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轻步兵嘛,玩的就是轻武器。五六半说烂了,手榴弹也写过了,文尾有链接。我们先从五六式冲锋枪说起(题图为八连王曲老前辈当年进行冲锋枪射击训练)。</h1> <h1> 【五六冲】直到八十年代初,我们的步兵班还只能保证班长和副班长装备五六式冲锋枪(简称五六冲)。很多兵争着当班长副班长的,就奔着冲锋枪而来。也不全是为了威风,那时南边还在打仗,大伙都觉得冲锋枪更能带来安全感。现在回头看看那场边境战争的电影,一线军官们除了手枪,都配有冲锋枪。五六式冲锋枪的弹匣容量是三十发,当你手里握一个、胸前还插满三个弹匣时,你会觉得你无所畏惧如箭在弦蓄势待发跃跃欲试。</h1><h1> 我接触五六冲时已有很好的五六半(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简称)的基础了,但我还是觉得五六冲更顺手更好打。说的是基准弹(每串点射的第一发),而点射是我的痛,可以说怎么打怎么不上。教员反复教导打点射要顺着势而不能使蛮劲,可我们班里打得上的都是开展同学等手劲大的。后来我碰到一位高人,是原八十七师射击队专门研究五六冲无依托点射的,他说他们的秘诀就是把枪拽紧,比的是谁手劲更大、拽得更紧。再后来我有个不差子弹的机会,便来一把豪华的实验,结果一铁箱子弹干光了,点射仍然颗粒无收。</h1><h1> 千万别拿基准弹不当弹,毕竟五六冲的瞄准基线比五六半短了不少,基准弹在有依托时打准不难,一进入无依托,其影响就必然被放大。八十年代大裁军整编后,五六冲普及了,上级曾在我们单位搞新兵阶段五六冲二练习(无依托)训练试点。军区非常重视,来了个训练部副部长进行“论证性”考核,除了我们连,前面好几个连队都不及格。后来还剩两三个连队没打,这位副部长无奈地摇摇头又摇摇手:“算球,别打了,再打也是不及格。”</h1><h1> 那时我还在连队带兵,一练习有依托我只能保住基准弹,虽说也是优秀等级,但点射打不过别人,说话声音也不响。但到了二练习玩无依托,我毕竟受过五六半的无依托的强化训练(可点文尾链接),应用到五六冲的教学顺风顺水。我们八连训练不大搞不过一连,就二练习可以一搏,我这个排长是有贡献的。到了战斗射击阶段,有个叫抵近射击(不瞄准)的,我也得心应手,但许多战士依然不得要领。我发现五六冲枪身很短,便让他们把枪托顶在肚子中间打,方向好掌握,命中率大为提高,可就是不大符合教范。还好考核组开明,说打上就是硬道理。</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一杠】第一眼看到八一杠(即81-1式自动步枪)时,那叫深深的失望,说好了的小口径呢。啥枪族化(重要部件可与机枪互换),离我们太远;刺刀可拆卸也好看,但也容易丢,装备部门经常上纲上线,说解放战争东野就一直有刺刀统计;还有啥枪榴弹反装甲,影子都没见着一个。而且因此增加那烦人的枪长,很是影响携行。居然有人戏称说枪长一些可以防止自杀,结果我就真见过一位用八一杠自杀的。子弹肚子进、后腰出,没伤到一根骨头,没伤到一根大的血管。一点血都没渗出来,倒是在早春的细雨中冒着一缕缕热气。这家伙挺过这一关以来成长得蛮好,但我一直没敢问他,那么长的八一杠,他是如何掉转枪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办法,先结婚后恋爱,感情慢慢培养。开始接受八一杠最大的理由,是它在当时的边境战争中经受检验。就连那年某火车站击毙恐怖分子的,也是八一杠。九五式步枪都快过气了,还没像样的战绩,想说爱九五,当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真正让我对八一杠大爱的,是它把我的点射恐惧症基本治愈,三个点射打上一个绝对没问题。它印证了我以前坚信但不敢声张的观点,五六冲的点射是用来吓唬对手的。最近就听到一位参战过的将军说,先求快再求准,至少可以让对手先愣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顺便说一句,我对出炉不久的一九一一九二突击步枪精准步枪大加赞赏爱不释手,除了对九五有些偏见,主要是从中找到八一杠的魂。</span></p> <h1> </h1><h1> 【班用机枪】 在军校时人手一把五六半,算是手中武器。但战术作业需要按分队建制展开时,因个头优势,我和康同学担任机枪手。对那把破得不得了的五六式轻机枪(班用机枪),居然也生出些许感情。冲击发起,班长一般会下令“机枪掩护”,我和康同学就可以原地趴下,架上机枪作掩护状。班里其他同学占领敌阵地后,我们俩再慢悠悠跟上来。拉练奔袭,机枪是笨重了点,但我和康同学可以一程程轮着扛,一路上比别人多了个希望。</h1><h1> 也遭过罪,就一次。军校第二年有个夜间排进攻演练,由我们一至五班编为一个排承训。为了让更多学员得到锻炼,接敌、组织战斗和穿插三个阶段各选一位学员担任排长,向阳、桂山、苏闽同学分别胜出。踊跃报名落选后,我只得老老实实扛起这把破机枪。问题是我这名义上的火力组才分到十发空包弹(全班共五十发),暗中东讨西要也才凑齐二十发。掩护通过通路时,我怕子弹打光了影响后续战斗,火力一度中断,负责导调的教员又一个劲地催。没竞争到排长已经够窝火的我,借枪发泄般地猛抠几个点射,就把子弹打光了,后面只能一路哑火,任凭班长“机枪掩护”命令喊破嗓子。这下把随队观战的队长给惹毛了,自然一顿猛批,并说以后这机枪你不用扛了。不过第二天他就忘了,我这轻机枪得以一直扛到毕业。</h1><h1> 毕业后参加射击考核可以自由选择枪种,我基本都选班用机枪。我的机枪点射打得非常溜,可以借机在战士们面前秀一把。</h1> <h1> 【五七式重机枪】重机枪是我在军校学习的最后一个枪种了,只打了第一练习,103环的成绩印象极深,几乎全上靶了。时值南昌七月流火,烈日中一趴下去就汗流如注,把底下的地板愣是渗淋出一个完整的人形,包括头形。这个印象更深。</h1><h1> 丑小鸭如我,在军校的高光时刻不多,还就有一个与重机枪有关的,不过不在靶场上。那天全队专攻轻武器分解结合教学法(所谓边讲边做),上午复习,下午每个枪种现场抽考一个人。重机枪接触少,零件又细碎又复杂,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所以人都觉得复习起来性价比最低,基本放弃了。午休时我突然心神不宁,强烈预感会被抽到这重机枪,便把教材偷偷拿起,老老实实地复习了半个中午。结果下午一上来就抽重机枪,教员知道这是个难题,故意把眼光把全队扫了好几个来回。大伙都心虚,没一人敢正视他,唯有我胸有成竹以舍我其谁的目光迎上去(就差没举手了)。结果你一定猜得到,就这么撞我枪口上来:我成功了,大伙儿越为我捏把汗我越成功的那种,个别人越想看我笑话我越成功的那种。</h1><h1> 得意归得意,我对重机枪还是一直不待见。转眼进入连进攻课目,分段作业时,校首长在望远镜里看到我们队形中时有随意站着坐着的,便责怪下来。队长分辩说那不是我们的学员,而是配属我们的教勤连的兵。校领导遂撤换了他们(坦克除外),改为学员自己担任配属分队。据说是为了锻炼我,就弄了一挺重机枪和两个人给我,让我充当重机枪班长。综合演练的那个五月份的上午,延续着连日阴雨,几个人拖着笨重的五七式,不知摔了多少跤。打了二三十发空包弹,回来擦枪可把我们三个人苦死了。</h1><h1> 当新排长时,有一次充当连长参加营进攻检验性战术演练,有个实兵实枪的重机枪班配属过来,没多久就跟不上了。因为担任预备队,加入战斗时营长催得不行,我干脆把这重机枪班扔了,带着步兵就这么上。至今我都认为,重机枪过于笨重,还一堆人保障,打起来目标太大又不易转移,随着班用武器暴力式发展,迟早得淘汰。</h1> <h1> 【四0火箭筒】简称四0火,如今的媒体称它为RPG7,七八十年代就装备到步兵班了,可以打地堡,可以打坦克,妥妥的重火器,很受我们这些步校生的高看。(上图为八连七十年代火箭筒手训练。由王曲老前辈提供)</h1><h1> 四0火是步兵连队仅有的带光学瞄准镜的武器,操筒瞄准击发这几个常规环节都不难,难就难在修正偏差。这家伙靠尾翼保持方向稳定,但其展开后轴向面积过大,打起来“迎风偏”非常厉害。就是风向东吹去,火箭弹反而会朝西偏转。静态考核都在条件比较好的场地,所以打起来大家都不差,但在各种地形打起实弹演习来,要打好就很难了。不过我可以。</h1><h1> 由于实弹“喂”得少,大家对“迎风偏”基本不敢修正,所以瞄得越准打得越偏。我的诀窍就是敢于修正、大胆修正。我偶然从《前线报》看到一则小贴士,传授如何通过迎面风、迎耳风状态下两耳不同的鸣响,概略为风力定级。不久班进攻实弹演习打响,作为机枪手的我和康同学必须分出一人当火箭筒手,我便自告奋勇。地点在野鸡岗,从这个山头攻占对面那个山头,中间隔着一道山谷,风速不小,不敢修偏绝对打不上。我决定按照那个小贴士大胆实验,果断修正,结果两发两中,一举成功。尽管求“中”心切,第一发没等班长命令就打出去,但众目睽睽下首发命中靶心开花煞是出彩,考核组没扣分,队领导没计较。从那以后,只要有实弹战术演练,火箭筒都有我的份,而且都是我的菜,从没跑过一发。</h1><h1> 看到这儿你一定会想,就不能搞个测风仪吗?那段时间兴起训练革新,分配到另一个团的恩福同学还真弄成了一个。他去市场上买来一架电动直升机玩具,头上的旋翼会转但飞不起来的那种。先把两个乒乓球破开制成四瓣招风的半球当风叶,用五0二黏到旋翼上,再把电池取掉,用电烙铁接上个二十元买来的仪表。原理就这么个原理,你大可把它看作是电动直升机玩具的逆向工程。该同学这个纯手工装置,在军区获得四等奖。写到这儿时我特地跟通了个话,他在纳闷如今的部队可有制式的测风仪?</h1><h1> 在军校我共发射十六发火箭弹,而绝大部分学员只打个两三发。那时的一发四0火与上海牌手表同价,得百把块,大伙都说我的开销最大。不过代价也很大,左耳基本废了,曾连续打了四天镇静剂才有了听力。那个年代大凡有点卫生部门关系的都真真假假弄个残废证,而我这个完全够格的就这么带着左耳听力障碍回来了,至今犯起耳鸣还不免有些怨气。可能是这个原因吧,下部队后我再没摸过火箭筒。</h1> <h1> 【五四式】没什么战绩的五四式手枪名闻遐迩,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也许跟当时香港黑帮的青睐有关。不过我第一眼见到五四式时,真的大失所望。那年我才上小学三年级,一个炮兵排野营训练长住我家,墙上经常挂着排长的手枪,或者说是装着手枪的枪套(如上图腰间所挂)。终于有一天我起得特别早,发现有个解放军叔叔在给排长擦这把手枪,我赶紧凑了过去。那位叔叔把枪结合好,非常友好地递给我摸了一下,好沉,味儿重(枪油),晨光中幽蓝幽蓝的。嘴上不敢说,但心里直嫌这枪丑,因为之前我被洗过脑的手枪模样,全是二十响驳壳枪。直到后来买了一本小人书叫《打豹记》的,封面是一个解放军挥舞一把五四式射向一只凶恶的豹子,多翻了好遍才慢慢接受这个手枪的样子。</h1><h1> 五四式难打是出了名的,第一练习才二十五米距离,哪怕是个孩子扔五块石头也能中两三块,但这枪打起来许多人一发不挂。在军校我就打过一次,五发三中,二十五环,少一环就不及格。下部队后两三年很少再摸,但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在团师军连折三桂的经历,让我对五四式手枪也莫名地自信倍增。果然一通百通,以后的军官手枪考核,就再没跑过子弹,随便打都是优秀水平(40环以上)。在老四团时,团长规定凡打不及格者,当场扣掉一百元考勤补助,许多干部打不上又心疼钱,说枪一举起来前方那个“10”(环)就幻变成“100”(元)。轮到我,我总是非常高调非常凡尔赛,招惹许多人“恶意”起哄围观。但他们围的人越多我打得越好,把他们气得不行。</h1><h1> 四分之一世纪的军旅生活,玩过这么多轻武器,只有五四式伴我参加过一次实战,虽然没打出一发,更没什么战绩。四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随队参加了围捕持枪逃窜的东北“二王”战斗。大网在江西广昌一片大山拉开,鱼肯定在,但不知谁会碰上。因为我们是个六0炮排,我手中的这一把五四式加两个弹匣,成了百十米宽搜索正面的火力中心,为我也为全排十几个人提供稳定踏实的能量输出,当然主要是精神上的。虽然最终没能接上火,但那一程似乎让我懂得:枪弹在手,使命光荣;职务加身,责任重大。</h1><h1><br></h1><h1>【五六半】见下图后面文末链接⬇️</h1><h1> 《我的“五六半”之一》</h1><h1> 《我的“五六半”之二》</h1><h1> 《我的“五六半”之三》</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手榴弹】见下图后面文末链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手榴弹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kinfov?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71643491" target="_blank">《我的五六半之一》</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rmpspk?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71643491" target="_blank">《我的“五六半”之二》</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udq9or?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71643491" target="_blank">《我的“五六半”之三》</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sfhxh3m?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71643491" target="_blank">《我的手榴弹故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