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肯尼亚,全称肯尼亚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首都内罗毕。</b></p> <p class="ql-block"><b>乞力马扎罗山享有“非洲屋脊”美誉,由于它地处赤道附近,其顶部终年积雪,它以“赤道雪峰”而闻名世界。</b></p> <p class="ql-block"><b>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位于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两国的交界处,高5895米。</b></p> <p class="ql-block"><b>《乞力马扎罗的雪》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36年6月在《绅士》杂志上发表,该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于1952年8月18日上映,著名影星格利高里派克主演。</b></p> <p class="ql-block"><b>非洲五霸之非洲象:非洲象重达七吨,身材硕大,体长十四英尺,寿命长达六十年、乃至更久,是一种体型胜于任何生物的庞然大物。</b></p> <p class="ql-block"><b>非洲五霸之非洲狮:非洲狮别称万兽之王、草原之王,猫科豹属动物,是猫科动物中唯一雌雄双态的动物。</b></p> <p class="ql-block"><b>非洲狮雄性长有很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雌狮体重大致相当于雄狮的一半。</b></p> <p class="ql-block"><b>非洲狮最喜欢栖息于多草的平原和开阔的稀树草原。</b></p> <p class="ql-block"><b>非洲五霸之非洲豹:非洲豹有着玫瑰花形的图案(俗称花豹),有利于在斑驳的树荫下做更理想的伪装,它们的尾巴很长,不仅能当作标记,还能在树上保持平衡,非洲豹肩高60~70公分,尾长90公分,重50~90公斤,它属于猫科动物,非洲豹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群居生活。</b></p> <p class="ql-block"><b>非洲五霸之非洲野水牛:非洲野水牛体长2.1-3.4米,身高1-1.7米,体重300-900千克。胸膛宽阔,四肢粗壮,头大角长,头顶的柔软的毛发附着在大而下垂的耳朵上。身体通常覆盖着稀疏的毛发,通常从棕色到黑色。长尾巴,尾尖处有毛发流苏,雄性个体大于雌性,角也更大更长更厚。</b></p> <p class="ql-block"><b>非洲“小霸王”河马:半水生哺乳动物,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杂食性动物之一。它们拥有粗硕的头部、巨大的嘴和呈獠牙状的门齿与犬齿。</b></p> <p class="ql-block"><b>河马的眼睛、鼻孔和耳壳都长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处于同一平面,这样的结构让它在水中也能保持敏锐的感知。而它厚实的皮肤则呈现出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看起来就像是一辆坦克,坚实无比。</b></p> <p class="ql-block"><b>在非洲大草原上,河马的威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们虽然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但一旦发起飙来,就算是凶猛的狮子和鳄鱼也得退避三舍。</b></p> <p class="ql-block"><b>白犀牛,又称方吻犀,是犀科白犀属动物,白犀牛体形壮硕,皮肤多为灰色,毛被稀少而硬。平均体重1700(雌)-2300千克(雄),最重可达近4000千克。体长3-4米,肩高1.5~2.0米。</b></p> <p class="ql-block"><b>猎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b></p> <p class="ql-block"><b>猎豹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食肉动物,主要食物为各种羚羊。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b></p> <p class="ql-block"><b>马赛长颈鹿:长颈鹿马赛亚种,皮毛斑点似葡萄叶,边缘呈锯齿状。不能以草为主食,只能以树叶为主食;舌较长,可以用于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肤覆盖。生活于非洲稀树草原地带,是草食动物,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b></p> <p class="ql-block"><b>南方长颈鹿:也被称作南非长颈鹿或好望角长颈鹿,分布于南非北部、博茨瓦纳南部、津巴布韦南部以及莫桑比克西南部。南非长颈鹿的茶色斑点有时会呈现圆形,延伸到腿上后斑点会变小,雄性头部的隆起也相对较小。</b></p> <p class="ql-block"><b>网纹长颈鹿:又称作索马里长颈鹿,分布于肯尼亚东北部,埃塞俄比亚南部以及索马里。它有独特的红棕色多边形斑点,并由网状的细白线分割开来。它们的斑点有时会长在肘关节以下,雄性头部长有中等大小的隆起。</b></p> <p class="ql-block"><b>疣猪:疣猪体重50-150千克,体长0.91-1.5米,身高0.64-0.85米。4颗巨大的獠牙更加让人望而生畏;雄疣猪的上獠牙很大,雄性长26-64厘米,雌性长15-26厘米,而且向上及向外急弯,短而尖的下獠牙可当刀用。疣猪两眼之下的皮肤,各长出一对大疣,因此得名。成年疣猪体色会有些许不同。除了背部长著一道灰色鬃毛背上长着一道长长的灰色鬃毛,及两颊外,身上的毛都很稀疏。</b></p> <p class="ql-block"><b>草原狒狒:俗名黄狒狒,毛呈黄褐色,体型较大,在灵长类中仅次于猩猩属,栖息于热带雨林、稀树草原、半荒漠草原和高原山地,更喜生活于较开阔多岩石的低山丘陵、平原或峡谷峭壁中。广泛分布于非洲的草原地带或林缘部。杂食性,果实、草、种子、昆虫、小动物都吃。</b></p> <p class="ql-block"><b>非洲斑鬣狗:在非洲大陆上是一个令所有物种闻风丧胆的生物,甚至是狮子对它也得礼让三分,非洲斑鬣狗对有蹄类生物有独特的喜好,角马是斑鬣狗食物列表上的头号种子,其余中小型动物也是其狩猎目标。此外,斑鬣狗也会捕食比它体型大的多的动物,如果时机适宜,水牛和大象都有可能成为斑鬣狗的口中美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脱离了狮群的成年狮子也会被斑鬣狗捕杀。</b></p> <p class="ql-block"><b>平原斑马:是非洲数量最丰富的,具有标志性的斑马。头体长217-246厘米;尾长50厘米;肩高110-145厘米;重量175-385千克。由于亚种众多,该物种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多样性。平原斑马具鬃毛,整体有条纹覆盖,通常具有比较广阔的黑色条纹,身体的前部为垂直条纹,向后部逐渐过渡为水平条纹,雄性略大。</b></p> <p class="ql-block"><b>细纹斑马:分布于非洲东部高原地带,体型比平原斑马更大,可达350到450千克。细纹斑马身体上的条纹狭细,粗细均匀,并且背部中央还有一条一直延伸到尾部的纵纹。</b></p> <p class="ql-block"><b>细纹斑马的斑纹及间距都十分窄小,一直到蹄部都有,颈部较宽,下腹部和尾根部没有斑纹。耳很大,呈圆锥形。头部长而窄,形状十分接近骡。鬃毛较长并竖立。</b></p> <p class="ql-block"><b>东非剑羚:体重50-200千克,角细而直,略显弯曲,雌雄羚都有,一般长75-80厘米。毛皮呈灰色,腹部白色,白色与灰色间有一道黑色斑纹分界,头部与颈部之间、沿鼻子、由眼睛至口及在前额也有黑色斑纹。脸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都有黑色的毛分布。分布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坦桑尼亚。</b></p> <p class="ql-block"><b>狷羚:体重116~218公斤,雄性较大。雄性狷羚为深褐色,雌性则为黄褐色。雄性及雌性狷羚的角的形状也是先向外曲,再向前,并且向后尖。角的长度可达70厘米。狷羚是群居动物,族群数目由4-30头,由一头雄性公羚带领。领袖通过打斗产生,打斗也在争夺领土时发生。在东非狷羚并不会迁徙,但在一些地方狷羚会逐水草而居。</b></p> <p class="ql-block"><b>转角牛羚:体重75-160千克。雌雄都有角。体背及上体覆盖有一层短而有光泽的皮毛,一般都是锈红色或棕褐色,胸部及下体有紫色斑点。偏爱草地,栖息范围从无树的大平原到仅有少量灌木的大草原地区。从北部的热带稀树草原延伸到东部和南部非洲。包括苏丹、乍得、坦桑尼亚及南非。</b></p> <p class="ql-block"><b>伊兰羚羊:体重300-600公斤,是世界上第二大羚羊,雌羊呈黄褐色,雄性较为深色,有一点蓝灰色,也有一些两侧有白色斑纹,雄羊前额的毛发很密,喉袋很大。雄羊及雌羊都有角。分布于非洲东部、南部。栖息在辽阔平原及非洲大平原的山脚。群居,晨暮活动,以吃草、树枝及叶子为食。</b></p> <p class="ql-block"><b>角马,别名牛羚,是牛科角马属动物。角马是大型食草动物,十分挑食,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唯独对鲜美多汁的嫩草情有独钟,角马有两种,白尾角马和斑纹角马。</b></p> <p class="ql-block"><b>角马个头硕大,体重可达270千克,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长着牛头、马面、羊须。头粗大而且肩宽,很像水牛;后部纤细,比较像马;颈部有黑色鬣毛。全身从蓝灰到暗褐色,有黑色的脸、尾巴、胡须和斑纹,颜色因物种和亚种不同而异,性别和季节的不同也有所变化。</b></p> <p class="ql-block"><b>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旱季和湿季,受天气和季节性影响,随着水草而居的角马,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每年两次的长途大迁徙。在这个队伍中,只有30-40%的幸运者能够回到出发地,而跟随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40万在旅途中诞生的新生命。</b></p> <p class="ql-block"><b>天河之渡:位于肯尼亚境内的马拉河,是整个非洲尼罗鳄数量最多的地方。它们对什么时间会有大批的猎物经过了如指掌。此时的尼罗鳄全体在水中潜伏静静的等待角马、羚羊等动物的经过。</b></p> <p class="ql-block"><b>这一百多万的角马,四十多万的斑马和五十多万的羚羊组成的生死大迁徙是东非大草原上最令人动容的奇观之一。</b></p> <p class="ql-block"><b>水羚:是一种生活在西非、中非、东非及南非的羚羊。体型中等,体重160-240千克。毛皮是褐红色,随着年纪增大而转暗,仅雄性具角,角长而多脊,呈螺旋型并向后弯曲。水羚多生活于沼泽等潮湿地带,会在灌木林及大草原近水的地方吃草,是白天活动的动物。</b></p> <p class="ql-block"><b>汤氏瞪羚:体型类似于鹿的一种小型动物,群居,种群非常庞大。是非洲草原上的短跑亚军,最高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90公里,令大部分捕食者都望尘莫及。</b></p> <p class="ql-block"><b>高角羚:行动敏捷,奔跑迅速,体重40-60千克;皮毛呈金黄色、红色或红褐色。雄性高角羚有像小竖琴一样的角。栖息在非洲南部和中部的森林和草原之中,以树叶、树皮或植物根茎为食。分布于安哥拉、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受惊的时候,可以跳起3米高,9米远。</b></p> <p class="ql-block"><b>长颈羚:又称麒麟羚,仅产在非洲的索马里和肯尼亚。长颈羚因体型细长优美而著名。长颈羚栖息在干燥的荆棘丛林地区,甚至沙漠地带。</b></p> <p class="ql-block"><b>雄性有著粗壮,像竖琴形状,长达40厘米的角。它们的皮在背部是赤红色,两侧颜色较浅,腹部则是白色的。</b></p> <p class="ql-block"><b>长颈羚体重40-50公斤。雄性有角,雌性无角,角长约40厘米。它最大的特点是其像长颈鹿的长脖子和又细又长的腿。</b></p> <p class="ql-block"><b>长颈羚可以仅以后腿站立,并达7呎的高度。</b></p> <p class="ql-block"><b>葛氏瞪羚:身体纤瘦, 腿长,大腿肌肉发达,跑得很快。肩高约130厘米,体重40-50千克。主要天敌是狮子、花豹、猎豹及野狗群。</b></p> <p class="ql-block"><b>小岩羚:体重7-16千克,具有金棕色或淡褐色的毛皮,偶尔带有银色,腹部颜色则近于白色,眼睛周围有白色的环,耳朵很大。雄性有直且光滑的角 ,长约7-19厘米。尾巴很短,只有4-6厘米长。栖息于稀树草原,是独居动物。</b></p> <p class="ql-block"><b>青腹绿猴:身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金黄色、灰色、棕色的带绿色调的皮毛,也是名字的来源。下体胸腹部一般是白色或灰白色,也有腹部是蓝色白。脸颊无毛,但周围覆盖着柔软的白毛,凸显出蓝黑色皮肤的轮廓。生活在靠近河和溪流的热带草原地区,喜在多树的地方活动,群居。主食植物,也吃小动物。既善于攀援、奔跑,也善于游泳。是在地上跑得最快的猴类。</b></p> <p class="ql-block"><b>黑背胡狼:又叫黑背豺,黑背胡狼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的沙漠地带,它个头较小,长相似狗,行动敏捷。</b></p> <p class="ql-block"><b>黑背胡狼在7种食肉兽中虽是最弱者,但凭它的足智多谋的才能,常常可以智胜所有竞争者而获得丰盛的美餐。生活在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境内的东非大平原上,它喜欢栖居在洞穴中。</b></p> <p class="ql-block"><b>非洲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物种,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非洲鸵鸟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它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b></p> <p class="ql-block"><b>蛇鹫:别名食蛇鹫,隼形目蛇鹫属下一种大型陆栖猛禽,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b></p> <p class="ql-block"><b>蛇鹫体型似鹤,体长为1.25~1.5米,体高1.2~1.5米,体重2.3~4.27千克;体羽浅灰色,大腿黑色,飞羽黑色,有白色羽纹;尾有一对长的中央饰羽,腿长并有厚鳞保护。</b></p> <p class="ql-block"><b>蛇鹫通常栖息于热带开阔的大草原和稀树草原,也生活于半沙漠地区或者林地中长满草的开放空地。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b></p> <p class="ql-block"><b>紫胸佛法僧:翅长而尖,尾长,多为方形。典型羽色为蓝、绿色。</b></p> <p class="ql-block"><b>紫胸佛法僧主要吃昆虫、蜥蜴、蝎子、蜗牛、细小鸟类及地上的啮齿目。它们会在树穴中筑巢,每次生2-4只蛋,双亲会一同孵化鸟蛋,同时会变得具有攻击性。</b></p> <p class="ql-block"><b>紫胸佛法僧广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喜欢广阔的林地及大草原。</b></p> <p class="ql-block"><b>黑翅鸢:前额灰白,头顶、后颈、背部、尾上覆羽,大覆羽和次级飞羽为烟灰色,尖端缀灰褐色,翅上小覆羽亮黑色。颊、颏、喉和胸腹部、腋羽、翅下覆羽和覆腿羽、尾下覆羽均白色,外侧尾羽灰白色。</b></p> <p class="ql-block"><b>黑翅鸢常见单个活动于开阔的田坝区,栖息在电杆和树木顶端,或翱翔天空。捕食青蛙、老鼠和昆虫等,分布于中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好望角、马达加斯加等国。</b></p> <p class="ql-block"><b>锤头鹳:产于非洲,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羽衣是均匀的焦茶色或土褐色,头大,后面有一个明显的水平羽冠。喙粗大而侧扁,尖端呈钩状,黑色,与短脚的颜色类似。黄昏时特别活跃,低著头停息溪畔,或慢慢涉行,两脚交替著搅动泥浆。觅食软体动物、蛙、小鱼和水生昆虫。</b></p> <p class="ql-block"><b>灰头斑鸠:是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分布广泛,常见于接近水源处。具有独特的黄色眼睛,周围环绕着红色裸露皮肤,以及玫瑰色颈项和灰色头部。</b></p> <p class="ql-block"><b>非洲秃鹳:是鹳形目鹳科秃鹳属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得名。这种大型涉禽广泛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尤其偏爱人类聚居地附近的垃圾填埋场。拥有巨大的刀状喙和裸露粉红的头部与颈部,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展翅时可达2.25至2.87米。</b></p> <p class="ql-block"><b>黑背麦鸡:是鸻形目鸻科麦鸡属的鸟类。中型涉禽,广泛分布在从肯尼亚至非洲南部和西南部。其得名源自其特有的金属敲击般‘tink-tink-tink’的报警叫声,如同铁匠锤击铁砧。具有鲜明的黑白灰相间羽毛,雄雌相似。</b></p> <p class="ql-block"><b>斑鼠鸟:是鼠鸟目鼠鸟科鼠鸟属的鸟类。以其极长的尾巴、褐色的上体和棕色的下体为显著特征。耳羽具白斑,脚呈红色。在非洲广泛分布,是该属最常见和分布最广的物种之一。</b></p> <p class="ql-block"><b>白腹灰蕉鹃:蕉鹃是中型攀禽,属于鹃形目 蕉鹃科。是特产于非洲的一个科,世界其它各地都不产蕉鹃。蕉鹃共有23种,主要栖息于非洲萨王纳稀树草原和雨林。白腹灰蕉鹃是草原蕉鹃的代表之一,也是非常喧噪的鸟。</b></p> <p class="ql-block"><b>肯尼亚伯劳: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中型黑白灰相间的伯劳。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从苏丹东南部、埃塞俄比亚南部、索马里中部到坦桑尼亚东北部。其独特外观包括黑色头冠、灰背、白色‘V’字标记和白色臀部。</b></p> <p class="ql-block"><b>紫蓝饰雀:是雀形目梅花雀科 Granatina 属的鸟类。分布于东非地区,从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延伸至坦桑尼亚中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雄鸟的深蓝色尾巴和红色喙,以及腹部的紫色羽毛。雌鸟则主要呈肉桂色,带有银蓝色眼斑。</b></p> <p class="ql-block"><b>白喉蜂虎:属佛法僧目、蜂虎科的一种鸟类。小巧可爱,羽色艳丽,以蜂类为食,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b></p> <p class="ql-block"><b>小蜂虎:非洲特有的蜂虎,隶属于佛法僧目蜂虎科,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b></p> <p class="ql-block"><b>肯尼亚织雀:是雀形目织雀科雀织雀属的鸟类。体型较大,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分布于非洲南部,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至肯尼亚中部和索马里南部。</b></p> <p class="ql-block"><b>彩鹮:体羽大部为青铜栗色,嘴长而下弯,呈黑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具紫绿色光泽;飞羽黑色;尾羽黑色,基部具缘色光泽,其余部分具紫色光泽;中覆羽具紫色光泽,翅的余部具绿色光泽;腋羽和尾下覆羽深紫色,体下余部羽毛栗色。</b></p> <p class="ql-block"><b>苏丹金背织雀:是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的鸟类。也被称为杰克逊织雀。成年雄鸟色彩鲜艳,呈现明亮的黄色,头部光泽黑亮,腹部呈锈橙色。雌鸟整体颜色较暗淡,主要为黄色,与其它雌鸟织雀难以区分。其分布范围从非洲苏丹南部至坦桑尼亚,是东部非洲的本土物种。</b></p> <p class="ql-block"><b>银鹟:小型鸣禽,善在空中飞捕 昆虫。口裂大,喙宽阔而扁平,一般较短,上喙正中有棱嵴,先端微有缺刻;鼻孔覆羽;翅一般短圆,飞行灵便;腿较短,脚弱;尾一般中等,方形或楔形,少数种类中央尾羽特长。一般羽色较暗淡,以灰、褐为主。</b></p> <p class="ql-block"><b>栗头丽椋鸟:体长18~19厘米,属中型鸟类,成鸟有黑色的头部,前胸、翅膀和尾巴极具光泽,整体有蓝色至绿色的背影。胸部蓝色,其次是白色的斑纹,下腹部是桔红色,尾下覆羽(羽毛)和翼衬白色。</b></p> <p class="ql-block"><b>蓝耳丽椋鸟:属中型鸟类,成鸟前额,后颈,翕,背部和尾上覆羽蓝绿色,蓝色覆羽两侧有黑斑。眼先黑色,眼睛下方有一块明亮的蓝色和整个脸颊形成明显的对比。颏,喉,胸和覆羽带有蓝紫色色调,有金属光泽闪耀,和大腿,腹部和底面的翅膀形成差别。翅膀蓝绿色,初级覆羽呈蓝色。翼角紫青铜色,装饰顶部边缘。</b></p> <p class="ql-block"><b>红嘴弯嘴犀鸟:嘴巨大而下 弯,嘴上有盔突,形似犀牛角,故名。以树洞为巢,主食果 实和昆虫。生殖季节,雌鸟伏居巢内孵卵育雏,由雄鸟喂食。</b></p> <p class="ql-block"><b>红嘴弯嘴犀鸟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b></p> <p class="ql-block"><b>肉垂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肉垂椋鸟属的鸟类。在东部和南部非洲广泛分布的草甸和开阔林地中的椋鸟。这种常见鸟类正逐渐扩展其分布范围至西非,偶尔也会出现在阿拉伯、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b></p> <p class="ql-block"><b>白腰林鵙:是雀形目伯劳科白顶林鵙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白冠和白臀著称。分布于东非的干燥荆棘灌丛、半沙漠和开阔的金合欢树林,从南苏丹东南部、埃塞俄比亚南部到坦桑尼亚中部。</b></p> <p class="ql-block"><b>白头牛文鸟:是雀形目织雀科白头牛文鸟属的大型、粗壮而美丽的鸟类,自成一属。头部和下体白色,上体和尾部褐色,臀部和腰部呈红棕色,肩羽有醒目的红棕色小斑。分布于非洲东部和中东部,常见于干燥灌木丛和稀树草原,偏好低于1400米的地带。</b></p> <p class="ql-block"><b>鹦嘴麻雀:是雀形目雀科雀属的大型灰头麻雀。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的半干旱地区,如南苏丹东南部、埃塞俄比亚南部、索马里中部,经乌干达东部、肯尼亚至坦桑尼亚北部。其独特的罗马鼻外观和较大的体型使其在同类中脱颖而出。</b></p> <p class="ql-block"><b>茶色雕:体重1700~3050克。 成鸟体色变化较大,从淡棕、浅黄到黑色均有。飞行时,翅宽尾圆。覆羽成浅棕色,与深色飞羽形成明显对比。</b></p> <p class="ql-block"><b>埃及雁:体重1500-2250g ,眼睛棕色,眼窝处有一对似戴上墨镜的红眼圈,颈部及背羽为巧克力色,一对善于飞行的大翅膀由排列整齐的黑白两色所构成,有粉红色的长脚,嘴基米色。</b></p> <p class="ql-block"><b>普通鸬鹚: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在全球温带和热带区域广泛分布,包括欧洲、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北美大西洋沿岸,以及新西兰,其中新西兰称其为黑鹭或kawau。在不同的地区,该物种有着不同的别称,如北方称为大黑鸬鹚,澳大利亚称其为黑鸬鹚,印度则称为大鸬鹚。</b></p> <p class="ql-block"><b>白胸鸬鹚: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与广泛分布的普通鸬鹚关系密切的物种。关于其是否构成独立物种或普通鸬鹚的区域变种,科学界仍有争议。该鸟以白色胸部和偏好淡水环境为显著特征,不同于较小且形态独特的黑脸鸬鹚。</b></p> <p class="ql-block"><b>大鱼狗:是佛法僧目翠鸟科大鱼狗属的鸟类。是非洲最大的翠鸟科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其特征包括头部的羽冠、黑白相间的上体以及独特的胸部斑纹,雌雄具有明显差异。雄鸟胸部带有栗色条带,而雌鸟腹部呈栗色,胸部则带有白色斑点。</b></p> <p class="ql-block"><b>非洲海雕:是鹰形目鹰科 Icthyophaga 属的鸟类。中型猛禽,广泛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雄鸟体重1990-2500克,雌鸟3200-3600克,翼展175-210厘米,身长63-75厘米,寿命可达12至24年。</b></p> <p class="ql-block"><b>白鹈鹕:是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的鸟类。大型水鸟,拥有庞大的白色身躯,显著的厚重喙和黄色至橙色的喉囊。幼鸟相比成鸟颜色更暗,上体呈棕色。在欧亚大陆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湖泊、三角洲、泻湖和沼泽地带繁殖。</b></p> <p class="ql-block"><b>灰背长尾伯劳: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大型鸟类。体型健壮,尾巴细长,以灰、黑、白三色为主调。雄鸟全身下部纯白,雌鸟则可见暗褐色侧腹斑点。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东北部,包括干草原、灌木丛和有树木的草地。</b></p> <p class="ql-block"><b>白眉鸦鹃中等体形,体长30~45cm。冠羽黑色,上体褐色,羽毛蓬松。嘴强壮且向下弯曲,翅短,尾长而呈凸尾,黑色。下体呈白色。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b></p> <p class="ql-block"><b>灰歌鹰:是鹰形目鹰科歌鹰属的鸟类。又名: 东部歌鹰,中等体型的猛禽,主要特征为灰色头部、颈部、胸部和背部,黑色上尾和翼尖,白色或轻微条纹的上尾覆羽,橙红色的腿,以及黄色的蜡膜。常见于东非的半沙漠、干燥林地和稀树草原,自埃塞俄比亚南部至坦桑尼亚东北部。</b></p> <p class="ql-block"><b>黑胸麦鸡:是鸻形目鸻科麦鸡属的鸟类。以其醒目的黑、白、褐色羽毛组合和刺耳的叫声著称。分布于东地中海至中东地区,非洲的撒哈拉以南至赞比亚和马拉维,也见于希腊东部、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地。</b></p> <p class="ql-block"><b>白腹鸨:是鸨形目鸨科蓝鸨属的鸟类。这种非洲的白腹鸨广泛分布在次撒哈拉非洲的草原和开放的林地环境中,以其独特的蓝颈和白色的腹部为显著特征。</b></p> <p class="ql-block"><b>灰冕鹤:身体羽毛主要是灰色的,双翼大部份为白色,也有多种不同的颜色。头部有一束金羽毛冠。面部两侧白色,喉上有一个鲜红色的气囊。喙相对较短及呈灰色,脚是黑色的。雄鸟及雌鸟相似,但雄鸟稍大。</b></p> <p class="ql-block"><b>蚁䳭:是雀形目鹟科蚁䳭属的鸟类。这体型健硕、颜色深沉类似鸫的鸟,通常外观接近黑色,但在良好光照下呈现暗灰棕色。其自然栖息地位于非洲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干草原、开阔稀树草原以及农田地带,尤其偏好有大量白蚁丘的环境。</b></p> <p class="ql-block"><b>黑腹走鸻:是鸻形目燕鸻科走鸻属的鸟类。优雅的长腿涉禽,最显著的特征为红褐色的冠羽和黑色的腹部斑块。在飞行时展现出全黑的翅膀,这在同属其他物种中并不常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至亚热带草原,从毛里塔尼亚南部延伸至厄立特里亚东部和索马里西部,南至南非北部。</b></p> <p class="ql-block"><b>黑白兀鹫:是鹰形目鹰科兀鹫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包括东非、中非和西非。作为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有记录显示它们能飞至11,000米的高空。</b></p> <p class="ql-block"><b>褐黑腹鸨:是鸨形目鸨科黑腹鸨属的鸟类。非洲地面栖息的鸨科鸟类。雄鸟具有独特的黑白灰三色脸部图案,长而细的脖子上有一条黑色线条,连接至黑色腹部。雌鸟整体呈现淡褐色,腹部白色。分布于非洲南部、东部以及中部的高草草原、灌木丛生的草地和稀树草原。</b></p> <p class="ql-block"><b>苍鹭:是鹈形目鹭科鹭属的鸟类。俗名: 长脖老等、老等、灰鹳、青庄,大型涉禽,广泛分布于欧亚、非洲及远东地区。体态优雅,长腿、长颈,羽毛主要呈灰色,头顶和颈部白色,具宽阔的黑色眉纹延伸至黑色的顶冠。分布于各种湿地生境,如沼泽、潮滩、小池塘、沟渠和水田。繁殖季节集体筑巢于高大树木上,巢穴通常建在树顶。</b></p> <p class="ql-block"><b>红颊蓝饰雀:小型雀类,雌鸟羽色比雄鸟的浅。雄性幼鸟无红颊斑,刚孵出的幼雏腿部颜色较深。雄鸟两颊有红斑,也有少部分的雄鸟是黄颊斑。雄鸟羽色通常比雌鸟的艳丽。</b></p> <p class="ql-block"><b>黑脸沙鸡:是沙鸡目沙鸡科沙鸡属的鸟类。小型沙鸡科鸟类,以雄鸟的独特黑色面纹和喉部标记著称。雌雄外观有所差异,雌鸟较为朴素。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干燥的灌木丛和半沙漠地带。</b></p> <p class="ql-block"><b>珠鸡:体重1590~2725克;雄鸟头顶和羽冠黑色,裸露的脸部为蓝灰色,体羽主要为暗褐色,翅膀和尾羽上有白斑和呈灰绿色、紫色和皮黄色虹彩的眼状斑,在内侧飞羽上排成一列,外圈为黑色及淡皮黄色。其分布于非洲的热带地区,栖息地范围广泛,从茂密的雨林到半荒漠都有分布。</b></p> <p class="ql-block"><b>鹫珠鸡:珠鸡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因头颈部像兀鹫而得名。善于飞行且栖宿于树上,但受惊扰时常奔跑逃窜。非繁殖期小群觅食,并用粗短的叫声相互联系。在水洼附近常能见一大群成对繁殖。以爪挖掘地下的种子,块茎,小型昆虫等。分布于非洲东南部。包括索马里半岛、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b></p> <p class="ql-block"><b>黄颈鹧鸪:雄鸟的头顶、枕和后颈上部黑褐色,具黄褐色羽缘;前额、头的两侧和后颈栗黄色,并形成一宽带,一直围绕到头顶和后颈上部;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黑色眼纹和颚纹常断裂而不连贯。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b></p> <p class="ql-block"><b>红喉鹧鸪:是鸡形目雉科鸡鹧鸪属的鸟类。生活在非洲干热地带的典型鹧鸪,以灌木丛、开阔林地、森林边缘和有林木的峡谷为主要栖息环境。红喉鹧鸪广泛分布于从加蓬和肯尼亚南部至南非海岸的广大区域。</b></p> <p class="ql-block"><b>小红鹳:又名小火烈鸟。体长90厘米,高1米,翼展1米;体重2千克。是一种体羽偏粉色的水鸟。嘴粉红而端黑,嘴形似靴,颈甚长,腿长,红色,两翼偏红。亚成鸟浅褐色,嘴灰色。分布于整个非洲,以及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阿曼和也门。超过三分之二的被发现在东非的碱性湖泊。</b></p> <p class="ql-block"><b>谢谢观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