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坛巨星一一丁铃

尊鑫

<p class="ql-block"><b>  丁玲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的文学成就和社会贡献使其成为文坛上的巨星。作为中国人民的好女儿和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她为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事业艰苦卓越地奋斗了一生。</b></p> <p class="ql-block"><b>  2024年重阳节(10月11日),津市市文旅体广局组织退休的老干部参观了中国文坛巨星一一丁玲的故居。</b></p> <p class="ql-block"><b>  丁玲故居在湖南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b></p> <p class="ql-block"><b>将军桥。</b></p> <p class="ql-block"><b>  讲解员为老干部们讲叙丁玲的光辉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b>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安福县髙丰村黑胡子冲(今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b></p> <p class="ql-block"><b>  丁玲四岁时丧父,家道中落,跟随颇具民主主义思想的母亲寄居在常德舅父家。她从小受到母亲自强自立、妇女解放思想熏陶,在桃源县省立第二女子师范、长沙周南女中、长沙岳云中学等地读书时。又进一步受到“五四”运动影响,产生了强烈的反封建意思。她积极参加游行、演讲和剪辫子等进步活动,还在平民夜校义务教珠算,被称为“崽崽先生”。</b></p> <p class="ql-block"><b>  1922年初,丁玲与好友王剑虹一起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先是考入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上海平民女子学校,又经瞿秋白介绍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b></p> <p class="ql-block"><b>  丁玲1924年春,离开上海到北京,结识了青年诗人胡也频,并于次年与其结婚。她遍寻生计和追求真理却四处碰璧,在苦闷中开始了文学创作。1927年她写成处女作《梦阿》和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并以“丁玲”笔名先后发表于(小说月刊)。作品因大胆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表现了五四运动后觉醒的知识青年的痛苦与追求,一问世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由此也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1930年5月,丁玲参加了以鲁迅先生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2月,她的伴侣,共产党员胡也频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左联”五烈士之一)。面对严酷的白色恐怖,丁玲没有被吓倒,而是勇敢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并于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为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发展革命文艺作了大量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1936年9月。丁玲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逃离南京,11月到达陕北,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欢迎。同月,在党的支持下,丁玲筹备并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文艺团体一一中国文艺协会,并当选主任。西安事变后,丁玲隨军南下至庆阳陇东前线。12月30日,毛泽东赋《临江仙》词一首用军用电报发与丁玲,赞其为“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b></p><p class="ql-block"><b> 丁 玲是第一个到达陕北的中国著名作家,从此她的革命生涯和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b></p> <p class="ql-block"><b>  周恩来总理与丁玲亲切交谈。</b></p> <p class="ql-block">  <b>邓颖超与丁玲亲切交谈。</b></p> <p class="ql-block"><b>  1937年9月22日丁玲带领西战团从延安徒步出发开赴山西抗日前线。</b></p> <p class="ql-block"><b>  丁玲1937年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率团赴山西抗日前线。行军和工作之余,用文艺形式积极反映红军、八路军和人民群众斗争生活,创作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我在霞村的时候》等大量作品,是解放区文学的重要收获。</b></p><p class="ql-block"><b> 1939年,丁玲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副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更加深入生活,创作了报告文学《田保霖》等作品,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肯定与赞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1945年10月,丁玲和陈明等人组织“延安文艺通讯团”赴东北从事新闻工作。1946年,参加了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积累了大量素材,开始《桑干河上》写作。1948年写成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是丁玲创作的里程碑,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并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广泛传播。</b></p> <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建立后,丁玲先后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及常务副主席、全国妇联常委、《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并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化教育委员会等职。她多次参加国际进步妇女活动,被选为世界民主妇联理事会执行委员。</b></p><p class="ql-block"><b> 她浑身洋溢着热情,在繁忙的工作中,写出了大量散文、评论和小说,画,歌颂中国人民的新生活、新风貌,提倡作家到群众中去与人民大众共命运。</b></p> <p class="ql-block"><b>  丁岭参加苏联十月革命32周年庆典。</b></p> <p class="ql-block"><b>  丁玲始终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在近60年革命道路上创作了430万字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她留下的著作,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灿烂的篇章,她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学的史册上。</b></p> <p class="ql-block"><b>  1986年3月4日,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坠落了,人民喜爱的、崇敬的文学大师一一丁岭,从容的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永垂不朽!</b></p> <p class="ql-block"><b>毛泽东主席为丁玲亲笔题写的“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