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 英烈长存

随遇而安

<p class="ql-block">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10.25。也许,有的人并不知道71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很快便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p><p class="ql-block">10月1日,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和图们江逼近,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同时其空军入侵中国东北领空,深入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等地轰炸和扫射,严重威胁中国安全。</p><p class="ql-block">10月4日和5日,党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和祖国安全的需要,经过慎重讨论,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6日,中央军委召开保卫国防会议,讨论志愿军入朝作战事宜。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出《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要求“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同日,毛泽东将中共中央相关决定致电告知金日成。</p><p class="ql-block">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隐蔽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p><p class="ql-block">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赴朝后首战,这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回顾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是19万余名牺牲的志愿军烈士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血肉之躯为我们打出了70多年的和平年代。江河无恙,英雄长存。</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神圣的历史纪念日,抚今追昔,鉴往知来,缅怀先烈,致敬英雄!</p> <p class="ql-block">提起抗美援朝,儿时的印象是电影《上甘岭》中八连长张忠发英勇杀敌的呐喊,卫生员王兰“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通讯员杨德才堵枪眼的壮烈,炊事员老王冒死送到坑道里的两个苹果……</p> <p class="ql-block">学生时代的感动,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较为全面的认识,是几次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看到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0月至1959年1月期间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p><p class="ql-block">据相关数据统计,‌抗美援朝时期,我军以轮战方式入朝参战,一共有陆军27个军又1个师、炮兵10个师又18个团、高射炮兵5个师13个团另50多个独立营、装甲兵3个师另9个团、铁道兵10个师、空军12个师,外加大量勤务部队先后入朝作战。以上各类部队总计有290万人,一线参战部队先后有240万人,其中190万人为编制人员,近50万人为补充兵员。</p><p class="ql-block">朝鲜人民军在战场人数最多时为26万人(当时朝鲜的总人口约为1100万左右,去掉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征入军队的青壮年已是极限)。所以,在朝鲜战争中才会出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唱主角、朝鲜人民军反而成了辅助角色的情况。</p><p class="ql-block">战争期间,志愿军的规模和战斗力有所变化。1950年10月第一次战役时,共有30万人参战。随着战争的进行,志愿军规模不断扩大,到1953年7月,总兵力达到了135万人‌。</p><p class="ql-block">具体来说,不同阶段的兵力情况如下:</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包括十三兵团,下辖6个军,总兵力约30万人‌。</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第二批入朝的第九兵团,下辖3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p><p class="ql-block">1951年2月,第三批入朝的第十九兵团,下辖3个军,总兵力约12万人‌。</p><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第四批入朝的第三兵团,下辖2个军‌。</p><p class="ql-block">到1953年7月停战时,志愿军的总兵力达到了135万人‌。</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由‌彭德怀担任第一任司令员,‌邓华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宋时轮、‌陈赓为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p> <p class="ql-block">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p><p class="ql-block">先辈的英勇与奉献,我们永远铭记。英雄不朽,吾辈自强。让我们一起缅怀197653名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最可爱的人”,更愿英雄赞歌代代传唱。</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是火与血书写的历史,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抗美援朝精神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虽然最初只是一场位于东亚半岛上的民族内战,战争范围也一直局限于朝鲜半岛,但是,由于这场战争所处的特殊时间——爆发于冷战开始之初,双方背后分别站着两大超级大国。</p> <p class="ql-block">因此,这场战争在多方势力的参与之下变得极为复杂。</p><p class="ql-block">‌苏联对朝鲜战争的态度经历了多次转变。‌ 最初,苏联并不希望介入朝鲜战争,甚至在战争初期保持观望态度,但在战争进程中逐渐改变了立场,最终提供了有限的军事支持‌。</p><p class="ql-block">在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的态度是谨慎和观望的。苏联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不利于自身的利益,因此尽量避免直接卷入战争。斯大林担心战争会升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苏联在二战后的经济和军事恢复情况也不允许其轻易介入‌。</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战争的发展,苏联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苏联认为朝鲜战争的结局如果对北朝鲜不利,将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进而影响到苏联的利益。因此,苏联开始默许北朝鲜的军事行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军事支持‌。</p><p class="ql-block">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具体行动包括提供军事装备和支持,但并没有直接派兵参战。苏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维持其在远东的利益,同时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p> <p class="ql-block">而美国虽然已经攒成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战争,但是也并非毫无顾忌。</p><p class="ql-block">一方面,美国如同苏联一样,十分担心对方会不惜一切代价武装干涉朝鲜战争,并因此引发第3次世界大战。</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杜鲁门最大的担心是:“中国到底会不会出兵?”</p><p class="ql-block">“可能性很小。”麦克阿瑟不屑地答道,在他看来,如果中国要介入,那早就该下场了,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动静,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更不可能进入朝鲜。</p><p class="ql-block">麦克阿瑟告诉杜鲁门:“假如他们在头一两个月干预,那还管用。现在我们已不再怕他们干预了。”</p><p class="ql-block">按照麦克阿瑟的计算,中国在东北有30万军队,其中部署到鸭绿江旁边的只有10万到12.5万,其中顶多就一半人可以过江,也就是5万到6万人。</p><p class="ql-block">何况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成建制的空军,美军却已经牢牢控制了朝鲜的天空,而且苏联无法派出地面部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不可能入朝作战。</p><p class="ql-block">而就算中国陆军加上苏联空军,在麦克阿瑟看来也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因为美军“天下无敌”。麦克阿瑟的自信让杜鲁门吃了一颗定心丸。</p><p class="ql-block">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p><p class="ql-block">美军甚至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p> <p class="ql-block">然而,令美军万万没想到的是,新中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不但坚决出兵,而且还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绝对主力。</p><p class="ql-block">新中国不但帮助濒临亡国的北朝鲜复国,而且一举将战线从鸭绿江畔推回了三八线附近,并因此奠定了朝鲜半岛维持至今的局势。美国也在朝鲜战场上遭遇了其二战后最为惨重的一次伤亡。</p> <p class="ql-block">不过现实地说,麦克阿瑟判断的中国不会参战或不会大规模参战,其实并非毫无道理,因为,1950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确实不怎么具备出兵的条件。</p><p class="ql-block">当时,新中国不但台湾、西藏等地区尚未解放,而且,由于中国近代以来持续上百年的战乱,国内几乎一片废墟,对比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中国的工业实力几乎可忽略不计。</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由于刚刚结束解放战争,新解放区尚未稳固,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在新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叛乱,一时间,大陆上的叛乱土匪居然高达百万之巨。</p><p class="ql-block">再加上中美军队悬殊的武器装备差距,因此,任何一个了解中美双方差距且逻辑正常的人,都不会认为中国会出兵朝鲜。所以,麦克阿瑟乃至于美国得出中国不会大规模出兵的结论,并不让人奇怪。</p> <p class="ql-block">这一点,在新中国内部也得到证实。当时那位功勋卓著、战功赫赫的常胜将军,对于出兵朝鲜认为风险极大,不肯挂帅。</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反复的权衡之下,最终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下达了“<b style="color:rgb(237, 35, 8);">保家卫国,抗美援朝</b>”的决定,志愿军也因此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半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p> <p class="ql-block">在朝鲜战场与志愿军交战之后,美国军队才惊讶的发现,同是中国人组成的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简直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虽然装备极其简陋,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意志却极为高昂,他们不畏牺牲,前仆后继,即便面对劣势乃至绝境,依然坚守阵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却绝不后退或投降。</p><p class="ql-block">同时,美国人还发现,中国军人拥有无与伦比的忍耐力和战术执行力。在悬殊的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条件之下,不但战术灵活多变,而且,仅靠一双脚板就多次跑赢了机械化的美国军队。</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极为灵活的战略和超强的战术执行力,令美国军队屡屡晕头转向,难以招架。无数次与志愿军交战中,美军还没闹彻底闹清怎么回事,敌人从何而来,就已经被志愿军打得损失惨重。因此,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在战场上遭遇后,双方都对于彼此的印象有了巨大的改观。</p> <p class="ql-block">美军在对垒志愿军之后才知道,单凭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能力,并不能让美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p> <p class="ql-block">探讨了战争初期敌我双方的心理交锋和战争态势,我们可以深刻领悟毛泽东关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军事思想。同时,我们还应该进一步了解一下重要的战役情况。</p><p class="ql-block">入朝初期,为遏制强势北犯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对“联合国军”进行了五次反击战役。</p><p class="ql-block">五次战役发生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的1950年10月,结束于1951年6月。五次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及其仆从军的嚣张气焰,迫使其止步于三八线,战争双方进入战略对峙状态。</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首次反击战役。</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初,“联合国军”11个师另1个旅共13万余人,在其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指挥下,悍然越过三八线北犯,19日占领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大举进犯,妄图于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p><p class="ql-block">10月19日晚,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秘密跨过鸭绿江,开赴抗美援朝前线。骄狂的侵朝美军仍判断中国人民不会出兵朝鲜,继续疯狂向中朝边境分路冒进。</p><p class="ql-block">志愿军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寻机歼击进犯之敌;以2个师在东线组织防御,保障西线主力侧翼之安全。</p><p class="ql-block">25日,西线志愿军首先在两水洞地区歼敌一部,随即分向温井、云山、宁边、熙川地区以及楚山、古场洞地区之敌展开猛攻。</p><p class="ql-block">11月2日,志愿军攻克云山。此时,我战役迂回部队已进至院里地区,对敌侧翼造成严重威胁。3日,西线之敌被迫开始全线撤退。志愿军乘胜追击,将敌人赶到清川江以南。</p><p class="ql-block">5日,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首战告捷。</p><p class="ql-block">是役,我军以1万人的伤亡,不成建制的消灭了1.5万余敌军,粉碎了“联合国军”迅速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p> <p class="ql-block">云山战斗是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首次交锋。1950年10月31日,美军骑兵第1师的第8骑兵团进入云山,钻进了志愿军39军的伏击圈。11月1日凌晨,39军军长吴信泉本以为进入伏击圈的是韩1师,结果是美军,于是赶紧派343团南下截断骑8团的后路。美骑1师发现343团的意图后,派美骑5团增援美骑8团,但343团在团长王扶之的指挥下打退了美骑5团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终39军大获全胜。云山战役被称为“开国元勋师”的美骑1师的美骑8团几乎全军覆没,志愿军歼灭和俘获美军1800人,击落3架美机,缴获4架美机(后被美机炸毁),击毁和缴获28辆坦克。这场战斗不仅重创了美军,还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重要胜利‌。</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战役让志司大概摸清了南朝鲜军队的真实实力,与美军王牌骑一师的强势对决,也让志愿军士气高涨。不过当志司发去总结电报后,毛主席却亲自修改了电报,将志愿军在前线的战果修改为“歼敌6000”,这是为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十分在意首战的结果。志愿军秘密入朝后,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便自言自语了一句:“一定要首战告捷!”</p><p class="ql-block">因为在毛主席看来,只有打好第一仗,军心和民心才能立刻振奋,接下来的作战才能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25日,志司接到118师师长邓岳的电话,汇报部队已经发现并确认了来袭的南朝鲜军队。志司当即下令,要118师诱敌深入,尽可能全歼来袭南朝鲜军队。</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修改战果之举,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和好奇:初战告捷、战果显赫可以极大的鼓舞士气啊?</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毛主席是站在战略高度指挥作战,目的是迷惑对手,让其继续轻视志愿军的实力,从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谋求更大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彭老总经常和毛主席交流战术思想,非常清楚毛主席亲自修改电报的深层打算,所以在第一次战役明明胜利的情况下,彭老总忽然电令前线志愿军部队全线后退。</p><p class="ql-block">而这个动作在麦克阿瑟看来,不过是中国方面在虚张声势,他对美国政府信誓旦旦地保证中国军队一定不会介入朝鲜,他的情报处长威洛比将军也断定:</p><p class="ql-block">“我早就看穿了他们(中国军队)的手法,我预料到他们会撤退,北京无非是在虚张声势。”</p><p class="ql-block">就在麦克阿瑟等人自信地继续推进战线时,中国志愿军忽然动了,战士们在长津湖,让“联合国军”做了一场噩梦。</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4日~12月24日)</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战役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p><p class="ql-block">美军不甘第一次战役的失败,仍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做试探性进攻。24日,敌集中5个军20余万人,分东西两线对我发动了所谓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p><p class="ql-block">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定州、云山、宁远一线和长津湖地区后,在西线集中6个军,在东线集中3个军,趁敌立足未稳之机,分别于25日和27日发起反击。西线经一昼夜激战,歼敌右翼2个师大部后,实施战略迂回,切断了敌军的退路。</p><p class="ql-block">“联合国军”为摆脱危局,被迫于29日开始全线撤退。志愿军趁势展开追堵围歼战,予敌以沉重打击。12月1日,敌军开始向三八线实行总退却。东线志愿军经激战,在新兴里歼美军1个团又2个营,随即积极截击逃敌。</p><p class="ql-block">5日,中朝人民军队解放平壤,并以一部继续向三八线推进。</p><p class="ql-block">至24日,志愿军占领咸兴与兴南,朝鲜人民军收复元山,“联合国军”被迫从海上撤退。</p><p class="ql-block">至此,第二次战役结束。</p><p class="ql-block">此役,共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地区,解放了三八线以南之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敌军转入防御。</p> <p class="ql-block">长津湖战役是第二次战役中东线战场遂行的一次作战,<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span>战役的前线指挥员是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span style="font-size:18px;">编制为12个师‌,总兵力约为15万人,除去几千人的兵团直属队,平均每个师约有120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在遭遇严寒、冻伤较多、兵力不足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最终给予美军陆战1师沉重打击,共歼灭美、英、南朝鲜部队13916人。战役期间,气温降至零下27度至零下40度,雪积数尺,江河道路冰冻。</p> <p class="ql-block">这场战役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长津湖战役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在政治和战略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对后来的战争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长津湖之战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贯的不怕苦、不怕死的优良传统。这种战士精神让美军感到胆寒,因为他们难以理解、难以匹敌。</p> <p class="ql-block">长津湖之战结束,大家方才知晓毛主席修改电报战果的高明之处。修改的战报让麦克阿瑟延续了自己的高傲态度,也迷惑了麦克阿瑟,让其一直对志愿军实力产生着错误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在这场震撼世界的长津湖之战中,麦克阿瑟被狠狠地上了一课,正如中国著名战史学家徐焰如说的一样:</p><p class="ql-block">“一种新奇的战术,往往比一种新式武器更能发挥威力。”</p> <p class="ql-block">中朝人民军队敏锐地察觉“联合国军”是有计划地撤退,有诱敌深入、伺机反扑之企图,为避免陷入不利态势,遂果断地停止追击,战役遂告结束。</p><p class="ql-block">此役,中朝人民军队歼敌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及三七线以北广大地区。</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战役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协同下,对占领朝鲜三八线附近地区的“联合国军”发起的进攻战役。</p><p class="ql-block">1950年12月,“联合国军”被迫撤至三八线附近地区后,企图利用其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伺机再行北犯。其用于防御的兵力共13个师另3个旅,约20余万人。</p> <p class="ql-block">中朝人民军队为了不予敌军以喘息之机,于12月31日晚,集中9个军31万余人,对敌全线发起进攻,并迅速突破敌军防线,继续向纵深发展,分割歼敌。</p><p class="ql-block">“联合国军”遭到沉重打击后,于1951年1月2日开始节节后撤。中朝人民军队乘胜扩大战果,又先后在高阳、议政府附近地区歼敌一部,1月4日解放汉城,至8日占领了水原、利川、骊州、原州一线。</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p><p class="ql-block">第四次战役是中朝人民军队在朝鲜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p><p class="ql-block">经过前三次战役的打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退至三七线附近。为挽回败局,<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中朝人民军队转入休整之际,</span>在全线发起以汉城(今首尔)为主要突击方向、代号为“霹雳行动”的大规模反攻,集中16个师另3个旅、1个团,共23万余人,继1951年1月15日开始的试探性进攻后,于25日发起了全线进攻。</p><p class="ql-block">志愿军根据“西顶东打”的作战方针,以一部兵力在西线汉江南岸地区进行坚守防御,钳制“联合国军”的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则诱敌深入,尔后集中主力实施反击,从侧翼威胁西线之敌,动摇其布势,制止其进攻。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简称邓集团),在东线准备向横城、原州方向实施反击。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负责掩护邓集团集结,并准备以第3、第5军团在邓集团左翼向横城东南方向实施反击。</p><p class="ql-block">中朝人民军队集中6个军和4和军团,组成东、中、西三个集团,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西集团在汉江以南地区进行防御作战,有力地箝制了敌主要进攻集团。</p><p class="ql-block">2月11日,在东线进攻的南朝鲜军3个师进至砥平里、横城一线,侧翼暴露。我中、东两集团乘机发起反击,歼灭南朝鲜军3个多团和美军一部。</p><p class="ql-block">17日,中朝人民军队决定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19日,“联合国军”开始进攻。中朝人民军队节节抗击,大量杀伤敌人。3月14日,主动撤离汉城。</p><p class="ql-block">战至4月21日,我将“联合国军”扼制在开城、涟川、华川、杆城一线,迫使敌军基本上停止了进攻,战役至此结束。</p><p class="ql-block">是役,中朝人民军队奋战87天,共歼敌7.8万余人,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的集结。</p> <p class="ql-block">‌朝鲜战场第四次战役中最著名的战斗是横城反击战。‌</p><p class="ql-block">横城反击战发生在1951年2月11日至13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与韩国军队进行的一场重要战斗。这场战斗的背景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了制止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横城反击战是该战役中的一次重要反击行动,志愿军在东线兵团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趁着早到的夜暗向态势突出之敌发起进攻。</p> <p class="ql-block">战斗过程异常激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在横城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进行了反击,经过一天激战,将南朝鲜第8师3个团全部歼灭。战斗至13日清晨,又歼灭美第2师1个营、美南朝鲜军4个炮兵营以及南朝鲜军第3、第5师各一部,此次反击作战共歼敌1.2万余人,其中俘敌7800人。横城大捷迫使“联合国军”在东线后撤26公里,打击了其反扑的锋芒,减缓了其在全线的反扑。</p><p class="ql-block">横城反击战不仅是第四次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之一。它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和智慧,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p><p class="ql-block">第五次战役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朝鲜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p><p class="ql-block">1951年4月下旬,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的掩护下,完成了后续兵团的集结,形成出击“重拳”。</p><p class="ql-block">为粉碎“联合国军”从中朝人民军队侧后登陆,实现其“在朝鲜蜂腰(平壤至元山)建立新防线”的计划,夺取战场主动权,中朝人民军队集中12个军和4个炮兵师,于4月22日向西线之敌发起战役反击,奋战七昼夜,歼敌2.3万余人,将战线推进至汉城附近和北汉江一线。</p> <p class="ql-block">‌铁原阻击战‌是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中最著名的战斗之一。铁原阻击战发生在1951年5月下旬至6月10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为遏止“联合国军”北进,在朝鲜涟川、铁原地区进行的一次阻击战。</p><p class="ql-block">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第63军顽强抗击了美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共歼敌1.5万余人,成功粉碎了美军抢占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枢纽的企图,为稳定朝鲜战场局势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役被视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点破面的经典战例,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和智慧‌。</p><p class="ql-block">在此次战斗中,第187师第561团第3营,顶住数倍于己的敌军10多次进攻,坚守阵地4天3夜,毙伤敌1300多人,为稳定第一线防御阵地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军部授予“守如泰山”锦旗。第563团第3营第8连连续奋战4昼夜,打垮敌人一个加强团的13次冲锋,以伤亡16人的代价,毙敌800余人的辉煌战绩,荣获“特功第八连”称号,连长郭恩志被记特等功,荣获“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此外还有“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第577团第5连,以及“独胆英雄”徐申等英雄团体和模范个人。战后,彭德怀专门到第63军看望指战员,称赞官兵们打出了军威,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并深情地说:“祖国人民忘不了你们,祖国人民感谢你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铁原阻击战,这是抗美援朝中一场把2.4万多人的集团军打至伤亡过半的惨烈战役,其中63军下辖的189师全师9000多人,最后更是仅有700多人还有战斗力。</span></p><p class="ql-block">原人民志愿军63军军长傅崇碧直到87岁去世时也没有再回去过一次四川老家,他曾对自己女儿含泪解释道:当初从老家带走那么多人民子弟兵,后来在铁原阻击战几乎都成了烈士,实在是无颜回去面对乡亲父老。</p><p class="ql-block">63军564团团长曹步墀从朝鲜回国后,平日里乐观开朗,但每次一提起朝鲜二字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摇头叹息,不断重复一句话:“那些牺牲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战役中的另一个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为三角山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最惨烈的战役。</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局部战役规模。激战持续至11月25日结束。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p> <p class="ql-block">其实,上甘岭战役发生地不在上甘岭。</p><p class="ql-block">一开始是围绕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志愿军防御阵地展开的,防守这两个高地的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的两个连又一个排,因此战斗一开始从我方看只是营规模的,敌人进攻投入7个营,算是师团规模的。根据志愿军作战条令规定,军以下规模作战称为战斗,所以战斗开始后被称为“597.9和537.7高地战斗”,因为这两个高地都是无名山,只能以海拔高度命名。这两个高地后面的山洼里有个才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甘岭”。一年多前,志愿军还在这个小村庄里召开过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第五次战役。但经过五次战役双方拉锯激战,上甘岭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只是作为一个地名,出现在地图上。直到二十多天后,战斗发展到了战役规模,才以这个村名将这次战役命名为“上甘岭战役”。而美军称“金化攻势”,代号“摊牌计划”。</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并不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大的战役。</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战场主要集中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附近进行,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战斗发展为战役,由营、团规模发展到师、军规模。</p><p class="ql-block">“联合国军”先后投入3个步兵师的8个团又2个独立营和空降兵1个团,火炮324门,坦克181辆,飞机约100架,总兵力6万余人。 </p><p class="ql-block">战役中志愿军第15、第12军共投入3个师又1个团,火炮133门及工兵营、担架营等,总兵力达4万余人。不过,在上甘岭战役之前运动战时期的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战役之后的金城战役(金城反击战)等,志愿军一次战役投入兵力都是至少6个军,20万人以上。相比之下,上甘岭战役规模要小多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上甘岭战役后联合国军遗留下来的炮弹壳</i></b></p><p class="ql-block">在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对志愿军两个高地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共倾泻炮弹190余万发,最多一天30余万发;共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投弹5000余枚,最多一天出动250架次,投弹500余枚。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弹爆炸。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岩石坑道也被炸短了三四米。志愿军参战部队依托坑道与敌反复争夺29次,击退敌营以上规模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653次。志愿军伤亡11529人,伤亡率在20%以上。而“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这样的伤亡率和日平均伤亡数,对美国人来说是个极其可怕的数字,因为美国认为伤亡率最高的太平洋战争中的硫磺岛战役,也只有32.6%。</p> <p class="ql-block"><b>上甘岭战役坑道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b></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最艰难的坑道斗争阶段。坑道战比阵地战更艰难。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15军坑道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妄图消灭坑道中的志愿军。</p><p class="ql-block">据一位在坑道里呆了20天的15军45师摄影员回忆:“坑道里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没有任何亮光,空气混浊。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时处理,烈士的遗体不能及时掩埋,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弥漫在坑道里,让人窒息。坑道里最缺的是水,压缩饼干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时候甚至要喝尿,但因没水喝,尿也很少啊……有一个坑道,10多名战士直到饿死,还端着冲锋枪守在坑道口。”</p><p class="ql-block">“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两个高地的各个坑道,距五圣山主峰最近的地方仅500米,最远也不过1000多米,但要通过10道封锁线。即使到了坑道口,要进去也很难,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派去一个班,活着进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15军后勤部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的坑道战,是战争史上的奇迹!15军军长秦基伟说:“在坑道斗争中,我们的战士就这样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如志愿军第134团第8连坚守在597.9高地1号坑道,与敌反复争夺14昼夜,8连大小反击80多次,歼敌1000多人,缴获机枪50多挺,自动步枪,卡宾枪606支,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消耗,对尔后的反击作战起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英雄的15军在战役中涌现出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英雄集体200余个。在43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14昼夜的顽强,使得上甘岭成为五六十年代英勇顽强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名单中的王万成在战斗中孤身一人抓起爆破筒扑向一群敌军——他就是日后影片《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的原型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15军军长秦基伟(左二)、15军参谋长张蕴钰(左三)在上甘岭战役的军指挥所研究作战方案</i></b></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是“小山头上打大仗”。15军军长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整个朝鲜战场其他地方的枪声稀落了,板门店谈判桌上谈判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谈判桌前谁的腰杆就硬,讲话底气就足。兵团、志司、军委乃至毛泽东主席,都密切关注上甘岭的一得一失。”从10月23日起,上甘岭的战斗不仅成为朝鲜战场聚焦之处,新华社也开始连续两个月集中报道,一时间上甘岭两个面积仅3.7平方公里高地为朝鲜、中国甚至全世界所密切关注。</p> <p class="ql-block">五次战役后,中朝部队共毙、伤、俘敌1093839名,其中美军39万余名。美军被至“三八线”以南,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这是美国第一次在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中国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p><p class="ql-block"><b>上甘岭一战,让美国人知道仗打不下去了!</b>志愿军在上甘岭上的顽强表现,引起了美国政府和社会舆论的恐惧,美国合众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美军的攻击造成了不幸的后果,国会议员们都忧心忡忡,他们知道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只会让美军的死亡名单变得更长。”</p><p class="ql-block">“从那一天起,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自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的大半年间,在五次战役中共歼敌23万余人;将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并将战线牢固稳定在三八线,迫使美国政府接受举行停战谈判的建议,并最终于1953年7月27日在开城板门店同中朝方面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p><p class="ql-block">中朝人民取得了抗击美帝侵略者、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志愿军战士前赴后继、英勇作战,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山河无恙,英烈永垂。共和国的旗帜上永远铭刻着他们不朽的英名和血染的风采。雕塑底座上197653,是标示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这个数字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毛泽东的儿子不上前线,谁上前线?</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你要回去讲,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b>”</p> <p class="ql-block">他们为了朝鲜、为了祖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铸就了历史的辉煌,矗立起巍峨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b>!”</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通过这场战争,中国成功地保卫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彰显了国际责任,激发了爱国热情。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的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重要的政治、军事大国。</p> <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否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军事力量的雄厚与否。</p><p class="ql-block">“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当前动荡的国际局势下,回顾和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国际形势、增强国防实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