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9日上午游览霞义沟,午饭后,沿县道x701前往喜马拉雅山脉北支的阿伊拉日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翻越阿伊拉日居山的拉吾且垭口到新藏线G219国道的那木如。</span></p><p class="ql-block">伊拉日居山(Ayila Rigyu Mountains)西部与拉达克山相连,最高海拔6495米。阿伊拉日居山并列在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之间,是象泉河(朗钦藏布)与狮泉河(森格藏布)的分水岭。</p> <p class="ql-block">在阿伊拉日居山口记录的海拔高度为5321.6米,气压值64.9,含氧量12.44%。</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6次青藏行所经历的最高海拔,当时坐在行驶的车上虽然身体没有异常感觉,但头脑发昏睡了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p> <p class="ql-block">阿伊拉日居山(Ayila Rigyu Mountains)西部与拉达克山相连,最高海拔6495米。阿伊拉日居山并列在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之间,是象泉河(朗钦藏布)与狮泉河(森格藏布)的分水岭。往返扎达并不是沿沟壑纵横的象泉河谷,通常走新藏线G219国道,翻越阿伊拉日居山的拉吾且垭口,沿象泉河上游的阿伊拉日居山源流进入扎达盆地。极高山脉使扎达盆地变得极为闭塞,宛如地球的飞地,雄伟的扎达土林位于其中,盆地中保存了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原始堆积。</p> <p class="ql-block">上国道G219。</p> <p class="ql-block">进入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p> <p class="ql-block">班公措/湖(Pangong Tso),又称措木昂拉仁波(藏文:མཚོ་མོ་ངང་ལྷ་རིང་པོ།),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呈东西走向。班公湖是一个国际性湖泊,全湖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为413平方公里,约占68.5%;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为191平方公里,约占31.5%。班公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4242米。由于东部若干条季节河流供给雪山融水,湖水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湖水清澈,蓝得令人心醉。班公湖是一个内陆湖,水质优良,盛产高原鲤科裂腹裸鱼。</p><p class="ql-block">班公湖的主要景点包括湖上分布的大小岛屿,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世界海拔最高的鸟岛。鸟岛上栖息着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如天鹅、斑头雁、鹤类、鹳类等。每年五至九月是观鸟的最佳季节。班公湖地区的气候属于高原气候,年均降水量为87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蒸发量为2465毫米是降水量的28倍。年平均气温2℃。</p><p class="ql-block">班公湖的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印西部边界争议的热点之一。它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和克什米尔地区的交界处,是战略要冲。</p><p class="ql-block">班公湖是国家3A级景区、著名湿地,班公湖鸟岛是西藏的著名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沿着G219公路继续向北120公里到达日土县城,这里有一处旧石器遗址。再向北12公里抵达声名远扬班公湖旅游景区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班公湖-怒江地缝合带位于西藏中部,自西向东沿班公湖、改则、东巧、丁青和类乌齐一线分布,长约1500公里。晚侏罗纪缝合带闭合之后,以北为欧亚大陆羌塘陆块,以南为拉萨陆块。</p><p class="ql-block">代表残余洋壳的蛇绿岩系向南可追索到高黎贡山地区,上侏罗-下白垩统浅海碎屑岩不整合覆于其上。改则以北、丁青东北与他念他翁山主脊平行分布的花岗岩带为当时的火山弧系,提示洋壳向北消减。缝合带中蛇绿岩系总体成向北倾的叠瓦逆冲体,向南可见推掩到中、上侏罗统之上。一般认为它沿走向向西可和阿富汗和伊朗境内的Waras Roshan Farah缝合带对比。</p> <p class="ql-block">两天后,在措勤旅馆门厅墙上见到这张照片,推测这是在班公湖码头北侧山头上,或者无人机上,向西拍摄的。远方右边的雪山是喀喇昆仑山。</p> <p class="ql-block">正对面的远方是班公湖的西段,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p> <p class="ql-block">班公湖的西北方向可以看见喀喇昆仑山,山顶上还覆盖着皑皑白雪。</p><p class="ql-block">喀喇昆仑山脉从阿富汗最东部向东南延伸约480公里。宽度约240公里,长度约8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为世界上高山和高纬度之外最长的冰川最集中的地方。塔吉克、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边界全都辐射于这一山系之内,赋予这一僻远地区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p> <p class="ql-block">班公湖东岸,中国修建的码头及游艇。</p> <p class="ql-block">窗口上方红板上的"游客须知":</p><p class="ql-block">班公码头距离鸟岛约15公里(来回30公里),乘船时间约为一小时,到达鸟岛后,游船会带领各位游客绕鸟岛行驶一周,严禁擅自登岛:票价:160元/人。</p> <p class="ql-block">游船路线为:班公湖码头→草岛→老鼠岛→鸟岛→蛇岛→月亮岛→班公湖码头。</p><p class="ql-block">注:班公湖游船只绕鸟岛航行观赏,不登岛停留。</p> <p class="ql-block">沿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G219公路</span>继续向北通往新疆叶城。</p> <p class="ql-block">湖畔修建的旅游度假木屋。</p> <p class="ql-block">植物详情</p><p class="ql-block">刺儿菜是农田和果园中的常见野菜,会对小麦、棉花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不过,它也是一种颇受青睐的野菜,具有低脂高蛋白的属性。</p><p class="ql-block">植物养护</p><p class="ql-block">刺儿菜适应性很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长。</p><p class="ql-block">植物价值</p><p class="ql-block">刺儿菜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的作用。捣烂之后外敷,对消肿祛瘀也有效果。</p><p class="ql-block">植物趣闻</p><p class="ql-block">四月中下旬前,刺儿菜长势正旺,正是食用的最佳时机。它的梗是嫩的,叶子是肥的,用来做包子陷料再好不过了。早十天,植株太小,若晚十天,花儿就开了。花儿一开,刺儿菜就老了。</p><p class="ql-block">植物小百科</p><p class="ql-block">拉丁名: Cirsium arvense var . integrifolium 菊科 Compositae ·蓟属 Cirsium</p> <p class="ql-block">梁子菜</p><p class="ql-block">菊科菊芹属植物</p><p class="ql-block">梁子菜( Erechtites hieraciifolius ( L .) Raf . ex DC .)又名裂叶昭和草、飞机草、大旱菜、野青菜、饥荒草、菊芹,是菊科菊芹属的植物。分布于北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四川、云南、福建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4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林下、山坡、灌木丛中和湿地上。</p> <p class="ql-block">班公山</p> <p class="ql-block">喀喇昆仑山脉的地质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4亿年前的燕山/老阿尔卑斯构造运动期,当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导致大量岩石层挤压堆积,形成了包括喀喇昆仑山在内的许多山脉。</p><p class="ql-block">喀喇昆仑山脉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向北推进有关,包括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等,具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如峡谷、冰川、草地和沙漠等。</p><p class="ql-block">喀喇昆仑山脉在我国主要位于新疆西南部,南北长约2000公里,横跨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四个国家。其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是世界上高山和高纬度之外最长的冰川最集中的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克什米尔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1947年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印巴分治以及分别独立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获解决。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武装冲突。1949年划定停火线。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的两次印巴战争,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为印度占领。</p> <p class="ql-block">上图。日土羌塘的金丝野牦牛。</p><p class="ql-block">金色野牦牛,也被人们称作"金丝野耗牛"、神牛,顾名思义是全身被毛为金色或老金黄色的野牦牛,其外形特征与其他色系的野牦牛无异、金色野牦牛主要分布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营群居生活。不与其他色系的野牦牛集群生活、繁殖。1987年7月,根据当地藏族群众提供的线索,刘务林和乔治夏勒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发现了科学意义上的金色野牦牛,由此科学界才真正发现这一具有金色被毛的野牦牛。目前,金色野牦牛尚未被证实为野牦牛的亚种,有学者分析它是野牦牛的色型变异,而被认为是一个野牦牛的特有种,现有数是不足300余头,属珍贵、濒危、珍惜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图。班公湖的部分野生动物。</span>湖中有四个鸟岛,岛上分布着多种鸟类,包括天鹅、斑头雁、鹤类和鹳类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这些鸟类在班公湖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自然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雪域神画 天际日土 班公湖</p> <p class="ql-block">节气还是处暑,灌木的叶子都开始枯黄掉落了。真是高原阿!</p> <p class="ql-block">右边的标牌:</p><p class="ql-block">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为了保障您的生命安全,禁止在河边游泳、戏水玩耍,违者导致一切后果及责任自负。</p> <p class="ql-block">班公湖的鸟类主要包括鸥鸟、灰鸭、棕头鸥和斑头雁等。</p> <p class="ql-block">紧张的道路施工。</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乌云密布。</p> <p class="ql-block">班公湖中的鱼极多。这种无鳞冷水鱼,有牙齿,微带点黄色(有点像唐克黄河第一湾里那种)肉质肥美。</p> <p class="ql-block">藏族人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吃鱼的。这一饮食习惯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p><p class="ql-block">1、宗教信仰:藏族人信仰佛教,讲究不杀生或少杀生。在他们看来,杀一头牛可以喂饱更多人,而杀一条鱼只能喂饱很少的人。因此,从生命价值的角度考虑,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杀牛而不是杀鱼。</p><p class="ql-block">2、水葬习俗:虽然有些人认为水葬是藏族不吃鱼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水葬在西藏并不常见,因此这并不是藏族不吃鱼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3、历史与传统:在藏东地区,古时候人们几乎不食鱼,也不能触摸蛇、蛙等动物,认为这些水生动物是龙神的宠物,伤害或触摸会带来疾病。这种观念虽然现在已不那么强烈,但吃鱼的习惯仍然没有普及。</p><p class="ql-block">4、鱼的生长环境与捕获难度:因水温较低,西藏的鱼生长周期长且成年鱼较少。藏人不善舟船,捕获工具也不完善。</p><p class="ql-block">5、放生文化:在西藏,放生鱼是很常见的,吃放生的动物被认为是有罪的。为了防止误食放生的鱼,人们索性不吃任何鱼。</p><p class="ql-block">6、身份象征:吃鱼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这也是藏族人不吃鱼的一个原因。</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藏族人不吃鱼主要是受到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生长环境和放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金丝野牦牛之乡</p> <p class="ql-block">22点返回阿里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噶尔县狮泉河镇时天色全黑了,吃晚饭、住宿。</p><p class="ql-block">自从8月20日离京开始了19天的拉萨-阿里环线游,一路总体向西至今已有10天了。感觉高原吃住行都能适应。明天起将进入阿里羌塘高原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向东行,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主要是县级乡级沙土道路,日气温早晨午后差别大。</p><p class="ql-block">羌塘高原(Qiangtang Plateau)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内流区;中国第2大湖区,世界海拔最高的内陆湖区,一错再错/一措再措。范围约指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东迄东经91°左右的内、外流区分水岭一线,西止于国境线,南北最宽760公里,东西长约1200公里。面积60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4。</p> <p class="ql-block">西藏边缘高山环绕、峡谷深切,北部以昆仑山、唐古拉山和新疆、青海相邻,东以金沙江和四川相望,东南部在横断山区和云南省相连,西部和南部以喜马拉雅山与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接壤。西藏地貌大致可以分为藏南山原湖盆宽谷区、藏北高原湖盆区和藏东南峡谷区等三个地貌单元。内部分布着辽阔的高原、高耸的山脉、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盆地。并分布着札达土林、阿里多玛红土、水热爆炸、纳木措熔岩、羌塘高原等特色鲜明的地貌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