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为蒙古语“ᠬᠥᠬᠡᠬᠣᠲᠠ”的音译,意为“青色的城”,寓意着亲切、质朴和希望。呼和浩特市修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塔汗主持兴建,原名为“库库和屯”城。城郭建在青山如屏黑水如带、碧野平芜的草原上,所用砖瓦皆青色,远看城市一片青色。蒙古语谓青色为“库库”,城为“和屯”。明万历三年(1575年),明朝赐城名为“归化”。 民国时改为归绥市。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改归绥市名为呼和浩特市。</p> <p class="ql-block">①大召无量寺</p><p class="ql-block">大召,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南街路西。</p><p class="ql-block">大召,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大召,是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属于格鲁派(黄教)。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大召寺院座北向南,总体布局是伽蓝七堂形制,由正院、东仓和西仓三大院落单位成,东西两仓各有仓门,北端互通构成环绕寺庙的甬道。主轴线上由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和九间楼组成。大召的藏品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开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较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殿宇、雕塑、壁画,经卷,以及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独特的“召庙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召见证了政治原因主导下的藏传佛教在土默特地区的传播过程,以及政教合一制度的实行、壮大到削弱的整个过程,也承载着历史事件中各种人物的活动,有较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一门一墙一世界,一心一念一菩提</p> <p class="ql-block">一堂一殿一如来,一礼一拜一功德</p> <p class="ql-block">一砖一瓦一佛陀,一喜一悲一枉然</p> <p class="ql-block">一草一木一浮生,一嗔一笑一尘缘</p> <p class="ql-block">一砂一土一清净,一起一落一修行</p> <p class="ql-block">一花一叶一枯荣,一步一转一轮回</p> <p class="ql-block">一石一木一佛印,一吟一咏一福运</p> <p class="ql-block">②席力图召</p><p class="ql-block">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汉名“延寿寺”,寺庙因四世达赖的老师第一世席力图活佛长期主持此庙得名。建于明朝隆庆和万历年间(公元1567年—1619年),为康熙所赐。该召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玉泉区石头巷北端,坐北向南。大召无量寺斜对面一路之隔,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寺院中七大召之一的寺庙,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召庙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组成中轴线的建筑物是牌楼、山门、过殿、经堂、大殿。大殿采用藏式结构,四壁用彩色琉璃砖包镶,殿前的铜铸鎏金宝瓶、飞龙、祥鹿与朱门彩绘相辉映,富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清朝康熙皇帝御制“平定噶尔丹纪功碑”立于大殿前列。经堂广厦7楹,金碧辉煌。召庙东南隅有白石雕砌覆钵式喇嘛塔,高15米,颇为雄壮。中轴线两侧还建有钟楼、鼓楼、亭、仓、舍等。寺院设施基本齐全。</p> <p class="ql-block">③五塔寺</p><p class="ql-block">五塔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高约16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 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p> <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塔顶是由五座舍利玲珑小塔构成。 金刚座为束腰须弥座,其束腰部雕刻有狮、象、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束腰的上面为七层短挑檐,金刚座的南面为拱门,门上方有蒙、汉、藏三种文字写成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门旁为四大天王,塔门内东西两角有通往座顶的楼梯,出口处为一方形攒尖亭;五座舍利小塔位于亭子的北边,最中间的舍利小塔为七层出檐,四隅的舍利小塔为五层出檐,五座塔身上均镶嵌有佛像、菩提树、景云等砖雕。 在金刚座舍利宝塔背面(即北面)的山墙上嵌有三幅雕刻,以“蒙古天文图石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金刚座舍利宝塔的塔身上下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浮雕佛像就达1560尊,所有的雕绘充满了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气氛,具有很深的象征性和隐喻性。</p> <p class="ql-block">④观音寺,位于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泉源巷。是呼市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呼和浩特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庙宇以其精美的建筑、神奇的传说和盛大的法会活动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观音寺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开山祖师为具足老和尚。具足法师未出家前,患眼疾,生活十分艰难。一日,他在井边打水时,因疲倦入睡,忽然梦见观音菩萨来到身边,对他说:“你若发心出家,修行积德,在此建庙、则眼病可愈”。梦醒后,他即回家告别亲属,遂参拜西茶坊关帝庙中的老和尚,剃度为僧,法号“具足”。自此,开始为筹备建寺,不断奔走,募化四方。数年后,终于在水井旁建起了观音寺,具足老和尚成为观音寺的第一代住持。随心所愿,观音寺建成后,他的眼疾也果然痊愈。观音寺的菩萨显灵,周围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声名远扬,引得往来信众、敬香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呼和浩特市内现存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的汉传佛教寺院。昔日的观音寺,居于“汉佛庙之首”, 曾是呼和浩特地区历史上汉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呼和浩特市的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近年来,观音寺每年的香客达三十余万人次。为了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观音寺每年都要举办多种法事法会,僧俗共修、普渡众生。寺院本着服务于社会为宗旨,不断宏扬佛法,使佛教事业与社会更加和谐,成为呼和浩特及内蒙古地区具有深远影响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⑤宝尔汗佛塔</p><p class="ql-block">佛塔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园内,在鄂尔多斯大街与大南街十字路口(即南茶坊)西300米马路南侧,马路北侧是观音寺。宝尔汗佛塔于2006年5月26日开工建设,佛塔塔基占地6561平方米,塔高81.6米,号称世界第一佛塔。</p><p class="ql-block">2008年2月14日上午9时,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宝尔汗佛塔建成并举行了开光仪式。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副院长龙多·丹增荣波活佛将多年珍藏的稀世圣物释迦牟尼佛舍利(包括脑舍利、骨舍利、血舍利)和阿难尊者、优波离尊者、舍利佛尊者、西瓦利尊者等十大阿罗汉的舍利,还有很多珍贵经书、佛像,一并赠予了宝尔汗佛塔。</p><p class="ql-block">宝尔汗佛塔由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副院长龙多活佛亲自主持选址、设计、装藏和开光。</p> <p class="ql-block">龙多活佛多次开示和赞叹此塔的功德:</p><p class="ql-block">“这个佛塔是真正的世界第一的佛塔,越往后越是世界第一”。</p><p class="ql-block">“这个佛塔是真正的如意宝。你们要特别珍惜。朝拜这个佛塔,和朝拜五台山、普陀山等圣地的功德是一模一样的。”</p><p class="ql-block">“这个佛塔的装藏特别准确、特别殊胜。我们国家像这样的塔子两三个有,但是装藏这样准确的,世界第一!加持特别大!五台山所有寺庙的全部宝贝加在一起,加持和这个佛塔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这个佛塔见了见解脱,摸了摸解脱,转了转解脱,拜了拜解脱!凡是见到这个佛塔的人,最晚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全部解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你们要好好的顶礼和转绕佛塔,拜了再转、转了再拜,转塔转到脚痛。不要怕痛,不要怕冻,不要怕太阳晒。越痛越冻太阳越晒,越消业障。”</p><p class="ql-block">“转塔的时候,你们要好好发愿、念经和回向。像菩萨一样的发心,发为众生而成佛的愿。”</p><p class="ql-block">“以后,呼和浩特的气候也会不一样,大的火灾、水灾和地震不会再有了吧。慢慢的,这个塔子世界上会特别有名。呼和浩特也会因为这个塔子而世界闻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