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行(九)----大哉泰山

福心

泰山,五岳之首,世人皆知。它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集国家兴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登泰山的意义绝对不同于其他山脉。 由于从曲阜转到泰安比较晚了,所以,登泰山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先在山下游,游览岱庙、岱宗坊和红门宫。第二天登顶、下山、去济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的“白鹤泉”!</h3> <p class="ql-block">  登泰山的起始点有多种说法,登泰山始于岱庙,是因为这里才是泰山信仰的祖庭,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场所。</p> “登上泰山而不逛岱庙,就不知泰山之源头;逛了岱庙而不登泰山,就不知岱庙之深远。”这句古老的谚语深刻地揭示了岱庙与泰山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该图借用网络)</span></p> 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岱庙总面积约96000平米,这与我国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如此契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p class="ql-block"> 岱庙整个建筑群以一条南北向的纵轴线为中心,均衡的横向扩展。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遥参亭大殿、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中寝宫、厚载门。</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遥参亭为过亭式院落,建在院中心长方形台基上面,亭院以山门、仪门、正殿、台亭、后门为中轴线,东西辅以配殿及厢房。 岱庙坊建于清康熙十一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四柱南北抱鼓石上各有巨狮蹲列,周围都有幼狮攀耍。石坊中柱阳阴两面均有刻联,石枋上部为歇山顶,正脊两端施高大螭吻,中立宝瓶。中柱与边柱的大小额枋浮雕麒麟、仙鹤等祥瑞图,边柱外浮雕升龙 。 汉柏院位于庙东南隅,因院内有汉柏五株而得名,传为汉武帝封禅泰山时所植。另外,还有历代碑刻、经幢八十余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龟趺碑</h3> 东御座位于汉柏院北,始建于元朝时期,是达官贵人的休憩之所。清乾隆三十五(1770年)拓建,改为驻跸亭,成为御用之所。是岱庙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清代院落,由垂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配殿组成,殿内陈列有“泰山三宝”:沉香狮子、温凉玉、黄蓝釉瓷葫芦瓶。 东御座殿前,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亦即秦始皇东巡的时候李斯篆刻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是国之重宝。 <div><br></div> 仁安门,其名取意于《论语·里仁篇》中的“仁者安人”,仍然离不开孔子思想。 雨花道院原为道士斋宿之所。院内旧有藏经堂、环咏亭、鲁班殿等建筑。 汉武帝封禅泰山,在泰安建了岱庙,同时在岱庙植柏千株。唐玄宗到泰山封禅时,拓修岱庙,也在庙中植槐,怪不得岱庙的汉柏、唐槐古树这么多,排列整齐,形状各异。 天贶殿为岱庙的主体建筑,内祀东岳泰山之神,采用的“九五”之制及重檐庑殿顶的形式,为中国古建筑的最高营造形制。天贶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正在进行修缮。 古亭看了很多,铜亭第一次看到,造型和结构完全仿木,为重檐九脊歇山顶。 铁塔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铸造,抗日战争时期被毁,现仅存底部四层,可惜! 登上厚载门往北望去,远方就是泰山,一条路直至登“天”。 岱宗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建筑风格典雅大气,阳光洒在岱宗坊的砖石上,呈现出一种古朴又华美的景象。 从岱宗坊处走两站,就到了现今人们登泰山的登山古盘道起始处。 沿古盘道往上不远就到了一天门坊,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若讲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门,那么一天门坊就是天梯的开始。 过一天门坊向北,往上不远就到了孔子登临处坊,此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坊两侧分立两碑:“登高必自”碑和“第一山”碑。 孔子登临处坊北面,为天阶坊,过天阶坊就是泰山著名的红门宫建筑群! 红门宫是泰山古盘道起始的门户,呈半封闭凹形空间。再加宫前三重白色石坊(即一天门坊、孔子登临处坊、天阶坊)及碑碣,构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筑群。在此举首远望,泰安城可尽收眼底。 宫内分东西两院,东院为道教殿堂,西院为祀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两院间高阁名曰“飞云阁”,阁下为拱门,登山通道穿行其间。 穿过红门就是“小泰山”……(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