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冠山书院

隋乐勤

2024年5月25日,我们游览大寨后返回阳泉市区,顺便请周总领我去游览昨晚提到的冠山书院。我前半生与教育有缘,对书院颇感兴趣,前几年游览过河南嵩山书院、湖南岳麓书院。车在太行山脉间穿行,半小时到达平定县冠山镇,车直抵半山腰景区门前。路边开始出现古雕塑、古建筑、资福寺•••••• 我们走到资福寺,还要再登一个陡坡。夫人说走不动了,她在资福寺休息。我们拾级而上,高处出现一座“文献名邦”石坊,亦称“科名坊”。清嘉庆丁卯科(1807年)乡试中,平定人李绳宗考中了解元,另有九人考中了举人、五人考中了副贡生,这场高考成绩震惊乡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新任平定知州吴安祖为表彰优秀学子、激励后生,特在县城通京大道上建起一座“科名坊”。1988年仿照“科名坊”原样重建于冠山。 再穿过科名坊左拐上一慢坡就到了。右侧一个石砌平台,最显眼的是赑屃驼碑,碑文无疑是记载着冠山书院历史。旁有一块巨大的乾隆丁卯潘乐菴题字的“第一石”、另有傅眉题诗石。 冠山书院始建于金天会年间,吕宗礼在冠山搭建几间茅屋,为家族儿孙在此读书,命名“冠山精舍”。元中书左丞吕思诚曾在此读书,他进行了扩建,世人称之为“吕公书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时任平定知州的吴贤对冠山书院进行了重修,基于他的功绩更名为“名贤书院”。 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建。当时平定城内也新建一处规模宏大书院,命名冠山寺院,而将原山上这座书院命名“崇古冠山书院”。院门外右侧有三组雕塑。崇古冠山书院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给与足够的重视。不知哪位搞笑的游客给雕塑人物札上了红领巾,手腕缠上红布条,似乎无人管无人问。 石砌院墙,二进院,灰砖院门。光鲜亮丽的对联“千年文脉无双地 三晋书香第一门”,令我心生“高山仰止”的情怀。我轻轻推门,跨过门槛,毕恭毕敬地走进,四周立着许多碑记石刻,有的镶嵌墙上,应该件件是宝。 诗碑明嘉庆尚书乔宇作《雪中访左丞吕公书院旧址》。<br> 峻岭崇冈冒雪来,<br> 白云冠山遥在隈。<br> 松盘厚地蜿蜒出,<br> 花散诸天缥缈开。<br> 傍险欲寻归隐洞,<br> 凌高还上读书台。<br> 平生仰止乡贤意,<br> 莫遣遗踪闷草莱。<br> 嘉靖乙酉正月既望白岩山人乔宇书<br> 书院二进院三面瓦房,内部为窑洞式建筑。正房檐下挂着一条横幅“正定一中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室内悬挂着孔子像,供奉着一位先师汉白玉雕像。 清道光四年(1823年),州人王轼妻捐资重修,曾命名“槐音书院”。 千年冠山书院曾任教的有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傅山、清代著名学者张佩芳、著名地理学家张穆等;培养出许多杰出才俊,如元代中书左丞吕思诚、明代兵部吏部礼部尚书乔宇、清代湖广总督窦瑸、近代京华才女石评梅等。据不完全统计:在金、元、明、清四代,平定科举进士131人,举人680人,各类贡生785人,冠山成为平定文化的重要象征。 冠山书院门前路上建有两座石坊,左侧石坊郭九群题写“云山一览”,右侧石坊赵雨亭题写楹联“欣饮南风”、“冠群峰潇洒麓屋书声不息 山谷士隐修松涛漱石长鸣”。 仰止亭<br> 冠山书院坐西朝东,依山临谷,幽美寂静,远离城区,只闻天籁之音,毫无世间纷扰,真是一个读书育人的好地方。匆匆游览,不胜感慨,吟诗一首。<br> 云游冠山书院<br> 闻名寻游至冠山,<br> 千古书院隐山间。<br> 天籁协伴读书声,<br> 欣饮南风雪窗寒。<br> 名师施教成国栋,<br> 平定累出利民官。<br> 依山临谷真妙境,<br> 游目骋怀寄笔端。<br> 2024年5月25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