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官渡之战<div>摄影/琴音</div>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分布在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四个地区界内,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还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自网络)</h3> 塔克拉玛干的命名由多种语言交织而成。“塔克拉”,回鹘(维吾尔族祖先)突厥语音译,意“胡杨树”;“玛干 ”,波斯语音译,意“大的乡村”,故“塔克拉玛干”意为“胡杨树之乡”。 我第一次听说“塔克拉玛干”是在中学地理课上,而且发生了一件趣事。课堂上老师问:“中国最大的沙漠是什么?”我抢先大声回答:“塔克玛拉干”,引得课堂哄堂大笑。怎么回事?我把“拉玛”的前后次序说错了,“塔克拉玛干”说成“塔克玛拉干”,这让我很是难为情。<br>出错原因是,当时为了帮助记忆,我想象了这样的画面,“塔克的马拉着干草”——塔克玛拉干,闹成一大笑话。后来,我把画面调整为“塔克拉着马去干活”——塔克拉玛干,这样就不会出错了。想必大家按后一个画面也就记住了“塔克拉玛干”了。 9月1日,早歺后乘车从库车前往塔克拉玛干,7点半发车,走G217国道向北行驶。<br>G217国道也称阿勒泰—塔什库尔干公路,简称阿塔线,全程1753公里。此前我们走的独库公路是G217国道的一段。 10点许,到达沙雅县塔里木河大桥,车子停了下来,因前方修路,需控制车流量,每隔一段时间放行若干辆车。<br>车子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本该进服务区了,现在停在路边,进不得退不得,一些游客直喊要“小便”。导游打开车门,让大家下车,但公路桥上总不能大小便吧,正好桥边有台阶,大家走台阶下到桥底。导游说,“男的左边,女的右边”——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这时候,一些女士也顾不上了,放下身段,钻进了树丛…… 路边有大片胡杨林,叶片颜色不一,有浅绿的,也有淡黃的,但没有深黃的,因为还没到时节,这使它的“颜值”大打折扣,我们对它也就没有投入更多关注,一瞥而过。 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景区。这里没有区间车,可直接入内,但要付停车费。<br>“沙漠之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从这里往北就进入了茫茫大漠,故名“沙漠之门”。 进入“沙漠之门”,当然是“沙漠客厅”啰,这个“客厅”够大了,可对塔克拉玛干来说,它却可以忽略不计。<br>塔克拉玛干面积有多大?33.67万平方公里。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那不妨与我家乡所在省(江苏省)的面积作个比较,江苏省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不足塔克拉玛干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时你该“有数”了吧。 这里除了用“满目荒漠”来描述,似乎很难再找到其它语汇,如果硬是要换一句话,那就是“十分悲壮”! <br>据称这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4~5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如此缺水,这就难怪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了。那个导致彭加木因找水而失踪的罗布泊,就在塔克拉玛干,离这里大约有300公里。 远近的沙丘高低不一,形状各异。<br>沙丘不同于山丘,山丘的位置是固定的,今天在这里,明天还在这里,而沙丘则不同,今天在这里,明天还不一定在这里,它是可移动的。<br>造成沙丘移动的原因是风。风力的大小和运动方向决定着沙的搬运强度和方向。眼前的沙丘是什么时候移来的,说不清。 人们一般认为沙子是颗粒状的,这里的沙子更新了我对它的认知,它细如粉末,据称直径仅0.12毫米,当然我没必要也没工具去量度,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这里每走一步,都会扬起一股沙尘,並留下清晰的脚印。 远处传来驼铃声,一个驼队在沙漠中缓缓行进,这不是真正的商务驼队,而是一项娱乐项目,骑骆驼者是游客,骆驼由当地人牵着。 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文明遗迹吗?有!但被深埋在沙漠之下。知道楼兰古国吗?这个传奇国家原本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富庶而安逸,但面对沙漠,太多的文明只会昙花一现,楼兰古国的命运就是这样,它埋在了沙漠深处长达15个世纪。当它再见天日时,人们才知道历史上这里还曾产生过如此文明。 唐代诗人岑参到过塔克拉玛干,发出感叹:“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此种概括既富有诗意又符合实际。 午歺后,车子经过原359旅旅部所在地,本想在这里打个卡,结果不准停车,说是有领导视察。我们只得抢拍了几张照片,随后怏怏离开了。 午餐后,车子开往温宿大峡谷,它在“沙漠之门”西北方,两地相距180多公里。<br>下午5时许,到达目的地。这个时段对新疆来说并不算晚,太阳还悬在空中向大地投射着光照。 温宿大峡谷位于温宿县东北部托木尔峰南麓。托木尔峰是天山的最高峰,海拔7443.8米。“托木尔”,维语意为“铁”,托木尔峰即“铁峰”。<br>因托木尔峰,温宿大峡谷又称“托木尔大峡谷”,它被誉为“峡谷之王”,国家4A级景区。 峡谷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由3条呈“川”字型的主谷和12条支谷、上百条小谷组成。12条支谷按序号编成1~12号谷。 我们换乘区间车向景区深处驶去。司机是一位维吾尔大叔,他对这里路况相当熟悉,遇到拐变时,就会用生硬的汉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br> 区间车走过一段水泥路后,转入沙土路。沙土路弯弯曲曲,坑坑凹凹,车子颠簸着前行,坐在车里可没有舒服的感觉。 区间车有若干停靠站,我们在4号谷站下了车。<br>这里河谷宽阔,谷底平坦。两块巨石分别书有红色大字,“生命之源”“大地之母”,导游用隐晦的语言说,这里表达了生殖崇拜的思想。游客都是明白人,知道那红色的山体给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沿着木质栈道拾级而上,两旁怪石嶙峋,形态各异。<br>栈道或上坡或下坡,蜿蜒盘旋在山间,这也算是一大景观,说它像缠绕在山间的蔓藤吗?可是哪有这么长的蔓藤!还真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描述它。 山崖怪石间生长着一种植物——塔里木沙拐枣,它属灌木,一般生长在海拔900-1500米的砾石荒漠中或干涸河谷中,具有固沙、薪柴和饲用价值。人们对骆驼刺、棘棘䓍等植物较为熟悉,我以为也该向沙拐枣投去深情的目光,它顽强的生命力理应博得人们的赞叹! 站在山腰放眼望去,满目红崖赤壁、奇峰异石。高山与荒漠交相映衬,一片悲壮之美!<br>我没见过火星表面图像,不知道它的地貌是怎样的,看了眼前这原生态的山体、峡谷,我想它与火星地貌会不会“如出一辙”呢? 到了北天台。<div>北天台——北天门的前台,嗬,这个名称好哇!如果说这里是“北天门”,那么景区大门就是“南天门”啰!<br>标牌文字介绍说:“相传真武大帝在此保护玄奘西域取经”。真武大帝是谁?是镇守天宫北大门的神仙,北天门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孙悟空大闹天宫,屡屡进出“南天门”,没去“北天门”。后来西天取经,遇黄毛老怪阻挡,才去北天门求助真武大帝,这就有了“真武大帝保护玄奘西域取经”一说。<br>说到这些,我也发挥一下想象:此时,我似乎看到玄奘师徒远去的身影。</div> 山间常有金雕飞翔,该地区是金雕的集中分布区。金雕是一种大型猛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雄壮的体魄、锐利的视觉和强大的飞行能力而著称。它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史等游牧民族的主要训养对象,是猎人的得力助手。金雕在神话故事中叫“大鹏金翅鸟”,如来佛祖的护法神鸟,民间传说岳飞即是“大鹏金翅鸟”转世。 这里有座“海马峰”。它在张望什么?在寻找“大鹏金翅鸟”吗?亏它长年累月地保持着这一姿势 ,够吃力的了! 来到问天台,<br>“问天”?多熟悉的用语!哦,楚国诗人屈原不是有首诗《天问》吗?屈原有“天问”,此处想“问天”,何等相似乃尔!这里海拔1880米,有凌空飞恃、天人合一之感,难怪有人要“问天”了! 离开问天台、沿着栈道下行,走到谷底就到了3号谷,3号谷又称“问天谷”。 谷内沟壑纵横、迂回曲折,峭壁悬崖,奇峰怪石,它们竟相诉说着这里的悲壮。 看到这块牌子了吗?上面有几行字:“世界盐谷”“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地球上最美的伤口”“古地中海的最后一滴眼泪”,这几句话是对温宿大峡谷总的评价。 “世界盐谷”。这里的地貌包含了大量的盐层和盐柱,形成了独特的盐谷地貌,面且世界罕见,故称“世界盐谷”。<br>“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温宿大峡谷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600万年前,当时这里是一个内陆湖泊沉积地层,经过亿万年洪水、雨水冲刷和劲风吹蚀,形成了独特的峡谷地貌。峡谷内拥有罕见的远古岩盐地质绝景、奇特的雅丹地质怪景以及中国独有的巨型岩溶地质秘境,故被誉为“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br>“地球上最美的伤口”。峡谷是地表的伤口,躯体的伤口能给人美感吗?回答是否定的,可这里的峡谷却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伤口”,这是对峡谷至高无上的赞誉,也让我对“伤口之美”有了新的理解。<br>“古地中海的最后一滴眼泪”。六千多万年前,这里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中海在岁月流逝中消失了,留下了这片区域,留下了这“最后一滴眼泪”。<br>对温宿大峡谷的赞美如此之多,称其为“峡谷之王”,乃实至名归! 乘区间车返回游客中心,途中经6号谷、2号谷、1号谷,因时间所限,均未下车。<br>离开温宿大峡谷时,太阳还未落山,此时已是8时许。 夜,入住阿克苏朝阳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