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走进朐美术馆,参观孔望山计划《曾翔2024艺术展》 叶语摄影

叶语

<p class="ql-block">孔望山计划</p><p class="ql-block">9.10-10.10</p><p class="ql-block"><b>曾翔2024艺术展</b></p><p class="ql-block">学术主持:王雪峰</p><p class="ql-block">策展人:丁宝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朐山书院</p><p class="ql-block">承办单位:朐美术馆</p><p class="ql-block">支持单位:江苏海州文旅集团</p> <p class="ql-block">  曾翔 号一夫、曲堂、木木堂、三竹榴斋。1958年出生,湖北随州人,一级美术师。</p><p class="ql-block">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职艺术家、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牧园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p><p class="ql-block"> 作品曾连续获得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一等奖,文化部全国第十四届书法群星奖,连续五届入选“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一一中国当代书法二十家提名展”、《共和国书法大系》、《当代美术史一一书法卷》。多次应邀参加日、韩、法、德、意等国艺术交流活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南海、今日美术馆、荣宝斋画院等机构收藏。</p><p class="ql-block"> 先后出版专著有《中国书法艺术大师一一颜真卿》(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艺术巨匠一米(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艺术大师———克里姆特》(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历代法书墨迹高清巨图系列》套装书(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行书四大家一—王铎:题青阳山庄五律十首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流行书风提名书家精品集——曾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曾翔书法篆刻作品精选》(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出版)、《琢古铃今·曾翔篆刻》(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书家精品集:曾翔》(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国墨风范一当代中国美术家领军人物(第二辑):曾翔.书法卷\绘画卷》(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陶瓷印一一曾翔》(江西美术出版社)、《线·曾翔作品捐赠展》(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等。</p> <p class="ql-block"><b>前言/preface</b></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曾翔先生的书法行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文化语境里,通过传播引起了书法圈内圈外不断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曾翔书法行为中的“丑书”与“吼书”。这一文化现象看似艺术家的个体行为,但任何一个艺术家艺术行为的产生离不开所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滋养,也离不开个人对于所处时代文化的感知和勾陈古今能力。因而,曾翔的书法行为其背后是一个大时代文化背景的必然,透过曾翔,可以管窥时代中的文化思潮与文化选择。对于书法文化上的争议,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二适与郭沫若之间著名的“兰亭论辩”,毛泽东同志就给予了重要的批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如今辩论已过去多年,斯人已去但随着出土材料的更新,答案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明朗。同样,对于当下曾翔先生的书法行为只有将他放在书法史的叙事语境中讨论才能看清他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b>一重识民间</b></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在发展与传承的历程中,“贴学”和“碑学”是两个最重要的传统,而在文人掌握话语权的传统社会里,由文人群体所构建的“贴学”系统一直是书法史叙事的主流,文人所创造的书法审美品格不断地塑造着中国人对于书法审美价值的认知。而由职业书手所创造“碑学”系统直到满清中叶在金石考据学兴起之下才被文人群体所重新认识。清代学者阮元将“碑学”放置在“贴学”相并置的高度,他认为欲复兴书法,就要取法北碑。这为援碑入贴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了近代以来的书法发展。清末民初,西方汉学家来到中国,开始关注到中国长期不被文人阶层所看重的社会底层的民间文化,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之后大众主义兴起,那些长期不受重视的民间文化开始纳入现代知识分子的研究视角。民间的艺术开始被关注、挖掘和研究。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民间艺术在唤起民众革命精神,传播革命思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了八十年代,美术界一些学者将中国传统美术划分为文人美术、宫廷美术、宗教美术与民间美术四大类别,将民间美术从学理上提高到了和文人美术同等待遇。而在书法界,一些学者在“贴学”“碑学”的基础上提到了“民间书风”,但并没有从理论层面反观传统书去的类型,但是随着书法考古新材料的不断挖掘,传统书法同样面临着和美术一样的形态。“贴学”则代表着文人书法,“碑学”则由职业书手完成的代表着宫廷或贵族思想的官方意志,而从敦煌抄经、响堂山与泰山等地的刻经,以及八大山人、弘一法师等流传的书法系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宗教书法的脉络。同样,在众多的考古材料中,大量发现民间匠人的墨迹或刻迹,这就是民间书法的传统。当然,这四种传统书法的类型,它们之间并非一层不变,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筑了中国书法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今天的书家所面临的传统和学术视野显然已不同于古人,我们如何在众多传统书风类型之中寻找适合自我的路径?这是中国书法现代之路的重要课题。曾翔的书法学习之路是有迹可循的,从他的临帖可见曾翔于传统的“贴学”和“碑学”所下功夫甚深,但他对于这种“碑帖”传统只是一种基础内功的修炼,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碑帖传统的临习是不断校验自我书法创作的参照物。曾翔由“碑帖”相融的基础出发,审美趣味逐渐和民间书法相应和,这在当代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书法界而言是一种具有叛逆而又危险的选择,民间书法的自由、直白、生涩、笨拙甚至丑怪的风格和传统文人塑造的华丽和精美的书风是两种方向。曾翔的义无反顾选择民间书风的路径最终形成一种书坛现象。在对于书法传统认知不够的书法爱好者而言,曾翔必然成为一个引起争议的对象,冠以“丑书”之名号。关于以丑为美的事例,中国艺术史上并不鲜见,明末清初的陈洪绶即是一个重要代表,陈洪绶的画风主要是针对明末吴门画派末流柔媚之风而做的“高古奇骇”的艺术变革。曾翔的书风选择同样也是针对流行化、模式化的国展风格的一剂猛药。回到民间,从原生出发,从源头寻找,这是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一种重要方法,书法亦然。</p><p class="ql-block"><b>二、见性之道</b></p><p class="ql-block">民间书法源自民间生活的实用需求,并无过多的装饰成份,因而书写风格通常为横来直去,直入主题,最能体现书写的本原性。曾翔极具艺术家的性情,他成长的时代深受群众路线的影响,生命底色中亦包含着对来自民间的人民大众的朴素情感,因而他对于民间书法的认同和借鉴是契合他个性的。在曾翔的书法行为中,他追求的是笔性之中既能够承载传统的厚重、质朴品质,同时也能够直抒胸臆,见其心性。书写中如何见性?需书家抛却世俗所有羁绊和束缚,呈现生命本来状态,与天地相往来,与宇宙同一体,当人书相融,神明自然降之。曾翔常有“吼书”行为,排除游戏玩笑的成份,实质为抛却杂念,凝神一注的表现。这在艺术创作和劳动生产中极为常见。唐代怀素可能是“吼书”的鼻祖。他自叙道“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干万字”。今人和古人相隔千年,但心意相通精神行为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曾翔生随州,自然会令人联想起曾侯乙墓中那些叹为观止而又天马行空的艺术精品,这反映了战国初期随州一代土壤所滋养出的浪漫主义的艺术创造能力。那片土壤滋养下生成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自然也会落到曾翔身上。曾翔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的气质和锐意进取的创造力和随州先人的精神在冥莫之中存在关联的。从时代大文化背景而言,作为六十年代左右出生的艺术家,他们成长经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是他们不可统开的话题。特别是在八五新潮的刺激下,中国艺术白现代性成为这一代大多数艺术家的追求。在书法界一些具有革新精神的书法家开始寻求书法的现代表现。他们一方面从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寻找书法图式、材料乃至书写行为的突破,另一方面他们更多从中国书法的早期金石传统和民间书风中寻找新路,新的视觉呈现形式为中国书法的现代性带了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曾翔就是书法现代性转化进程中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在曾翔的篆刻和书法实践之中、可见他多年来对于现代艺术形式的追求之路。他从中国传统民间书法、造像中汲取营养,放笔直书,追求古朴率性、纵横开张的形式美感,在书法篆刻的现代性探索上做出了新贡献。曾翔的现代性探索是从视觉形式和书法传统内在精神性上进行深挖的,这相别于完全西化的现代性是有根本区别的,曾翔是有清晰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自信的,他将传统艺术本原之美呈现出来,向民间学习,却又以极具现代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为传统书法的现代表达提供新的路径。</p><p class="ql-block"><b>三,书法何为?</b></p><p class="ql-block">在信息化时代,曾翔顺势而为利用网络传播了他的书法价值观,但同时也引起</p><p class="ql-block">的一些争论舆情。这并非是件坏事,有文化争鸣才能引起圈内外对于文化的进一步思考,才有可能更好的促进文化发展。然而,在关于曾翔书法行为的话题讨论背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话题,就是在书法实用价值走向消失的今天,关于书法作为艺术的终极目标的思考?今天海州文旅集团和胸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孔望山计划”,将曾翔作为第一个推出的当代书法的研究个案,显然有着更为深刻的考量。一方面,孔望山之上有中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遗迹,那是东汉时期来自民间工匠的创造,其中的造像与书迹就蕴含着曾翔先生艺术创作的母题,这是当代与传统的对话。另一方面,虽然孔望山佛造像在当时是作为胡神信仰将它放置在中国本土道教信仰体系之下的,但是佛家的智慧已经像初生的阳光开始普照大地了。千百年间,西方传来的佛家思想在和中国的本土文化的交融之中已经完全融入到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根基。今天在孔望山下讨论当代书法,就是在中国哲学智慧观照中重思书法的本原和价值。曾翔的意义在于他的书法实践中勾陈了传统与现代,文人与民间,无明与光明之间的关联,他的书法行为呈现的是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文化环境中的思想缩影、同时也是书家个体艺术人生修行之路阶段的对境。因为一切皆在路上,只要满怀智慧与勇气必将达到彼岸。</p><p class="ql-block"> 王雪峰 2024年9月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