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云:“书香恒久远,墨韵自悠长。” 人类文明的薪火传承,得益于书籍的力量和人们对知识的尊崇。“教” 与 “学” 紧密相连,时常漫步于字里行间,乃为师之道的活力源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暑期,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阅读了李竹平老师的著作《语文寻意》。10月12日,工作室全体成员以《语文寻意--从文本解读到课程设计》为载体,一起泛舟书海,寻“文本”之意,解“课程设计”之惑。</p> 书籍介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介绍了文本解读的价值取向和策略方法,呈现了统编版教材单篇文本和单元解读与课程设计的案例。“文本解读和课程设计,都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特级教师李竹平在《语文寻意》这本书中巧妙地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从单篇实践、单元解读、课程设计三个维度出发,通过作者的代表性课例,向一线教师呈现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范本。</p> 分享交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博欢老师认为文本解读要从儿童的视角去审视文本,我们的解读才会更有针对性。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这样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老师不要把自己的理解生硬地塞给学生,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文本解读应该基于学生认知的困惑,这是教学设计的原点和起点;文本解读从儿童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和文本,和作者共情共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赖蓓老师就文本解读中“素面相对”这一观点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素面相对”是文本解读的开端,是正确打开一个文本的第一位密码数字。素读,就是以一个纯粹的阅读者身份,以放空一切的态度,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摒弃一切参考资料。然后自觉以教师的身份,将文本阅读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探寻文本的学习起点和方式。素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修炼的专业能力。它需要在素读实践中反复锤炼,形成能力,养成习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泓江老师针对什么是文本解读及文本解读的三种重要价值创造作了详细介绍。文本解读就是针对单篇文章的解读,最多是根据学段目标,基于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下的解读。特级教师李竹平老师在《语文寻意》的《序》中,介绍了“文本解读的三种重要价值创造”:指向一节课或文本本身学习的解读。这是最常态的文本解读方向,就是深入文本内部结构和内容,读懂读透,厘清文本本身的课堂学习价值。指向单元整体目标有效落实的解读。每一个文本都是具体单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体文本的学习,要有单元整体意识,为单元重点学习目标服务。指向教室课程创造和建构的解读。一个有特色的或经典的文本,能够帮助教师根据文本特质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构建一段教室里的母语课程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健老师就文本解读的价值取向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寻文本之意,旨在寻教学设计之法,寻课程建设之道。深入的文本解读,让课堂不再是低空行走或原地踏步,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价值的问题深度学习,产生“涟漪般”的共鸣效应。所以教师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了课堂学习的高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深入理解文本、精准解读文本、创造性地处理文本,引导儿童从自己的视角去阅读和体会,感知文字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为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思敏老师从如何练就“文本解读”的看家本领讲起,分享了文本解读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用“素面相对”的态度接触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接着以小说、童话、说明文及散文等相关文本为例分享了寻意的过程,即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去发现、分析、欣赏文本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叶庚生从文本解读要关注共性与个性,关注单篇与单元,关注共情与共鸣,注重文字与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享。她认为掌握文本解读的能力就如同指挥官要弄清楚战场的形势一样,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得言又得意,是核心素养时代对语文教师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因此《语文寻意》是值得成为语文教师的必读书目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叶丽萍老师从“文本解读”“阅读+方法”“修正问题”“整合意识”四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从纯粹独立的读者身份开始阅读,屏蔽自己的教师身份,不依赖任何外在资料来获得属于自己的“第一印象”和“直觉推断”;然后再自主阅读文本,通过自己的专业积淀对文本的学习价值和如何使用文本做出推断和思考;最后,以教师的身份阅读,将文本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以学为中心”,制造性地使用教材。</p> 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工作室主持人董玉梅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作为一线教师——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先读懂所学文字,即一篇篇文本。文本解读的目的一般指向如何在课堂上用好这一文本本身,以落实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目标。正如本书提出的重要观点,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有专家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由此可见,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文本解读得越细腻,越深入,课堂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就会越符合文本逻辑和学生的需要。”这是书中的观点。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语文教学这棵大树就越生机勃发。文本解读越深刻,教学设计越能抓牢课堂的根,抓准课堂的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山万仞志能攀,学海无涯勤可渡。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练好本领在于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学习、再学习。《语文寻意》,带你寻文本之意,寻教学设计之法,寻课程建设之道。让我们坚持阅读,让文字给予前进的力量,用读书提升人生的高度,让我们在“寻意”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让我们一道努力,做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灵魂有香气的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