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游戏背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式和内容。建构游戏,一直深受各年龄段幼儿的喜爱。本次游戏活动基于儿童视角、追随幼儿兴趣,支持幼儿创造性地解决探索过程中的问题,在充分体验游戏快乐的基础上,渗透坚持性、社会交往、分工合作等各项学习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得到发展。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恰逢国庆节,中式建筑作为幼儿较为熟悉的建筑风格,一直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重新更换了建构区之后,他们更是跃跃欲试,将即将搭建的主题定为“大中国”。作为教师,在了解幼儿的想法以后,我顺势而为,果断支持幼儿的游戏兴趣,最大程度地支持幼儿进行持续探索。我很好奇,孩子们关于中式建筑认知经验具体处于什么水平?会怎么去建构?这个新主题会给幼儿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新思路?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关注着孩子们的“大中国”构建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游戏过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片段一:“故宫”初探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构主题确定后,唐唐、小果、乐乐选择了纸盒为主要材料,很快三个人便因为如何上楼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乐乐正在调整楼梯的位置,这时唐唐发现了问题:“怎么上去呢?”“从楼梯上去啊。”小果马上回应道。唐唐一边说一边用手在楼梯上模仿走路的样子:“走到这里,他会掉下来的。”小果反应很快:“我的意思是再加高一层。”于是他们一起给楼梯又加了一层,这个时候唐唐又发现门被挡住了。为此,他们又加了一个纸盒,让楼梯的高度能直接到二楼。小果有点疑惑:“那一楼怎么进去呢?”乐乐告诉他:“可以从后门走,我们再加一个楼梯。”他边说边和唐唐在另一个方向用纸盒一层一层搭起了楼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搭完后门,乐乐又继续搭建三楼的楼梯。唐唐想采用和一楼二楼一样的方式继续搭建,但乐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因为空间不足,若和其他楼梯一样顺着下楼行不通。于是,他们给楼梯换了一个方向。搭完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邀请其他同伴来分享搭建成果。唐唐:“小乖,你们快来看,我们的楼搭好了。这里是青青草地,那里是故宫的大门。“乐乐故意卖了个关子:“你们猜这个门有什么作用?”不等大家回答,他就得意地自问自答起来:“猜不到吧?这个门是用来抵挡坏人的。如果有坏人进来,这个门就可以挡住他;如果挡不住,我们就从后门下楼躲起来。”伙伴们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片段二:“故宫”“坍塌”事故不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全面了解“故宫”整体结构后,唐唐蹲了下来,想给短的那一侧再增加一个纸盒。这时候豆豆有不同的意见:“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这边大(长)一些。”说着用手推着长的那一侧开始移动。“不,纸盒是一样大的。”唐唐刚说完,梯体的另一侧“轰”的一声倒塌了。唐唐说:“你把另外一侧挤下去了”。“对不起!”这回是豆豆不好意思了,他走过去开始调整。唐唐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故意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经历四次倒塌事件,豆豆和唐唐对材料的持续探索以及对建构主题的坚持没有中断,而且他们开始关注不对称引发的稳定性问题。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从一楼到二楼,后续的建构过程越来越顺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片段三:“故宫”竣工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第三次搭建之前,幼儿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游戏计划,即豆豆和唐唐负责左侧;安哥和乐乐负责右侧;小果负责前侧和后侧。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他们决定拆除上次的建筑,重新搭建。基于前几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调整,幼儿的经验愈加丰富,此次搭建效率大大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大家的相互配合下,“故宫”的雏形很快就搭起来了。乐乐、安哥搭建第二层时,另一侧的唐唐发现了问题:“你怎么和我搭的又不对称了。”原来是两侧选择了不同大小的积木,但是两个小组都没有停下搭建的速度。在数楼层的时候孩子们产生了争执,唐唐认为第一层是地下空间,不算一层,所以他们还要搭一层;乐乐则不认可,最终唐唐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又继续开始搭建起来。经过不懈努力,大家最终完成了对“故宫”的初步探索,初步建成的“故宫”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与自豪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观察分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纵观整个游戏,幼儿非常享受搭建的过程。作为教师,我惊讶于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他们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表达想法,并能在意见不同时相互协商与支持,问题解决、交往协商以及相互合作等品质在过程中尽显,而这种品质是游戏赋予儿童的,更是儿童发展中受益终身、影响未来的的核心所在,尤其是楼梯搭建过程中举一反三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难能可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游戏中的教师并非无所事事,而要用心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兴趣、行为和需求,同时思考相匹配的针对性支持策略,如提供材料、调动幼儿经验等。只有基于观察的支持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完全听凭感官经验只会造成游戏停滞不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第二次搭建过程中,坍塌事故不断,既有人为因素,也有搭建本身的结构以及材料选择适宜性的问题。坍塌事件发生后,作为观察者的我并没有着急进行介入。其一是当问题发生时,幼儿并没有主动向我求助,仍旧沉浸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此时介入并不合适;其二,游戏是属于幼儿的,作为观察者,我反而想后退一步,想看看幼儿的表现,观察他们面对出现的问题会作何反应。</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问题出现往往是幼儿相互成就、培养认知、建立品质的契机,我很庆幸我这次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豆豆与唐唐学会了去思考不对称不稳定的原因,并尝试了新的方法。他们锲而不舍、坚持专注的品质让人动容,即使搭建作品倒塌了多次,他们却从未放弃,而是相互鼓励、相互协作完成了建构。试错,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这次出现的问题将会成为幼儿后续游戏推进的增长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着持续深入的搭建,幼儿不断发现、尝试、挑战、解决各种问题,建构水平提升显著,垒高、架空、对称、模式等建构技能在游戏中通过探索自然习得;游戏中幼儿分工明确,思路清晰,能针对前几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材料,改进搭建方法,使本次搭建非常顺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支持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追随兴趣,让游戏回归本心。认同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兴趣是支持幼儿全身心完成建构主题的关键。纵观本次游戏活动中的每位幼儿,从游戏开始到游戏结束,从选择材料到合作搭建,都呈现了非常认真、投入、专注的状态。从讨论如何搭建开始,一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本没有偏离游戏的情境。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一直坚持不放弃,相信正是兴趣使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适时转换角色支持幼儿游戏。当幼儿提出建构想法时,我们是毫无保留的支持者;当幼儿沉浸在游戏过程中时,我们是默默关心的观察者;当幼儿遇到问题困难时,我们是静待花开的陪伴者;当幼儿向我寻求帮助时,我们是主动投入的合作者。教师要让自己的支持不留痕迹,就要基于不同问题情境的现实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认真关注,解读幼儿,适宜等待、巧妙介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放手幼儿,让游戏素颜出镜。放手幼儿,就是把游戏时间原原本本交给幼儿,把选择的机会给幼儿,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给幼儿。让游戏素颜出镜,就是要还原游戏过程,让游戏不带滤镜呈现最真实的状态,使幼儿获得最切实的发展。本次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建构主题,协商制定游戏计划,合作解决问题,他们在搭建过程中探索、配合、包容、共勉,练就各项品质和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END——</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