记》,整个课堂教学层层递进,“理其踪—赏其景—悟其情”,思路清晰。尤其是在讲作者情感的时候,宋老师结合作者生平背景,总结了“乐”的五个方面和“悲”的三个方面,是本课的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 魏都区实验学校的高源蔚老师《品角度 折送别》一课,采用了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赏析角度。尤其,无论是“炼字”还是“意象”,在初中诗歌赏析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学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识,做好了小初衔接。</p> 二、以研促教    聚力成长 <p class="ql-block">  许昌市八一路小学的赵老师、马老师和魏都区实验的仝静老师,分别对以上课例进行了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晓伟老师指出,古诗文的学习在课堂中的体现越来越重要,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是老师们要着重思考的。四位做课老师都关注了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古诗词教学重视“意象”,古文教学关注画面的想象,感悟文本带给我们的情感。古诗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四节课都体现了朗读的重要性。而且,小学的两位老师关注了单元的主题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第一节课的“知音文化”和第四节课的“送别文化”,都透过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增强了文化自信。最终,我们真正传递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读,而通过这些文字资料,让孩子们通过经典文化的浸润成为一个优雅的生活者。</p> <p class="ql-block">  魏都区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的李华主任总结指出,在2022年版的《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学段的衔接。小初衔接工作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打破学科壁垒。第三四学段的老师一定要相互了解对方的学习目标。第二,要打破教研的壁垒。小学高年级教师与初中教师一起,听一听、讲一讲、研一研,相互交流,有助于老师们在备课阶段对课程及授课方式的调整。这样智慧的碰撞,对于以后课堂的设计非常有益处。第三,要关注教学的改革。课堂由从知识传授的能力培养转向思维的发展,素养的提升。教师一定要关注课标对我们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本次“小初衔接”教研活动为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指明了方向。全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将以此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学段间的交流,互学互鉴,携手并肩,共同为我区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更好更快发展砥砺奋进。</p>

老师

语文

教学

课堂

衔接

许昌市

中小学

魏都区

小学

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