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上了五里坡秀才比驴多,这是流传于山西省灵石县平泉村,不知多少朝多少代的一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民间谚语。但这个谚语的典故从何而来?大家可能多人不太清楚,接下来我就把我们村,村民朱满老哥回忆编写的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明朝秀才网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平泉五里坡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朱满堂</p><p class="ql-block"> 原头二里半,平泉五里坡,这本是古代人们记载行程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人们一直相传“上了五里坡秀才比驴多”的典故从何而来?这个传说是怎样衍生出来的呢?相传在明朝中期,平泉村已是一个不小的村庄,村中居住人口甚多。好些人还在天津卫、河北等地做买卖经商,有农有商一派繁荣景象,村里很是富裕。农闲时年轻人们还在外边请来音乐师傅和练拳师傅来村里当教练,村里年轻人有的学自乐班,有的学拳术,好不热闹非凡。为了孩子们的前途考虑,多学些文化以后有出息,有几家人从河东请来一个樊姓的私塾先生来村里教书,樊先生四十来岁中过秀才很有才华,教室就选在李姓的厢房里,村里一共组织了十多个小孩读书。先生起早晚睡,孩子们之乎者也郎朗的读书声好不热闹。不觉已半年时间,闲暇时村里的年轻人也去和樊先生聊天切磋,谈拳论文。樊先生也觉得平泉村的人谈吐不俗很有才华,谈古论今好不快活。闲谈中说到了一个俞家夫人才华甚高,贤良聪慧。樊先生总想有机会去会一下俞夫人。正巧俞家的孩子也在私塾上学,这孩子也很聪明乖巧。事情说来也算巧合,这孩子因为感冒两天未到私塾学习了,樊先生很是惦记,于是就去俞家探望缘故。正值中午,俞家便招待樊先生在家吃饭。俞家热情招待,樊先生酒足饭饱后回到私塾休息。致此樊先生念念不能忘怀,睡梦中都能笑醒。原来俞家男主人在天津做买卖常年不在家,俞夫人在家操持家务甚是辛苦,俞夫人三十来岁的样子,生的眉清目秀,容貌姣好,而且说话举止很有才华和教养,樊先生见了一次就不能忘怀。去了几次俞夫人告诫樊先生说:“没什么事最好不要来,免得生出闲话,有事可让小儿捎话为好”。樊先生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消停了一段时间。半年后,樊先生心里萌动,想试探一下俞夫人的才华及想法,于是写了一张纸条让其儿子捎回。纸条写道“炉生窗外,火势虽旺不御寒”。俞夫人一看想逗逗樊先生的情绪,于是写了“饭菜虽香,隔窗观看不饱腹”的纸条捎给樊先生。樊先生看罢心里思绪万千,写到“深夜静卧,辗转反侧难入眠,孤身在外,明灯耿耿伴吾情”。俞夫人看罢心想继续挑逗一下樊先生,写到“望穿千里,寒来暑往自调节,独身持家,冷暖饥饱谁人怜”。樊先生一看俞夫人很有情调,于是写到“六尺红绳,三尺系腰三尺剩”。俞夫人看罢心想再逗一下樊先生,写到“一床锦被,半幅遮身半幅余”。樊先生看罢想继续和俞夫人深交一下,写到“山高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俞夫人一看,这还了得,本想和他比一下文采,不曾想他到当真了。就回复到“舟小浪大劝渔翁及早回头”。樊先生一看这俞夫人是在戏耍自己,恼羞成怒,于是写到“竹本无心,是节外横生枝叶”。俞夫人看罢,心想好你个樊先生,你到把脏水泼到我头上来了。毫不客气地写到“稻梁谷子,这杂种是何先生”?樊先生看罢满脸难堪,羞愧难当,自己一个堂堂先生竟然败在一个村妇脚下。心情难以平复,也就临近腊月了,匆匆教完本年学课就回家了。第二年,樊先生听说俞夫人生下来双胞胎儿子做满月,于是他又来到平泉村想奚落一下俞夫人,挽回上次失落的面子。正好满月那天他凑到人群和孩子中间,问俞夫人到:“这两个孩子哪个是先生的,哪个是后生的?”俞夫人听出言外之意,毫不客气地说道:“先生后生都是我的儿”。樊先生一听浑身发抖,本想捡个便宜反倒成了俞夫人的儿子。踉踉跄跄的跑出大门,回到私塾厢房后怒火中烧,咽不下这口恶气。于是拿起毛笔写下了几行字“上了五里坡,秀才比驴多,男人多才华,女人斗不过。无事不生非,吃亏是自我。提起伤心事,南无阿弥陀”。写好后把这条幅贴在了平泉村最热闹最显眼的地方,背起行李回到了河东。据说樊先生回去后大病一场,发誓再不去外地当先生了。至此以后“上了五里坡,秀才比驴多”的传说不胫而走,越传越远。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无法考证,这个说法是褒是贬久传不衰,一直流传至今还津津乐道,人们还在兴致勃勃的谈论着。现在的平泉村欣欣向荣一派繁荣景象,目前村里确实秀才很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遍布国家各个行业。村里的精英们更是锦上添花创造着辉煌的事业,五里坡上下周围工厂点点,机器声喧嚣不息,好不热闹繁荣。也不知是沾了五里坡的光,还是人们奋斗的结果,反正村里的精英们心想事成,正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着。平泉村的天空升起了一轮红日,朝霞四射,祥云万里,现在五里坡这个地方成了一个得天独厚发展盛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明朝富商夫人(网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远拍平泉村少部分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作者:朱满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编辑收藏:阎润田</span></p>