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前得见一对话,问答形式。答者为一长者,94岁高龄,学贯中西,以大历史观,纵横捭阖,开人智慧。有说,听其言,如同被抛在了历史时空中,亲眼目睹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又仿佛自己在和无数先哲对话,聆听他们的智慧;吾有同感,故录之以飨同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许先生您好!“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轴心时代,就像奇迹一般,那么短的时间全世界出现了那么多思想巨人,他们奠定了今天世界所有文明的根基,世界各地的人都活在他们的思想通道里。但是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厉害的人几乎同时出现在那个时代,为什么后来好像再也没有人能超越他们?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这是时间的错觉,我们讲他们在同一时代,但是前后时间跨度有好几百年,比如说柏拉图跟耶稣之间的时间间距其实蛮远的,孔子跟周公的时代也很远,从独神教到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更是相距一千多年,所以所谓同时代是放宽了眼界。</p><p class="ql-block">从穆罕默德到现在,这中间人类又经历了巨大的变革。16、17世纪,近代科学思想和近代哲学思想诞生,这时不能说没有巨人,伽利略是巨人,牛顿是巨人。更往近代来说,爱因斯坦也是巨人,他代表近代科技文明的走向。</p><p class="ql-block">下一步,是正在发展的量子力学理论,没有具体哪一个人被说成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描述的宇宙秩序,跟中国人“以人为本”的理念非常相近。</p><p class="ql-block">量子力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说宇宙是从观察来的。量子看不见的时候,它不存在,看见它,它才存在,所以这个特别的构想是以人为本的。</p><p class="ql-block">人类对自己的盘问,对自然的盘问,对内心的盘问,一直不断地在进行,并不是某个时代出来一大批。</p><p class="ql-block">枢轴(轴心)时代的名称是近代二战中间才提出来的,提出来立刻就开始检讨,检讨什么?由西到东,五六个枢轴时代一个一个比较。基督教的新教跟旧教比,旧教跟东方正教比,东方正教跟伊斯兰教比,伊斯兰教又跟古波斯比,古波斯又跟佛教比,佛教又跟儒家比。这一路比较是从地理上延伸过来的,并不是根据时代延伸过来的。</p><p class="ql-block">所以,所谓的枢轴时代只是历史学家摆出来的东西,不是真正铁的规则。</p><p class="ql-block">而且,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枢轴时代也很了不起,由原来内心的直观的形而上学知识论传统转变成可测验、可重复、可验证的科学态度,这才了不起。科学和技术合在了一起,提高了生产量,生产产生交换,交换产生了今天的市场经济。</p><p class="ql-block">所以,现在这个大枢轴时代比过去任何时代都重要、都伟大,它牵扯全球,牵扯每个人。只是由于它受原来所处地区的限制,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偏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您把今天这个科学时代也当做一次轴心时代,而且认为爱因斯坦、牛顿也是今天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甚至今天这个轴心时代比上一次的轴心时代更伟大一些,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觉得非常有趣。您是历史学家,如果用大尺度看历史文明,把第一波上千年的轴心时期当做人类的第一期文明、第一波文明的话,主要的特征是农业文明。</p><p class="ql-block">今天正在经历第二次轴心期,算是第二波文明,可能是科学工商业文明。按照您的观点,如果再往后展望一下,有没有可能萌发第三波文明,下一期的轴心期。作为过去几大文明古国唯一存活下来的中华文明,在第三期的文明里,你怎么看中国在未来世界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我希望将来的世界,儒家可以代替基督教作为主要的思考方式,不一定取消它,共存互补可能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康德的唯理哲学,把这个理端出来,这个理大于神,但是他的理跟中国道学的理不一样,它的理就是辩证之理,中国的道和理是伦理之理。所以我们把它连在一起的话,这中间很多的距离都很近了。理这个字很有道理,但是理这个字不在人身体之外,如果在身体之外,这个理跟身体的感觉跟情感搞到一块去,感觉是感觉,情感是情感,一个是情,一个是感,这是两码事,怎么把理套进去,这要花一点功夫。</p><p class="ql-block">抽象地说,天下有一个合理的事情,合乎逻辑的事情。逻辑有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所以逻辑不一定是沿着同一条路走。所以中国以文通制胜,一路发展都按照字眼往下走,没有性别差别、对错,这就容易多了。所以中国文字是一个一个砖头块往上砌,从底下往上砌,缺一块就延伸一个内容,所以这一路到讲理,就是讲理的语言。从语言上讲,讲理的语言要驾驭用符号讲理的科学语言,这个接轨比用英文接轨要容易,比拉丁语接轨容易。</p><p class="ql-block">第二,中国人将心比心,恕道。二人相处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基本的原则定下来,从自己开始,两个人是你我,三个人就是“众”。以此类推,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看不见的角落,满天的星星,忽然一亮,哈!跟我有了关系,从人变成了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天上满天的星星,一个大宇宙体,地上满地的人。你没有看见那个小的电子,电子在不在你不知道,就是薛定谔的猫,你没看到这个猫,这个猫是死还是活的不确定,你必须看一眼那个猫,清清楚楚看一眼那个猫,再定个位,定了位以后就不能挪位置了,你跟它连线连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我把日常经验拿来与量子力学基本假设配套。这一配套,世界就无限扩大,永远都有一个惊喜。</p><p class="ql-block">你忽然发现了一个黑洞,你说黑洞不好,专吃小行星,诶,黑洞有好处,他把这个垃圾也吃进去了。</p><p class="ql-block">所以相对来看,这个世界就很不一样,一切都要看当下的逻辑从哪边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