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行(散文)

春风和畅(曹世斌)

<p class="ql-block"> 作者:春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巩义直达韶山的高铁车票和景区门票终于在网上抢到手了。全家人欣喜若狂,笑不自禁,晚饭吃得格外香甜。接着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出发准备。</p><p class="ql-block"> 列车颇懂人的心思,一路飞奔,勇往直前,南国的绿水青山、金色田园还没看个够,列车便在韶山南站缓缓停了下来。热情好客的老板娘,驱车把我们接送到了她的亿家民俗客栈。恬静舒适的房间,还真让我们找到了一回宾至如归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晚上,临窗仰望满天的星斗,耳边仿佛响起“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的歌声。这歌声很快把我带进了甜蜜的梦境。</p><p class="ql-block"> 次日,早早醒来,整好行装,我们搭乘出租车,直奔毛主席故居。只见成群结队的游客身着节日盛装,挥动着手中的小红旗,向着同一个方向走去。听着他们南腔北调的口音,知道他们是来自祖国的四方八方,各个地区。</p><p class="ql-block"> 故居景区门口,已排成长长的队列。屏幕上显示着“预约18650人,已进入1500人”的字样。据说是,按约定的时间,一小时只能进故居五百人,分批参观,很有秩序。游客们都急切地期待着进入伟人故居的那一时刻。</p> <p class="ql-block">  到了故居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金色字样,熠熠生辉,令人敬仰。人们纷纷举高手机,闪电般地拍下难得的照片,好回去向人们分享这瞬间的精彩画面。</p><p class="ql-block"> 故居四合院形,面积不大,四墙壁斑驳,呈土灰色。陈旧的家什,普通的厨房,毛泽东的卧室、毛泽东父母的卧室、毛泽潭的卧室和毛泽东当年曾经开会的横屋,一下子把人们带进了解放前的艰苦岁月。</p><p class="ql-block"> 1893年12月出生的毛泽东,就是从这普通的中国农家小院走出,为劳苦大众打造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忠厚朴实的农民,十七岁开始当家理事,因负债,被迫外出到湘军里当了几年兵,积累了一些银钱,也开阔了眼界。回乡后,在妻子文素勤的协助下,发挥经营特长,靠做些稻谷和猪牛生意积累了一些资本,家境逐渐变好。在住屋隔壁的小院里,可看到谷仓、作坊、牛棚、猪圈和样样齐全的耕作农具,在当时也算上个自给自足的殷实人家。</p><p class="ql-block"> 在那以耕读传家为荣的时代,毛贻昌希望长子毛泽东能在读完南岸私塾后,到一家米店当学徒,有一技之长,好承续家业。然而,心胸远大的少年毛泽东却看中了一所很感兴趣的学校,父亲不应允,硬是在母亲文素勤和乡亲的劝说之后,才使毛泽东如愿以偿,最终走上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题字的韶山学校)</p> <p class="ql-block"> (毛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  走出伟人故居,阳光灿烂,游人如织。我们想到韶山村委会大院参观一番。街上的店铺敞开,红旗招展。诸如“东方红饭店”、“红太阳酒家”、“红日艺品堂”和“毛家红烧肉店”之类的商店门额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毛主席的画像、铜像或瓷像,放在最尊贵的、特别醒目的位置上,足见韶山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 韶山村委大院门口,毛体“为人民服务”的金字闪闪发光。五星红旗高高飘过三层办公楼,标志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p><p class="ql-block"> 走进韶山村史展馆,首先看到的是“韶山特支的诞生”这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1925年2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创办农民夜校,开展农民运动,给茫茫黑夜中的韶山人民带来了希望。同年6月,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基层党组织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直属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韶山特支部的成立,点燃了韶山及周边地区革命的火种,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广大韶山儿女在苦难而辉煌的革命历程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赞歌。</p><p class="ql-block"> 目前,韶山村有三个党支部,成立了以毛春生为书记的党委会。他们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努力做到勤政为民,俭以养德,廉洁修身,无愧于毛主席家乡的优秀带头人。</p> <p class="ql-block"> (韶山村村委大院)</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发动农民运动的毛鉴公祠)</p> <p class="ql-block">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从韶山村委会对面的毛泽东广场上,不断传出的歌声。毛泽东广场始建于1993年,位于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广场面积10万多平方米。毛泽东铜像就背靠韶峰,巍然挺立在青松翠柏之中。铜像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面朝着毛泽东故居所在的东北方向。只见主席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微笑着正视前方,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在蓝天白云之下,更显得耀眼醒目,光彩照人。</p><p class="ql-block"> 近三十年来,凡是来韶山观光的游客,无一不到毛泽东广场上,瞻仰伟人风采,敬献鲜花花篮,全家合影留念,以表达对人民大救星的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 人民领袖为人民,人民世代爱领袖。凡是领袖生前所到之处,人们总要去看一看。毛氏宗祠、毛鉴公祠都是毛泽东当年从事农民运动的场所,虽人去物非,但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仍给人一种震撼人心、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广场)</p> <p class="ql-block">  在毛泽东铜像以西约4公里处的峡谷中,有一个被称为“西方的山洞”的滴水洞。说是洞,其实就是修建在山谷中别墅。因毛主席在一号楼居住了12天而充满神秘色彩,享誉中外。不少中央领导同志和国际友人都来过这里。现在已和附近的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景观一起成为国家5A级风景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的祖父、父亲就安葬在附近的龙头山、虎头山上。为纪念对毛泽东成长影响最深的母亲文素勤而修建的毛母文化园,就在一号楼一侧的高平台上。毛母文化园正门上“博爱无私人抱素,高风有节道酬勤”的楹联,巧妙而高度地评价了文素勤的大爱情怀和人格魅力。正如毛泽东所说,母亲是一个“损己利人的人。”</p><p class="ql-block"> 说来话长。公元1959年6月,阔别家乡三十二年的毛泽东回到了韶山,并在离滴水洞处不远的水库里游览、游泳。临别时,对湖南省委领导同志风趣地说,这里风景不错,在这里给我盖个茅棚,等我老了,退休了回来居住。你们省委的同志也可以来这里开会嘛。1962年,1号、2号、3号楼相继完工,其建筑结构与中南海的格局大致相同。1966年6月,毛主席在此居住12天,离别时依然留恋不舍,一人坐在办公桌前,沉思了十几分钟。工作人员提醒他上车,起身离开时,对工作人员说,你们等着,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没想到,这里的工作人员,最终没有能等到这一天……</p><p class="ql-block"> 1986年,滴水洞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成了游客观光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韶山冲、滴水洞,留下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奋斗的足迹和工作的印记;而毛泽东广场则成了缅怀伟人业绩、感恩领袖功德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韶山,我还要来的。</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祖父安葬在虎歇坪上)</p> <p class="ql-block"> (毛母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撰文制作:曹世斌</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于巩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