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开篇絮语 </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文人悲秋诗作颇多,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 其一》却令人读之倍感振奋!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人生已入古稀之年,当常咏此诗自慰,并与老友们共勉!</p><p class="ql-block"> —— 笔者记于2024重阳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2日,学校组织退休教工开展重阳节活动,前往长乐东湖数字小镇参观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乐<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湖数字小镇与福州市区约有30~50分钟的车程,</span>是一个近年新开发的一座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型小镇。</p><p class="ql-block"> 东湖数字小镇将东湖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最新潮的数字经济产业相结合,把丰富的人文脉络与前沿科技融为一体,被国家发改委评为是“促进产城人文融合”特色小镇的典型。</p><p class="ql-block"> 这个崭新漂亮的数字小镇不仅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人来此工作和居住,更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游玩打卡。</p><p class="ql-block"> 之前我曾经做过旅游攻略,从福州市区前往长乐东湖,如果没有自驾条件,交通并不是那么方便。这次学校组织前往参观,真是难得的一个好机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湖数字小镇拥有大数据中心、数字艺术中心、移动数据中心、物流园、科技馆等设施,游客可以参观这些现代化的数字化设施,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小镇上街道宽敞,建筑很漂亮!开篇第一张、这段文字以上一张和以下三张照片都是我在车上随手拍的,因为隔着车窗玻璃,色彩有些失真,但我觉得这几张照片足以反映小镇给我的实际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没有绕道东湖走一走,留下了一个小遗憾,只能通过一些数据介绍,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看东湖了。</p><p class="ql-block"> 长乐东湖的水域面积是福州西湖的6倍,也是全世界靠海最近最大的淡水湖。湖侧建设有15平方公里的东湖湿地公园,以及将近20公里的海湾和坡度非常平缓的沙滩。</p><p class="ql-block"> 东湖的湖面宽阔,沿湖有漂亮的车道,设置了几处供游人下车打卡的景观点,拍照非常出片,清晨的东湖空气清新,悠然静谧,有“小洱海”之誉。</p><p class="ql-block"> 湖边开设有乘坐帆船游湖的项目,航程半小时,每人80元,如果是晴朗的傍晚游湖,夕阳灿烂,风帆张扬,看金色的阳光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闪烁跳跃,犹如无数只锦鲤扑怀,不禁令人产生无边遐想,忘记了时光的流逝!</p><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张照片均来自百度网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位于滨海新城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西侧1-3层。</p><p class="ql-block"> 早在190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曾经在福州“三坊七巷”附近的花巷设立过分馆,不久因故撤馆。</p><p class="ql-block"> 2021年,在时隔100多年之后,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以崭新面貌重新开馆,正式开始为广大读者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同事们难得一聚,下了车一路拍照、叙旧,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 步入馆内小门厅,右手边是个服务台,正面墙上“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九个大字是仿郭沫若书法的题字,高高的书架立于两侧。</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必须打卡的地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馆内一楼是阅读体验中心,集图书、文创、沙龙为一体。 在中心区位置设置了一排排落地大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室外柔和的自然光线</span>透过玻璃窗和馆内温暖的灯光交织在一起,让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显得那么清晰又生动。</p><p class="ql-block"> 在一楼中心区的周边有数个阅读区,有私密个体的阅读区,也有配置桌子的工作区,还有可供几个人一起阅读讨论的沙龙区。不同的阅读区域都设置了舒适的座椅。有需要还可以提供茶点服务。 </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处走走,自由取看书架上的书籍;我们又到处坐一坐,感受一下不同阅读区的氛围。一楼印象:这是一个非常舒适的图书阅览室,在这里看书是一种享受,这里也是一个放松休息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楼阅读区正面窗户的横匾上雕刻着近现代文化名人张元济的名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p><p class="ql-block"> 张元济是浙江海盐人自1902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主持商务印书馆近60年,被誉为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他主持编写的新式教科书风行全国,一时无两。同时还推出了严复《天演论》、林纾《茶花女》林白水《大彼得》陈衍《经济学》等一大批外国学术、文学、历史方面的译著,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具有开创性意义。</p><p class="ql-block"> 张元济还组织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以及创建东方图书馆,对保存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馆内二楼是“福州名人与商务印书馆史迹展”展厅,以“开先启智 守正出新”为题,用史实和文物留存商务印书馆与福州相互交织的近现代历史,展现福州名人与商务印书馆救亡图存、休戚与共的历程。作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端,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并称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双璧齐辉,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严复、林纾、高梦旦、郑振铎等一众闽都人文精英“汇聚”,使商务印书馆声名更卓著,事业更璀璨。在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探寻福州名人与商务印书馆这段沉寂多年的历史,是对福州城市灵魂的经典重塑。 </p><p class="ql-block">(本段文字及以下三张照片均取自百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福州名人与商务印书馆的故事,我了解比较多的是高梦旦。</p><p class="ql-block"> 高梦旦祖籍长乐,他的大哥叫高凤岐,二哥叫高尔谦,他的原名叫高凤谦,从两位哥哥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组成。高梦旦的大哥高凤岐是福州历史文化名人,与严复、林纾和陈衍是同年中举的好友。二哥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后到法国留学学习法学,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官。</p><p class="ql-block"> 高梦旦的大哥高凤岐曾经在福州九彩园办私塾“铸龙堂”,高梦旦、林白水、黄展云、黄翼云、高鲁等人都是他的学生。铸龙堂遗址即今天钱塘小学南区。在钱塘小学南区后门院内有一株百年银杏树,那是高凤岐创办铸龙堂时期种植的。</p><p class="ql-block"> 1902年前后,高梦旦携带长兄高凤岐工作多年积攒的银两入股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会。高梦旦被编译所所长张元济看中,聘为编译所国文部部长,后继任编译所所长。高梦旦是开创商务印书馆编译出版事业的肱骨之臣。</p><p class="ql-block"> 后起之秀的文学家郑振铎祖籍长乐,早年在印书馆工作期间被高梦旦看中,将女儿高君箴嫁给他,翁婿俩共同为我国的出版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馆内三楼是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展室。</p><p class="ql-block">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计,共收录3462种图书,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8亿字。</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即所谓的“南三阁”。“北四阁”基本保留完好,“南三阁”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损毁。</p><p class="ql-block">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凡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但同时,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凡被清朝统治者认为违悖伦理纲常、不合义理名教、讥贬满族先世、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均在禁毁之列,从这个角度看,编制《四库全书》又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p><p class="ql-block"> 商务印书馆以“北四阁”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影印开发了《四部丛刊》等一系列图书产品。影印版对之前版本中的讹误、遗漏有所补正,其中一些文献资料更是海内孤本。全套共计3.6万余册,原版原色原样影印,出版工程量浩大,整套书用6000余个木盒盛装,可谓浩繁卷帙,书香隽永。是为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我们拍照合影留念。之后登车前往东部新区中心食堂用餐。自助餐简单实惠,肉包特别好吃,享誉福州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笔者要感谢学校和人事处的领导安排和组织了这次重阳节活动。要感谢同行的老同事、新朋友以及一路陪伴、照顾我们,给我们拍照的年轻教师和医生护士。</p><p class="ql-block"> 同时,还要感谢关注我的熟悉的和陌生的朋友们,感谢你们费心费时浏览全篇至末尾,并好心地予以点赞和点评。</p><p class="ql-block"> 谢谢各位朋友,祝愿大家安康幸福,开心快乐每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笔者记于 2024.10.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