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骄阳下天空湛蓝。锦云旅游来到洛水湖畔。</p> <p class="ql-block"> 走近高大的牌坊门。牌坊上显示“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遗憾的是:五门牌坊被商家遮阳伞⛱️挡住两边。大煞风景也!</p> <p class="ql-block">牌坊背面书有:八斗拱震”。</p><p class="ql-block"> “八斗”源于南朝诗人谢灵运对曹植才华的赞美,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p><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p> <p class="ql-block"> 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是一个以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保证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为156.8公顷,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p><p class="ql-block"> 其水源主要依靠黄河水和经过处理后的净化水补给,处理后的净化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并在湿地内进行再次净化,为当地渔业和农业生产补充了清洁水源。</p><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的生态环境独特,地势多样,拥有丰富的鱼鸟资源和植被。据统计,公园内有维管植物6239种,各种脊椎动物252种,其中鸟类169种,形成了一个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对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径流、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洛神湖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注重生态保护,还结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如阿胶养生、黄河生态、鱼山梵呗、喜鹊吉祥和历史民俗等,集湿地生态文化展示、科研宣教、休闲健身功能为一体。园内新建有影视城,用于影视的开发与创作,影视城内的作品有《大宅门》等,使得公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成为旅游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此外,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体现了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并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评审,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不仅提升了当地生态环境,也成为了展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窗口,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生态教育具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洛神湖因东阿王曹植《洛神赋》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太和三年曹植被贬东阿,做了东阿主。黄初三年(222),曹植从京返回封地,睹经洛水,听说洛水有神,日“宓妃”,感语宋王对楚王讲述女神的故事,他时而岸边徘徊,时而登上高埠,秋风吹乱他的头发,撩起他的衣襟,远眺洛水仿佛看到一位美女在对岸徘徊。那女子,天高地远遥不可及,烟波渺就难相会。</p><p class="ql-block"> 曹植回到驿馆,心潮不已,诗情大发,笔下摇曳生姿,极言所遇神女之美:“其形也,刘若谅鸡,婉着游龙。荣曜秋菊,华茂容松。仿佛兮着轻云之蔽月,飘飘兮着流风之回霉。而远望之,胶若太阳升朝简;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凉波……</p><p class="ql-block"> 东阿人爱他、敬他、念叨他。两千年后,为他营建这片湖水,还原诗人朝思暮想的洛神美女,以温馨的涛声浪语抚慰他那颗孤苦寂寞的诗心。洛神湖也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通往湖心的玉带桥,造型优雅的十七孔桥又名“洛神桥。”</p> <p class="ql-block"> 锦云徘徊在玉带桥上,期盼穿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 《洛神赋》以其唯美的辞藻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于是余有叹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故余与同游者,皆以为得其所欲,而不知其所归,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节选曹植《洛神赋》</p><p class="ql-block"> 作者感叹人生与自然的变化,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瞬息万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与人的精神实质是永恒的,无需羡慕其他。因此,他和他的同伴们都感到满足于眼前的美好,仿佛超脱尘世,如同成仙一般。</p> <p class="ql-block"> 锦云任秋风吹拂发丝,脑海里寻觅绝美佳人~洛神……</p> <p class="ql-block">那种梦幻般的美感和情感:</p><p class="ql-block">在那潺潺流淌的洛水之畔,</p><p class="ql-block">轻纱般的雾气拂过,</p><p class="ql-block">晨曦微露,万物复苏,</p><p class="ql-block">仿佛一幅水墨画中走出的仙子。</p><p class="ql-block">她步履轻盈,似凌波微步,</p><p class="ql-block">在水面上留下一串串涟漪,</p><p class="ql-block">如梦似幻,令人难以捉摸。</p><p class="ql-block">她的容颜如春水初生,</p><p class="ql-block">眉目间藏着千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仿佛穿越时空而来,</p><p class="ql-block">只为那一瞬间的相遇。</p><p class="ql-block">风,轻轻吹过,</p><p class="ql-block">带起她衣袂飘飘,</p><p class="ql-block">如同云端漫步,</p><p class="ql-block">每一个转身都是诗行。</p><p class="ql-block">她的笑靥如花绽放,</p><p class="ql-block">却带着一抹淡淡的忧伤,</p><p class="ql-block">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p><p class="ql-block">却又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静谧的时刻,</p><p class="ql-block">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p><p class="ql-block">唯有心与心之间无声的交流,</p><p class="ql-block">能够跨越时空,触碰灵魂。</p><p class="ql-block">她是洛水之神,</p><p class="ql-block">亦是凡人心中的向往,</p><p class="ql-block">在这短暂的邂逅中,</p><p class="ql-block">留下了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愿这世间美好如初,</p><p class="ql-block">愿每一次相遇都能留下温柔,</p><p class="ql-block">即使岁月流转, </p><p class="ql-block">那份纯净的情感永存不朽。</p> <p class="ql-block">洛神湖旁的影视城仿古建筑~月波门楼</p> <p class="ql-block"> 洛神湖岸边的药王山和药王庙,中药三大宝“人参、鹿茸、阿胶”,其阿胶产地东阿,真正的阿胶制作必须使用东阿井水。</p><p class="ql-block"> 山上建有七步亭和梵塔。</p> <p class="ql-block">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莘县朝城;一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p><p class="ql-block"> 魏文帝曹丕之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曹植少年早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亦能文,援笔立成,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p><p class="ql-block"> 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徙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死于壮年。</p><p class="ql-block"> 曹植在建安诗坛上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他在汉乐府古诗的基础上,对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现存诗七八十首,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前期的诗歌以《白马篇》为代表,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后期因为生活的突变而导致诗风的转变,从以前轻松乐观、浪漫向上的情调改变为是忧虑、悲愤、抑郁和痛苦,代表有《赠白马王彪》等。除诗歌创作外,曹植的散文和辞赋写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著有《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等历代传通的名篇。</p> <p class="ql-block">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p><p class="ql-block">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span></p><p class="ql-block">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p><p class="ql-block">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p><p class="ql-block">1941年,周恩来就是以这对联,用以挽悼在“皖南事变”中遇难的叶挺等人,同时对国民党军的做法进行严厉的谴责。</p> <p class="ql-block">谢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