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生在长在工作在江南的一个小城市,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大都是吴侬软语。我们这里,把下雨称作“落雨”,还有更直接的表达:“落水”。</p><p class="ql-block"> 家乡虽然是有着大量农田的农村城市,我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从小到大,我最不喜欢落雨,因为我性子急、怕麻烦,雨靴雨伞穿着不便、带着累赘,有时即便穿戴好装备,依然挡不住斜风斜雨,搞得浑身“尽湿”。很多时候我宁愿冒雨跑几步,或是躲在屋檐下等一等,也不肯打伞走路。所以,小时候的我讨厌落雨,就希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不要见到雨水。</p><p class="ql-block"> 后来,渐渐了解了农村,接触到花木植被,直到自己管理一个大园子,这才明白何谓“风调雨顺”。多日不落雨,秧苗就会干枯,特别是那些新栽种的花木,根系还没有扎进土地深处,没有雨水接济就会渴死。即便是人工浇水,也难免会有疏漏,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喷水时间不对,大太阳一蒸,还是会叶黄花亡。只有来一场大雨,才能够做到无差别公平对待,温差也那么和谐安全。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更靠雨水。于是,每到连续的晴天就会着急,盼着来一场普降甘霖,把所有的干旱焦虑覆盖。</p><p class="ql-block"> 从厌恶到接受,直到享受落雨的成果,关心落雨,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雨是有特色的,比其他地区多一点。每到春季,一场朦朦胧胧的春雨,能唤醒沉睡的草木。落下的雨水,借助春风的大刷子,几个来回,就把大地变得五彩缤纷,色彩饱和度显著提高。落雨,是春天的使者,传递着温暖的消息。秋雨却是另一番摸样,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落着落着,叶子就黄了,落着落着,叶子就没了。再落一阵,雨水就变成了雪花,无声地守护着这片大地。</p><p class="ql-block"> 落雨的时候是安静的。除了非去不可的,街头巷尾行人自然是少了许多。那些密密麻麻的雨点落在屋面上,汇集到黑瓦片的檐口往下流淌,形成一串串珍珠般晶莹的水滴,瓦的黑与水的白形成强烈对比。“滴答滴答”,那不变的节奏,就有了“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盯着看一会儿鱼贯而下的水滴,能让你迷迷瞪瞪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落雨,你才可以欣赏到雨水的美妙,从透明的水滴里,可以遇见晶莹剔透的宝石。雨落在水面上,画成无数相交的圆圈,满满的一池涟漪。雨落在树叶上,只听见沙沙的声响。雨落在地面上,飞溅的水花有几分调皮。</p><p class="ql-block"> 最怀念雨中会友的场景。择一处别院,粉墙黛瓦,庭院深深,一下就把时光退回到了百年以前。三五好友品茗打牌,相谈甚欢。雨水落在芭蕉叶上啪啪的响,与此起彼伏的谈笑风生成了雨中的交响。檐口的水珠连起了长串,成了一道珠光宝气的钻石帘子。微风吹来,带着水气,透着凉意,让这个炎夏变得爽朗通透。</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落雨,这并非我的本意,而是因为懂得了与因水而生、靠水而长的植物的共情,落雨的时刻,我能读到她们的欢欣,也会被那些昂首挺胸的姿态所感动。雨水也是如此慷慨和平等,不错过每一分土壤,不疏忽每一个花开。</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